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风波再起

A+A-

    现在贾东旭的事在厂里传得沸沸扬扬,各种法都有。



    虽然大家有些同情,



    不过吴敏忍不住道:



    “我听,贾东旭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在车间干活时都在发抖。”



    “倒是他母亲吃得白白胖胖的。”



    “这个时代。”



    “能吃成这样的人。”



    “也是少见。”



    “听贾东旭在厂里打的饭菜还会偷偷带回家。”



    “厂里出了这种事,杨厂长肯定很头疼。”



    其他人默默点头。



    李建设道:



    “这有什么好头疼的。”



    “贾东旭他老妈确实厉害,他老婆现在的情况也确实难办。”



    “不过要是想让他们家不要闹腾起来。”



    “让易忠海处理就行。”



    李建设明白,贾家来,少不了易忠海在一旁出主意。



    毕竟在院子里,易忠海和贾家关系不错。



    虽然贾东旭已经不在了。



    但他依然会表现得对贾家很热情。



    如果贾东旭不在他就冷淡,那岂不是承认自己之前是因为想让贾东旭给自己养老才那样做的嘛。



    现在贾家的情况更糟糕。



    即便易忠海只是为了保住自己道德楷模的形象,也得替贾家出一份力。



    听到李建设提起易忠海时,陈忠问道:



    “你跟他们同住一个院子。”



    “易忠海好像是你们院的大哥,是不是他帮你操办的婚事?”



    李建设摇摇头,答道:



    “不是这么回事。”



    “我这个人啊”



    “跟院里有些人关系不太好。”



    “我一向独来独往,而且不太喜欢被人指画脚。”



    大家立刻心领神会。



    大致能推测出之前发生过什么。



    要是普通人听见这话,肯定会觉得李建设以前是个难搞的角色。



    但相处下来后,



    大家发现李建设虽然有自己的主意,却并非固执己见之人,而是那种懂得尊重他人、也值得别人尊敬的性格。



    孙莲花笑着:



    “我听了。”



    “易师傅技术过硬,在厂里是八级技工,还被评为道德模范。”



    “不过在某些事情上,他有点过于认真。”



    “有时候做得太刻意了。”



    “按你的性格,在院里不受欢迎,也很正常。”



    做采购的都需要经营人脉,处事圆滑,不太认同那些道德模范的做法。



    从孙莲花的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



    她理解李建设对贾家的判断。



    她也觉得李建设得有道理,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



    厂领导对付贾张氏和秦淮茹这样的孤儿寡母可能无计可施,但易忠海未必不行。



    就像许多地方宗族观念很强一样,



    用法律段可能效果不佳。



    只要管好族长,让他去约束家族成员,反而容易得多。



    易忠海这种在院里有很高威望的人,相当于大家长。



    贾家人或许不听厂里的指令,



    但他们应该会听易忠海的话,毕竟住在同一个院子,很多事情都得受他管束。



    而易忠海在厂里也在维护自己的形象,让他去处理这事,他肯定能办好。



    厂长办公室里,



    杨厂长作为领导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中午时分,贾家的人来了。



    没多久,



    



    厂长办公室里便传来阵阵悲泣声。



    贾张氏、秦淮茹,还有棒梗和当到了杨厂长的办公室,还没开口话就哭了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



    杨厂长也无可奈何。



    一位老人、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孕妇,没有一个是好对付的。



    即使如此,杨厂长还得保持微笑,耐心地在一旁劝慰:



    “各位,这样的事情谁都难过。”



    “我知道这对一个家庭打击多大,我代表厂里向贾东旭同志的不幸表示哀悼。”



    “对了,贾东旭是易师傅的徒弟吧。”



    “李主任,请易师傅过来一下。”



    “这件事,让易师傅也参与进来”



    杨厂长深知这种事该找谁来解决,赶紧让李卫民把易忠海叫来。



    车间内,



    易忠海此刻已无心工作。



    贾东旭出事对他也是一个不的打击。



    今天贾家还要来厂里商讨抚恤金的事宜。



    这类事情,作为院里的一大爷,他本应出面帮忙。



    但另一方面,



    他又是在厂里的工人,还是贾东旭的师傅,这关系确实有些复杂。



    易忠海明白,自己出面不太合适。



    毕竟他还得继续在厂里待下去。



    希望贾家能明智些,



    尽快把抚恤的事谈妥。



    在轧钢厂外,易忠海得知李卫民找他有事,尤其是提到去厂长办公室的事后,心中便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路上,李卫民开口道:“易师傅,您应该明白杨厂长叫您过去是为了什么事。”



    “贾东旭的事,您也清楚。”



    李卫民接着道,“当时出事的原因大家都明白,谁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但厂里、贾东旭本人、生产班组以及管理层,都有一定的责任。”



    “人已经不在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商议如何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李卫民继续道,“即便您在院里德高望重,大家都听您的,也请您帮忙劝劝其他人。”



    ---



    剧中,李卫民算得上是个腕高明之人。



    他在厂内步步攀升,趁着改革的浪潮,不仅让杨厂长倒台,还让自己成了厂长兼革委会主任。



    更为关键的是,在平息后,许多人遭到清算时,他竟毫发无损,顺利脱身,并投身创业。



    那些像许大茂、傻柱这样的人,都成了他掌控中的棋子。



    此人确实非同一般。



    此刻,他对易忠海软硬兼施,既了不少好话,也隐晦地发出警告:作为贾东旭的师父,事情闹大后,厂里追责起来,易忠海绝不可能置身事外。



    毕竟,身为领导,监管不力的过失无论如何都逃不掉。



    易忠海听出了李卫民话里的深意,不禁皱眉沉思。



    红星医院门诊室外,许大茂来回踱步,内心焦虑不安。



    他已顾不上刚才检查时的尴尬,满脑子都是自己的身体状况。



    终于,听到里面喊他的名字,许大茂快步走向诊室。



    然而,当他站在诊室门前时,双腿莫名发抖,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他今天鼓足勇气来到这里,想要查明是否真的因自己而无法生育。



    这事,他从未与人提起,独自一人前来,甚至连娄晓娥都没告知。



    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也不愿让她知道检查的结果。



    ---



    诊室内,一位年近五十、略微谢顶、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正伏案看报告。



    听见脚步声,他抬头瞥了一眼许大茂,随即指了指身旁的椅子示意他坐下,目光依旧停留在上的资料上,似乎发现了某些有趣的内容。



    许久,见许大茂有些急躁,医生才缓缓抬起头,那一眼让许大茂顿时局促起来。



    医生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道:“所以你是因为没孩子才来做检查的?”



    “哐当!”



    许大茂仿佛听见了自己的心沉落的声音,但他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轻轻点头问道:“是的,医生。



    我一直没有孩子是我的身体有问题吗?”



    医生坚定地点了点头:“虽然我不知道你妻子的情况,因为她没一起来检查但根据你的报告,我可以确定,你绝对无法生育。”



    许大茂如遭雷击,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令他措不及。



    尽管此前已有心理准备,可如今面临事实,他还是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