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摊牌(二)
我坐在曾经是汉堡店操作台、如今却透着寺庙清冷气息的木制柜台前,对着王琦,将那段深藏心底的经历如同倾倒陈年旧物般,一五一十地摊开在她面前。我详细描述了那些在汉堡店打工的琐碎日子——油腻的煎台、深夜的清洁、汉堡包的配方,以及顾客们形形色色的面孔。我的指无意识地划过柜台光滑的表面,刻意强调着:“就是这里,王琦,我们此刻坐着的这座寺庙,它从前就是那家汉堡店,每一块砖、每一缕空气,都浸透过油烟和薯条的味道。”
深吸了一口气,我抛出了那个压在心底最沉重、最离奇的秘密:“而且,王琦,我得告诉你我已经死过一次了。”我紧紧盯着她的眼睛,捕捉着哪怕最细微的波动,“就在那个嗯,那个地方,我见过你。清清楚楚地记得。”
我做好了准备,预期着这句话会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必然激起惊骇的涟漪——她可能会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可能会倒吸一口冷气,或者至少,眼神里会掠过一丝无法掩饰的惊恐。然而,王琦的反应像一盆冰水,浇灭了我预设的所有戏剧性。她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甚至连眉毛都没有抬一下。那份过分的镇定,那份近乎漠然的平静,仿佛我刚刚讲述的不是穿越生死的奇闻,而是今天天气如何的寻常闲话。太冷静了,冷静得反常,冷静得仿佛她早已知道这一切,或者,在等待着我开口。
空气骤然凝固了。我们之间,隔着那张曾承载过无数汉堡包的柜台,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时间仿佛被拉长、胶着,只有窗外隐约的风声和远处若有似无的香火味提醒着世界的运转。几秒钟的空白,却漫长得如同几个世纪。我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在血管里奔流的声音,以及那无声的疑问在空气中震荡。
终于,是她打破了这沉重的僵局。她的目光从虚空处收回,落在我脸上,那一刻,我清晰地捕捉到她脸上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那不是恐惧,也不是惊讶,反而更像是一种被戳穿后的窘迫?一种刻意为之的、略显生硬的表演痕迹。她的嘴角牵动了一下,眼神似乎刻意闪烁了一下,仿佛在:“糟糕,被他发现了。”那表情分明在告诉我,她并非真的无动于衷,而是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被我无意中窥见了什么不该知道的秘密——而不得不临时“扮演”出一点符合常理的反应。
就在我试图解读这诡异表情的瞬间,王琦像是为了掩饰这瞬间的不自然,或者是为了给我的直视一个台阶下,她忽然轻咳了一声,用一种半是调侃、半是责备的语气道:“鲲哥,”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拉长的慵懒,“你这是在跟我编故事吧?这也太离谱了点儿。”她微微摇头,脸上那点刚刚挤出来的“惊慌”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无奈和轻微嘲讽的表情,“而且真的,你这故事讲得啧,就像屎一样,一点儿代入感都没有,根本没法儿让我产生共鸣啊”
王琦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扎破了我紧绷的情绪气球。“靠!”一个无声的咒骂在我心底炸开,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无力感。她的每一个字,那种轻描淡写又直击要害的评价,竟然让我一时语塞,找不到任何有力的反驳点。我确实无言以对。
然而,这份在逻辑和表达上被碾压的挫败感,却丝毫无法动摇我内心那如同磐石般坚定的怀疑。无论她表现得多么合理,多么善于用言语化解我的攻势,无论她此刻的嘲讽多么有道理,都无法阻止我心底那个声音越来越响亮的指控:她就是“间谍”。这个念头,在她那过分冷静的反应和最后那句刻意贬低的评价之后,在我心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坚不可摧。
我坐在曾经是汉堡店操作台、如今却透着寺庙清冷气息的木制柜台前,对着王琦,将那段深藏心底的经历如同倾倒陈年旧物般,一五一十地摊开在她面前。我详细描述了那些在汉堡店打工的琐碎日子——油腻的煎台、深夜的清洁、汉堡包的配方,以及顾客们形形色色的面孔。我的指无意识地划过柜台光滑的表面,刻意强调着:“就是这里,王琦,我们此刻坐着的这座寺庙,它从前就是那家汉堡店,每一块砖、每一缕空气,都浸透过油烟和薯条的味道。”
深吸了一口气,我抛出了那个压在心底最沉重、最离奇的秘密:“而且,王琦,我得告诉你我已经死过一次了。”我紧紧盯着她的眼睛,捕捉着哪怕最细微的波动,“就在那个嗯,那个地方,我见过你。清清楚楚地记得。”
我做好了准备,预期着这句话会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必然激起惊骇的涟漪——她可能会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可能会倒吸一口冷气,或者至少,眼神里会掠过一丝无法掩饰的惊恐。然而,王琦的反应像一盆冰水,浇灭了我预设的所有戏剧性。她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甚至连眉毛都没有抬一下。那份过分的镇定,那份近乎漠然的平静,仿佛我刚刚讲述的不是穿越生死的奇闻,而是今天天气如何的寻常闲话。太冷静了,冷静得反常,冷静得仿佛她早已知道这一切,或者,在等待着我开口。
空气骤然凝固了。我们之间,隔着那张曾承载过无数汉堡包的柜台,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时间仿佛被拉长、胶着,只有窗外隐约的风声和远处若有似无的香火味提醒着世界的运转。几秒钟的空白,却漫长得如同几个世纪。我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在血管里奔流的声音,以及那无声的疑问在空气中震荡。
终于,是她打破了这沉重的僵局。她的目光从虚空处收回,落在我脸上,那一刻,我清晰地捕捉到她脸上浮现出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那不是恐惧,也不是惊讶,反而更像是一种被戳穿后的窘迫?一种刻意为之的、略显生硬的表演痕迹。她的嘴角牵动了一下,眼神似乎刻意闪烁了一下,仿佛在:“糟糕,被他发现了。”那表情分明在告诉我,她并非真的无动于衷,而是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被我无意中窥见了什么不该知道的秘密——而不得不临时“扮演”出一点符合常理的反应。
就在我试图解读这诡异表情的瞬间,王琦像是为了掩饰这瞬间的不自然,或者是为了给我的直视一个台阶下,她忽然轻咳了一声,用一种半是调侃、半是责备的语气道:“鲲哥,”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拉长的慵懒,“你这是在跟我编故事吧?这也太离谱了点儿。”她微微摇头,脸上那点刚刚挤出来的“惊慌”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无奈和轻微嘲讽的表情,“而且真的,你这故事讲得啧,就像屎一样,一点儿代入感都没有,根本没法儿让我产生共鸣啊”
王琦的话像一根针,精准地扎破了我紧绷的情绪气球。“靠!”一个无声的咒骂在我心底炸开,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无力感。她的每一个字,那种轻描淡写又直击要害的评价,竟然让我一时语塞,找不到任何有力的反驳点。我确实无言以对。
然而,这份在逻辑和表达上被碾压的挫败感,却丝毫无法动摇我内心那如同磐石般坚定的怀疑。无论她表现得多么合理,多么善于用言语化解我的攻势,无论她此刻的嘲讽多么有道理,都无法阻止我心底那个声音越来越响亮的指控:她就是“间谍”。这个念头,在她那过分冷静的反应和最后那句刻意贬低的评价之后,在我心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