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乐善好施,有求必应!
A+A-
暴雪肆虐北方大地,国库又没钱赈灾,眼下朱元璋能做的,就是尽快想办法筹出钱来。
回了武英殿,朱元璋就开始东翻西找,他想着从各地送来的奏呈中,找出筹钱路子。
南方各地并未受灾,许是有个别地方收成不错,能余出些粮食救济灾民,可翻看许久,却没见哪处折子奏报丰产盈粮,所见之处全是个穷字。
这一下,朱元璋直接苦笑不已。
“我泱泱大明,竟连一点余粮都没有?”
要钱没有,要粮也没有,拿什么赈济灾民?
正自无奈苦笑,屋外朱标已走了进来,对着朱元璋道:“父皇,关于北方雪灾,儿臣有些想法。”
“什么想法?”朱元璋当即抬头望去。
“这个”
朱标面露苦笑,摇头道:“儿臣这法子也不上赈灾,无非救一时急,父皇可曾记得,先前为了平抑宝钞,你曾从内库拨出银钱,让儿臣采买一些货物?”
“你莫不是想用这些货物来赈灾!”朱标一,朱元璋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不错,如今各大盐场准备的食盐还不够充足,我们暂时还没法以此来平抑宝钞,何不暂时将那些灾民用不着的货物拿出来发卖之后,赈济灾民,或能解燃眉之急。”
“这”朱元璋蹙眉思索一阵,最终却还是摇了摇头道:“那些商货五花八门,可用作赈灾的粮食衣物,只占十之一二,这点东西根本起不了作用,反要暴露咱们回收宝钞的计划,而且剩下的那些货物就算发卖出去,也不一定有商家能够吃得下,就算有,那价格也会很低的,对于赈灾而言,毫无用处。”
“儿臣也知道远远不够,可当下没有其他办法,先救救急,缓些时间再想其他办法,如此总比看着灾民等死强吧!”朱标更是着急了。
比起朱元璋,朱标更加温厚宽仁,更符合“爱民如子”这一君王标准。
“还是不行,不到万不得已,稳定宝钞的计划不能暴露!”朱元璋还是摇了摇头,拒绝了道。
毕竟对于大明而言,虽然赈灾很重要,但稳定宝钞币值同样也很重要,若当下将这些货物拿出来发卖,总得有个由头,毕竟这些东西是凭空变出来的吧?
如此一来,稳定宝钞的计划很可能暴露,到时候,那些商人很可能借此会囤积居奇,这对稳定宝钞计划极为不利。
“可是,灾民那边”朱标显然也能看清局势,可他对赈灾更有执念。
“此事待咱再想想其他办法”
不到关键时刻,朱元璋终是不想破坏宝钞计划。
夜深人静,武英殿里烛火通明。
桌上已堆了山般的奏折,朱元璋仍在不断翻阅,试图从中寻找筹措钱粮的办法。
“重八,夜深了,好好歇息一下吧!”
马皇后端着热腾腾的羊汤走进来,一眼看见满桌奏折便皱紧了眉头。
朱元璋从奏折堆中探出脑袋,强挤出微笑道:“妹子,你先睡吧,俺还不困。”
马皇后缓缓走近,费劲用胳膊推开奏折,挤出一块桌面将那汤碗放下道:“还在为赈灾之事操劳?”
“哎!”朱元璋头也没抬的叹了口气。
看他这般操劳,马皇后心疼不已,最后忍不住道:“要不去找朱辰帮帮忙?”
“你的,咱也想过了,可找朱辰又有何用,赈灾缺的是银钱,他朱辰再有本事,也变不出银子来。”朱元璋不假思索便即摆道,马皇后的想法,他何曾没有想过,但最终发现并没用处。
“就算变不出银子,但不定后世对赈灾会有更好的办法呢!”马皇后却道。
“就算再有办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银子,一切都是空谈。”
“左右死马当活马医,你在这堆奏折里面再怎么找,也找不出办法的,不如找朱辰问问对策的强。”
见马皇后如此坚持,再加上朱元璋的确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他终究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拨打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花开又花谢花满天是你忽隐又忽现”
随着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响起,马皇后和朱元璋却感觉到一阵莫名,每次听到这个铃声,朱元璋都有一种莫名的不上来的感觉,看来要找个时间问问这朱辰,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朱辰的面庞出现在了屏幕内,只见他一拿着筷子,好像还在吃什么,一望着询问道:“老祖宗,这个点给我打电话,不知道有何事?”
“朱辰,如今大明北方因为你之前的那个什么冰河气候,遭受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雪,有百万百姓受了灾,你可有什么办法能够帮我赈济灾民?”面对朱辰,朱元璋直接了当的道。
“赈济灾民,朝廷出钱出粮不就完了,还要什么办法!”朱辰却有些傻眼了,老朱在自己吃饭的时候打电话过来,就是为了问这个?
“哎!如今国库存银不到十万两,根本没法子赈灾,不然我怎么会找你询问办法?”朱元璋苦着个脸,道。
“不会吧!堂堂大明王朝,国库存银竟然不到十万两!”朱辰也是吃了一惊,他知道大明是穷死的,但没想到会这么穷!
“哎!谁不是呢!”朱元璋也叹了口气道。
“你容我想想!”
他是学历史的,对于赈灾的问题,倒是不甚了解。
不过他倒是看过一些历史书籍和影视剧,这些书籍和影视剧中对于古代赈灾倒是有着许多的阐述,毕竟赈灾对于古代而言是重头戏。
有以工代赈的,有抬高粮价的,甚至有用沙土掺粮食赈灾的,可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银子,朱元璋现在是连银子都没有。
突然,朱辰眼前一亮,想起了前段日子看到的一部电视剧,然后道:“其实大明朝并非没有钱粮赈灾,只是那些钱粮既不在朝廷里,又不在灾民里罢了!”
“那在谁的里?”朱元璋连忙问道。
还没等朱辰回答,一旁的马皇后当即道:“您的可是士绅?”
“不错,那些地主老财士绅们,最喜欢的就是囤积钱粮,朝廷无粮,他们也绝对有粮。”朱辰点了点头道。
“你莫非是想让咱劝这些地主士绅捐献钱粮吗?”朱元璋顿时苦笑不已,想要这群老抠士绅捐献钱粮来帮助朝廷赈灾,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勒石记功,这法子早就废了,现在的地主乡绅都精得很,肯定是各种叫苦,各种法子开脱,最后捐上一点点了事,压根就不顶用。
抬高粮价,以工代赈?
这个法子由范仲淹第一次施行的时候,确实效果显著,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没有那么容易哄骗了。
总不能去抢吧?
“捐,您就别想了,他们肯定是不可能捐的,如今要想赈济灾民,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钱粮给抢过来!”朱辰却摇了摇头,语带不惊的道。
“抢?”
这个字,顿时将朱元璋和马秀英给搞得呆愣住了。
这算什么办法?
朝廷虽然有兵马在,的确可以抢夺这些士绅的钱粮,但那是乱世,在乱世这么干,也没人你,可如今太平盛世,若是开了这个口子,那定会引起动乱。
而且大明朝廷要想统治天下,也离不了士绅阶层的支持,朱辰的“抢”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朱元璋也理解,朱辰只是一个后世的普通人,顶多懂的知识比他们多点罢了,看来自己是病急乱投医,想要从他这里得到赈灾的良策,完全无可能的!
“我将那些士绅的钱粮给抢过来,又不是让朝廷去抢!”见到朱元璋的表情,朱辰知道他误会了,连忙解释道。
“不让朝廷去抢,那谁去抢?”朱元璋疑惑道。
“先生的可是灾民?”马皇后却是眼前一亮,连忙道。
“不错,就是让灾民去抢,灾民们就要饿死,抢粮保命总不算过分吧!”朱辰点了点头,马皇后不愧是朱元璋背后的女诸葛,一听自己的话,就猜出了其中的含义。
“不妥,万万不妥,若是放任灾民抢粮,岂不纵容他们作恶?这原本遭了天灾也就罢了,再添一场人祸,岂不越闹越乱?”朱元璋却摇了摇头,道。
“若是任凭灾民们随意哄抢,不加约束,的确会造成民乱,所以这‘抢’也要讲究对策。”
“什么对策?”朱元璋顿时被勾起了好奇心,连忙问道。
“到了灾区,朝廷可以以赈灾为由,先在当地号召士绅捐献钱粮,这些士绅肯定不愿意捐,会想尽办法哭穷或者随便捐点,敷衍一下。”
“到那时,朝廷可以给这些士绅家里赠发两个灯笼,一个写着‘乐善好施’,另一个写上‘有求必应’,同时约令他们必须将灯笼挂在门口!”
这下子,朱元璋和马皇后却是茫然了,怎么这些士绅不愿意捐献钱粮,朝廷还给他们送两个嘉奖的灯笼,这是何道理?
朱辰并没有给两人解答疑惑,而是继续道:“再之后,便可以告诉那些灾民,他们可以去挂着灯笼的人家前去乞讨。”
听到这里,朱元璋夫妻俩顿时反应过来,这哪里是送的嘉奖,分明送的是指路明灯呀!
不过朱元璋却很快颦眉道:“如此一来,这些灾民还不得将那些士绅的宅院给拆了?”
他也是做过灾民,当过乞丐的,深知他们的习性,这群灾民饿极了,可是连人都吃,让他们去这些士绅门前乞讨,不引起大乱才怪!
“老祖宗,你注意我的,是乞讨,不是抢,朝廷必须明令禁止,只许灾民乞讨,不许抢,违令者杀无赦,这个节骨眼上,若真闹出劫掠乱象,那就不好收场了。”
“可若是如此,恐怕这些士绅没人会施舍粮食啊!”马皇后却皱起眉头道。
“本来就没想着让他们施舍粮食,这一招只是为了祸水东引!”
“祸水东引?”朱元璋犯起迷糊。
“之前灾民受冻挨饿,得不到赈济,埋怨的是朝廷,可当他们看见讨粮希望,却又乞讨不得时,便会埋怨起士绅来,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时候民怨一起,这些灾民定会将士绅家门前围个水泄不通,不大声咒骂,甚至泼粪撒尿的都有,你觉得那些士绅能受的住吗?”
“受不住!”朱元璋摇了摇头,他已经能想象得到,灾民走投无路时,因怨生怒的场面。
即便有朝廷官兵维持秩序,怕也拦不住灾民搅扰——不许生抢,还不许人家吵嚷喊骂吗?有过分的,往你家门口拉屎撒尿,谁能扛得住?
“是呀!原本这些士绅想要置身事外,甚至借此会,兼并土地,但现在,他们都自身难保了,还怎么兼并土地!”朱辰坏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