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借人
刘赐有七子,长子亡故,二子刘瑾与三子刘稷都颇有军功在身,六子刘彦性情淡薄,不问政事,八子刘泽不擅征战,负责后方事务,其余年岁尚,暂且不提。
刘瑾与刘稷不和的消息是外人也有耳闻的,两人同靠军功晋身,带兵仗的时候因为物资、兵源、任务等等起的争执数不胜数。
而只要不影响战事,刘赐对此都是袖手不管,一副两人“谁有本事谁吃肉,谁没本事谁喝汤”的态度,从某种角度可以正是为父者的这副模样,导致两兄弟日渐激化的矛盾。
虽破了刘斐军,但刘稷这次回来并非受赏,实是被问责。
此前刘斐因不敌刘赐,暗中与伪朝联合,欲两面夹攻刘赐,于是刘赐分兵两路,一路由刘稷带领二十万大军攻刘斐,一路由他和刘瑾带着十万人马抵御窦骁的进攻。
后期刘赐这边战事吃紧,他下令让刘稷拨兵增援,但不料刘稷为了取胜刻意拖延,一直等到破了刘斐大军才拨兵回援。
此战刘稷虽立下大功,但抗命不遵的罪也是逃不掉。
若换了别人死十次也不为过,但这是战无不胜、功勋卓绝的刘稷,是刘赐最看重的儿子,再加上他又刚刚下扬州,所以面对如此严重的罪过刘赐也只是夺了他的兵权,命他闭门思过。
在被剥夺兵权的第二天,公良尹来到了刘稷府上。
彼时刘稷正在自家的池塘边钓鱼,但他挂饵抛钩后就再也不管,将手中的书册开往脸上一盖,睡起午觉。
公良尹一边出声一边走到刘稷身边:“主公又在生气了——为公子杀了刘斐。”
刘赐让刘稷活捉刘斐,刘稷却杀了他,如此一来给他们在接管扬州时添了不少麻烦。
刘稷懒洋洋的声音从书册下传来:“没办法,我都劝他放下武器了,但他如何也不肯投降,真是个硬骨头。”
听到这般辞,公良尹幽幽地看了刘稷一眼,如果他没有听过旁人的法或许还真信了刘稷的。
他让刘斐放下武器投降,那他倒是停下进攻啊。当时刘斐已有明确意向弃兵投降,但是刘稷无视信号,继续进攻,最后逼得刘斐与他拼死一搏,死在了他的枪下……
把人投降键抠了又怪人不投降的操作公良尹也是第一次见,不过他也猜得到刘稷这是在报当年被刘斐囚禁折磨的仇。
公良尹无奈道:“公子这话是在骗谁?”
刘稷回道:“你回去回禀父王,我知道错了,正在思过。”这话语气着实敷衍,听着半分诚意也无。
公良尹叹气:“尹并非受主公之命前来,是担心公子。”
刘赐对于此事虽气恼但却没有再度处置刘稷的意思。
刘赐喜欢刘稷听话,但又怕他太听话。刘稷这样骄纵之人,太顺从有违常理,只会让人觉得他另有所图的。所以刘赐允许刘稷在一些细节上任意妄为,但大事上绝不可忤逆。
对于公良尹看似殷切的话语刘稷反应冷淡,公良尹也不在意,他此来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刘稷:“主公已让二公子接手负责东线的战事,二公子很重视这次机会,甚至为此新招募了一个幕僚,就是那个设兵仙阵的顾崇明。”
听到顾崇明的名字,刘稷揭下脸上的书,缓缓坐直了身子。
公良尹注意到了刘稷阴沉的神情,却当他是为自己被刘瑾取代生气,劝道:“如今荆州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攻伪朝,公子千万莫要在此时被落下。”
公良尹宽慰道:“不过公子放心,有尹在,主公不会冷落公子太久,公子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好生表现。”
刘稷终于抬眼看向公良尹了,他冷笑一声,幽幽回道:“那还真是,多谢先生。”
入刘瑾麾下后,韩昭试牛刀,在半月之内替刘瑾拿下了东线一个战略点:潍城。
这战规模不大,难度也不高,但胜在干净利落,从进攻到拔城用时极短,耗费极少,充分体现了韩昭的统筹作战能力,也让刘瑾对韩昭有了更大期待。
中军帐内,刘瑾与自己手下的幕僚们讨论着当下的情况:“秋收过后我军就要对伪朝发动大举进攻,父王想在此之前明确佟荣的态度,欲派人出使并州。”
伪朝是块难啃的骨头,刘赐不想自己与伪朝鹬蚌相争,让佟荣做了渔夫,所以在开战前探底非常必要,如有机会最好与佟荣签下盟书。
这是个表现机会,刘瑾想争取一下。
众谋士纷纷出谋划策,向刘瑾敬献服佟荣的方案。
听完众人的意见后,刘瑾看向一直没有话的韩昭:“顾先生如何看?”
在刘瑾帐下的韩昭表现得像个纯粹的兵家名士,除非问到他,否则他对政治上的事都不加过问。
听到刘瑾问自己,韩昭回道:“能联盟最好,不能联盟也有不联盟的法;伪朝无德,民心不向,佟荣无势,战力不足,两者加起来也不过一击之力,中山王实力雄厚,民心归顺,何必顾虑这么多?”
刘瑾虽然认为韩昭的有理,但他现在想要的答案不是这个,所以他笑了笑,了两句敷衍的话,便听起其它人的意见。
韩昭听着他们的谈话,静静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他是不善权谋但不是不通政事,他当然知晓刘瑾想听的不是这些,但他更乐意让刘瑾把他当做一个除了兵道外一窍不通的武夫。
然而刘瑾的一番筹备最后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被刘稷截胡了。
在公良尹的运作下,刘稷不止被免了禁足还被委派了出使并州的任务,毕竟相较于刘瑾他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他与佟荣的军师徐迟有旧。
但刘稷听到任命后却与刘赐讨价还价起来:“儿臣想要一些人手。”
正在和公良尹下棋的刘赐挑眼看向他:“你手底下的人不够用?”
刘稷笑了,回道:“听二哥最近得了一员干将,让他借给我用用怎么样?”
刘赐听明白了,刘稷是在为自己出来的东部战线被刘瑾抢去不满,又想给刘瑾找难受。
根据以往的经验,人借给刘稷多半是要出问题的。
刘赐摁下一子,悠悠回道:“你自己去问你二哥。”
这是一副“老子不管”的态度,但刘稷最擅长得寸进尺,自然不会这样就退缩:“那我去了就是您让他借个人给我用?”
刘赐落子的手顿住了:这子脸皮真厚啊。
不过就是个刘稷的下属而已,能让刘稷发泄一下心中不满刘赐也没意见:“行!”
着他摆了一下手,是让刘稷“快滚”的意思。
刘稷达到目的也不想多留,起身了告辞,一溜烟地跑了。
刚到手就没捂热乎的人被刘稷抢过去,刘瑾是肯定有意见的。但是,在场的谁在乎呢?平常人家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在刘赐这里是抢得过的孩子有糖吃。
这头刘瑾听到刘稷的要求脸都快绿了,一次就算了,还来第二次、三次、四次……
这是刘稷第几次从他手里抢人了?虽然有些人他刘瑾也未必多需要,但这份恶心膈应的感觉却足够难受。
但刘稷是带了刘赐的话来的,刘瑾压着脾气回道:“这是位兵家的学士,三弟帐下此类的人才那么多,怕是用不上。”
刘稷一听笑了:“就是兵家学士才好嘛,这次二哥总不用担心我和你抢人了吧。”
刘稷将刘瑾堵得无话反驳,最终刘瑾只能咬牙同意将人“借”给他用用。
一回到府邸,刘瑾就把韩昭叫到面前问话,他知晓刘稷是为了给他难堪,但他也想知道为何刘稷点名要“顾崇明”,当然,还要敲“顾崇明”,他去了那边别听了刘稷三言两语就投诚了。
对于刘瑾问他与刘稷是否有干系的问题,韩昭这样答道:“三公子进城的时候我与他发生了一点争执,我们似乎都不赞同对方的用兵之道。”
这件事刘瑾听过,也觉得得通。
一直站在韩昭身后的苏辛进言:“属下认为这件事有利无弊。”
刘瑾抬眼看向他,苏辛继续了下去:“这次出使关系着以后的战局,若能有人为公子探第一手消息同时试探三公子的底细,岂不是好事?”
道理刘瑾都懂,但他自己安插眼线到刘稷身边是一回事,刘稷自己要去的总让他觉得不舒服。
不管刘瑾如何气恼,事情终归是这样敲定了:刘稷出使并州,顾崇明及其学生作为随从跟随。
出发这天很快到了,韩昭与苏辛先行到了驿站,苏辛下车等候,而韩昭则留在了马车上。
车内,韩昭正在看一本《治国论》,但是盯了半晌他也没看进去多少。他留在马车上并非是端名士的架子,而是还没做好以“顾崇明”的身份面对刘稷的准备。
韩昭在那天刘稷进城门的时候看到了他,他比三年前成熟了些,眼中的张扬沉淀下来,虽然仍旧透着凌厉,却不至于咄咄逼人。
他也看到了刘稷和传闻中一样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队。毫无疑问,刘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将领了。
韩昭曾想象过赵寄成熟独立的样子,但真看到那个俊美威仪、恍若天君神祇的青年将军时触动还是比他预料的大许多。
他喜欢强大的事物,也承认自己有被吸引,但当时内心的激动似乎又与他以前见到强者时想要与之一较高下的感觉不同。
这个优秀的年轻人是他一首栽培出来的,他给他“施肥浇水”,看着他从一个不起眼的崽子变得强大夺目,比起败他,韩昭更想将他送到自己也未曾触及的高度。
就在韩昭出神的时候马车沉了一下。韩昭有听到茶具的杯盖碰撞声,以为是苏辛见等的久了给他送茶来,于是自然而然地伸出手:“苏辛,茶。”
接着,一杯茶递到了韩昭手里。
然而,韩昭揭开茶盖的时候察觉了不对,他猛然抬头,见到了一张熟悉中又带着些许陌生的脸。
刘稷一脸笑意盈盈,桃花眼弯得分外惑人:“顾先生好啊。”
作者有话要: 韩先生,您的作天作地狗比到货了,请查收。
韩昭:快滚,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