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穿越火线

A+A-

    和中央军不同,同出一省的保安团之间可没什么门户派系之争,反而彼此间是存着几分同乡之谊的。



    “弼辅,你带他们从我们防区回去,然后再追上来”,军官叫来一个随行的亲信士兵吩咐完就继续上路了。



    “嘿,兄弟,算你们运气好”,那个被呼作弼辅的士兵引着赵骥三人边往回走边,“我堂兄心善,让你们从我们团防区回去,要是你们从山里回去的话可得多走好几十里的山路”。



    “多谢了”,赵骥趁和对方寒暄起来,“不知兄弟贵姓啊?”



    “我姓蒋”,蒋弼辅满脸与有荣焉地自夸自擂,“我们是衢州龙游的,你知道龙游县吧,和奉化县离得也不算太远,据我们龙游蒋氏和奉化蒋氏几百年前还本是一脉嘞”。



    赵骥陪着尬笑两下,然后问道:“你堂兄是什么来头?我看他派头挺足啊”。



    “我堂兄叫做蒋良栋,他可是黄埔毕业的,你刚才看见的我们这百来号人都是他比照着黄埔建军的标准筹建的”。



    刘焕和曹路闻言不自觉地流露出鄙夷的神色,赵骥一见赶紧变着话题和蒋弼辅拉家常,以免对方注意到那两个人的表情。



    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位于山区边缘的堡垒封锁线,这处枪碉堡驻守了大概一个队三十来人的兵力。



    保安团不是正规军编制,是由地主乡绅出资组建的,所以并不以班排连的建制,其大队、中队、队是根据各县乡的财力随而定。



    驻守的队长和蒋弼辅显然认识且相熟,蒋弼辅和他私语了几句后,就得意地对赵骥招招:“过去吧,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你们沿着大路往北走,很快就能回3团的防区了”。



    双方告辞分别,赵骥还不忘叫蒋弼辅若有会记得来浙保3团二大队一中队来找自己,到时候少不得好生一番招待。



    望着蒋弼辅渐渐远去的背影,刘焕皱着眉嘟囔道:“跟奉化蒋氏同脉有什么好吹嘘的,呸,狗日的反动派!”



    赵骥笑道:“这家伙一看就知道是个爱吹嘘的,他那个堂兄不可能是黄埔的军校生”。



    “你怎么知道?”曹路好奇问。



    “很简单,黄埔毕业,浙江人,就凭这两重身份,在国军那边怎么可能还留在区区保安团厮混,连个正式的军衔都混不上”。



    按照民国的章程,保安团的军官虽有职务却不授军衔,但凡呆在保安团混前程的,都实在称不上受重用。



    另一头,蒋弼辅原路返回追上蒋良栋一行人,回报自己已经把人送过封锁线了。



    蒋良栋听了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而后若有所思道:“当初族里筹重资拉起了我们这百来号人,我自以为莫跟别的保安团比,就算比起中央正规军也不遑多让,今日一看这三个3团的兵,倒是我觑了当今人物”。



    如赵骥所料,蒋良栋并不是正儿八经的黄埔生,他原本毕业于浙江警察学校,后来又读了一个挂名黄埔的地方分校,还是学期只有几个月的那种速成班。



    饶是如此,自视甚高的蒋良栋也有他的一番雄心壮志,于是极力鼓动族里筹钱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精干队伍,想要借着围剿红军搏一个出头的会。



    “呿,那三个有什么不得了的”,蒋弼辅逢迎自己这个嫡脉堂兄惯了,当即讨好,“他们那身衣服和叫花子有什么区别,比起咱们这清一色的制式军装可差得远了”。



    



    “打仗又不看衣服的”,蒋良栋苦笑一下问,“你就没留意他们背的枪吗?”



    枪?蒋弼辅这才回忆起来,自己今天送的三个人虽然衣着混杂且破烂,但背的却的确是崭新的好枪,光看一眼就能知道比自己背的汉阳造好上许多。



    “堂哥,他们那是什么枪?我以前怎么没见过?”



    “我也没见过,但从形制上看,像是苏联货”。



    国党当初是在苏联的支持下起势的,拿到过大几万条莫辛甘纳步枪,广泛装备于国民党军队,和53式骑步枪是一脉同宗,蒋良栋自然看着眼熟。



    只是苏联早几年就已经和国党闹翻脸了,浙保3团是从哪里搞来的苏联新枪呢?



    蒋良栋稍觉奇怪,但也没有往别的方向多想,只是暗暗在心底自怨自艾一番后就继续赶路了——对他来,现在进山多抓几个中央军漏的红军俘虏捞战功才是正事,最好能抓到几个当官的。



    进山第一天的运气并不好,蒋良栋他们一个红军溃兵也没遇到。



    第二天走到将近傍晚依然一无所获,就在叹息之际,走在队伍最前头的蒋弼辅忽然急匆匆地返身快跑回来。



    蒋良栋心中一喜,略带激动地问:“前面有发现?有多少赤匪?”



    “不,不是的”,蒋弼辅扶着腰好不容易才喘匀了气,“是浙保3团的,看情形应该是被赤匪伏击了,留了几具尸体在前边”。



    蒋良栋听了有些失望,但一想到既然这里发生过战斗,那附近多半有溃散下来的红军,他当即打起精神亲自上去查看战场痕迹,想要判断出红军的去向。



    现场拢共找到了四具尸体,在其中一具络腮胡的尸体上搜出了一个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浙保3团军官培训班的集体合照,照片上确实有这个留着络腮胡的军官。



    这就足以证明死者的身份了,而袭击者也自然不言而喻。



    蒋良栋熟视现场良久,突然惊觉地一蹦而起。



    “帽子呢?这些死人的军帽在哪儿?”



    “在这儿嘞”,一旁的蒋弼辅赶紧递上一顶钉着青天白日徽的军帽。



    “怎么只有一顶?还有的呢?快!快仔细找!”



    “兄弟们早就搜遍了,就找到了这一顶帽子”。



    四个死人只剩了一顶帽子,被人拿走了三顶,而对于没有统一制式军装的保安团来,军帽是战场上分辨敌我的重要外在标志。



    蒋良栋只觉得背上顿时冒出一股冷汗。



    该死的,自己不仅放走了近在眼前的敌人,还派人专程送对方通过了己方的封锁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