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朝代评分。

A+A-

    华夏朝代评分。



    “朝代?评分?”



    嬴政对眼前新出现的视频标题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这次的视频是关于后人对华夏历朝历代的评价吗?”



    “正好寡人也想看看,我大秦与其他朝代相比,孰强孰弱。”



    期待的看向天幕。



    而很快,天幕上就播放出了第个朝代评分。



    



    元谋人:94。(评分取自虎扑)



    这也算?



    北京人:不是你元谋人挂我画像干什么?



    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我牵起你毛茸茸的双,是爱情,让我们学会了直立行走。



    北京人生活在02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0万年前这俩怎么着也不可能遇到一起吧?



    注:元谋人不是我们的祖先,是在竞争中被我们祖先淘汰的古人类。



    不重要,元谋人的骨骼发现对考古界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他直接证明了人类的起源并不单单只有非洲。



    是的,从非洲走出的那部分直立人,最终应该只走到了南亚,是白种人的祖先,被青藏高原隔绝了,黄种人的祖先应该是在亚洲本土。



    元谋人生活在0万年以前,这至少明了在0万年以前亚洲就有人类这个物种了。比首次离开非洲的人类时间可早多了。



    妈的,初中的历史还在追我。



    光幕前,万朝古人眨了眨眼睛,经过先前的地球演化史视频,他们已经知道了人类这个物种是从猿猴进化而来。



    所以对视频中出现的那张原始人图片见怪不怪。



    反倒指指点点的讨论了起来。



    “北京人?元谋人?这指的应该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种吧?像直立人和智人一样。”



    “嗯,应该是,他们一个生活在0万年前,一个生活在0万年前。”



    “那时候的人类还保存着一些猴子的特征啊,尖嘴猴腮披头散发的。”



    大明。



    “哦,原来是这样。”



    朱棣恍然大悟。



    “我怎么那么奇怪呢。”



    “华夏人都已经发展出航海文明了,可非洲的土著却还生活在几十万年前,茹毛饮血,居无定所。”



    “原来跟咱们不是同一个祖先啊。”



    



    三皇五帝:9。



    开服老本。



    测试服,人均超模。



    上古真神!



    三皇:天皇-燧人氏,地皇-伏羲氏,人皇-神农氏。(娲皇-女娲)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舜。



    天皇燧人氏?他的功绩这么大吗?



    燧人氏是三皇之首的概念不用置疑。



    火对于远古人而言不但是工具,更是武器,它让人变得更加强健和自信,更重要的是钻木取火是人类第次成功地支配一种自然力量,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决定性的里程碑,各种文明都把第个取火者奉为英雄,因为没有火就永远无法点燃文明,所以只此一项功绩,就让燧人氏的名字永远留在了华夏文明里。



    燧人氏(对着普罗米修斯):“菜,就多练。”



    燧人大帝着实厉害,不过这份传承现在是我的了桀桀桀桀桀。



    伏羲用圆规和矩尺算出一年三百六十天和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耕。后来天时乱了,粮食颗粒无收,造成巨大灾难,女娲计算天时增加了闰月,修正了天时,这一巨大贡献被称之为——补天。



    四时有序,农耕顺利,才有了文明的发展,后羿射日中除去九日是减去九天,同样是修正天时,嫦娥奔月是阴数,与后羿代表的阳数互相印证。



    夸父逐日讲的是圭表测影那时候没有文字,也没有纸张,历史只能靠口口相传,所以古人善用形象的比喻来传承天道。



    老祖宗不断试错,更改记年和天时,只为顺应自然规律繁衍生息,让族群延续下去这不就是万年历吗!?



    坏了,这是真正迷人的老祖宗!



    看着后人的评论。



    所有人都不自觉的点着头。



    三皇五帝在他们心目中本来就是犹如神一般的人物,能被人如此夸奖完全合情合理。



    就连秦始皇也不自觉的点着头,毕竟三皇五帝的功绩确实太大,就连他都只敢自称“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不敢“功盖三皇,德兼五帝。”



    



    夏朝:96。



    梦开始的地方。



    尧舜禅让是千古美谈,结果被启破坏了。



    就是可惜,夏朝至今都没有挖出证明他存在的东西来,使得夏朝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



    不但没有找到存在物,甚至连口口相传的历史记载都比三皇五帝时期的少,也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考古界最尴尬的是挖出来的东西越来越接近三皇五帝时期的山海经,却一直挖不到夏朝的。



    二里头的时间虽然对应,但是二里头不把自已叫夏。



    夏朝不存在???



    古人们看着评论区里的讨论,个个头冒问号。



    难以理解。



    夏朝的历史不就一直记载在那吗?我们这些后人都开始怀疑起自已先人的历史来了?



    对于历史,他们这些古人可是很严谨的好不好!?



    宁可不记,也不能够胡编乱写!



    就好比历史上很出名的“崔杼弑君”。



    崔杼为改历史,连杀四名史官,但史官依旧不从,秉承着“史家叙事直书,一字不改”的节气慷慨赴死。



    主打的就是一个头可断,血可流,唯有历史不能改!



    怎么到了后世他们反而开始质疑起历史的真实性来了?



    



    商朝:6。



    当最后一位人皇,至鹿台誓死不降,以尸骨筑的高墙,不过是笔下两行。



    从此之后,再无人皇,只有天子!



    纣王只有两个妃子,两个儿子,却被成荒淫无道。



    帝辛禁止人祭,改了许多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任用能人不用那些酒囊饭袋的世家子弟,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导致他们扶持西域姬昌。



    他从没禁止人祭,只是改为周祭,使人祭数量减少而已。



    商朝二十七王,你们就记住了一位帝辛啊。(捂脸)



    没办法,他确实出名,商朝其他稍微有点名气的,也就只有商汤和盘庚。



    看着大家的评价嬴政眉头微皱,面露不解:“这商纣王堂堂一代暴君,怎么在后世的评价会如此之高?”



    



    嬴政很不解,帝辛在他们古代可是暴君的典范,自商末到秦都已经被骂了近千年。



    怎么到了后世反而被平反了呢?



    嬴政不解,更想不明白。



    



    周朝:9。



    周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江山八百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历史长就是好啊,无论世界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够从历史上找到相应的案例。周朝的分封制很明显就是如今美国的联邦制。



    所以我支持美联邦赶紧分裂,干掉周懂王,宣告独立。(吃瓜)



    独立宣言20本。



    此,合乎周礼否?



    嬴政:“?美利坚?那个五常之一是个效仿周朝分封制的国家吗?”



    “这样的国家真的能走得久远吗?”



    嬴政作为秦朝的开创者,可是很清楚周朝是如何灭亡的。



    周王室为了能开疆扩土和有兵守家而分封诸侯,导致了拥有合法征讨能力的诸侯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现状,互相征伐,最后连周王氏都不放在眼里。



    让他们秦国脱颖而出,不仅灭了周王室,还横扫六国,建立了大秦。



    那么那个美利坚国是不是也这样呢?



    听后人们的讨论,貌似已经有诸侯王开始反他们的天子了?



    



    春秋战国:94。



    一个令人心神向往的时代,百家争鸣,中国学术巅峰,领先世界2000年。



    道家-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



    儒家-孔子:仁、义、礼、智、信、勇、恕、诚、忠、孝、悌;有教无类。



    儒家-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之初,性本善。



    儒家-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墨家-墨子:尚贤、节用、兼爱、非攻。



    法家-管仲:富国强兵,反对空谈。



    法家-韩非子:君主集权;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以法为教。



    兵家-孙武:以攻为主;孙子兵法。



    纵横家-鬼谷子: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或以一强以攻诸弱。



    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克,万物流转始终。



    农家-许行:地泽万物,神农不死。



    名家-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名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难以想象孔子经历的那些苦难与挫折,被后人仅仅用四个字就描述出来了——周游列国。



    那个时期的文化交流,简直能堪比西方的文艺复兴。



    战国时期确实是华夏思想的巅峰,即使是后来的民国也比不过。



    这些思想我们一直都用到了现在,如今的华夏是用法家治国;儒家教育,倡导有教无类;墨家主张民主、平等、博爱,崇尚科技热爱和平;农家就更不用了,养活4亿人口的根本。其他思想也在社会中随处可见。



    比如白马非马这个理论,我发现非常适合奶酪悖论唉,奶酪越大,奶酪孔越大,奶酪孔越大,奶酪越少,所以奶酪越大,奶酪越少。



    你搁这搁这呢?



    明明是2000多年前的封建思想,可如今读来,却仍旧觉得好有道理。



    突然间想起了一句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见过古时候的人,但是我们现在却在用着古人的智慧。



    先辈们的光照在了我们身上。



    昔日诸子百家言,今日已成圣贤。



    



    一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令天下儒生,无不在这一刻昂起了头颅。



    挺起了胸膛。



    其他先秦诸子同样如此。



    看着后人的评论,他们已经知道自已主张的思想,不但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厚积薄发,甚至一直流传到了2000多年后。



    一直都被后世之人所使用,所赞誉。



    此刻,他们都感到一种虽死无憾的欣慰。



    



    我发现思想的爆发都是在动乱时期才会大规模爆发,战国如此,民国也如此。



    那是因为战国和民国思想爆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管束了。



    乱世出英雄。



    大一统王朝的弊端就在这,统一的王朝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维持稳定去了,不允许有人有超脱自然的思想,妨碍统治。



    幸好,人类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



    大秦。



    嬴政看着后人们谈论着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



    前面还很认同的点点头,那个时期确实是各种思想萌发的璀璨时期。



    各国诸侯都采用不同的思想来治国,他们秦国就是通过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使得秦国的国力日渐增强,最终在自已这一代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



    但他万万没想到,原来大统一的王朝并非真的百利而无一害。



    大一统王朝虽然统一了文字和度量。



    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可也因此限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导致军事实力强盛而文化思想却脆弱不堪。



    “寡人统一六国难道做错了?”



    嬴政忽然有此一问。



    但很快,他就立即否定道:“不,寡人没错!”



    “百家思想的爆发本来就是为了治国安邦!”



    “如今,我秦一统六国,诸国之间已然没有了战乱,这不正是那些天下万民所追求的吗?既然寡人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又有何错!”



    嬴政目光坚定,抬头继续看向天幕。



    期待之后朝代的评分。



    很好奇,他们秦朝在后人的眼里会是什么样的?



    正在他期待着的时候,屏幕中刘斌划过,上面显示出了现代人对于秦朝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