第116章 李怀璋

A+A-

    满室寂静。



    花生大士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腕间的菩提串突然\"啪\"地断线,浑圆的珠子滚落一地,在青砖地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如同年少时未能出口的告白,终于在此刻倾泻而出。



    老人弯腰去捡,雪白的长眉垂下来遮住了表情:\"我们这些老骨头啊\"他的声音突然沙哑,\"配不上她。\"



    一粒菩提珠滚到李当归脚边。



    老人弯腰拾起最后一粒菩提珠,却在直起身时突然挺直了佝偻的背脊,浑浊的双眼迸发出年轻人般的光彩。



    他拂袖扫开案上公文,仿佛要在这方寸之间展开一幅江湖长卷。



    \"汀兰孤身南下那年,正值南北战火初歇。\"花生大士的指尖在案面轻叩,节奏如马蹄踏过青石板,\"她一袭白衣,双剑负背,所过之处——\"他突然抬头,白眉下的眼睛灼灼发亮,\"你们可知当时江湖怎么传颂她?\"



    不待回答,老人突然拍案吟道:\"翩若惊鸿影,双壁醉九州!\"



    案上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雀翎的骨铃也随之一颤。



    李当归恍惚看见三十年前的春风里,一个白衣女子策马穿过城门,剑鞘上的霜纹折射着朝阳,惊起满街飞花。



    \"她专挑豪强恶霸下。\"花生大士掰着枯瘦的指计数,\"玉罗城的'血盐商',白虎寨的'铁鞭太岁',青南港的'剥皮税吏'个个都是盘踞一方的恶蛟,全被她那双剑挑了巢穴。\"



    静姝不知何时凑到了案边,乌黑色的发梢垂在登记簿上。



    她无意识地摸着自己的脸颊,仿佛在对照什么。



    花生大士瞥了她一眼,继续道:



    \"最绝的是她办案法——每惩处一个恶霸,必留其三分产业接济贫民。\"老人突然压低声音,\"知道为什么南北贵族都拿她没办法吗?因为被她救过的百姓,甘愿用血肉筑成护她的墙。\"



    宁芙的寒螭剑突然发出清越的剑鸣。



    这位鲜少动容的将军,此刻眼中竟闪过一丝罕见的敬意。



    花生大士突然苦笑:\"那些年追求她的队伍能从白虎城排到玉罗城。有权贵赠她南海明珠,有修士献上长生丹方\"老人摇摇头,\"可她剑穗都不曾为谁摆动半分。\"



    李当归掌心突然一热。



    \"解厄\"神纹不知何时浮现出来,泛着淡淡的金芒。



    他忽然想起儿时母亲熬药时哼的调——现在想来,那似乎是某支江湖谣曲的片段。



    \"直到那场雨夜血战。\"花生大士语气陡转,指无意识摩挲着腕间重新串好的菩提,\"汀兰为救一村孩童,独战'七煞修罗'。虽然斩了那魔头,自己也中了剧毒,倒在白虎城外的老槐沟\"



    老人突然指向李当归,枯瘦的臂微微发颤:\"你父亲——那个背着药篓的傻子,就是在沟底发现的她。\"



    阳光突然斜斜地穿透窗纸,在青砖地上投下一幅流动的光影戏——恍惚间,李当归看见年轻时的父亲跪在泥泞中,将染血的剑客背起。



    母亲的剑穗垂落下来,与父亲药篓里新采的当归轻轻相碰。



    \"据他背着汀兰走了三天三夜。\"花生大士的声音忽然轻柔下来,\"过悬崖时用藤蔓捆着两人腰身,遇狼群就点燃药草驱赶最后是拿祖传的'九转还魂丹'吊住了她一口气。\"



    



    时间飞速前移,回到了那个战乱与祥和共存的年代。



    那天也如今天这般,空气燥热而绵长。



    



    一个药铺子里。



    晨光像融化的金箔,透过窗纸上的破洞淌进来,在床榻上烙下几个晃动的光斑。



    一位美的不像话的女子正静静的躺在上面。



    她的睫毛颤了颤,缓缓睁开眼时,最先看到的是一根横梁——上面结着蛛,挂着几串风干的药草,绝不是她记忆中最后一幕的血色天空。



    \"我没死?\"



    她的声音沙哑得不像话。



    试着动了动指,意料中的剧痛没有出现,只有久卧的酸麻感。



    这不对劲,那是公认的无解之毒,中者三日必全身溃烂而亡。



    女子撑着床板慢慢坐起,散乱的长发垂落肩头。



    她身上还是那件染血的白衣,袖口被利刃划开的口子已经被人粗粗缝上,针脚歪歪扭扭像孩子的笔。



    被褥有淡淡的皂角味,底下垫着晒干的药草,随动作发出窸窣轻响。



    窗外传来规律的\"哆、哆\"声,像是利刃劈开木柴。



    女子掀开被子,双脚触到冰凉的地面时微微发颤,但比想象中有力得多。



    她走到窗前,指碰到窗棂的瞬间愣住了——掌心常年握剑的茧子像是被什么药草敷过,边缘圆润得像新生儿的肌肤。



    推开窗的刹那,山间的晨风裹着药香扑面而来。



    院子里,一个穿着粗布衣的少年正在劈柴,他的衣服破旧的不成样子,补丁上还摞着补丁。



    他每挥一次柴刀,肘部就会露出块更大的补丁,洗得发白的布料在阳光下几乎透明。



    少年突然咳嗽起来,扶着腰直起身,用袖子抹了把额头的汗水。



    就在这个瞬间,他抬头看见了窗边的女子。



    \"哐当!\"



    柴刀砸在石板上,惊跑了觅食的麻雀。



    少年像被雷劈中般僵在原地,沾着木屑的悬在半空,嘴唇开合几次却发不出声音。



    他看起来想逃跑,又想上前,结果左脚绊右脚差点摔倒。



    女子看到这一幕忽然笑了。



    



    这一笑仿佛冰河解冻,晨光都为之明亮了几分。



    她太久没这样笑过了——江湖血雨里容不得真心笑意,可眼前这个慌乱的补丁少年,比任何世家公子的珍稀贺礼都更让她开怀。



    少年却呆住了。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笑容,像是寒冬里突然绽放的雪莲,又像是阴云中劈下的第一道春光。



    等他反应过来时,发现自己居然也跟着笑了,嘴角咧得发酸。



    风掠过院角的药圃,几片当归叶子轻轻摇摆。



    少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忙脚乱比划着:\"你、你别动!伤口刚结痂!\"他指着自己胸口相应位置,急得额头又冒出汗珠,\"我熬了粥!加了黄芪和\"



    女子望着这个语无伦次的少年,忽然注意到他指尖密密麻麻的针眼——那是连夜施针留下的痕迹。



    她低头看向自己胸前,脏污的衣襟下隐约可见包扎工整的绷带。



    少年已经冲进厨房,途中还被门槛绊了个趔趄。



    汀兰听着里面锅碗瓢盆叮当乱响,轻轻按住窗台。



    阳光温暖着她的指尖,远处山峦起伏如剑脊,近处晾晒的药材散发出苦涩清香。



    远处药架上的当归随风轻晃,忽然让她瞳孔骤缩。



    她想起一件及其重要的事情——还有人在等她!



    她猛地撑起身子,却扯动肋间伤口。



    一阵剧痛袭来,眼前发黑的瞬间,她听见瓷碗摔碎的脆响。



    \"别动!\"



    少年冲过来时带着满身药香,臂稳稳托住她下滑的身躯。



    汀兰想挣开,却发现连抬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任由对方将她扶回藤椅。



    \"你伤的太重。\"少年蹲下来捡拾碎瓷,发梢还沾着灶台边的面粉,\"至少十日不能下榻。\"



    他忽然抬头,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眼神,\"你要办的事,比命还重要?\"



    汀兰望向窗外。



    晾晒的红色绡花在风中翻飞,像极了一个人。



    晨光斜照进药铺后堂,将那张破旧的榆木饭桌镀上一层金边。



    桌面虽布满岁月刻下的划痕,却被擦得泛出温润光泽,连木纹里的沟壑都纤尘不染。



    汀兰的指尖抚过碗沿——最普通的粗陶碗,沿口还有处烧制时留下的疙瘩,但摸上去清爽洁净,带着阳光晒过的温度。



    粥是琥珀色的,表面凝着层薄薄的米油。



    她舀起一勺送入口中,突然睁大了眼睛。



    这粥甜的不像话,根本想象不到是眼前的穷苦少年做出来的。



    \"好甜啊。\"



    这句话像道惊雷劈在少年头上。



    他原本就低垂的脑袋几乎要埋进胸口,闻言猛地站起来,膝盖撞到桌腿发出\"咚\"的闷响。



    \"我、我可能糖放多了!\"他结结巴巴地,指揪住衣摆上最大的那块补丁,\"灶上还温着白粥,我这就去\"



    \"不必。\"汀兰用勺背轻轻敲了下碗沿,\"我很喜欢。\"



    少年悬在半空的屁股又慢慢落回板凳。



    他偷偷抬眼,正撞上汀兰含着笑意的目光,顿时像被烫到般别开脸,耳尖红得能滴出血来。



    \"为什么不敢看我?\"汀兰支着下巴,\"我长得很丑?\"



    \"不是!\"少年急得声音都变了调,双在膝头握成拳头,\"古语有云'男女不杂坐',我爹过\"



    \"那你把我背回来的时候,\"汀兰突然前倾身体,发梢垂到粥碗上方,\"就没好好看过我?\"



    少年整个人僵住了。



    他想起三天前在山沟里发现这个满身是血的女子时,她苍白的面容在月光下像尊破碎的玉雕。为施针解毒,他确实解开了那件被血黏住的白衣



    \"医者医者父母心。\"他声音越来越,最后几个字几乎吞进了肚子里,\"情况紧急\"



    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几片叶子飘进来,落在两人之间的桌面上。



    \"我叫汀兰。\"她用指蘸着粥水,在桌面写下这两个字,\"你呢?\"



    少年盯着那两道渐渐干涸的水痕,喉结上下滚动:\"李、李怀璋。\"似乎觉得太过简短,又补充道:\"家父要有悬壶济世之胸怀,还要守正明德如圭璋\"



    汀兰突然笑出声。



    这个穷苦少年,和那些为她争风吃醋的江湖才俊实在相差太远。



    \"怀璋。\"她念这个名字时,少年不自觉地挺直了背脊,\"你知道自己解的是什么毒吗?\"



    李怀璋摇摇头,老实回答:\"只看出是混合毒,用了七步莲、碧蟾酥还有\"他突然住口,因为汀兰的表情变得很奇怪。



    \"你连'阎罗笑'都能解\"汀兰轻声,\"却住在这样的地方?\"



    阳光突然偏移角度,照亮了墙角堆放的药篓。



    李怀璋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声音忽然坚定起来:\"大医精诚有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他顿了顿,\"我家虽贫,但后山有的是好药材。\"



    一片槐叶飘进汀兰的粥碗。



    她看着少年认真的侧脸,忽然觉得这碗甜过头的粥,比白虎城最贵的蜜饯更合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