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流贼,不足惧!

A+A-

    巍巍北京城。



    李自成头戴金色龙纹范阳毡笠,看着血战过后的彰义门,一片浓浓血腥味。



    一夜的雨,也洗刷不净万一。



    护城河的水,在阳光下,泛着鲜艳的红光。



    笼罩京师头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仇恨。



    城头大明士兵,第一次看见如此严整的大顺军军容,也都吓了一大跳。



    原先,他们骂的流贼、盗贼、流民、民军,居然能有如此齐整的旗帜甲胄?



    这哪是流贼?



    这明明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虎狼之师!



    彰义门守将贺珍大急,亲自动,奋力拉响警铃。



    “叮铃铃叮铃铃”



    一阵阵急促的警铃,惊得城头将士,个个慌张。



    流贼,终于来了!



    彰义门全体士兵,全部站上城头,个个持火铳、背负弓箭、长矛



    一双双恐惧的眼睛,警惕地看向护城河对面,那漫天的、与青天相接的百万青衣大军。



    给人的压迫感、恐惧感,前所未有!



    城头几门红衣大炮,炮口正对着流贼大军的方向。



    可惜,炮弹已经不多了。



    做个摆设,吓唬吓唬人罢了。



    万幸的是,经过崇祯、首辅范景文、兵部尚书李邦华连夜督战,京师军民连夜奋战,北京城3个城门,终于是全部砌死了。



    不怕流贼偷袭城门,只要不让他们爬上来就行。



    用长矛捅,流贼再凶,城头明军还是有优势的。



    三大营也在新任兵部尚书李邦华的带领下,作了初步整顿、重新编伍。



    李国祯任命的将领,该撤的撤,该换的换,绝不含糊!



    十三门的守城提督,在崇祯上帝视角的指导下,也都换上了一些忠勇敢战之将。



    虽然一切都还很混乱,还处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但好歹有了敢战之将,有了听令之兵。



    彰义门守将贺珍,就是崇祯帝亲自选定的敢战之将。



    他可是大明王朝末日,为数不多的、血战而死的京营将军,崇祯特意把他放在了流贼耿耿于怀的彰义门。



    听到警铃,崇祯眨着血红眼丝,急忙带着新任兵书尚书李邦华、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以及随时负责传旨的王承恩,匆匆登上彰义门。



    崇祯身着金黄色鱼鳞叶明甲,遥看远处青色大纛之下,一个绣着金龙纹饰、头戴范阳毡笠、皮肤黝黑、浑身精悍的威武汉子。



    他知道,那就是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身边的将士,个个黝黑健壮,生龙活虎,一看就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与城头这些大明养尊处优的兵油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崇祯暗暗惊叹:如此军容军阵,李自成也算是一号英雄人物!



    呵呵要是能为自己所用,岂不妙哉?



    崇祯惊叹完,又一阵感慨,要是没及时砌死3道城门,北京城哪哪都是漏洞啊!



    他可没有十三个死战不退的李若琏和贺珍将军,万一哪个守门提督被吓破了胆,或是受到高官厚禄诱惑,不战自溃,献门投降。那么,所有的努力,岂不是要统统白费?



    崇祯突然发现,流贼大军突然动了。



    “来人呐,给额填”



    青色大纛之下,李自成一声怒吼。



    令旗快速挥动中的令旗。



    彰义门外,顿时青旗招展,漫天飞舞,几十万大顺军士兵瞬间开动起来。



    人走马踏,却秩序井然!



    响声震天,犹如山崩地裂!



    



    他们居然排着队,从城外一个山包挖土,取土,随后一袋一袋运过来,全部丢到彰义门下的护城河里。



    骑兵更快,来回速度提高十倍,运土量更是提高二十倍不止。



    城头将士,看的面面相觑,惊慌不已!



    崇祯明白,他们这是要学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用泥土填平护城河,甚至填得跟彰义门一样高,然后直接策马冲上彰义门,一举拿下北京城。



    看到这,崇祯笑笑,你有过墙梯,俺有张良计。呵呵想得美。



    祖宗保佑啊,把北京城建这么高。



    流贼这么填,即使百万大军,没个三五天,休想填平彰义门。



    这三五天,崇祯可绝不会闲着,他还很多事情可以做。



    “贺将军。”



    “末将在。”



    贺珍将军正要下跪,被崇祯一把扶住了。



    “贺将军,朕昨日才传口谕,咱大明的武将,着甲不贵,你可不能第一个违抗军令啊。”



    崇祯虽是威胁,却是笑着。



    贺珍将军听得明白,这是皇帝陛下对武将的莫大恩宠,并未心生恐惧。



    “末将谢陛下。”



    “贺将军,都流贼有百万大军!”



    “你,这



    “陛下这个流贼密密麻麻,臣估计不出来。”贺珍不确定的事,不敢乱。



    “李尚书,那你呢?”



    “陛下,臣估计,绝对没有百万大军!”



    “流贼要有百万,他绝对敢两百万!”



    崇祯点点头,轻轻道:“流贼兵出西安,大约有50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0万大军,至少有20万辎重兵。算下来,能战之兵,不超过30万。”



    “流贼兵分两路,一路由贼将贺锦率军20万,向西劫掠甘肃、青海,妄想扫清后顾之忧。”



    “一路由闯贼率领,发兵30万,号称50万。他们攻城掠地,山西、河南、河北、宣府、大同大部落入敌,至少俘虏明军50万。”



    “可沿途关隘城池众多,还要分兵把守。千里运粮,又损耗巨大。能裹挟进犯京师的,最多只有40万。”



    “这40万,除去辎重兵5万。可战之兵,最多不超过25万。”



    “呵呵百万大军,流贼壮声势尔!”



    王承恩、李邦华、李若琏、贺珍一众将军都惊呆了!



    这崇祯帝分析起战局来,头头是道,条缕清晰,计算精准,不当个护国大将军,可惜了!



    “陛下圣明!”



    王承恩、李邦华、李若琏、贺珍四人齐声呼喊。



    唯有这四个字,才能表达他们的滔天敬仰!



    “陛下,若是流贼只是25万兵马。那咱三大营5万人,加上东广和锦衣卫,再加上各城门守兵,也有万多。”



    “咱依托坚固城墙,足以御敌!”



    崇祯冷冷一笑,“李尚书,想得美!”



    “咱们各城门守兵,久疏战阵,长年欠饷,一半都是老弱病残。”



    “三大营,更是被李国祯那个纨绔子弟,花天酒地,吃喝嫖赌,给带废了。”



    “东厂、锦衣卫呢,也多是勋贵、朝臣家的子弟,大多是些不学无术之辈,欺负欺负老百姓还可以,真要让他们上阵杀敌、拿刀拼命,那就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呵呵万多人,你至少得减一半!”



    “啊”新任兵部尚书李邦华被怼得一脸尴尬。



    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也是一脸囧红。



    崇祯的,可全是事实。



    他揭自家老底,也太狠了,一点面子都不留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