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陛下身后莫非有高人?

A+A-

    朝会结束,官员们都要返回各自衙司,处置分内政务。



    然而此刻,各部堂首脑都没有回衙,反是聚到了一起。



    吏部值房内,吏部尚书李信、礼部尚书刘仲质、刑部尚书开济、兵部尚书赵仁、户部尚书郭允道、工部尚书赵俊,六部尚书齐聚一堂。



    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取消中书省后,就以六部为尊,而六部中又是吏部为首,毕竟吏部管着官员任免之事,所以,李信也算是老大了。



    “陛下怎突发奇想,对免税田下起来?此令一废,咱们日后怕要多交不少税啊!”



    李信最先发言,摊着直道出众人苦楚。



    免税田制度最利好的受众,便是在座这些高官,仰仗免税之制,他们能省去大量税赋。



    “原本简简单单的一项制度,只需免除田税,既施恩于天下士子,又减少了了朝廷征收税赋的劳苦,实是一举两得之措却不知陛下为何要这么麻烦,非得改来改去”



    “现今这般改制,既要劳动税务衙司,又要辛苦户部重新核定奖赏,岂不徒增朝廷负担?”



    “如此劳民伤财,着实不智啊!”



    户部尚书郭允道也连连摇头,将他在朝上的抱怨再道一遍。



    “先将钱收上来,再发下去,这不是白费功夫嘛!倒不如像从前那般,干脆就直接免税了!”



    兵部尚书赵仁的话,倒是简单直白得多。



    众人虽在抱怨,但的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却无人将内中更隐晦的真相道出——免税田制度取消,不光是明面上的税赋损失,更有那些假借制度,从平民百姓身上捞取田地的丰厚收入,也一并作古。



    但这都是官绅们早已约定的默契,虽未明,众人却是心照不宣。



    总之,免税田制度的取消,大家损失惨重。



    抱怨了一通,终是工部尚书赵俊将一摊:“既是诸公都有意见,不妨,可有应对之法?”



    这话一出,场面立又安静下来。



    众人愁眉苦脸,却又无言以对。



    这可是朱天子亲自颁布的诏令,谁人敢公然违抗?



    吏部尚书李信更是道出利害:“陛下已着都察院监察此事,当下诸位可莫要犯了糊涂,倘使在这事上触了霉头,可是要栽跟头的!”



    刑部尚书开济也粗声提点:“不光是御史台,莫忘了陛下里还有那群锦衣卫,那些鹰犬最擅干那些扒墙角、掏煤灰的狗屁倒灶事,莫叫这些人抓了现行!”



    锦衣卫的侦缉本事当世无双,天子既大力推行此政令,定会派人严加督察,这时候谁敢偷摸使聪明,无异于找死!



    这时,礼部尚书刘仲质却突然道:“诸公,免税田施展了这么多年,陛下为何突然要更改此制度,莫非”



    后面的话虽然没有出来,但众人也都听明白了,当即脸色一变,但很快李信的话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若是陛下真的查出了什么,我等现在安能坐在这里?”



    “不错!不错!”其余五部尚书也都点了点头,以朱元璋的性格,真要是查出什么,恐怕早就大开杀戒了。



    “若是陛下没查出什么,那为何要突然废除免税田制度,这已经施行了十多年了呢!”



    



    任何事情都有个因由,朱元璋这突然出,倒是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谁知道呢!总不能突然再冒出个青田公,将其中的门道给了陛下吧!”户部尚书郭允道摆了摆,随口道。



    青田公刘伯温,智慧近妖,若是他还在,倒是可能察觉这免税田中的猫腻,但刘伯温早已作古,坟头草都有几米高了呢!



    “这么一,我倒是觉得,陛下背后应该是有高人指点,不然陛下不会突然会对免税田制度下,而且出果断、行事周全,与往常大有出入,如此周全计策,绝非他一人之功!”者无意,听者有心,吏部尚书李信闻言,却是眼前一亮,连忙道。



    “是极!是极!”众人也都点了点头,如此才对嘛!



    随即,他们把朱元璋身边的人都想了一遍,可却丝毫找不出头绪来。



    



    吏部的议论声仍未停歇,武英殿里,朱标对于朱元璋今日的政令也很是不解,这不一下朝,就追着朱元璋询问。



    对此,朱天子自是照搬照抄,将朱辰的话再次重复了一遍。



    “免税田之制,给士绅官员们提供了偷取朝廷税赋的口子,他们与地方胥吏勾结,暗中窝藏丰厚田产,予以免税,更甚至,还大肆纳取百姓田产,打着让百姓少交税的由头,将百姓收为佃农。”



    “如此一来,朝廷亏了赋税,百姓沦为佃农,倒是那些家产丰饶的积富士绅们,赚得盆满钵满,养得脑满肠肥!”



    “如此坏政,败国坏民,只养肥那些蠹虫,焉能再留!”



    朱元璋这一番话,让朱标惊得瞠目结舌,他由衷感喟,不由郑重拱叹服道:“听父皇一席话,儿臣受益良多!”



    无形中在儿子那立了个高大形象,朱元璋心下偷乐。



    过了一会儿,他才敛正神色,对朱标问道:“对了,老二老三老四他们,近来如何?”



    自将三个儿子召回来打了一顿,朱元璋再没理会,如今已过了一段时日,他也想知道几人的近况。



    朱标赶忙收起惊叹,郑重道:“几个皇弟近来都在各自府中休养,倒是安分守己。”



    虽然皇子们都去就藩了,但他们在金陵城依旧有府邸的。



    “算他们识相!”朱元璋冷哼一声。



    朱标却是好奇道:“却是不知,父皇将他们召回京中,所为何事?”



    起这事,朱元璋脸色立冷,气呼呼一拍桌:“这几个混账东西,在自己封地里无法无天,闹得天怒人怨,咱将他们召回来,自是要好好教训一顿!”



    随即他将朱樉朱棡在封地里干的混账事,连带朱棣在北平城无视军令的莽撞事迹一一例数,得老脸涨红。



    “二弟,三弟怎能在封地如此胡作非为?”朱标闻言,也是愤怒之极。



    身为长兄,他平日待兄弟们极是温厚,常在朱元璋面前打圆场、好话,但此刻听到两个弟弟的所为,他也很是愤概。



    “所以咱把他们叫回来,就是要好好教训他们一下,不然这次让他们蒙混过关,恐怕回去之后又会变本加厉!”朱元璋慢慢道。



    他暂时并不打算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朱标,若是朱标知道自己想将藩王分封出中原之外,恐怕会坚决反对。



    毕竟就算是自己,若不是有朱辰提点,都会觉得中原之外是蛮荒之地,更何况朱标呢!而朱元璋也暂时不想把朱辰的事告诉朱标。



    “父皇所言极是,的确该好好教训一下这几个家伙!”朱标点了点头,赞成朱元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