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他怎么会……

A+A-

    大个的力气很大, 拖个人像是不费什么力气似的,很快就把人绑好了。

    绳子很粗一般人挣不开,绑人的手法,老瘸叔教的,被绑过的至今还没几个人能解开。看着被五花大绑的两人,宝满意的点了点头!

    回姐交代给他的事, 可算是顺利完成了。这两人的存在,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 只不过回姐不让他抓人,会草惊蛇。又吩咐他, 若是这两人去找曹氏, 什么时候人没进去就被发了,他就能立马把人拿下。

    所以他才等到今日。

    至于大个, 他是回姐捡的, 不得不回姐生的一双慧眼, 寻了他这么一个聪明机智的, 又捡了大个这个力大如牛的。大个哪哪儿都好,就是太能吃了,他跟他也不一样, 大个不是乞丐, 兄弟姐妹亲娘都还在, 家住哪里都知道,就是因为太能吃了,家里养不起每天只给固定的吃食, 饿得没办法他就自己到处跑,找吃的。

    后来叫回姐捡了,扔给他带着,一直到了现在。

    吃饭都不拘着他,吃饱为止。几个月下来,一开始的干瘦已经不见,身上长了不少肉。

    “宝,这酒,烧鸡……嘿嘿!”在屋里看着老六的两人,盯着宝手里的烧鸡和酒,馋口了。

    “分了吃!”宝也不吝啬,把烧鸡递了过去。酒没让他们动,瘸叔好酒,他算带回去等瘸叔回来好犒劳犒劳他。

    “酒不能喝,误事。”罢,又叮嘱道:“饭菜我会让五按时给你们送,这两个别饿死就行,省得留了力气想着跑,人一定要看好了,决不能出岔子。”

    “放心!”到正事,那两人也没含糊,连连保证。

    “那就好。”

    宝点了点头,拧了两个鸡腿,和大个一人一个,边吃边走。

    盯梢的人是控制住了,但接下来他们只会更忙,他得快些回去帮回姐才是。短时间内那曹氏或许因为太忙发现不了,若是时间长了,定然会发现不对。

    他们得抓紧了。

    没在耽搁,宝带着大个直接来到了孟回家。

    “回姐,回姐……”院门是开着的,宝一边喊着一边走了进去。

    是宝,听声音很是激动,莫不是出什么事了李氏急忙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婶婶好,我来找回姐!”见是她,宝立马换了个模样,不在吊儿郎当,站的也端端正正的。

    大个也问了声好,就憨憨的笑着不话了。

    他力气大是天生的,但是这身肉却是跟着回姐后长出来的,婶婶是回姐的亲娘,要尊敬的。

    “她跟淮儿去屋后那菜地了,你自去寻吧!”见人都好好的,他脸上也没什么不妥,李氏松了口气,道。

    知道了人在哪里,宝告了一声就带着大个去了屋后的菜地,孟回果然在那儿。

    “回姐”宝挥着手,快步跑了过去,临到跟前的时候差点被一块石头绊倒,亏了身后的大个眼疾手快拉住了他。

    “稳重点。”孟回看着他,不轻不重一句。

    “嘿嘿,下次,下次……”宝略不好意思摸摸自己后脑勺,回过神想起自己来的目的,急忙道:“回姐,曹氏果真忙得挺不住脚,盯梢的人都没见,人我们已经抓住看管起来,现在该怎么做”

    “是时候了,走吧!”

    孟回放下了手里的锄头,带着他们离开,宝走最后,他负责把孟淮送回去,还有知会李氏一声。

    “……那婶婶,我先走了!”宝把人送到了李氏手上后,简单了几句,便告辞离开。

    人一下就跑远了。

    李氏看着跑远的人,心中忧虑更甚,却也无法,只能带着儿子回屋,不能一起去,孟淮怏怏的由她拉着。

    不过姐姐了,很快大黑黑还有兰花他们就来了。

    想到这里,心情才勉强好了一些!

    另一头,宝已经一路快跑追上了孟回两人。

    三人一路疾行直接去了山北边的田庄,一个由沙地组成,十分贫瘠的田庄。前些日子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后来一个外地商贩买下了这里,什么也没做只是造了许多房屋,便也算得上一个田庄了。

    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关注,有钱的不会买这样贫瘠的田庄,没钱的自己日子都过不清楚,哪有空闲多去关注这些,好奇也不过就一阵。

    田庄背后,商贩扮演者瘸叔,幕后操纵者是她。

    之前没法出面,现在曹氏忙得自顾不暇,给她留了一段时间。

    不多,但也够了。

    一进到了田庄,田庄里的人便笑着与她招呼。

    比她大的叫她回,回丫头,比她的统一称她回姐,不管叫什么她都只是点点头,一个称乎而已,并没什么要紧。

    田庄里的人基本都是和宝他们一样的乞丐,肯做事的乞丐。

    这些人都是宝笼络下来的,偷奸耍滑成性的都被他剔除出去,剩下的即使身体有残缺,但也是知恩感恩肯吃苦的。

    孟回许给他们一个可以安心的栖息地,他们帮她做事,其实也是帮他们自己做事,两厢得益并不冲突。

    他们都是心甘情愿跟着一起修建这个田庄。

    没有孟回的介入他们只是京城里向人乞讨得了一顿没下顿的乞丐,至少在这里他们只要付出了劳动就能获得裹腹的食物,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幸事。

    “回丫头!”只有一条胳膊的中年汉子吴江走了过来。

    “吴叔,粮食怎么样了”孟回看向他,询问。

    “第五批粮食已经运回,并妥善入仓,老瘸留在最后,最后一批由他亲自运,用不了多久就该回来了。”

    吴江简洁明了的回道。

    他以前上过战场,只是后来残了,战事也歇了。

    因为一些事流浪在外,以乞讨为生,去了不少地方,最后到了京城成了街边乞丐。

    他的性子耿直,人也算得上仁义,与宝他们的关系不错,这庄子的修建事宜从一开始孟回就交给他盯着,到现在为止没出过什么错。

    “派去江南的人也该回来了!”孟回听着他的回禀,轻喃一句。

    吴江也点了点头,算算日子也确实该回来了。

    他听得出她的话里并没有怀疑之意,不免感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的胸襟即便是男子也是少有,孟回这女子当真是了不得。

    他对她是叹服的。她帮他们或许是有私心,但确确实实帮到了他们,可以是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有私心,实也正常。人活于世,又怎么可能没有私心

    ……

    六月初,从江南送出的折子已经到了京城。

    职管的官员与那地方官员有旧怨,见只是水患并不以为然,江南雨水丰沛,那年不是如此,便把那折子搁下了。

    只是不想,江南距今路途遥远,灾情更是一瞬百变。

    七月底,京城涌入了第一批因洪灾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们,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那张折子才被人发现。

    明承帝龙颜大怒,直接叫人把那延误灾情的官员拉出去砍了,家眷也被抄家流放,更金口玉言那人家中后嗣五代以内不得参加科考。</p>

    即便如此也不能熄了圣上的怒火。

    又下了圣旨着江南官员先自行开仓赈灾,待筹集粮款后,便会派遣官员前往江南一同赈灾。

    此刻朝堂上一片寂静。

    龙椅上,明承帝捏着江南官员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第二封折子,眉头微皱,不怒自威。

    “江南一带,发了百年难遇的严重水患,洪水泛滥,毁田毁屋,以至百姓流离失所。且往年雨水丰沛时,也是频频被水患侵扰,诸卿有何良策赈灾治水”

    明承帝刚完,底下大臣便是议论纷纷却又无人能敢出列回禀。江南水患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谁又能有什么良策献,若是有,也不至于等到今日。

    过了半响还未有人出言,明承帝已然眉头紧皱,怒了天颜。

    “朕算拨款开仓赈灾,着户部……”

    户部侍郎硬着头皮上前。

    “陛下,边关战事不稳,前年西北大旱颗粒无收,各方面耗银耗粮,现如今国库不丰,或还有银款,但粮仓恐无甚粮。”

    “……”明承帝此刻已经沉下脸,却也知道他的是实情。

    “那便先拨款赈灾,诸卿可有想到什么治水良策!”心情郁郁的明承帝把怒火撒到了众大臣头上。

    大臣们面面相觑,却还是无一人开口。

    “陛下,翰林修撰孟大人在殿外候着,是有治水良策……”殿前太监张公公突然道。

    “修撰”明承帝疑惑,想不起这么一个官是何人。

    “就是陛下钦点的新科状元,孟启漳孟大人!”张公公提示道。

    底下的户部侍郎,微微皱了皱眉头。

    得了提示的明承帝这才响起孟启漳这个人来,大手一挥。

    “宣!”

    “宣,翰林修撰觐见”太监特有的声音,拉得又长又细。

    殿门开,早就侯在门外的孟启漳走了进来。

    “翰林修撰孟启漳,叩见陛下。”孟启漳进殿后,不慌不忙跪下行礼。现如今的他早已不是第一次见天颜,此刻的他恭敬稳重不显丝毫慌乱。

    “孟卿可有治水良策”明承帝威严的声音响起。

    “回陛下,这便是臣草写的治水之策。然,是否良策,臣不敢保证,或能行之有效一二。”

    孟启漳恭敬道,却也不敢把话满了。

    “呈上来!”明承帝并没有生气,修撰能提出一二良策已是不易,他的这帮大臣可是无一人言语。

    张公公把孟启漳递上的折子,呈到了明承帝手中。

    “好,好,好……哈哈哈……”明承帝看过手中的折子,忽然大笑。又道:“看来我这大殿也不是无一人可用,这般治水善后之良策,必能行之有效,孟卿大善,待解了江南水患,必重重嘉赏……”

    “谢陛下!”他的品级还不够上朝,陛下这话,看来是对他很满意了,孟启漳暗自压下心中窃喜,恭敬道。

    明承帝并没有细孟启漳提出的治水良策,诸多事宜还得重新商议拟定,现在为时过早。

    “陛下,不知孟大人提的是何良策”也有大臣好奇询问。

    明承帝却是摆了摆手,道:“此事过后再议,孤算派人前往赈灾,诸卿觉得谁能担此重任”

    “四殿下贤良温厚,行事稳妥,可堪大任!”

    “五殿下……”

    “二殿下战功赫赫,剿驼峰岭恶匪平民怨,赈灾事宜安抚流民,自当不在话下!

    “六殿……”

    前往赈灾,只需把赈灾款送到即可,此间不出岔子,过后便是颇大功绩,亦能赢得为国为民心系百姓的好名声。虽然户部侍郎国库空虚,可也不可能真的一点赈灾粮都拿不出,再了还有款银呢!

    且陛下也不可能真的放任灾情蔓延,丝毫不管。已经站队的大臣们,不遗余力的为自己的主子争取机会。

    明承帝被他们吵得头疼不已,只容后再议,便退了朝。

    户部侍郎和几个大臣被留下,一并留下的还有献策有功的孟启漳。

    ……

    渡江亭内。

    萧轩沉眸站在哪里,今日父王虽未言那孟启漳献出的良策,但他也有他的消息渠道,那些良策他已经全都知道。与李凝玉告知他的全部重合,甚至更完善一些。

    原本他想着过几日,待时机更成熟一些,再献上良策,可如今……

    就这么白白错过了一个机会,心中不免有些惋惜。

    她明明过那是她偶然得来的,除了他,她再没与其他人过,包括她的爹娘。

    “四殿下”李凝玉缓缓走来,看着他的眼中,显而易见的爱慕之意。

    “凝儿来了啊!”似轻叹一声,萧轩看着来人,心中的猜疑忿怨已经消散些许。

    除开那些,凝儿确实也是他爱重的女子。

    “嗯!轩哥哥叫人寻我,可是有事”李凝玉见他一脸温柔,大胆的换了称乎。

    此刻,脸颊已然羞红了一片。

    萧轩心中一柔,笑了笑,却还是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口。

    “日前你与我的治水良策,可还告诉了别人”

    李凝玉茫然的摇了摇头,又凝眉道:“凝儿并未与轩哥哥之外的人过,可是出了什么岔子”

    她不是傻子,他既然这么问了,想必是这事上出了什么岔子,有些担忧看着他,心中也暗暗猜测,莫不是那些法子无用

    萧轩点了点头,道:“今日大殿之上,孟大人献出的治水良策,与你和我的一般无二!”

    “不可能,我并未与他过,就连娘亲也未过,不是我,轩哥哥你信我,我真的只与你一人过……”李凝玉有些急了,脸色仓惶的拉着他的手。

    此时此刻,她心中已然卷起了惊涛骇浪,也慌乱无措着,实在不明白孟启漳怎么会知道那些治水良策。

    除了四殿下,她从未与别人过那些。这天底下,该是再不可能有人知道的,他怎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