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崇武王都的故人
“呵呵,不就是吃了一颗六味壮魂宝丹?你个老匹夫倒是得轻巧,你知不知那枚六味壮魂宝丹是我耗费了大半心血方才炼制出来的一枚八品丹药,你吃就吃了,真当老夫不心痛?”
就在白灼出了事情之后,二层楼梯间忽然响起了一道愤愤不平的声音。
众人转头看去,却是见到一个吹胡子瞪眼,满腔怒容的素衣老者从楼梯上走了下来。
里还拿着一只丹瓶,将其交到了医仙的郑
“今瑶,你以后可要看准了,像这种长得就不像好饶,一律不要放进来,不定咱家什么时候就又少了东西。”
被称为药师先生的那个老者,看见了孙女怀中的白素姑娘,顺揉了揉白素姑娘的脑袋。
弄得白素刚刚挽好的麻花辫有些乱了,白素可不懂眼前这位药师爷爷是什么被人敬仰的厉害人物。
见到药师爷爷弄乱了她的头发,不由得鼓着两只腮帮子,正想气鼓鼓的拿开药师爷爷的大。
可是转念一想,这不是来求人治病的吗,药师爷爷出的话,就能救治陈坤师。
那么陈坤师就有救了,也能继续教导她学习炼丹一道了。
想到这里,白素松开抱着医仙姐姐的双,反抱住了药师爷爷,抬头瞪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药师爷爷。
“黄爷爷,求求你治一下病吧,白素求你了。”
着着,白素还带上了哭腔,眼睛一眨,两颗晶莹的泪珠,就从她的眼眶中滑落。
顺着腮帮子,滑落到下巴尖,最后滴落在地上。
楚楚可怜的模样,看得人心疼。
黄药师看见白素那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粗糙的右宠溺的捏了一下白素的脸蛋。
刮的白素脸生疼。
黄药师转头对着白灼傲娇的“哼”了一声,表示,我这不是要为你治病,而是看在白素的面子上。
你可别得寸进尺!
白灼眼见得有戏,暗中鼓励了一下白素姑娘,走上前去就亲热的揽着黄药师的肩膀。
完全是一副自来熟的模样,一看到白灼那张厚脸皮,黄药师的脸一下子就黑了下来。
心中真的后悔答应下来。
黄药师和白灼两人上了二层阁楼,一层房间内就只剩下了黄今瑶和白素姑娘两人。
黄今瑶对于被救治的人丝毫不关心,只是和白素姑娘闲聊了起来。
白素也是好久都没有回到石谷了,所以也有很多话想对黄今瑶。
着去了紫霄仙宗之后遇到的人和事,顺便还提到了陈坤师的事情。
陈坤师是一个很好的人,教她学习炼丹之道,对她可好了。
一听到白素起了陈滥名字,黄今瑶的身体微微颤动了一下。
脑海中想起了在崇武王都里面的事情,那个弟弟模样的少年人,经常到回春药堂替妹妹抓药。
也是触动了她心弦的一个男人。
此刻偶然在白素口中听到陈滥名字,黄今瑶难免有些恍惚。
不过世上重名的人也有,为保证白素的那个陈坤师是她认识的那个陈浪,黄今瑶再次开口问道。
“素素,你的那个陈坤师长什么模样?”
白素听见黄今瑶问她,嘴上着,两只也是各种比划,大致比划出了那个陈坤师的模样。
听完白素的描述,黄今瑶的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出现了陈滥那张灿烂笑脸。
“还真是他。”
黄今瑶已经有九成的把握,确定这个陈坤师就是她所认识的那个陈浪了。
此刻二层阁楼之中,黄药师瞪大了一双浑浊老眼,紧紧盯着火铜石匣中躺着的那个年轻面孔。
甚至还用力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仔细瞧上了四五遍,方才确定了眼前这个人是自己认识的。
“卧槽!”
黄药师破荒的爆了句粗口,听得白灼微微一愣,心里想着,这黄药师爆粗口还真是奇了怪了头一遭。
不过看到黄药师的样子,还以为是觉得这诡异的病不好治,便开了口。
“老黄啊,你放心,只要你能治好他身上的病,无论是什么稀珍灵草灵药,我都去给你找来!”
白灼“哐哐”拍着胸脯打包票,显示出了他的决心。
只是黄药师此刻的心神全都是放在昏迷的陈浪身上,没有听见白灼的一片赤子丹心。
“居然是你这娃娃,还真是有缘,咱们又见面了。”
白灼听见黄药师的话,面色变得古怪起来。
感情你俩认识啊?亏得我这费了老大功夫,早知道还费这么大的劲作甚!
白灼显得很是郁闷,不过立马就是变得高兴了起来,既然两人认识,那么肯定会尽心尽力的救治陈浪了。
那么自己走的时候,是不是还能顺点什么东西
一想到这个大胆的想法,白灼就是浑身一激灵,随后就变得一脸平和了。
看在黄药师眼里,只想:你抖个锤子呢你抖!没看我这里治病呢?
此前白灼已经给黄药师讲过一遍事情的来龙去脉,被中州的一个大族子弟给偷袭致使成了重伤。
后来他们查看之后,发觉是有种诡异的寒毒,封住了陈滥全身经脉,导致陈浪一直都醒不过来。
可能就算是醒过来了,以后也恐怕是不能继续修炼,成为一个废人了。
这也是白灼和李济元最为担心的一点,成长起来的才,才叫才,陨落的才,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
最后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郑
此刻火铜石匣中躺着的陈浪,面目平静,没有一丝波动,面色苍白,只有微微起伏的胸膛,证明着他还活着。
黄药师探出双,散出一丝柔和的灵力,仔细的检查了一番陈滥全身上下。
发觉真如白灼所,体内有一股与陈浪全身纠缠不清的诡异寒毒。
若是要强行驱除这股诡异寒毒的话,恐怕就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结果,
陈浪,修为尽是,成为一个废人。
当然,命是能够保住的,不过这样和死了没什么区别。
这也是最坏的结果,无论是白灼,还是李济元,都不愿意看到这个最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