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印章
那是一枚小小的印章,大约只有二寸高,暗黄色的石头,可能是因为被摩挲的时间久了,有着玉质的莹润,一看就是价值不菲的东西。
“长姐!”伯钟神色大变,长姐难道是像偷了人家的东西换钱?他们虽然穷,却也不能做这样的事啊!
看他的神色,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了,元宁抬手在他头上敲了一下,“想什么呢!你长姐是那种人吗?”
伯钟松了口气,却还是心怀忐忑,“那你……拿这个做什么?”
元宁歪着脑袋,俏皮地笑了一下,“人家掉的,我捡了。”
“啊?”伯钟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放心好啦,”元宁安慰道,“看样子,它的主人很宝贝它,肯定会回来找的,到时候咱们还回去不就好了?”
伯钟傻乎乎相信了。
其实呢,这东西是元宁趁人家不注意,从人家腰带上摘下来的东西。
她原本就没打算无偿救人,之所以不计较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伸手救人,不就是为了换取报酬么?
没有信物,万一那人人模狗样的,却是个忘恩负义的怎么办?
唉!说起来啊,也是人穷志短,若她家财万贯,也不至于做这种施恩图报的事。
那印章是黄田石的呢,很贵重。
她小心翼翼将黄田石的印章揣在怀里,然后两姐弟继续干活儿,眼瞅着天要擦黑了,两人才回家去。
仲灵已经做好饭了,姐弟俩洗洗手吃了饭,元宁问了问家里的情况,得知一切都好,没人上门找麻烦,也就放下心来。
不过这一家子五个孩子,个个瘦到皮包骨,自己这副身子都十二岁半了,却还是十岁左右的模样,全都是因为素日没有油水的缘故。
她得想法子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才是。
可是怎么改善呢?她不会捕猎,也不像别的穿越女主一样精通医术,现有的一些医药认知都是从原主那里继承的。
可她会的医药知识,基本上本地人都会,药材在这里并不值钱,所以想要贩卖药材赚钱,是想都别想了。
她也没有金手指,更加没有天赋技能,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的智慧,和前世积累下来的人生经验了。
今日在果林之中忙碌,看到窜来窜去的野鸡着实不少,那光鲜亮丽的羽毛在半空中一闪,都带着惊艳的色彩。
但野鸡和家鸡不同,它们善于跳跃,还能滑翔,比家鸡还聪明,想要捕捉是比较难的。
但若是找一找,说不定能找到野鸡蛋?
还有去水边石头缝里找一找,也没准能找到一点小虾小蟹,虽不是大荤,聊胜于无嘛!反正现在她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这么一想她就有了主意,也不顾干了一天活,浑身酸软,去把自己家里能找到的筐子篮子全都找了出来。
第二天一早,起床之后做了早饭,又给季秀熬好了小米汤,就背着筐子出发了。
伯钟也随后赶了过来,“长姐,两个人干活儿总比一个人要快一些。”
元宁也没拒绝。
只不过一路走着,她一边教给伯钟背诵简单的诗歌,比比划划告诉他一些生字。
伯钟记性和悟性都还不错,基本上一首诗念上三遍就会背了。那些生字笔画也不多,写上三五遍便记住了。
元宁很是欣慰,“我教会了你,你回头再教给弟弟妹妹们。”
伯钟鼓足了勇气问道:“长姐,你怎么会这些的?”
明明他们家就没有一个识字的。
元宁叹了口气,抬手摸了摸他的头,“伯钟,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法子用常理来解释。我只能跟你说,你的长姐原本是真的什么都不懂,可是爹娘出事之后,我就……好像一场梦一样,但又是真的存在的。
“还是那句话,不要多问,不要多说,教给你你就好生学着。现在咱们家里穷,没办法,等日子好过一点,最起码我会送你去念书。
“不过,你也要记住了,你不是一个人去念书,你是带着我们家所有人的希望去念书的,每天回来之后,你要把你学到的东西教给我们。明白吗?”
“可是为什么要念书?”伯钟不懂,“我长大了,我要帮着长姐照顾弟弟妹妹,撑起这个家。”
“傻弟弟,”元宁摇了摇头,“你要知道,撑起一个家不是让全家人吃饱穿暖就足够的。”
“?”伯钟满脸疑问,过去爹娘日夜操劳不就是为了让家里所有人都吃饱穿暖?别说自己家了,放眼整个村子,谁家不是为了吃饱穿暖在不停劳作?
“傻孩子,”元宁叹息,“人生在世总要有比吃饱穿暖更高的追求。比如说,我们要住比现在更好的房子,要穿更好的衣服。遇到事情不会有人随意欺负我们……”
孩子太小,她不能说太高深的道理,而且,作为一个理工直女,她也说不出太文艺的话来。
伯钟忽然就想起来之前自己家被族里那些人任意欺负的事,其实也并不是只有族人,村子里其他人家,尤其是那些不太讲道理哎欺负人的人家,见他们没有父母了,族里也没什么人给他们撑腰,更加肆无忌惮欺负他们,张口闭口就管他们叫“没爹没妈的野孩子”。
想一想,若是自己是个做官的,哪还有人敢欺负他们?那些人还不知怎么巴结他们呢!
想到这里,他眼神坚定起来,“长姐!我会好好念书,将来当官,当大官!将来我们都会离开这个地方,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住大房子,穿好衣裳!谁都不敢再欺负咱们!”
“好孩子,”元宁摸了摸他的脑袋,“有志气!那你要永永远远记住这些话。不过,你也要牢牢记住这一点,不管将来你走得多远多高,都不能变成今天你讨厌的人的样子。”
伯钟不太能理解,歪着脑袋问:“我既然讨厌那种人,又怎么会变成他们那样呢?”
“时间和金钱能改变的事情太多了,”元宁叹息,“能够始终不忘初心保持本色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