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立场

A+A-

    沉重。



    这一箱金银的重量是如此沉重。



    就像是抬起了漫长的岁月,抬起了多年的故事,抬起了一个人的一生。



    唐禹用尽全力,才将它搬到了马车上。



    颠簸。



    马车朝前的路如此颠簸,以至于唐禹的思维无法收束,意识总是飘忽,想法在漫射,涤荡在每一个领域。



    他懂历史,但不懂这个世界。



    这片土地真复杂,像是黑暗笼罩下最后有光的地方,但又荒唐无比,让人觉得这光也没什么好的,无非是苟延残喘,无非是回光返照。



    可有时候,你又发现这些光里边,总有那么几缕是那么干净,让人想要靠近,却又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因此不敢触摸。



    唐禹对自己这个爹的印象很不好,他的发财之路沾满了鲜血,他的生活是如此糜烂。



    但偏偏,他又在这种时候,变成了一个伟大的父亲。



    这种突变和扭曲,让唐禹不知所措,想要立刻接受这种温情,又害怕它只是画皮,在靠近之后立刻变成恶鬼,把人咬伤。



    最终,所有的胡思乱想,只能化作唐禹的一声长叹:“爹啊,可是这个时代,想要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就不能做好官啊。”



    马车最终停了下来,停在了王家府邸的门口。



    唐禹拿出了令牌,道:“请见王徽姑娘和王五公子,烦劳通报。”



    侍卫应了一声,片刻之后回来,道:“五公子和姐正在闭门思过,十日之内不允许见客。”



    唐禹愣了一下,十天吗?那时候我都快走了。



    他点头正要离开,侍卫却又突然道:“这位公子别急着走,我家老爷请你进去,想和你下几盘棋。”



    王导?请我进去?



    唐禹有些犹豫,他猜不到对方的意图,也认为对方段位太高,自己目前阅历还太少,恐怕无法应对。



    关键是,他好像曾经喜欢老子。



    一旦进去见他,万一冲出五百刀斧将我团团围住,并把我脱光。



    脱光就脱肛啊。



    “公子快进去吧,老爷正等着呢。”



    侍卫催促了一声。



    唐禹晃了晃头,抛开杂念,快步走了进去。



    王家府邸自是奢华,既有北方庭院的庄重大气,又有南方园林的清新雅致,一直到了三进院,唐禹才看到凉亭之下的王导。



    年近六旬的他显然有些老了,但精神矍铄,双目锐利,似乎可以看穿人心。



    唐禹走了过去,拱了拱,道:“参见司空。”



    王导指了指石凳,道:“坐吧,别那么客气。”



    见唐禹坐下,他才继续道:“对于外人来,规矩意味着尊卑,对于家人来,规矩意味着礼仪。前者的本质是控制,后者的本质是发展。”



    “世家的规矩之所以苛刻,原因就在这里。”



    唐禹不明白他要表达什么,所以暂时选择沉默。



    王导又道:“但控制和发展,会基于立场的不同,在某些时候产生冲突。”



    “以地方管理为例,律法是皇家控制地方和发展地方的关键,但对于世家来,地方的律法会限制世家在地方的发展。”



    “因此,地方官员就会陷入两难境地。”



    “若尊崇于律法,则地方安宁、人口扩张、税基稳固,皇帝满意。”



    “但律法又与世家特权冲突,严格执行,世家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



    到这里,他叹息道:“今日早朝,谢裒有意让你出任舒县县丞,这个官,可不好做啊。”



    原来在这件事王导是什么意思,他要我站在世家这一边?不管,先听他怎么。



    唐禹道:“请司空赐教。”



    王导道:“你与女是朋友,又和老五共患难,就叫我一声伯父吧。”



    “作为长辈,也作为朝廷官员,我当然希望你站在朝廷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依靠律法,实施律法,做出不错的政绩。”



    “但找你过来,却不是这个理由,而是我想帮你。”



    唐禹面不改色,故作惊喜道:“若能得到伯父的支持,那晚辈出任地方,必能游刃有余。”



    王导摇了摇头,道:“看得远些,别总是盯着地方。”



    



    “你在谢家为赘婿,生存不易,即使做出政绩,也是为他人做嫁衣,何苦?”



    “等舒县任期结束后,来我王家吧,我收你为义子,保你长期发展,步步高升。”



    “将来有了成就,若你有意,我可许配女王徽与你为妻,如何?”



    卧槽,这老东西的饼真是又大又圆。



    又是收义子,又是嫁女儿,真把老子当个人物啊。



    王导看着,面色平静道:“我的态度是认真的,不必怀疑有什么阴谋,毕竟我亲自见你,与你交谈,这就意味着态度。”



    唐禹当然不会相信,于是拱了拱,苦笑道:“伯父,晚辈受宠若惊,自认为没有那个价值。”



    王导缓缓道:“数十年来,我见过的人才如过江之鲫,还是有识人之能的。”



    “无论是建初寺还是北湖,你在集会之中的表现都不错,是可塑之才。”



    “这件事你好好考虑,不必急着给我答复,但我等你的好消息。”



    “言尽于此,下棋吧。”



    唐禹唯有点头,开始和王导下棋,两胜两负之后,王导就觉得没意思了。



    他摆道:“你在让棋,这不是好事,年轻人就该趾高气昂,敢为人所不能为之事,才能承大运,走更远。”



    “少年老成,犹邯郸学步,不是正道。”



    唐禹道:“多谢伯父教诲,晚辈谨记。”



    他态度极好,缓步告退,一直走出了府门,才终于松了口气。



    心中复盘了一下刚才的对话,发现并没有什么玄,只是王导表达了为官之道和拉拢之意。



    只是当谢裒派人来找唐禹的时候,唐禹才感受到了事情的不对。



    谢家的主厅之中,唯有谢裒一人。



    唐禹恭敬地坐在一旁,表情有些严肃。



    在他的印象中,谢裒是一个内敛的人,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喜怒不形于色,心深沉,不好猜测。



    他喝了一口茶,缓缓道:“唐禹啊,在府上这一个多月,过得怎么样啊?”



    唐禹低头道:“婿过得很好,多谢岳父大人关心。”



    谢裒道:“世家有世家的复杂性,生活上条件上或许好一些,但可能不如你原有的家庭过得那么轻松惬意。”



    “你也是个聪明的,相信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异。”



    “因此,我相信你也感受得到,谢府对你还是抱有善意的。”



    这倒是实话,唐禹承认整个谢家几乎没有什么坑他的地方,管吃管住管花钱,还帮忙举荐当官。



    于是唐禹道:“婿明白,心中很是感激。”



    谢裒笑着,突然道:“所以你和王导单独见面足有大半个时辰,在什么啊?”



    唐禹心中一惊,不禁有些发寒,看来谢家在王家的卧底还真不少,这么快就得知了消息。



    他想了想,便坦诚道:“他要我做官心系朝廷,并提出了丰厚的条件,想让我投靠他们。”



    谢裒道:“你动心吗?”



    唐禹面色不变,郑重道:“条件令人动心,但王家却不会那么好心,这是阴谋。”



    谢裒沉默了片刻,才笑道:“阴谋谈不上,无非是诓你一下罢了。”



    “庐江郡,是何家的地盘。”



    “何叡是关中侯、安丰太守,为人比较低调。其子何充,年仅三十便担任要职,现为东阳太守。”



    “何家与王家,有姻亲关系,何充也是王导比较赏识的后辈。”



    “王导让你心系朝廷,本质上是想让你打压何家。”



    唐禹不禁皱眉道:“王、何两家关系好,王导却让我打压何家?”



    谢裒道:“世家有世家的立场,各自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分时段。”



    “比如此前王、何两家的关系是不错,但随着何充与庾文君的妹妹成亲,何家和庾家的关系愈发亲近,王家也就感受到危了。”



    “唐禹啊,立场决定利益方向,利益方向,则是做事的方向。”



    “你啊,要搞清楚自己的立场在哪里。”



    “要限制王家的权柄,就必须创造大晋朝廷的多极格局,这样我们谢家才可能是其中一极。”



    “何家的崛起,有利于多极格局的诞生。”



    “所以你去了舒县,可不能和何家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