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不好,有埋伏!

A+A-

    画圈圈得太形象,崇祯也被逗乐了。



    “呵呵朕觉得,你们不是学不会,是没会学罢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晚,朕特意把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全都给你们请来了,目的,就是教你们读书识字。”



    “啊”



    一众将士,都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



    崇祯继续道:“呵呵他们可都是学富五车、金榜题名、精通四书五经和百家经典的大才。”



    “呵呵平日里,他们都是给朕草拟圣旨,给太子、诸王授课的老师。”



    “啊”



    天底下,竟有这种好事?



    莫这些帝王之师,就是给他们找来一个秀才、半个老夫子,他们也是受宠若惊,感激不尽,不敢奢求。



    左中允李明睿、兵部尚书李邦华、以及一众翰林院学士、博士、修撰、编修、检讨,也都惊呆了。



    陛下找他们来,原来是干这事。



    他们可是十几年、几十年寒窗苦读,文曲仙下凡、高中进士的天子门生。



    让他们从教皇帝、太子、诸王,转为教这些一字不识的大头兵,这不是下放流放吗?这不是侮辱人吗?



    再了,这些一字不识、一窍不通的大头兵,能学得会个什么东西?



    之乎者也之类的圣贤之言、孔孟之道,他们学得懂吗?



    强行对他们讲授,难道不是对牛弹琴吗?



    一时,两边竟都怔住了!



    崇祯却是毫不在意,一点都没有违和感。



    其实,崇祯的目的,很简单。



    这些当兵的,要让他们悍不畏死,除了粮饷充足、赏罚分明之外,还得让他们明白打仗的道理,让他们知道为保护谁而拼命。



    还得让他们知道,这人世间,有比生命、比金钱、比荣辱、比活着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东西。



    朝闻道,夕死可矣!



    懂得了价值,就会义无反顾!



    这一招,崇祯学的是曾国藩,学的是伟大教员。



    呵呵发饷学袁世凯,练兵学曾国藩和教员,打仗学王守仁应学尽学、可用尽用,这就是崇祯上帝之眼,最大的优势。



    崇祯轻轻一笑,“将士们,朕今日,就给你们好好交个底。”



    “朕让你们读书识字,其实,并不仅仅是作为你们进戚家军的考校。”



    “朕的心愿,是让你们懂得忠义、公道四字。”



    “这些年,咱大明,流年不利,百废待兴。朕不仅需要你们保卫京师,更需要你们在剿灭流贼、剿灭建奴之后,帮着朕,来治理大明、中兴大明。”



    “所以,你们就得学文识字,把忠义、公道都记在心里,替朕为大明除暴安良、扶危救困、伸张正义。”



    “所以,朕决定,等天下太平了,等无仗可打了,朕就放你们回乡去。你们学了文、识了字,就可以到州府、县衙当衙吏。”



    “你们都是为大明扛过枪、流过血、受过伤的英雄,朕让你们回到家乡,再给你们一个继续为大明效力、拿朝廷饷银的会。”



    “朕决定,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凡40府、93州、3县,所有衙吏,优先从退役将士中录取,且录取比例不得低于五分之四。”



    “啊”



    “优先录取”



    “比率五分之四”



    



    崇祯此话一出,整个兵部训练营,顿时愣住了,静止了,一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懵了!



    半晌,突然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陛下威武”



    “陛下万岁”



    “陛下神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明睿、李邦华、高文采,以及一众翰林院学士、博士、修撰、编修、检讨也都震惊了。



    这是发自将士们心底的支持,这是最忠诚、最朴实的忠心。



    兵部尚书李邦华更知道,崇祯皇帝的决定,对这些大头兵,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参军、还是退役,这些将士都有会一个好的归宿。



    如此一来,就将这帮将士的利益与大明江山牢牢捆绑在一起,这些将士,将永远为保卫大明江山而浴血奋战、不惧生死。



    此政策一出,那么,大明所有想当衙吏的有志青年,必将踊跃报名参军,为大明带来源源不断的兵源。



    毕竟,不从军,连个衙吏都混不上啊。



    李明睿以及一众翰林院学士、博士、修撰、编修、检讨大约明白了崇祯的意思。



    “陛下臣等,都教他们些什么呢?”



    “大学?中庸?孟子?春秋”



    李明睿回过神,试探着问。



    崇祯摇摇头,“这些典籍,对他们来,不大合适。”



    “这样,先给他们讲故事吧。”



    “啊讲故事?”李明睿有点懵。



    “对讲将士们爱听的故事。”



    “就讲精忠报国、卧冰求鲤、桃源结义这样的故事,讲关羽、赵云、岳飞、辛弃疾、于谦、徐达、常遇春这些华夏的忠臣猛将。”



    “讲完一个故事,再带他们背一段论语,背一段孙子兵法。”



    “朕觉得,这就差不多了。”



    李明睿点点头,他终于明白了崇祯皇帝的良苦用心。



    很快,李邦华吩咐下去,兵部训练营4万将士,立马集合成20个方阵,每个方阵2000人,每个方阵两名教员。



    整个兵部训练营,立马响起了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



    每个士兵都很认真,因为,他们都盼望着入戚家军、都盼望着衣锦还乡当衙吏呢。



    当夜,整个京师,就在这整营朗朗读书声中,落下了帷幕。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



    清晨。



    天津城。



    安西门。



    城门大开。



    左都督骆养性全副盔甲,一大早就守在安西门门口。



    他身后,两名高大亲兵,抬着一个大木盘,盘中堆着满满当当、金灿灿的金元宝。



    这些,只是一个象征。



    他们身后,还有四个打开的大箱子。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金灿灿的金元宝,拢共足足三万两。



    清晨的阳光照过来,金元宝的光彩,犹如佛顶金光,令安西门顿时金碧辉煌。



    远处,一大队红彤彤的军马,红色旗纛,红色甲胄,红红火火,正向着天津城的安西门,缓缓而来。



    骆养性清楚,这队长长的军马,就是大顺军右营大军。



    而红色大纛旗下的、那匹枣红马上的大将,就是右营制将军刘希尧。



    骆养性微笑着迎上去,拱道:“刘将军,本都督率天津军民,请降刘将军,请降闯王。”



    刘希尧翻身下枣红马,紧紧握着骆养性的。



    哈哈笑道:“左都督的忠心义举,本将军已快马传报闯王。闯王很高兴,命左都督继续统领本部兵马,巡抚天津。”



    “谢闯王,谢刘将军。”



    骆养性笑道:“刘将军,这是三万两黄金。城内粮库,还有一万石军粮,恳请刘将军笑纳。”



    “哈哈左都督果然大笔,敞亮!”



    刘希尧从没见过这么多黄金,一时见钱眼开、眉开眼笑。



    所有大顺军将士的眼睛,也都被金灿灿的黄金,吸引了过去,仿佛被施了魔法。



    “轰隆轰”



    突然,天崩地裂的声音炸响。



    刘希尧、骆养性、唐通、白鸠鹤、刘体纯大惊回头。



    远处,万马奔腾,冲刺而来,犹如狂飙突进。



    突然,马上勇士,齐齐抽刀!前指!



    呐喊:“杀”



    “不好,有埋伏”刘希尧嘶哑大吼,面如土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