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高丽造反

A+A-

    辽东是一块硬骨头,目前还不是对其出的时候。



    不过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方永目前不想和辽东直接开战,但反过来,褚玉麒也不想直接和他开战。



    而且后者还要比前者更多一些。



    方永如果和辽东开战,即便做最坏的打算,失败也只不过是折损一些兵力钱粮。



    而对辽东来,一旦失败就是直接覆灭的后果。



    褚玉麒之前跳出来,是因为有田天瑞在前面顶着。



    田天瑞尽起几十万大军讨伐方贼,传告九州,声势浩大,许多豪杰争相呼应,褚玉麒见有可乘,这才跳了出来,准备伺而动。



    但谁能想到田天瑞这家伙这么不中用,几十万大军一个多月就没了,环顾各路豪杰,他现在反倒成了领头的。



    如今压力全给到了褚玉麒这边。



    如果真的和淮阴军开战,无论是后勤体量还是军事实力他都不占任何优势,稍有不慎就是身死国灭的下场。



    褚玉麒是个人物,见情况对他不利,直接果断的改头换面,反把暗中结盟的高丽王朝打了一顿。



    是的,暗中结盟。



    褚玉麒本来打算在田天瑞和方永斗得差不多的时候趁从山海关出关南下,为此他和高丽暗中联合,承诺支持高丽王朝的李氏政权,日后帮助李氏政权平定叛乱,而作为条件,李氏王朝需要给予褚玉麒一部分钱粮兵马支持。



    本来事情答应的好好的。



    可谁知道田天瑞这么快就被灭了。



    褚玉麒得知消息后没有办法,只能倒打一耙,反把和自己结盟的高丽出卖,歼其兵马,索其钱粮,以此向方永求和。



    高丽国遇到他真是倒霉透了。



    本来国内就叛乱四起,非常混乱,好不容易和褚玉麒联合,对方答应帮忙平定叛乱,结果钱也出了,人也出了,现在对方却倒打一耙,反污他造反,意图侵犯中夏。



    听听,这是人的话吗?



    现在高丽国中反王遍布,搜尽全国也凑不齐一万兵马,拿什么去侵犯中夏。



    中夏人真是太卑鄙了!



    方永一眼看出褚玉麒的外强中干,他决定好好敲诈这家伙一笔



    方永当即给牛金传令,让其假装征兵、散播谣言。



    对外放出消息,方永准备调兵二十万攻打辽东,八万打喜峰口,剩下十二万打山海关



    正好方永在征调兵马进入草原扫荡,可以借此好好吓一吓褚玉麒,然后再派遣使者去敲竹杠。



    做好了决定之后,方永再次闲暇起来。



    好像忘了什么东西?



    算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各地难得平静。



    方永摧枯拉朽的击败田天瑞后,各州省都安分了许多,不敢叫器。



    各地的粮食相继丰收,麦,水稻,高粱,大豆,各种粮食长势喜人,是曾经的两倍之多,这一刻,方永在底层百姓心中的地位稳固的不能再稳固了。



    和州的牛羊也饲养的极好,虽然还未达到出栏的水准,但已经从幼崽逐渐长大。



    即便是用高密度进行饲养,也没有任何牛羊出现死亡情况,除了少数几只没能看护好被草原的野狼抓走之外,其余的没有一只死亡。



    



    存活率高达九成九。



    阿力古震惊的直呼神迹。



    其实从底层逻辑上来,中夏地区耕种的百姓和草原地区放牧的牧民没什么不同,只不过一个饲养的是植物,一个饲养的是动物。



    植物需要看天气气候,降雨干旱来决定收成,这才有了百姓祭祀的农神、龙王。



    而动物也需要类似的流程,例如躲避严寒,防御雪灾来减少损耗,这才有了草原人信仰的长生天。



    而当有一个人可以无视这一切的规则,保证人们耕种的收成和畜牧的生长,那么他自然而然就会顶替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灵。



    暹罗时常挑衅,侵犯南海的边境。



    方永命人封锁海域,但是当地许多渔民以此为生,即便方永下令封锁,还是有很多渔民偷偷出来。



    有的顺利回来,有的却被暹罗的船队遇到,惨死海上。



    南安郡王对暹罗的挑衅非常愤怒,几次上书要求出战,表示必全歼暹罗舰队。



    方永没办法解释这里面的原因,只能让他暂时隐忍。



    等之前购买的舰船到了就不用担心暹罗了。



    此外,除了战事之外,之前试行推广的农论和工论二书也初显成效。



    就是显现出的成效和方永想象中略有不同。



    在方永最初的设想中,他是准备让基层的百姓先学习最基础的蒙学,再学习这两本书,从而提升基础的知识储备以及工作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不过试点试验中,很多百姓在学完蒙学之后,直接就在城中找到了不错的活计,因此完全没有了学习农论工论的必要。



    方永大大低估了这个时代百姓认字的珍贵。



    蒙学那点知识就已经足够让一名普通百姓过得很好了。



    不过有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虽然百姓没有学习这两本书,但是很多基层的官员却以这两本书中的内容变相的作为参考,反过来指导百姓。



    这两本书中的内容简单易懂,而且非常实用,因此目前的效果相当不错。



    方永已经决定加印这两本书,将这两本书作为指导书籍,让军中的一些退役受伤的老兵先行学习,学成后再将他们分配到乡镇担任基础官员。



    此外,还有蒙学的推广。



    在方永最初的设想中,这原本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一本书籍,林如海只用个把月的时间就编撰完毕,是所有书籍中用时最少的。



    可目前以实际看来,这本书籍却恰恰成为了最关键的书籍。



    方永派人秘密加印,准备开始全面推广。



    不过一旦这么做,必然要触及一些人的利益。



    所以他要提前做好准备。



    不知不觉中,方永绕到了孔昭琳所在的宫殿。



    几个丫头在宫殿外守着,远远的见方永过来,她们立刻便进去汇报。



    等方永进到里面,便见孔昭琳一身素净长袍,持书卷,静静诵读,不时面露思绪之色,更显娇颜可爱。



    嗯,还画了淡妆。



    看着这丫头的心,方永心中有些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