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粮食总产量:7亿吨。
A+A-
刘斌看着上显示的4000多公里距离,心想还挺远。
又试着点了一下飞的图标。
上又跳出一句话:很抱歉,您选择的出行方式没有直达,现在已为你推荐最优方案。
系统给出的最优方案是跳转铁路2306。
很快,一张张飞往乌鲁木齐的飞票被整齐排列了出来。
20:5一一>0:25。
航程300公里,耗时5时0分。
¥542。
“5个时!?”
看到耗时的那一刻,康熙帝的内心翻江倒海,倒吸一口凉气,差点没被这口气给呛住。
从东到西,横跨4000公里的距离竟然只需要五个时!?
这名为飞的东西究竟是何物?
听着像是一种飞行物。
古代民众目不转睛的盯着软件上的一张飞的图片。
这飞,虽然像鸟儿一样有着一双强大的翅膀,可这翅膀又跟鸟类的有所不同,它的翅膀一看就知道非常坚硬,根本无法煽动。
可如果翅膀不靠扇动的话,飞又是如何飞上天的呢?
是像风筝那样有根绳牵引吗?
不少古代能工巧匠都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飞行,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东西,无数古人都曾做出过努力。
有人想过制造出巨大的孔明灯;
有人想过把自已绑在风筝上;
甚至还有人想过把烟花爆竹绑到凳子上,送自已上天;
每一种想法都可谓是天马行空。
然而结果,却是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明朝。
朱棣问向身旁的朱高炽:“儿啊,你咱们大明能不能也造出个飞来?”
朱高炽略微思索了一下:“不知道,但我觉得我们可以仿照后世的飞试试,如果不成,不过是多花费了一些人工物料罢了,可如果成了,那对我大明来可是一件大幸事!”
朱棣点点头,赞同他的观点,一个能够帮人飞到天空中器物,如果能被造出来,那么能够运用到的领域简直不要太多!
朱棣立即派人着了此事。
看完飞票,刘斌操作回到了视频软件。
继续看回原本的视频:“除了水产养殖,新疆还盛产哈密瓜,葡萄,辣椒,麦,棉花等作物。”
“到棉花就不得不提棉被,xxx牌暖舒被,采用00%新疆长绒棉制作,温暖舒适,盖在身上即使屋外是零下30度的大雪天也能够舒舒服服的睡上一整晚,现在点击视频下方链接,2斤大棉被只需要99元”
主突然在视频下方打起了广告,刘斌没怎么在乎,拖动进度条,直接跳过。
不过一切都已经晚了,这条广告仍然给古人带来了深沉的印象。
他们看着视频里的棉花,意识到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这棉花是一种能够用来御寒保暖的作物!
嬴政想攻打匈奴。
却不知该如何解决北方极寒的问题。
现在好了,瞌睡有人送枕头!
这种能在土里种出来的棉花不就是上好的御寒物件吗!
嬴政:“看来寡人是有必要派人去一趟西域了。”
汉朝。
汉武帝也注意到了棉花这种作物,问起张骞。
“张骞,你可记得那西域之中是否有棉花这种作物?”
不用汉武帝询问,张骞早就已经开始思索起自已在西域时的过往经历。
很快,他就在记忆深处回想起了一种和棉花长得十分相似的作物。
他记得当时询问过当地居民那是什么东西?居民只是告诉他那只是一种成熟之后会吐白绒的花而已。
想到并不是吃的,张骞也就没有在意。
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那竟然就是能够用来御寒保暖的棉花!
意识到自已错过什么的张骞立即跪地:
“微臣有罪,还望陛下恕罪!”
好端端的,突然就跪下了,不用,汉武帝也猜到了一些东西。
“莫非你已经见过那传中的棉花了?”
“正是。”张骞如实回答。
“当年臣在西域时曾亲眼见过棉花的植株,但当时的棉花并没有开花,当地百姓也那并不是能吃的果实所以臣也就没有在意。”
“没能将如此重要的作物带回大汉!是微臣之错!!”
“”听到这话的汉武帝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之色,但他也没有想要责罚张骞的意思。
“张骞,你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西域见闻已是为我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今日之前你都不知道棉花有御寒之用,没能带回他的种子,也算是情有可原,朕又怎么会怪你呢?起来吧。”
“谢陛下。”张骞站起身来,但合十的双并没有放开,而是继续道:
“陛下,微臣愿意带罪立功再次出使西域,势必要把那棉花种子带回大汉!如若没能带回,臣誓死不回大汉!”
“好,为国为民,不愧是我大汉臣子!”
着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在思考着该如何支持张骞二出西域了。
当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只是联合大月氏国共同对抗匈奴,结果没想到阴差阳错的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两个区域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使得西域的大量香料、珠宝、良马得以传入汉朝,极大丰富了两地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
有了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经验和收获,汉武帝打算加大对于西域的重视程度。
“这次朕会派遣300人与你前往,每人备两匹马,携带牛羊万头以及大量丝绸金币等物资,务必与西域各国友好建交,为大汉带回更多的珠宝、良种!”
“臣尊旨!”
卫青:“可是陛下,您之前不是还让我派兵去攻打西域吗?”
刘彻:“誒,这事先不急,知已知彼,百战百胜,等了解好西域各地情况,日后就好打了。”
广告打完之后的视频继续播放:省流:后面介绍了中原地区的现代化械生产;
南方的桑基鱼塘;
各地的畜牧养殖;
2024年的粮食产量:亿吨。
播放出的一幕幕震撼的场景,令万朝观众睁大了眼睛,不敢错过任何一个画面。
看完之后,每个人的脸上都夹带着不解、诧异、震撼!
那个能够同时兼顾收割、脱壳、播种的巨大器是什么?
种地居然能这么轻松!?
他们养殖出来的猪为什么又大又壮?
五六个人都按压不住!
年产亿吨的粮食!
难怪他们能养活4亿人!!!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到底能有多幸福啊?
古代百姓满是羡慕,纷纷祈愿自已下辈子能够转世投胎到他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