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快追,护驾!

A+A-

    崇祯急忙站起,惊问:“襄城伯呢?”



    王承恩急忙回话:“皇爷,襄城伯还没进城。”



    “啊”崇祯大惊!



    都两个多时辰了,襄城伯李国祯怎么还没把三大营将士带回城?



    此时此刻,一股深透骨髓的冰冷寒意,从崇祯后脊背涌上后脑门,瞬间传遍五脏六腑。



    得知守城真实情况的崇祯,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张!



    要是李国祯带不回城外三大营将士,那么,他今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心中那棵歪脖子树,仿佛又在向他招。



    妈蛋,一出穿越好戏,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



    不崇祯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崇祯提起天子剑,立马起身,丢下百官,跨上乌骓马,向阜成门飞奔而去。



    王承恩、王之心、高文采大急,立马带人跟上。



    彰义门城头,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是跟从,还是等待。



    毕竟,先前的旨意,是在彰义门议事。



    “首辅大人,咱们该怎么办?”



    张缙彦心急,看向同样年纪轻轻、刚刚三十而立、身着大红蟒袍的首辅魏藻德。



    此话一出,众臣都看向魏藻德,都等着他拿主意。



    毕竟,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魏藻德来回踱步,眼珠子转悠,突然停住,开口道:“诸位,在没有新的旨意之前,我看,咱们还是候在这里吧。”



    “陛下骑马,来去如风驰电掣。咱们就靠两条腿,根本追不上,更不知道追去哪里。万一追错地方,来回折腾,又要惹龙颜大怒。”



    “我相信,陛下很快就会有新的旨意。以不变应万变,咱们在这候旨,才是明智之举。”



    众臣连连点头,连连称赞首辅大人英明。



    魏藻德,大明最后一任首辅,也是大明朝最年轻的首辅,甚至是历史上最年轻宰相之一。



    四年前,未满26岁的魏藻德高中状元,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一年前,又被崇祯拔擢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入阁辅政。



    今年二月,又被崇祯拔擢为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任大明朝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今年四月,又被崇祯改为礼部尚书,继续任大明朝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崇祯朝的大臣,走马灯似的,换得太勤,太混乱。如此儿戏,如此动荡政局,嫣能不败?)



    魏藻德可谓是一朝升天,位极人臣!



    崇祯对他,有莫大的知遇之恩。



    只可惜,魏藻德还是太年轻,崇祯让他主持大局,想救大明于危难,想挽大厦之将倾,太勉强!



    魏藻德只是擅长辞令,一味迎合圣思。有才无德,非国家栋梁。



    以不变应万变,不作为,不担责,正是他的为官之道,处世之道。



    其实,最年轻的内阁首辅也是个可怜人。



    李自成进城后,审问他:“为何不殉死?”



    其还恬不知耻回话:“方求效用,那敢死?



    后被刘宗敏夹断十指、拷饷一万两白银嫌不足,五天五夜酷刑至脑裂,惨死狱中,其子也一同被处死。



    张缙彦听着魏首辅的话,心中暗喜。



    要是大顺军突然赶来,那么,他把城门一开,百官立马成俘虏,又是大功一件!



    北京城。



    



    阜成门。



    崇祯骑着乌骓马,穿着金光闪闪的鱼鳞叶明甲,飞速奔到城门口的时候,他只见到和他一样焦急等待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



    他期望的襄城伯李国桢和六万三大营将士,居然一个都没回来。



    城门口,整齐排列、满满当当几十个铜钉蒙皮大木箱子,里面的一百万两银子,还一两都没有发出去。



    两排锦衣卫,腰挎绣春刀,挺立在木箱子周围,严密护卫着银子。



    里三层、外三层的京师百姓,从锦衣卫缝隙中,垫脚围观。



    一个个啧啧称奇,谁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崇祯飞马而来,人群急忙闪开。



    “李同知,怎么回事?”崇祯大怒,怒喝。



    “陛下臣已派三拨兄弟出去打探,现在都没有回来。”



    “臣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刚,臣正打算派第四拨人出去。”



    李若琏急忙下跪回话。



    他身边,确实有一队灵彪悍的锦衣卫,人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正要出城的样子。



    崇祯坐在马背上,看着远方斜阳照进阜成门,目光所及,一点大军的样子都没有。



    斜阳之下,倒是有几匹快马来回奔驰。



    不用猜,那一定是闯贼的前哨探马。



    如此明目张胆,闯贼大军,已然不远。



    崇祯拉着马缰绳,在门口绕圈踱步,心下万分焦急。



    突然,一咬牙,一拍马腹,乌骓马嘶鸣一声,一跃前冲,向阜成门外飞奔而去。



    一头冲出北京城,一头奔进夕阳里。



    王承恩、李若琏、王之心大急!



    齐声高喊:“陛下不可”



    崇祯一骑远去,未曾回头。



    “王公公,怎么办?”王之心懵了,焦急万分,惊问王承恩。



    王承恩也懵了,还没反应过来,突然马蹄声再次响起。



    一看,李若琏已一马当先,带着身边骑马的几十名心腹锦衣卫,飞奔追去。



    王承恩猛然醒悟,尖着嗓子大吼一声:“快快追护驾”



    两名太监急忙扶王承恩和王之心上马,王成恩喘着粗气,大吼一声:“的们,保护皇爷!”



    随即,带着东厂骑马的太监和役长,也紧跟着追上去。



    千户高文采看着摆在地上的一百多万两饷银,左右为难,焦急万分。



    这些年,内忧外患,战马奇缺。



    京城的马,基本都送到边关前线,被李自成、皇太极、多尔衮打包带走了。



    留给锦衣卫的,本就不多。



    可是,崇祯帝就带几十号人出城,当真万分凶险。



    高文采一狠心,留下一千锦衣卫守卫饷银,带着剩下的四千锦衣卫,全体列队,跑步追了上去。



    锦衣卫兄弟们一大早就领到欠饷和守城银,此时,个个奋勇争先,都想着护驾立功,再拿一票赏银。



    阜成门外,斜阳之下,几名闯贼哨骑,远远看见城内大队明军杀来,吓得四散奔逃。



    奔出一段距离,一名领头的把总突然勒住缰绳,回头一看,万分庆幸!



    城内杀出那彪军马,竟然向另一个方向而去,并未追杀他们。



    一名紧跟上来的哨骑,气喘吁吁、惊魂出窍地道:“陈把总等等他们他们好像不是冲咱们来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