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一片狼藉

A+A-

    家具都是新的



    但此时。



    内屋一片狼藉。



    一张桌子倒在窗户边,桌面坏了,桌腿也断了一条。



    地上满是碎瓷片。



    可能是桌上的碗摔碎了。



    也不知道李建设在上面放了多少瓶子罐子,此刻地上乱七八糟。



    棒梗被吓得呆住了。



    而且意识到。



    自己的行为被发现了。



    在那里喊疼,试图转移注意力。



    贾张氏当然知道自己的孙子在做什么,但她绝不会承认。



    立刻就嚷嚷起来:



    “李建设这个。”



    “竟然在屋里设这些陷阱,把我的孙子都弄伤了!”



    “他必须赔偿。”



    “不然。”



    “这事没完!”



    周围的人听到贾张氏倒打一耙,



    都觉得有些厌恶。



    一位大妈道:



    “贾家嫂子,别先这些没用的。”



    “棒梗这样,估计是胳膊骨折了,你赶紧带他去医院看看吧。”



    “其他事情回头再。”



    贾张氏一听确实有道理,准备带棒梗去医院。



    不过这里离医院挺远。



    走路去,



    又会耽误时间。



    傻柱想着既然已经这样了,就向许大茂借车,打算骑车送棒梗去医院。



    许大茂看傻柱不顺眼,有意不借。



    易忠海道:



    “许大茂,你在干什么?”



    “没看见棒梗受伤了吗?这是要去医院的,你不借自行车。”



    “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棒梗这么疼吗?”



    旁边。



    贾张氏也气势汹汹,



    要冲过去找许大茂算账。



    看到这一幕,许大茂也不敢再坚持了,忍着气拿出钥匙。



    旁边的娄晓娥看到许大茂这副窝囊相,



    也是一肚子怒火。



    许大茂这家伙,倒是想学李建设那样,跟院子里的人硬碰硬,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



    罗家。



    宴席即将结束。



    李建设三人正整理行装,冉秋叶与孙红各取一饭盒装菜回。



    在当时请人帮忙摆宴席的习俗中,帮忙者自然不能空着肚子走,厨子通常不上桌,但若做得好,主人会敬酒表示谢意。



    此时罗教授招呼,李建设因顾及罗教授的儿子资质而婉拒出席。



    恰逢刘红梅出现,见状便将二人拉至一旁,拿出六十元酬劳,今日宴席费用原定每桌十元,特别感谢李建设的出色表现,并暗示可按更高标准支付。



    然而李建设坚持原议,刘红梅无奈接受,临别时还多赠了些喜糖。



    随后,刘红梅提及自家姑子近期也有喜事,羡慕今日的宴席安排,询问能否依样办理及其收费标准。



    



    李建设应允,表明仍按每桌十元收费,另加一元工费。



    此提议令刘红梅十分满意,事情遂即敲定。



    李建设随后送孙红回家,在院子门口,孙红自豪地展示带回的饭菜,称今日有所收获。



    李建设递上先前准备的物品袋,嘱咐心轻放,内含鸡蛋。



    孙红感激之余取出事先约定的报酬三块五角,李建设未推辞便收下。



    冉秋叶则协助将物资搬入屋内。



    李建设载着冉秋叶出门,朝着远处骑行而去。



    冉秋叶略显忧虑地提及今日设宴之事,问是否会有亏损。



    李建设笑着回应,此事他自有安排,并非亏本买卖,还暗示下次可额外收费,收益会更丰厚。



    但他并未详述细节,只愿让冉秋叶安心,不必为多余之事担忧。



    冉秋叶心中盘算,若李建设正式转为采购员,收入将显着提升。



    加上承办宴席和捕鱼所得,家庭经济状况会更加宽裕。



    想到未来的生活,她满心欢喜。



    李建设提议用三轮车直接运送新买的缝纫回家,免得再花额外费用请人搬运。



    冉秋叶闻言诧异,认为缝纫过于昂贵且需凭票购买,但李建设早有准备,表示已购得相关票证。



    李建设态度轻松,强调这是为了生活便利,并非增加负担。



    他甚至调侃,作为妻子理应承担起家务责任。



    冉秋叶虽嗔怪他的玩笑,却明白他的用心良苦。



    她最终同意购置缝纫,同时提议带上各自的母亲一同前往百货大楼选购。



    李建设欣然赞同,三人随即前往热闹的王府井百货,准备挑选心仪的缝纫。



    李建设走在前头,护着妻子和岳母。



    好不容易抵达卖缝纫的柜台。



    即便如李建设这般的人物,此刻也不免汗湿衣衫。



    天气虽寒,但店内人潮涌动,竟使室温攀升。



    缝纫柜台围了不少人,柜员则在里面忙碌。



    柜员正向众人介绍缝纫的功能与用途,同时回答旁人的疑问。



    这类工作,柜员每日不知要重复多少次,早已习以为常。



    那个时代,娱乐活动匮乏,连带着人们对待生活中的大事也格外慎重。



    冉秋叶和周青仪站在人群里,即使只是听别人讲解,也听得津津有味。



    李建设见这样耗时过多,催促二人尽快选定。



    那个年代,缝纫品牌屈指可数,蜜蜂、蝴蝶、飞人是最知名的几个。



    然而冉秋叶和周青仪讨论了整整半时,仍未决定购买哪一款。



    李建设果断拍板:“就买蝴蝶牌的。”



    “同志,请帮忙搬一台蝴蝶牌的。”



    他知道女性在选购时总是犹豫不决,任由她们挑选的话,恐怕又要耗费许多时间。



    索性替她们做了决定。



    冉秋叶仍不死心,提议:“要不再看看别的?”



    “毕竟蝴蝶牌的最贵,得多花十几块钱呢!”



    李建设摆道:“贵自有贵的道理。”



    “放心,无论选哪个都一样。”



    “一百八十四块,这是钱,这是缝纫票。”



    动作之迅速令人咋舌。



    周围有不少人早就注意到这三人,他们样貌出众,在人群中很是显眼。



    别人来半时便付款离开,实在干脆。



    要知道,缝纫可是那个年代家庭的重要大件,多数家庭购置时都要全家出动,且还需反复考察比较。



    像李建设这般半时内就敲定的,实属罕见。



    若让李建设自行挑选,或许五分钟足矣。



    缝纫到后,李建设双托起这五六十斤的器,带着妻子和岳母下楼。



    途中,也有其他家庭购置了类似的大件物品——缝纫、自行车或收音,也是一家老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