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谏书

A+A-

    感谢yngangle



    明月当空,玉润如盘,照何时?月光越来越像从天上倾泻下的清水,但它随风流动的时候,听不见潺潺声,是啊,李斯只能听见自己踩在枯叶上的咔嚓。



    “爹,要不您还是上马来吧。”李由把牵马绳塞进了随从里。



    他真的不懂他爹为什么不骑马,徒步三个时辰?这般磨磨蹭蹭,怕是一辈子都走不回楚国



    他原先很想尝试着去理解他的父亲。他以为他是在等人,在出咸阳的时候,嬴荷华派人送了东西,平日交情很好的王绾不见了踪影,泛泛之交更是像避瘟神一样避开了他们。



    李由第一次感到了世态炎凉。



    三个时辰的间隔,从日挂高空到西陲日暮,他们没等来转,等到了最后的放逐。



    李由很清楚,秦王的诏令一旦下发,就没有反悔的道理。



    “爹,您上马来吧,路途遥远,我们还是防着点盗匪吧。”李由抿了嘴,上前一步道:“阿母如果还在会心疼您跋涉”



    话未完,李斯就停住了脚步,慢慢地,风吹来,他看见月与树叶的影在儿子的轮廓上不停晃动。这一瞬间,他似乎又看到了妻子娇柔美好的面庞与那双神采奕奕的眼睛。



    在楚国上蔡当吏的那些年,妻子荆钗布衣与人浣纱。他很爱她,但他更清楚自己这一生绝不是要在上蔡浑浑噩噩度日。



    李斯是个不满足现状的人,他离开得很干脆,逃离上蔡那个地方似乎是他一辈子必须要做的事情,他昧着良心,毅然踏上齐国稷下的路,一走就是整整六年。



    李斯自嘲,他这种抛弃“抛妻弃子”的行为与秦国的嬴异人竟然如出一辙。



    可是他与嬴异人的情况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被异人抛弃的邯郸母子回到了秦国,嬴异人在三年后驾崩。



    等李斯学成回到上蔡,他信誓旦旦地寄信告知妻子,他们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他不知道妻子自他走后的第三年开始生病,当他踏入家门,她已撒人寰。



    她留给他的只有一坟孤冢,只有儿子转告的一句话:



    “亦已焉哉。”



    李斯抖不已,他踉跄到茔前,他的脑海砸下一个画面是妻子在眼前诵读风的身影。



    他不喜欢读诗经,记不得这些对他来太过“缥缈”“风花雪月”的东西。



    她写下此句,表明心迹。原来他留给她的所有东西,衣钗信书,她一件都没带走。



    也包括爱与恨。



    李斯当真是一个很好的求学者,他将从荀子那里学到的法家思想发扬光大,接着,韩非断交令他不再将友谊放在心上,妻子离世令他又学会了割断爱情。



    李斯便在那个时候就感觉到自己不会再去爱任何人了。



    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幼年时脱离了李斯的教养,大哥李由的性格目之所及地包含了妻子的旷达洒脱。



    家里有一朵太阳花,也有一棵夹竹桃。



    李斯想到自己是个很会利用人的人,自己带的孩子,避不开免地也染上了他的品性。他想到韩非李贤参与了郑国的事情,他不由得开始担心起来。



    他强迫自己终止回忆,回过头,只见坐在后边儿的牛车上的李贤一言不发。



    车轴忙不迭地转动着,拖拉出两条长长的痕迹。



    “由,把你二弟叫来。”李斯。



    前两天接连下了几日的大雨,这咸阳郊外也是难得的月明星稀,繁星点点勾勒出一条银河。



    李斯从前对儿子了解透彻,但现在李斯很怀疑自己。



    



    面对一家人被秦国扫地出门,犹如丧家之犬的情景,李贤怎么表现得比他哥哥还豁达。



    走出咸阳城门的时候,李贤的脸上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情绪,看着黄土里碾压出的车辙,他还问了句:“我们这一走是不是再也回不来了?”



    “阿贤想要待在咸阳?”



    李斯的声音很轻和,李由难得听到这种语调,他估计他爹已经没东想西想了,他抓了抓头发,调侃道:“我看弟应该会想和公主在咸阳的吧。”



    李贤笑了笑:“是,也不全是。”



    他如上辈子死亡时那样仰头望了眼天。



    他的确想起了许栀,但他想起了更多的人,嬴政,扶苏,蒙恬,赵高



    赵嘉的插令他感到了忧虑。



    李贤叹了口气,对着父亲和兄长坚定而诚恳道:“如果父亲想要离开,我愿和父亲一起回上蔡。”



    李斯对上他的目光,忽然全身颤粟。



    突然,一个粗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喂,路窄得很,你们杵着不走,我们后面不好过啊。”



    李贤飘飘忽忽地了句:“以后修了驰道就不窄了。”



    那人没有听清,“什么?唉,让让吧,走不干净,等着我们的就是秦王的刀子了。”



    跟着他们一个方向的人很多,大都是从咸阳被赶出来的外国人。



    齐国,楚国,魏国是他们将要回归的母国。



    “此秦王寡情少恩,终不似孝公昭襄。”



    “不留也罢,我齐国也有稷下学宫,诸位先生同我去齐吧。”



    良久,李斯也抬头看了漫天的星宿。



    群星璀璨,交相辉映,究竟哪一颗才是最耀眼的帝王之星呢?



    李斯摸了摸内袖中的一处断了半块的布料,放声大笑。



    天上繁星遥指北斗,秦国章台宫灯火通明。



    一份用漆封好的文书传到了嬴政的案前。



    青铜灯架上的灯油又被侍女添了几次,焰火不停的晃着,像是一片又一片涂了金粉的蝴蝶翅膀。



    已经到了子夜时分,嬴政已有了些许睡意,他想把这封书阅完再回寝宫。



    王绾向来不在他跟前明示递人,这份他亲自贴签的文书吸引了嬴政不少兴趣。



    他用铜刀划开竹筒,白灰灰的角露了出来,他扯出来一看,是块质感很一般的布料。



    “”



    他眉头一皱,当嬴政把布反过来时,他看到了那篇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长文。



    嬴政深知逐客乃宗室之必要。昌平君,昌文君首肯之下,客卿必当在冲击之首。



    浮光掠影之间,方圆妙绝,骨气丰韵,这是李斯的字。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