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确定凶手!

A+A-

    犯罪现场的血迹,类型有很多!

    有大量失血形成的血泊、血迹垂直落下形成的滴落血迹、沿物体表面流下形成的流柱血迹等等。

    这些血迹,各自有各自的作用。

    比如滴落血迹。

    整体较圆,周围可能有细溅射血迹,可以用于确定受害者或凶某个瞬间所处的位置,以及血迹滴落的高度等等。

    而本案里,尤为关键的是喷溅血迹、溅落血迹以及抛甩血迹。

    喷溅血迹,通常指人体血管破裂,因血压喷射而出的血滴,在承接物上形成的血迹。

    溅落血迹,指凶器砸在人或者物表面,二者至少其一带血,由于砸击力,血滴飞溅,形成的血迹。

    抛甩血迹,则指的是凶器表面带血,凶甩动凶器,血滴因离心力飞出,形成的血迹。

    因此!

    本次案件里,墙上的喷溅和溅落血迹射出的激光,形成的汇集区域,是松本子青被锤子砸到的躯体位置。

    而抛甩血迹对应的激光汇集区域和形态,和前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整体偏弧形!

    对应的,自然是凶挥舞锤子的轨迹。

    而且,抛甩血迹可以通过血迹两端的特征,判断凶器甩动的方向,也就能推测出某次抛甩血迹的形成,是凶攻击后收回锤子,还是在甩动锤子攻击。

    结合溅落血迹、喷溅血迹和抛甩血迹,以及凶的臂展、凶器的长度、受害者的身高、体型等等,基本就能分析出凶杀案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这期间,凶的攻击过程、受害者抵挡逃窜等细节,全都能找到答案。

    沈庭一边对激光发射器的角度进行微调,一边测量激光汇集区域的各种数据,重建案件过程。

    也就是他收集到的数据,让他肯定,锤击松本子青的,既不是张黎,更不是余庆伟。

    血迹“指出”的凶体型,和二者差距都很大。

    与此同时!

    周围的警员好奇看着沈庭的动作,神情越来越震惊。

    大家对沈庭的血迹形态分析能力,其实已经足够重视了,可看到几处激光汇集区域,警员们还是被惊住了。

    溅射和溅落血迹的激光汇集区域,呈现出边缘带有明显弧度的方形——

    当然,不是整个方形,而是方形的一两条边。

    因为只有锤子这个方向的血迹,能飞溅到墙上,误差比较;

    锤子另外一边,溅射和溅落血迹飞起后,没有承载物,大部分会随重力滴落到地板上,误差比较大。

    而让警员们惊讶的是!

    激光汇集的弧形边缘,和法医推测出的凶器尺寸,几乎一模一样。

    “不是,拉线法误差比较大吗?”

    “我看沈组长这精准度,可比软件要高多了。”

    “是啊,连凶器的轮廓竟然都能体现出来,这也太牛了!”

    “还有那抛甩血迹,对应的激光弧形,太形象了。

    我感觉,自已都看到了凶甩动锤子,袭击松本子青的整个动作。”

    警员们惊叹间,沈庭则越来越意外。

    整个凶杀过程,他基本已经了然于胸,倒也没有太特殊的地方——

    首先,凶持锤子,在这客厅靠墙的位置,多次砸击松本子青的躯体。

    第一下应该就砸到了松本子青的脑袋上,他直接倒地!

    之后松本子青,有举胳膊格挡的动作,结合尸检来看,臂骨被砸断。

    松本子青向身后墙面方向倒爬,躲避攻击,这期间胸骨和肋骨被砸断。

    最终,松本子青爬到两墙夹角的位置,在这里失去力量瘫倒。

    凶仍旧攻击多次头部后,才罢。

    从血迹看,整个过程,现场有三人——

    除了凶和松本子青,还有一个人。

    因此每次攻击,都有一部分血迹缺失,应该是第三者躯体遮挡导致的。

    除了凶杀过程,沈庭分析出的其它结论,就有意思了。

    他先找来痕检,在血迹荧光照片上点了几处:

    “这里、这里和这里的血迹,应该不是松本子青的,你提取血样,回去测测dna。”

    “没问题,我马上!”

    痕检行动的同时,卓岩好奇地凑了过来:

    “沈组长,血迹形态分析结束了吗?

    有什么结论啊?

    能确定张黎和余庆伟是凶吗?

    能确定他们的作案过程吗?”

    沈庭直接摇头:

    “恰恰相反,根据血迹分析的结论,我能确定——

    张黎和余庆伟不是凶!

    不过,持锤子砸击松本子青的,倒也是熟人”

    沈庭着,就在现场警员最好奇的时候,忽然话锋一转:

    “那张黎的女儿,张芊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