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七十六章

A+A-

    流水宴过后的第二日,家里刚吃过早饭,两个嫂子还有两个兄长就都来了。

    赵氏进门就问“娘,昨天收的那么些礼咋分?还有老三的免税免税名额咋整?”

    时母跟看傻子似的看她,问她是不是得癔症了?

    田地税收就罢了,都是亲兄弟,又不用自己花钱,能帮一把是一把,收的礼物跟她有一文钱的关系?

    赵氏不敢相信“娘,你收了那一堆礼物,就没想着分我们一点,那里面可是还有我和二弟妹娘家送过来的呢?二弟妹你是不是?”

    孙氏骄傲你嫂子点了名,也站了出来,“娘你收了那么多东西,别太偏心了,不能真的一点儿不分给我和大嫂吧?”

    时母冷笑一声,“咋滴?你娘家那头办喜事,我们就没送?

    “你要为你娘家叫屈,就叫他们把东西拿回去,往后咱们这亲戚也不用走了。”

    原本时母确实是想给两家分点儿布料的,反正昨儿家里这东西确实收的很多。

    现在嘛,呵呵!

    孙氏看婆婆要发火,赶紧止住了话头。

    如今老三可是发达了,东西是其次,主要还是把感情维系好,那以后还能少不了好处?

    孙氏伸捏了捏男人的胳膊,示意他赶紧问问税收的事,这个才是要紧事,她娘家那边可都等着呢!

    时勇有些赧然,但是还是张口问时迁能给他们免多少?

    这个时候,时迁无比庆幸朝廷在科举免税这方面不久前修订了明确的律法。

    从前,这科举税法方面混乱,导致许多学子一飞冲天后一朝暴富,把亲戚的乡邻的甚至陌生人的地全都一股脑地往自己名下挂,导致朝廷税收缩减。

    这还是事,更多的人发达了,把地挂在自己名下后,渐渐就不想还了。

    由此引发了很多官司,不过,其中九成都是百姓吃亏。

    所以,新帝上位后刚站稳脚跟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科举免税的律法修补严实,并且将其中对应的额度直接拦腰砍了一半。

    原来举人是可以免两百亩的,现在嘛,只有一百亩。

    对应的,这一百亩你想怎么安排都可以,朝廷也不管。

    时迁对这个政策还是非常满意的,虽然这削弱了官员以及准官员们的福利,但是不可谓是一项惠民良策。

    也是因着这一遭,时迁哪怕还没见着皇上,他心里已然存了三分好感。

    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时迁之前就跟爹娘商量过了。

    除了自己和爹娘名下的土地之外,给岳父家里留了二十亩的名额。

    其实魏三名下的土地远不止二十亩,如今他打猎收获不大,为了往后计,他把家里的钱拿了大半买地赁出去。

    往后就是只吃租子,他们家也能过得富足。

    不过,时迁总得公平,对岳家也不能太偏袒,这种大面上的事情肯定得处理的叫人不出话来。

    至于两个哥哥家里,“大哥二哥家里现在各有八亩地,这个没的,我肯定给两个兄长留了。”

    孙氏还记得娘家那头,就问“没了?你一百亩的名额咱家就只摊到八亩?老三你要这样你没良心。”

    时母顿时火大,恨不得立时给这个儿媳甩两大耳刮子,叫时父眼神给压住了。

    锦欢抱着阿九,眉头紧皱,不知道在想什么。

    只见时宗点点头,又问那剩下的呢?

    时迁没话,时父道“我跟你三弟了,剩下的名额留给了你们几个叔公家。”

    孙氏顿时急了,声音都尖利起来“凭啥给叔公他们那边?他们跟咱们有啥关系?弟妹娘家有,我和嫂子的娘家就不是亲戚不管不顾了?”

    锦欢望着二嫂,话头一回这么直白且不留情面

    “二嫂你听不懂话音吗?几个叔公自然是咱爹的长辈,正经论起来,嫂子娘家才跟咱们是真的没关系吧?”

    赵氏自然帮着孙氏,毕竟她们利益一致,就叫时宗跟爹娘好好。

    时宗装死。

    他是长兄,没帮上弟弟,反而要弟弟帮衬,从前也由着媳妇做了不少糊涂事,但是正经的大事上他还是坚持听爹的吩咐的。

    这也就是时迁不吱声,只由时父这个大家长宣布的原因了。

    赵氏自己在爹娘跟前没有那脸面,孩子他爹又不敢,赵氏气极,但没办法,一时也就消停下来。

    孙氏不行啊,她娘家比赵氏的娘家要疼她,她自然也得为娘家打算,脑袋一转,又起了个主意。

    “就算我和嫂子的娘家是外人,那我和我家这口子总不是外人吧,老三你剩下的名额就不能再分我们点,我和你二哥上刚好攒了比银子,正打算再添置几亩地呢!”

    孙氏想着先把名额占下,到时候把娘家的地转到自己家名下,不就行了嘛!

    孙氏都能想到,时迁也不是傻子,只摇头留不住,现在就定下来了。

    二嫂你要买地,从前交税能活,没道理往后就不能。

    孙氏还有好多话想,想这分配吧不公,不合理,可惜时父拍板决定了,她有再多的理由也没用!

    便是锦欢也是十分赞成的。

    村里讲究宗族、讲求团结,当初时迁中秀才后叔公们家里都来人了,没少帮着忙活,还免费了鸡鸭鱼肉各种菜。

    这回相公中举也是,嫂子婶子们忙上忙下的,哪怕是奔着相公的名头,这也是情分。

    给叔公他们几房,家里头能得到感恩,得看到成效。

    而且看着几个叔公一房分到十亩多的名额,其实往下分,谁家不是枝繁叶茂,儿孙众多?

    根本就不够分。

    还是时迁给几个叔公出了主意,是那十来亩的出息就放在公中,以后若是家里有出色的孩子,可以就用这钱供养他读书。

    如此一来,往后家里也有个盼头不是?

    果然,叔公们都很高兴,使唤家里辈又给时迁抓了鸡或是拎了蛋或是其余好东西送了过来。

    这就是区别。

    有些人你给再多他嫌不够,嫌你气,但是有些人就懂得感恩。

    而且,有了时迁给的这免税的名额,叔公们也会帮着约束家里头的孩子,不要仗着举人亲戚的名头出去惹事,给时迁抹黑招祸。

    可谓是一举多得!

    出了赵氏和孙氏以及她们的娘家不满意,其余倒是皆大欢喜。

    安排了这一出之后,时迁就彻底安下心来,为年后春天的会试做准备。

    读书读累了,便抱抱阿九,或是教媳妇认字。

    如今时迁身份不一样了,锦欢也自觉得跟上步伐,学得尤其特别认真。

    等锦欢差不多把三百千的字都学完以后,时迁也开始出发往京城去了

    因着京城路远,二月初会试就开始,所以时迁刚过完年,没在家待几天,到了初五就出发,正月底到了京城赁了个院子住了下来。

    安顿下来后,稍作休整,适应了京城的水土以后,会试就到了。

    因来往不易,若是会试中了还有殿试,时迁考完就没走,而是又找了家书塾,接了份抄书的工作,如此也不抛费。

    等三月发榜,确定榜上有名,虽排名一般,但好歹中了,时迁欣喜,给家里去了信后,又静心准备殿试。

    将将是家里收到他的来信,知道他会试得中时,他人已经出现在四月的殿试当中。

    此时的时迁听了题目,正垂首奋笔疾书,却不知道大殿上那位身份最高的人早提前叫人搜集好了应试士子的资料,且对他十分感兴趣,就等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