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兵不厌诈

A+A-

    第44章,兵不厌诈



    吴元得知了方永想要出城和缮国公决战的决定后,连忙过来劝谏。



    “将军勿以意气用事,缮国公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已为天地所不容,彼犹如单角悬于深渊之羚羊,欲死前拉将军共坠,将军切莫中其计也。”



    吴元认为,现在完全没必要和缮国公进行决战。



    只要牢牢把守住淮州城,就如一根钢钉插在缮国公的喉咙。缮国公现在是狗急跳墙,拖上一段时间,不用他们出,朝廷自会对缮国公进行处置。



    方永听完后,神色平静的询问吴元。



    “元皓,吾知此乃缮国公之计也,然若吾不应战,缮国公侵吾之地,戮吾之民,此事当如何解之”



    吴元沉默片刻,道:



    “将军,您之仁德,可肩日月。然世事如棋,局中之人皆有取舍,凡民之微,安敢与将军之大业比肩山西之地,不日即变。良将至,将军何不暂且隐忍数日,仿效勾践之卧薪尝胆,以待天时。”



    方永摇摇头。



    他知道吴元的是正确的,从战略角度上看,吴元的计策可以帮助他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



    但是有时候,实力并不能简简单单的只算下的兵马。



    士兵的拥趸,民众的信任,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时比单纯的实力更加重要。



    方永并不畏惧和缮国公交战。



    赢了最好,输了,方永也可以重整旗鼓再战。



    最怕的是不敢战,丧失了人心,那才是真正的输了。



    方永认真的看向吴元,道:



    “天时可待,人心不待。若世事如棋,皆有取舍,我愿舍天时而取人心,元皓,你可愿助我”



    吴元听后,站在原地,沉默良久。



    自己年轻时所经历的画面在吴元的脑海中一一闪过。



    为何那时他没有遇到方永这样的人啊!



    吴元承认,自己被方永服了。



    “将军之存,百姓之福也。只叹,将军何不早生五十年哉”



    大战前夕,薛大瘸子从京城归来,给方永带回来了五百门新式火炮,以及大量兵器,皮甲甲等等。



    虽然铁甲还是没有着落,不过薛大瘸子带回来了几十个工匠。



    据,这些都是大熙“淘汰”的官匠,世代擅长打造铁甲、重甲。



    虽然人少,但是他们可以把技术教授给徒弟,一传十,十传百,时间一长,工匠自然也就多了。



    如果方永以后可以得到大量铁料的话,就可以依托这些人打造出需要的铠甲。



    另一边,缮国公的军营之中,士兵正在生火灶饭。



    “呸呸呸,我的牙!伍长,这饭里的石头太多了!”



    一名士兵生气的抱怨道。



    伍长叹气道:“先忍忍吧,下一顿吃馒头,里边的沙土要比石头少一些。”



    缮国公面色凝重的看着军营中的士兵。



    他知道,如果再不快点开启决战的话,士气就要撑不住了。



    方永占据淮州后,阻断了大军的粮道。



    军中的粮食消耗殆尽,朝廷无法运粮过来,隆庆帝只好命令徽州巡抚调徽州之粮支援缮国公的大军。



    结果便是如此。



    米里掺着碎石,白面里掺着沙土。



    要是哪天敌军截了他们的粮车,怕不是以为他们要在淮州城外另建新城



    好在,就在这时,方永遣人送来了战书。



    缮国公悬着的心总算落下。



    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在五日后堂堂正正的展开决战!



    



    期间双方互不侵犯。



    第一日,方永编练士卒,犒赏三军,提振士气。第二日夜晚,三更时分,方永令马老黑率领一军,偷袭缮国公军营。



    至于好的互不侵犯



    孙子曰:兵不厌诈



    然而可惜的是,缮国公治军严谨,防守严密,即便是夜半三更也丝毫没有懈怠。



    马老黑带领军队袭击了一遭,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战果,反而自身损失不,最终只能悻悻离去。



    马老黑回来后,向方永报告了战果。



    摧毁了敌人的一座哨塔,烧毁了两座营帐,斩敌53,自损5,还有多人受伤。



    从战果上看虽然不至于是完全失败,但肯定不是成功。



    吴元在一旁建议道:“此次突袭失败,官军必定得胜而骄,我们今晚再发动第二次偷袭可以出其不意,必定可以建功!”



    方永点头,认可了吴元的建议,命令马老黑再次准备偷袭。



    另一边,官军确实像吴元预料的那样,因为刚刚的胜感到了骄傲,松懈了起来。



    不过很快,缮国公便亲自过来,对士卒训话。



    请您收藏69书吧(六\\\九\\\书\\\吧!)



    缮国公认为方永此人外君子而内人,约定好了两军在五日后交战却在第二天晚上派人偷袭,如此行径难保不会偷袭第二次。



    缮国公害怕下大意,于是亲自前来提醒。



    其下士兵虽然大多不以为然,但在缮国公的威严下还是听从了命令。



    当夜五更时分,马老黑再次带人偷袭。



    效果比第一次要好的多。



    斩敌三百余,烧毁了六座营帐,自身只损失了几十人。



    本来还可以获得更大的战果的,但是由于缮国公的提醒,官军很快从慌乱中反应过来,组织好了防御,马老黑见势不妙便赶忙带人撤回。



    两次被偷袭,缮国公大怒,派人往淮州城中投掷火油进行报复。



    尽管方永及时派人救火,但还是被烧毁了很多房屋。



    方永忍不住怒骂,缮国公此人毫无底线,为求胜利累及无辜百姓,实在该杀!



    第四天,方永命令李盛带领火炮营提前前往石塘镇设伏,为明天的决战做出准备。



    巧合的是,李盛到了石塘,正好遇到同样前来设伏的缮国公军队。



    双方当即爆发战斗。



    李盛带兵八千,对方带兵一万左右。



    双方士兵战斗力差距不大,不过缮国公带领的官兵身上穿的铠甲更坚固,而李盛这边士兵的铠甲防御力则较低。



    双方交战后,在近战中,李盛这边很快落入了下风。



    李盛连忙派人求援。



    方永得知后立刻派牛金带人增援,另外派马老黑带人前往偷袭缮国公军营。



    另一边,缮国公也很快得知了石塘镇的消息。



    缮国公立刻派人往石塘镇增援。



    同时,缮国公根据多年的战斗经验判断出方永的增援部队必定从珠桥镇方向出发,于是缮国公立刻派动性高的骑兵前去拦截。



    姜不愧是老的辣,缮国公的判断非常精准,牛金的援军走的就是珠桥镇,骑兵成功拦截住了方永派遣的增援部队。



    牛金带领士兵奋力冲杀,可最终还是没能击破敌军,被堵在了珠桥镇。



    而另一边,缮国公派遣的援兵则很快到达石塘镇,将李盛包围。



    此时的牛金还在珠桥镇,李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方永得到消息后,亲自带兵,前往救援李盛。



    一向谨慎的缮国公见方永亲自出动后终于丧失了警惕,亲率大军阻拦方永,准备彻底吃掉李盛这一支炮兵部队。



    但实际上,方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救援李盛的炮营,而是为了引开缮国公的主力,掩护准备偷家的马老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