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值钱

A+A-

    第二天凌晨时分,天色尚暗,整个世界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季家一家人便已早早地起床收拾妥当。



    今天本来是准备父子二人单独去镇上的,但是昨天既然撒了谎,那今天不管咋都得把这谎给圆回来不是。



    于是一大早,一家四口背着背篓脚步匆匆地朝着镇上赶去。



    一路上,大家都都没怎么话,心中只是盘算着到了镇上之后该如何行事。



    首先肯定要先卖参,卖了才有心思做别的。



    不过既然打着看病的名头,赵菊花也准备带季婉镇上看看医生。



    这孩子底子也不太好,前些日子还落了水,既然要来镇上看病,那就看全套。



    家里也不吝啬这几个钱,毕竟这次他们可是带着不的期望而来,如果能够顺利将背篓里的东西卖个好价钱,那么家里的日子就能宽裕不少。



    经过一番跋涉,终于来到了镇上。



    这个镇虽然不大,但却十分热闹繁华。



    季家人对这里也算熟悉,知道有三个地方或许能成为他们此次售卖物品的好去处。



    第一个地方便是镇口的回收站。



    这家回收站规模颇大,各种废旧物品、杂七杂八的东西它都会收购。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回收站给出的价格相对来要稍低一些。



    但考虑到其收购范围广泛,所以季保山和季卫国还是决定先去那儿碰碰运气。



    第二个目标则是位于镇中心的医院药房。



    这家药房历史悠久,信誉良好,而且长期收购各类中药材。



    想到自己背篓中的那支野山参,父子俩觉得在这里应该能找到合适的买家。



    而最后一处,就是镇上一家颇具名气的老药店。



    据店内坐镇的那位老大夫不仅医术高明,对各种药材更是了如指掌。



    他有时也会根据需要收购一些品质上乘的药材。



    因此,尽管这家店的要求可能比较高,但季保山和季卫国依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算前去询问一下。



    就这样,怀揣着希望与忐忑,一家人准备挨个儿去打探打探消息。



    他们先去的回收站,由于时间太早,回收站里没什么人。



    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站在那里,看到季家人来,出口询问道:“你们是来卖货的吗?”



    季卫国点了点头,看着这个年轻人有些犹豫的问道:“同志你好,不知道这里收不收药材。”



    蓝工装的年轻人看了他一眼:“如果是药材,我建议你们去药房那边试试,我这边虽然收但是价格十分低廉。”



    这话的也就十分的实在了,回收站的这个伙也是看他们都是附近村子的人,感觉条件也不是很好,于是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季卫国连忙道谢,带着家人往药房走去。



    到达药房时,里面只有一个药剂师在整理药架。



    季卫国走上前,礼貌地道:“同志,我们这儿有点药材想问问你们收不收。”



    药剂师放下中的活儿,过来查看。



    当看到那株野山参时,眼睛一亮,但很快恢复平静。



    “这参倒是不错,不过我们药房采购有严格流程,得等主任来了才能定夺,估计还得等上个把时。”



    



    季家众人面面相觑,这么长时间可等不起。



    这时季保山开口:“要不咱们先去老药店看看吧,要是那边不行再回来。”大家觉得有理,便转身前往老药店。



    老药店刚开门不久,店里的伙计正在打扫卫生。



    季卫国明来意后,那老大夫刚好走了过来。



    他仔细端详着野山参,捻须片刻后道:“这参品相极佳,我可以收下,价格嘛,绝对公道。”



    季家人听后大喜,终于能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了,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大夫,那这参能卖多少钱?”赵菊花抬头看着老大夫询问。



    老大夫也不坑他们,伸出两根指晃了晃道:“两百块。”



    这个数字让季家人都瞪大了眼睛,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的数目。



    季卫国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大夫,您确定?这不会太多了吧?”



    老大夫摆了摆:“这参很完整,年份值这个价。”



    “诶,诶。谢谢大夫,谢谢大夫。”季家人拿着钱欢天喜地谢了又谢。



    “不用客气,以后要是山里又挖到了,可以直接送我这边来,价格保证公道。”



    老大夫知道都是进山的村里人,也许后续还能挖到品质这么好的参,就给了个公道价格。



    季保山听后连忙点头,“以后要是再挖到,肯定送您这边来。只不过这参也不是大白菜挖就挖的,估计这次挖到也是走了天大的运气了。”



    老大夫听他这话也是微微一笑,“不来,不来啊!不过有时间你们可以去挖到参的地方再看看,据有一株就可能有第二株。”



    得到老大夫的提示,一家人也连忙道谢。



    正准备走的时候,赵菊花急忙停了下来。



    “看我这记性,不是来给婉婉看病了吗?这现成的大夫不比那医生强啊!”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老中医是比那西洋大夫可靠一点的。



    于是一家人又返回去找老大夫给季婉号了号脉。



    本来以为就是走个过场,谁知道还真号出来些问题。



    “这女娃娃得调啊!先天肾气不足,贫血外加宫寒。看脉象受过凉,营养跟不上,体质太差了。”



    听到老大夫这么一,全家人的脸色都变了。



    季卫国着急地问道:“大夫,这可咋治啊?”



    老大夫捻了捻胡须,缓缓道:“先开几副中药调理着,平日里饮食上多注意些,要吃些补气血的东西。”



    赵菊花忙不迭地点头,“我们家婉婉就是从身体弱,家里条件不好,没什么好吃的给她。”



    老大夫叹了口气,“这孩子也是受苦了。山上有一种野鸡,若是能抓到炖汤给她喝,大有益处。”



    季保山拍着胸脯:“大夫,您放心,我这就上山找找去。”



    季卫国也跟着:“爹,我跟您一块去。”



    老大夫又叮嘱了几句忌口的食物,便开始写药方。



    写了药方又当即抓了五副药,赵菊花掏钱那叫一个利索,一点儿都没含糊。



    给她闺女看病含糊啥,尤其卖参得了大价钱,这会儿底气儿足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