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纸上谈兵5

A+A-

    范雎花费大量的金银财宝,使用反间计,没有几天,在赵国的宫廷、都城邯郸,甚至赵国的军队里,到处都散布着关于廉颇的谣言。

    谣言“廉颇年纪大了,怎么还敢与秦军交战呢?要是让年富力强的赵括带兵,早把秦军击败了。”

    其实,这些谣言能够无所不在,都是范雎派人用重金买通了赵国的贵族,由他们派人把谣言散布出去的。

    赵孝成王本来就想撤换廉颇,但苦于没有人愿意前往,现在军粮的筹措越来越困难,派人到齐国借粮的使者也快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是齐国拒绝借粮。

    听了这些传言,心里就产生了一些想法。加上赵括在朝堂论战时的抢眼表现,给赵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间稍微长一些以后,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前线军队粮草的赵王,他居然真的打起了用赵括替换廉颇领军的主意。

    赵孝成王派人把赵括找来,直截了当地问道“如果让你代替廉颇领军,你能打败秦国的军队吗?”

    自从父亲出世后,赵括继承了赵奢的爵位,虽然没有当过主将,但一直在军中历练,偶尔也参加过一些规模的战斗。

    赵括虽然狂妄,但能把兵法运用到如此地步的人,肯定不笨!

    他虽然做梦都想成为主将,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超越自己的父亲!但他可不敢在赵孝成王面前吹牛,留下不好的印象!

    赵括心念电转,一边揣摩赵孝成王的心意,一边心翼翼地回答道

    “秦国兵强马壮,这次来进攻上党郡的都是百战精兵,又有名将王龁统领,兵力还在赵军之上,老将军廉颇能够守住防线不失,已经是颇为不易,一旦秦国换成攻击更为犀利的白起为将,则赵国危也!”

    赵括回答赵王的话,中规中矩,表面上是尊敬和称赞廉颇,实际上是不着痕迹的给廉颇上了一点眼药!

    言下之意,无非是廉颇已经老迈,连王龁都抵挡不住,就别是白起来了!

    赵孝成王能够从那么多王子中脱蛹而出,成为王位的继任者,虽然心智不坚,缺乏担当,但也是相当聪明的!自然听出了赵括这是话里有话,就试探着问道

    “听你话里的意思,应该还是有办法的,能不能出来给我参详参详?”

    经过上次的朝堂论战,赵括对长平之战的局势变化非常关注,内心之中也早就有了预案,但他不能表现太急切,就假装思考了一会,才回到道

    “大王这话问得有点突然,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长平的战局,我还真没有形成完整的方案,有一点不太成熟的意见,大王愿意听一听吗?”

    在赵王的连声催促声中,赵括才慢慢道

    “现在秦赵两国交战,从赵国接受上党郡以后,已经有数年了,廉颇将军虽然败多胜少,但也稳住了局势,大王在考虑换帅,秦王肯定也在考虑换帅,这对双方来,都是一个会,如果在秦国换帅之前,我军出其不意发动雷霆攻击,或许可以打破僵局,赢得战争的胜利!”

    赵孝成王听了他的话,十分高兴,回去以后,就迫不及待地提拔赵括为将军,并给与了不少的赏赐。

    赵王也不想一下子就提拔赵括为大将,但通过近臣,透露出了想要拜赵括为大将的意向,而且是让他去接替廉颇。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随父从军,好读兵法,理论水平很高,在论战中,经常连父亲赵奢也辩不过他。

    他以前经常为父亲出谋划筹,想出一些比较有水准的战略和战术构想,这次他在论战中提出进攻秦军的思路,在座那么多赵国得名将,都没有能够驳倒他。

    赵国从来就不缺名将,除了廉颇、李牧等宿将,赵括是赵国年轻一代将领的佼佼者。

    赵括具有成为一代名将的基本素质和本钱,假以时日,经过实战演练,应能扬名立万。

    赵奢对儿子赵括的谋略,其实也是非常认可的,但他认为不适合做一军之主帅。

    主要是赵括的武功不强,士兵对他的信任度不够,他无法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因而实现不了他制定的战略战术,在战场上当主将,反而必败!

    赵奢对儿子的评价,自然不会到处宣扬,赵孝成王自然也不知道。

    赵孝成王只是稍微露出了换帅的意思,就有很多人为了讨好赵王,都递上了用赵括代替廉颇的奏本。

    当赵孝成王提出这个方案以后,以前如同自由市场一样争吵不休的赵国朝堂,出现了非常诡异的局面,那就是大臣们的意见惊人的一致,都同意用赵括取代廉颇。

    一个原因,是秦国范雎花费的重金起到作用,有一部分本该为反对而反对的人,被金钱封住了嘴。

    第二个原因,则是赵括是赵奢之子,而赵奢则属于平原君赵胜提拔起来的人。从接受上党郡,到赵括替代廉颇,平原君赵胜对这些决定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原因,则是赵括以往跟随父亲在战场上表现不俗,这次论战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就连田单、李牧这些名将,这次破天荒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都珍惜羽毛,自己不想去冒险,打这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

    如果一直让廉颇留在那里坚守,光是粮草的压力,就能够直接拖垮赵国,到时没有了粮草,就算是廉颇,也只能领军投降!

    如果他们执意反对,赵王万一听了他们的建议,少不得让强迫他们自己去接替廉颇,这是典型的惹火上身!

    现在的战争态势,经过多次论战,大家都已经明白,其实就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赵王也知道,以赵国的实力,要想正面击败秦国,难度非常之大!!

    赵王其所以决定主动发起进攻,以四十万赵军对六十万秦军,他也知道并没有胜算。

    这就是虚张声势的“讹诈”战术!所谓“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