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李教授,还有其他事吗?

A+A-

    他冷声问道。



    “什么项目,能比第六代航空动力发动还重要!”



    “你不会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分量吧?”



    “耽误了进度,你担得起责任吗?”



    办公室的门没关紧,苏九和院长助理刘远站在门外,正好听到了这段对话。



    苏九忍不住低声问。



    “我的实验室是哪个?”



    刘远低声回答。



    “一号实验室。”



    苏九“”



    这也太巧了吧。



    办公室里,李教授依旧不依不饶。



    “你倒是清楚,到底是什么项目。”



    “这项目难道还能比我们头的更重要?”



    “要是真比第六代航空动力发动还重要,我立马卷铺盖走人!”



    宋科长脸上的无奈又深了几分。



    “李教授,那是保密级的。”



    “没法细啊。”



    李教授语气平静地回应。



    “既然不清,那就把一号实验室还给我们!”



    “到底什么项目,能比我们这个还重要?”



    在办公室门口站了许久的苏九,眉头也不由得紧锁。



    这李教授,真是有点过分了。



    他稳步走进办公室,语气淡然地。



    “第七代核反应堆动力发动!”



    原本嘈杂的办公室瞬间安静了几分。



    李教授也转过头,目光落在苏九身上。



    脸上露出疑惑,似乎没听懂。



    “什么?”



    苏九微微一笑,走到一旁。



    “你不是想知道,什么项目比你们现在做的更重要吗?”



    “我告诉你!”



    “第七代核反应堆动力发动!”



    “很抱歉,一号实验室得归我!”



    李教授上下打量了苏九一番,又看了看苏九身后的刘远。



    苏九他不认识,但院长助刘远还是认识的。



    他直接笑出声。



    “第六代航空动力发动还没实际测试呢。”



    “你就第七代了?”



    李教授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地道。



    “我,一号实验室怎么突然不让用了?”



    “原来后台这么硬啊,和中科院院长有关系啊。”



    刘远正想上前解释,却被苏九一个势拦住了。



    苏九的目光落在李教授中的文件上,嘴角微微一扬。



    “第六代航空动力发动?”



    “你知道这份研究是谁搞出来的吗?”



    苏九语气平静,继续道。



    “翻到第一页,不定能看到我的名字。”



    这话一出,李教授的脸色顿时变了。



    尽管他不相信这个年轻人能研发出这种高端技术,



    但还是不由自主地翻开文件的第一页。



    果然,第一页上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



    



    他低声念道。



    “苏九!”



    “没错,就是我!”苏九淡然地走到办公桌前。



    他对宋科长道。



    “麻烦给我办一下一号实验室的使用续,还有门禁卡。”



    这时,院长助刘迅速递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文件。



    宋科长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



    “没问题,苏先生,请稍等。”



    宋科长忙碌的时候,苏九转过身,



    看着脸色铁青的李教授,淡淡问道。



    “李教授,还有其他事吗?”



    李教授的目光停在苏九身上,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他心里一阵尴尬,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项目,竟然被别人抢先一步完成了。



    这还争什么实验室啊!



    办公室里,宋科长笑着对苏九:“多谢苏先生。”



    苏九也笑了笑,回应道:“宋科长客气了,我总不能让自己的实验室落到别人里吧?”



    办公室里的人都笑了。



    办完续后,苏九直接去了实验室。



    不得不,国家的实验室就是不一样。



    经过刚才的续,这间实验室只有苏九的指纹和密码才能打开,连宋科长要增加权限也得通过苏九。



    在院长助理刘的带领下,苏九走进了实验室。



    宽敞的空间和齐全的设备让苏九明白了,为什么李教授非要这个一号实验室。



    这里的环境确实好!



    苏九对这里非常满意。防空洞的地形和多层门禁设置,让他可以专心做实验,不用担心外界干扰。



    他心里有太多问题等着验证。



    虽然实验室里一些实验器材和稀有材料还没到位,但这并不影响苏九的研发进度。



    苏九一个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研究着发动的种种细节。



    尽管头的材料还没敲定,主体结构也远未完善,他也没打算把那些草图给中科院的专家们过目。



    他就这么靠着纸上的推演和一堆微型零件,一步步摸索着发动的设计。



    发动的主体结构复杂得要命,苏九却乐在其中。



    他面前的桌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数据和公式。



    除此之外,还有一堆细而精密的零件,像是等待被赋予生命的积木。



    苏九左眼戴着寸镜,心翼翼地组装着这些零件。



    每一个物件,都是他心中发动雏形的一部分,或者是某个基础构造的模型。



    虽然最大的也不过巴掌大,最的甚至只有鸡蛋那么点儿,但苏九却视若珍宝。



    在没有确定材料之前,苏九选择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将能源缩一亿倍来进行实验计算。



    这样一来,他可以反复尝试,不断改进设计。



    微型发动在一次次实验中损坏,苏九却毫不在意,仿佛那些损坏的零件只是他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苏九每次测试结束后,总是陷入深深的思索。



    一个个方案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又逐一被否决。



    稿纸上,只零星地留下几个词汇:“空气循环、液冷循环、能源冲压、氢气聚变”。



    他考虑过通过核反应堆提供动力,但可选的方案并不多。



    其中,最直接粗暴的莫过于氢气聚变。



    无需复杂的能源转换,直接用氢气就能启动。



    然而,这对苏九在发动设计上的把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他目光落在稿纸上,简单计算一番后,眉头微微皱起。



    因为他发现,以核反应堆为核心,第七代航空发动的能源需求实在太过庞大。



    在他看来,实际可应用的范围相当有限。



    即便是用在飞或其他普通交通工具上,都显得有些浪费。



    哪怕只是搭载最基础的涡轮喷气装置,普通飞的速度也能轻松突破音速数倍!



    当然,苏九不会满足于如此原始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