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046 战无义,人

A+A-

    一个奏请, 能让满朝皆惊,也是有缘故的。

    文信侯吕不韦竟提出,让十二岁的甘罗代表秦国出使赵国。

    这甘罗又是何人, 乃是秦武王时左丞相甘茂的孙子,先前在吕不韦府上做门客,后来入宫做秦王伴读。

    他的聪明伶俐无人质疑,但让一个十二岁的孩童出使赵国, 朝中卿大夫纷纷以此事太过荒谬驳回。

    姚木兰得知此事时,心中同样十分惊讶, 她是知道甘罗十二岁替秦国出使之事。

    之前她还担忧, 甘罗从吕府门客变成了伴读,历史会不会随之改变, 没想到甘罗还是要走上出使之路。

    虽然目前众卿大夫一致反对此事, 但姚木兰相信,甘罗一定能服众人的。

    他是明珠,注定要璀璨生辉,要求十分严苛的太傅成樾子对甘罗一向赞赏有加, 曾当众过他不但是辩才更是奇才。

    当然, 姚木兰不是仅凭臆测推断出甘罗出使之事必成的,甘罗出使之事由吕不韦提出, 秦王首肯。

    至于嬴政为什么敢用一个十二岁的黄毛子,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 是他在与众伴读上课时,对甘罗才华已有所了解。

    此外, 甘罗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服张唐前往燕国为相,已经立过一功。

    为了让众卿大夫心服口服,吕不韦将甘罗带到议政殿中。

    甘罗原本就是工于心计巧言善辩之人,在大殿上他面对众多卿大夫质疑,毫无惧色侃侃而,最终顺利得到了众人肯定,替秦国出使赵国。

    出使之事尘埃落定,对于这个少年有为的同窗,姚木兰等人感慨之余,也纷纷对他进行恭贺。

    甘罗年纪虽,心中有大抱负,一心重振甘家门庭,接了出使重任后,用最快的时间做好准备之后,率领使团前往赵国邯郸。

    秦国派人出使赵国,对燕国和楚国来,都算不上好消息,燕丹尤为恼怒,认定了秦国有背信弃义的企图。

    燕丹曾就此事拜见秦王,有意问出个究竟来,但被嬴政轻描淡写的挡了回去。

    燕秦联盟摇摇欲坠,燕王得知燕丹在秦国自作主张,逼迫秦王立云珠公主为夫人后,畏惧秦王报复派人送来了大批粮草。

    楚国作壁上观,欲等秦国使臣出使赵国归来后,再做决定。

    甘罗以十二岁稚龄出使赵国,在六国好生扬了次名。若这是有报纸,他大约要霸占各国头条了。

    秋天来了,秦国派遣谍者在六国民间大肆购粮,同时又用金子和珍玩在蜀郡换粮。

    除此之外,秦王还下令将蜀郡当年的贡品,从丝绸等纸品尽数改为粮食。

    甘罗秋初时出发,回来时秦国已经下起了初雪。地冷天寒,饥荒席卷了大半个秦国,老百姓们饥寒交迫,缺衣少粮靠着草根树皮为生。

    咸阳城中百姓,尚有余粮充饥,城外百姓已有人卖儿鬻女。姚木兰曾带着卫士出城察看过灾情,着实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甘罗回来了,带回了从赵国带来的粮草,同时也到了秦赵建交的好消息。

    赵国为表诚心,主动献出五座城池给秦国,壮大其河间等地,甘罗出使超过归来,将五座城池的地域图也拿了回来。

    秦国不费一兵一卒拿到了五座城市,同时又得到赵国送来的粮草,楚国当即表明了态度,愿意借粮给秦国。

    甘罗本次出使大获全胜,秦王大悦,破格封甘罗为上卿,同时将其祖父甘茂的田地房宅赐还给他。

    官拜上卿之后,甘罗也算出师了,不用再跟姚木兰等人一起做伴读,开始正式在朝中辅佐秦王。

    秦赵两国达成协定的同时,秦燕联盟宣告破裂,秦王派人护送燕丹回燕国,同时出使燕国为相的张唐带回秦国。

    对于秦国撕毁协约之事,燕国非常愤怒,但除了谴责之外,也不敢对秦国动武。

    只因赵国在与秦国签订了盟书,确保秦国不会出兵援助燕国之后,有恃无恐的派兵攻燕国,一连下了上谷等地三十座城池。

    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秦王政四年,赵国在大获全胜之后,瓜分了十一座城池给秦国。

    燕国经过此役元气大伤,对秦赵两国敢怒不敢言,燕丹恨透了秦国,更恨半点少年情谊都不认的嬴政。

    他原以为秦燕结盟之后,燕国能免除被赵国铁骑践踏,求得几年安稳,让百姓休养生息壮大国力。

    然而秦国撕毁盟书,赵国猖狂进犯,让燕国连失几十城不,燕王与他也在其它六国面前沦为笑柄。

    最让燕丹痛恨的,便是他恨不得与秦王刀剑相向一决雌雄,却连向他挑战的资格都没有。

    燕、赵、秦这三国之间的烂账,姚木兰除了叹息之外,也不知该做什么评价。

    战国末年礼崩乐坏,撕毁盟约这种事儿几乎是家常便饭了。各国之间勾心斗角,背后抽冷捅刀子的事儿都没少干。

    相比起盟约而言,利益胜过一切,倘若秦国不是遇到了大旱。对其来,联合燕国击赵国自然是上上策。

    毕竟如今能与秦国争天下,也就赵国和楚国有一战之力,能趁机削弱赵国,对秦国百里无一害。

    但秦国遭遇了饥荒,燕楚又有趁火劫的趋势。秦国原本就派蒙骜伐魏,若在兴战事,不但粮草匮乏,民力也难以支持。

    所以为了长远发展,秦国只能放弃燕秦联盟,转而与赵国达成协定。

    如此一来,秦国不必耗费一兵一卒,便能得到十几座城池,同时还能从赵燕两国得到粮食。

    姚木兰不懂谋略,但她恍惚记得史书上是这样评价六国行为的。面对强秦,六国不是拼死抵抗,而是采取绥靖政策以身饲狼。

    最后秦国不断壮大,其它国家愈发弱,面对秦军扫荡毫无抵抗之力。

    当初学历史时,姚木兰还觉得六国的举动纯属犯傻,稍微有些脑子的人也该知道到底该如何做。

    但当她这半年来,深读了各国史书和兵书之后,终于明白战国之所以被称为战国,绝对是有道理的。

    这个时代,不是姚木兰熟悉的现代,更不是她一知半解的明清朝代。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到了战国时,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各国之间已经战红了眼。阴谋阳谋层出不穷,秦国杀神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早就令其他诸侯国胆寒。

    这种情形下,诸侯国对秦国有着天然畏惧,自然极力避免与其交锋。

    从姚木兰的角度看,其它六国纯粹是被怕了,秦国将士悍勇无双,绝非一句虚言。

    秋末冬初时,几乎与甘罗回秦国差不多的时间,造纸坊终于造出了可以书写的纸张,一把年纪的公输秋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将此事禀报秦王时涕泪横流。

    姚木兰在知晓此事时十分高兴,她除了随嬴政前往造纸坊那一次,后来又去了好几次,与公输秋一起探讨了各种造纸的可行性方面。

    可以,造纸术能发明成功,其中有她一半的功劳,嬴政给予姚木兰和公输般丰厚的封赏,不但赏赐千金还赐予二人爵位。

    姚木兰终于从白身伴读,晋阶为四等爵“不更”,这个爵位名称听起来有些奇怪,因为它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此爵位者除免充更卒外,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无论如何,从白身一跃成为四等爵,姚木兰还是很激动的,要回到在秦国,爵位晋升最快的渠道就是从军。

    若无军功,连公子成蟜这样身份尊贵的人,都只能顶着白身,无法封侯封君。

    造纸术成功发明方一周,马鞍、马镫及马蹄铁等锻造技术也臻于成熟,而已投入到了军事生产之中。

    有了这三样东西之后,秦军骑兵如虎添翼,战斗力更胜过往昔。

    由于此事尚属军事机密,所以秦王没有当即册封姚木兰爵位,只是暂名史官将此事记下,待秦国骑兵扬威之时再升姚木兰爵位。

    嬴政知道姚木兰对封爵之事非常感兴趣,虽未下诏书,但提前告诉了她从“不更”升到第六级爵位“官大夫”的好消息。

    要不是亲眼见到秦国封爵有多难,姚木兰简直以为秦国爵位是大白菜,她什么都没干,就刷刷刷升到了第六级爵位。

    除此之外,嬴政将造纸坊扩建之事也交给了姚木兰,造纸坊日后所获收益她能得到三成。

    千万不要看这三成,这个时代除了秦国之外,其它国家尚未掌握相对成熟的造纸技术。

    即使在秦国,也只有如今由姚木兰主持、公输秋协助扩建的造纸坊有这个成产能力。

    有秦王做靠山,有卫士负责守卫,纸张按照质量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绝对能在这个时代大卖。

    换一个通俗一点的形容,嬴政这是将一只会下蛋的金凤凰给了姚木兰。

    待造纸生意壮大之后,姚木兰单靠着这三成收益,日进斗金不成问题,想存个金库实在太容易了。

    先是爵位,又是造纸坊的收益,嬴政为姚木兰考虑的十分周到,让她感动的不知该如何表达。

    到秦国也快一年了,两人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许多次姚木兰都担心嬴政会为了大局暂时割舍两人之间的感情。

    但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即使要因此花费更多心思筹谋,嬴政甘之如饴。

    谢谢幻静的地雷,哈哈,蓝桥君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了,之前老是写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恨不得每顿饭吃什么都写不一遍。如今找回了感觉,离木兰出征还会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