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人头落地,随风飘荡

A+A-

    听到喊冤,崇祯冷冷一笑,置之不理!



    赏功!



    罚过!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才能令行禁止,打胜仗。



    发完赏,是时候该杀人了!



    崇祯走向捆绑张缙彦、李国祯、吴孟明、王德化的高台。



    高台旁,贴着几张大字报:大明日报。



    张缙彦、李国祯、吴孟明、王德化的头像,就像通缉令上的头像,画得惟妙惟肖。



    他们四人的罪行,也都在大明日报上,清清楚楚予以公示。



    四人眼睁睁看着崇祯发抚恤银和赏银;看着所有将士的心,都被崇祯收复;看着士气这么高、崇祯这么得人心都一脸的沮丧,面如死灰。



    因为,他们,绝无翻盘可能!



    不管大明亡不亡,他们都得先死!



    崇祯走上高台,进行最后的君臣交心。



    “李国祯、吴孟明、王德化,你们仨,还有何话?”



    听此一问,李国祯、吴孟明、王德化又突然燃起生的希望。



    “陛下,臣冤枉呐!臣没通敌,没叛变,臣罪不至死啊!”李国祯急忙大声疾呼。



    崇祯冷冷一笑,“李国祯,要是三大营回不来,大明就亡了。”



    “你这个饭桶、窝囊废,朕留你何用?”



    “你再多嘴,朕灭你三族!”



    “啊”李国祯怕得要死,急忙闭嘴,不敢再求了。



    “皇爷内臣愿交出所有家财,请皇爷让老奴去守皇陵吧。”王德化落泪了。



    他这个要求,不过分。



    崇祯深叹一口气,笑笑:“王德化,晚了。守皇陵,朕不缺你一个。”



    “你还是用这颗人头,帮朕震慑一下,大明这帮不听话的太监吧。”



    王德化瞬间傻眼,他确信,崇祯就是要他的人,杀一儆百呢。



    “陛下,臣也知错了。臣没背叛陛下,臣请陛下暂留臣一颗人头,让臣带兵上城杀敌,报效陛下。”



    “臣战死了,也心甘情愿。”



    吴孟明觉得,兵力不足,死囚都可以上阵杀敌赎罪,他为何不可?



    崇祯冷冷道:“吴孟明,想为朕卖命,朕给过你会。现在,你不够格!”



    一句话,把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彻底贬低到尘土里。



    崇祯斜瞥一眼,张缙彦张着嘴,想求什么,最终还是没开口。因为,他的罪责,比其他三人,大多了!



    崇祯转身,走下高台,厉声道:“施邦曜。”



    “臣在。”



    “明正典刑。”



    “臣遵命。”



    施邦曜拿着一张大明日报,走上高台,向在场四万多名将士和十余万京师百姓,大声宣读张缙彦、李国祯、吴孟明、王德化四人的罪行。



    “张缙彦、李国祯、吴孟明、王德化立即斩首,悬杆三日”



    最后一句宣读完,八名士兵立即上台,把早已吓傻的四人,拖到断头台上,跪倒!



    四名刽子持大刀上台,一口老酒喷向刀刃。



    刀光闪处,四名名动京师的大臣,人头落地,滚到台下,就这么没了!



    随后,张缙彦九族三十余人,一排接着一排,全部被砍头。



    鲜血,一时染红了高台!



    很快,李国祯、吴孟明、王德化三颗人头便挂在彰义门内高高的杆子上,随风飘荡。



    张缙彦的一颗人头,则挂在彰义门城楼上,面部面向远方,仿佛在等着他的新主人李自成、牛金星呢。



    “万岁万岁万万岁”



    彰义门城下,又响起了震天的呐喊声、欢呼声



    崇祯发赏银、杀奸臣,将士、百姓都感觉大快人心。



    这样的皇帝,能处!



    崇祯听着山呼万岁,紧捏拳头,对保卫大明,信心更足了。



    “轰”



    突然,一个巨大的圆石,从天而降,狠狠砸在刚才斩杀张缙彦、李国祯、吴孟明三人的高台上。



    捆绑李国祯的那根圆形木柱,直接被圆石砸得粉碎。



    “轰”



    “轰”



    



    



    紧接着,无数个巨大圆石,又纷纷从天而降,把整个高台,轰了个稀巴烂。



    无数声刺耳的牛角号,在彰义门上空吹响,这是流贼的号角。



    大明守军的警铃,也急速拉响。



    崇祯知道,流贼又要攻城了。



    “护驾!”



    李若琏一声惊呼,十几名锦衣卫冲上来,把崇祯护在中间。



    三万名列队的将士,四散奔逃。



    李邦华、王家彦、练国事一干兵部大员和各营统领大声疾呼,费了好一阵子,才把队伍约束住。



    全部带到靠近内城墙反斜面,远离天上落下的圆石,将士才不那么害怕。



    唉!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人的恐惧,天生而来。



    新招募的士卒,不打几仗,不流点血,不见几个死人是冷静不下来的。



    崇祯猛然拔剑在,“上城!”



    “陛下,不可!”李邦华和李若琏急忙拦住。



    突然,一骑快马飞跃而来,滚鞍下马,扑倒在李邦华面前,是一名传令兵。



    焦急道:“尚书大人,东便门受到流贼猛烈攻击。”



    “他们有大炮、有投石车,还有攻城云梯请求支援!



    崇祯一怔,流贼这么快就有重武器了?还来一个两面夹击?



    “王家彦。”



    “臣在。”



    “朕命你,速速带一万马,去东便门支援。”



    “记住,分作五队,轮番上城守备御敌。”



    “末将遵令。”王家彦跟着传令兵,急匆匆走了。



    “练国事”



    “臣在。”



    “你继续招兵、练兵、整军备战。守城的事,不用你管。”



    “臣遵旨。”



    练国事又诤言:“陛下,流贼攻城,军情紧急。要不,还是让臣带兵上城守卫吧。”



    崇祯摇摇头,“不用,你只管整军练兵,朕量流贼攻不上来。”



    “都上城头拒守,兵多密集,反而容易受流贼炮火杀伤。”



    “再了,大战之时练兵,可让京师百姓安心,认为咱将士充足、有备无患。”



    练国事急忙点头:“陛下圣明”



    “陛下,臣随时等侯陛下调令,随时派军上城杀敌。”



    “好去吧。”



    “李邦华。”



    “臣在。”



    “迅速组织新编后卫营,向彰义门、东便门运送炮弹、震天雷、弓箭、滚木、礌石务必保证将士们弹药充足。”



    “所有损坏的刀、剑、枪支,要及时更换,换下来的,立即派人送工部修复。”



    “臣遵旨。”



    李邦华立马下跪:“臣请陛下回宫,所有战事情况,臣第一时间派人送入宫中。”



    崇祯一怔,冷冷道:“李尚书,你在教朕做事?”



    崇祯知道,李邦华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



    可是,流贼攻城,他岂能稳坐宫中?他不带兵自己冲杀,那就算是稳重了。



    “啊”李邦华额头冷汗直冒:“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李尚书战事要紧。朕无忧,不必牵挂。”



    李邦华无奈,不敢再坚持,只得严厉叮嘱李若琏:“李指挥使,护卫好陛下。要是出任何意外,本尚书剐了你。”



    “李大人放心吧,有本指挥使在,定保陛下无虞。”



    李邦华走后,崇祯轻笑道:“李若琏,上城。”



    “啊”



    “陛下不可”



    李若琏懵逼劝阻时,崇祯已快步向彰义门城楼杀去,一句话都没有回应他。



    李若琏咬咬牙,急忙追上!



    反正是个剐,他也豁出去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