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魂归故里
八月的阳光充满火焰味,热得人连出门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四季山庄门口,顾颜带着孩子们将顾沉送上马,再送上一大堆祝福语,然后看着顾沉扬鞭纵马下山。
顾瑜刚伸揉眼睛,就被顾颜给拦下,“了很多次了,不要用直接揉眼睛,怎么还没记住。”
“让娘亲看看这次是睫毛进眼睛了,还是沙子进眼睛了,娘亲给你吹。”
顾瑜嘟着嘴道:“我也不知道,就是有点痒痒的。”
“眼睛痒,我看看。”顾颜蹲下身看了好一会,瑜儿的眼睛有点发红,这是发炎了?最近吃的很清淡呀,他也没有熬夜,或是长时间用眼。
这还是让王大夫看看吧。
进了山庄,就将瑜儿带到王大夫院里。
没错,就是县城里医术最好的王大夫,为了方便看病,顾颜直接将人请到山庄,成为府上专用的大夫。
顾颜现在是家大业大,花钱养个大夫完全没问题。
红楼梦已经出完了,无论闺阁姐,还是出嫁夫人,再到达官显贵都爱看这本书,对书中的文词品了又品。
看过的都这本书已经不能算是杂书,而是一本巨作。
现在谁家书架上没有一本红楼梦,都不好意思自己是读书人。
而顾颜的名声也更上一层楼,人们对她的才华也越发肯定。
大人看她写的所有书籍,孩童看她写的千字文等一些学习用的书,但凡懂行的,都会让自家孩子去学她写的书。
不懂的,也会有样学样,跟着让孩子去学。
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她顾颜也算是桃李满下了。
王大夫给瑜儿诊断后,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些红肿,应该是昨夜没睡好。
得知瑜儿无事,顾颜也就放心了,孩子免疫力差,抵抗力不足,就怕生病。
安远县城门口,一支十来饶军队骑马入城,他们进城后,就立刻拉了个人,询问了桂坪村所在。
桂坪村里的人,这时候正忙着打理田地,趁着时间尚早,能早些将事情做完,就不用在中午晒太阳了。
那十多饶队伍,正好在上午他们从地里收工回家时到达。
家在村口的李全扛着锄头,摸了把额头上的汗水,看向直奔村内来的穿着甲胄的将士,不禁想到去年出村要去投军的弟弟,难道是他回来了。
可他一路看过去,并未发现那张熟悉的脸庞。
十多人来到李全身边,带头的将士问道:“请问李翠萍家怎么走?”
李翠萍?
家里没有人叫这名啊。
不是来找他们的。
李翠萍不是李婶子的名字吗,他想起来了,李大婶的儿子早年就从了军,李全又擦了擦汗,答道:“一直往前走,那间新盖的瓦房就是了。”
“请,请问诸位大人找李大婶有什么事?”李全恭敬问道。
带头的将士答道:“我们是顾显的战友,不是来找麻烦的。”
顾显是李大婶的儿子,她儿子未归,战友却来了,那顾显岂不是
李全道:“我没这么想,就是我带各位过去吧。”着将身上的锄头放在家门口,在前方带路。
到了李婶子屋前,李全上前喊门:“李大婶,有人找你。”一边喊一边拍门,然后转头朝他们解释:“李大婶年纪大了,耳朵不是很灵便。”
战场出来的将士一身杀伐气,李全除了对他们尊敬,还有一丝畏惧。
“别拍门了,我都没在屋内。”李大婶的声音从村后方的一条道上传来,隔老远就看到一堆人挤在她家门口,又听到李全扯着嗓子在喊,她连忙回应一声。
今日怎么有怎么多人来找她,别不是顾颜又差人送东西来了,前段时间她才让人将她的屋子给重建一遍,这么大的礼她都不知该如何道谢,现在又送东西
待到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些人穿着甲胄,分明是行伍之人,她犹然记得当年显儿投军时,也是如此穿着。
李大婶怀着期待的心情温度场:“你们是?”
“您是顾显的母亲吧?”带头的将士道。
李大婶点头:“是我,你们认得他,他人了?怎么没和你们一块回来?我都在家等了他十多”
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着就红了眼。
“大娘,对不住,顾显他他为了救我们,为国捐躯了。”着他们齐齐朝李大婶跪下行礼,“以后您就是我们娘,我们给您养老送终。”
对于这一结果,李大婶早有猜测,可当事情成真,她终是接受不了这一打击,跌倒在地哀号痛哭:“儿啊,你怎么能抛下为娘一个人走了,当初就让你别从军,你就是不听,现在留我一人再在世上,你怎么忍心啊”
以前支撑她活下去的动力是等待,每都在等待儿子回来,现如今最后那份希望也落空了,她悲痛不已,恨不得立马追谁了去。
“大娘,这是顾显兄弟的骨灰,因战事不便带他的尸首回来,只能带回他的骨灰,大娘您节哀。”孙泉将里的盒子递给她。
李大婶双颤抖结果骨灰盒,原来那么高大开朗的伙子,现在却成了这么一盒,这是她的儿子,她将盒子紧紧抱在怀里,“我记得你你在出去时,要给我挣荣华富贵,要让我过上好日子可显儿,娘亲什么都不想只要你平安,只要你陪在我身边就好了。”
孙泉上前告罪道,“大娘,您别哭了,要是哭坏了身子,顾老弟在上看着也会心疼的,是我们不好,是我们没用,让他冒着生命危险救我们,你要是生气,就打我们,别哭了。”
李大婶泣不成声,抽噎了好一会,才看向他们,“我不生气,你们也没错,我儿子他为国捐躯,是英雄,是国家的英雄,我该自豪的啊”
“他救你们,他做得对,对朋友就要这样”这么一,她挤出一抹笑容,可脸上的泪水如雨水般滑落,不尽的悲凉。
孙泉道:“大娘,顾老弟一直都很挂念你,他很孝顺的,只要他一闲下来,就和我们您,您做的菜,您给他做的衣裳,每件事都不知了多少遍。”
“一直到死的时候,托我们将他的尸骨带回来,他怕您一直等着,怕您老聊时候,无人照顾,千叮万嘱让我们照顾好您。其实就算他不,我们也会将您当亲娘一样对待。”
随着他的话,李大婶回忆起儿子在身边时的点点滴滴,想到儿子刚投军的那三年,几乎每年他都会寄东西回家,因为他不认识几个字,每次写的信就只有安好,多照顾自己这两句。
后来信断了,也没有东西寄回家了,她知道儿子出事了,那一年她哭了不知多少次,慢慢地又开始欺骗自己,欺骗自己儿子肯定很忙没时间,等仗打完了,他一定会骑着高头大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