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A+A-

    李米多一脸激动, 这跳起来就喊:“濮阳的姥爷还去留过学?”

    张月英正切着菜,听见她二闺女喊一嗓子, 差点切到手指,连忙从厨房走出来, 对李米多:“你吵什么啊, 点声, 就怕别人听不见?”

    米多连忙捂住嘴巴,她一激动就忘记自己现在是在七十年代, 到处都要注意言论的年头。

    李米多捂着嘴巴,一双眼睛转的圆溜溜的,声道:“那不是很有学问?”

    金多热感冒, 头疼的厉害, 坐着也是不舒服,什么事情都不往脑子里进, 随便接了句, “应该是吧。”

    辛向南却看出了门道,问米多:“你想干什么?”

    现在的辛向南最怕米多动脑子,他觉得吧, 这个姑娘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挺乖的,尤其是长了一张人畜无害的脸, 再加上这一身的瘦弱,丝毫没有攻击性,就像个软绵绵的团子,又像极了天边那时卷时舒的云朵。

    可就怕她的眼睛滴溜溜的转, 她那双大大的眼睛一转,就会想出各种点子出来,看吧,就是现在这样,又开始转了。

    李米多听见向南问她,挑挑眉:“没什么。”

    金多头昏脑涨的,实在在外面晒不得了,懒洋洋的站起来往配房里走,一边走一边:“我不行了,我想睡觉,你们玩吧。”

    张月英这时候探出头:“吃完中午饭再睡吧。”

    “不了,妈,我难受,不想吃。”金多着就一头扎进了床上。

    辛向南也站起来回了家。

    米多收拾那些书,一摞摞的往屋里拿。一想到她姑李苗还在她卧室里,便把书往金多房间塞。抱着一摞书,米多在金多屋里看了一圈,这屋里连个柜子都没有,放书桌上吧,又太扎眼,实在没地方放,米多便想着给藏到床底下。

    李金多只是躺着,还没睡着,见米多跪在床下往里塞书,便用胳膊撑起身子,趴在床上往下看,“这书还用藏起来吗?”

    “不是藏起来,是放起来,现在还用不着,用的时候再拿呗,要不都弄脏了。”李米多吭哧吭哧的把书都搬进金多房间,一本本放在床底下,放好了,才算安心,出了一头的汗。

    “那放桌子上不就得了?”金多。

    “还是放床底下吧,她在,我怕她看见了不知道又要什么呢。”李米多的她指的就是她姑姑李苗,现在学校都不怎么学文化课,这么多书堆在家里,她姑看见了,再拿这个事,就没个消停了。

    李米多站起来,擦了擦汗,看见金多耷拉着个脑袋趴在床上,真的一点生气也没有。这人吧,就是这样,平时身体倍棒的人,一旦得个感冒,也跟天塌下来一样,没有一点点精神气。李金多就是,整个人都废了,趴在床上一动不动。

    米多看着他,这么热的天还感冒,实在可怜,便:“你喝水了吗,多喝点水才能好。”

    “没有,不想喝,喝不下去。”金多。

    “怎么喝不下去?”

    “嘴巴里没味道,不想吃饭,水也不想喝。”金多摇摇头。

    “米多,来,帮妈系下围裙。”张月英在厨房喊了声。

    “来了。”米多看了金多一眼,立刻跑了出去。

    这厨房里,灶上大锅里烧着水,热的不得了。张月英在两只手上都是面,额头上都是汗,这厨房本来就只在高处开了个窗户,一到夏天烧好炉灶的时候,热的跟蒸笼一般,张月英把案板拿到桌子上,有舀了一勺子面,手上都是面粉,看到面粉蹭到裤子上,才想起来没有系围裙,就喊米多来帮忙。

    米多从厨房门后面的钉子上取下围裙,张月英抬起胳膊让米多给系好了。

    “妈,我去洗手,帮你做饭。”米多在盆子里洗手。

    “这里太热,你去堂屋吧。”张月英,“我自己就行。”

    “我不热。”米多已经把手洗干净了,“我不怕热,就怕冷。所以这屋里对我来,正好。我就喜欢出汗。”

    张月英看着米多笑了笑,也就随她了。

    “妈,你这是做啥呢?”米多往里看了眼,面盆子里是已经发好的面团。

    “蒸几个馒头。”张月英笑着。

    “全白面的?”李米多有点惊讶,她来了这里后就吃过一次包子,还是掺了杂粮的,剩下的就是窝头,黑的黄的,都吃过,就是这纯白面的馒头还没吃过。

    “嗯。”张月英看着面盆:“这不是你姑来了,我把家里的白面都用完了,能蒸几个蒸几个吧,不能让人挑理。”

    “那妈,这都没有了,以后吃啥?”

    “下午我就去粮站,把这个月的粮都领喽。家里还有点肉票和鸡蛋票,也都换喽,先紧着你姑姑吃,扛过去这几天,等你爸来了,我就不管了,要不然你姑再我趁你爸不在家的时候苛待她。”

    “那倒也是。”米多听她妈了,觉得是这个道理,这种人就不能上赶子和她硬抗,就像那句话的,狗咬你一口你还能再去咬它去?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等亲哥来了,让她亲哥去管才是正理。

    米多见她妈面已经弄到案板上了,:“妈,我帮你揉面吧,你不是腰疼?这么弓着身子,一会儿就直不起腰了。”

    “没事,就这一点面,蒸不了多少。”

    “那我帮你洗菜去。咱们中午吃什么菜?”米多问。

    “你姥姥拿来的丝瓜还有,炒丝瓜吧,要不你先削个丝瓜皮?”

    “行。”

    李米多去拿丝瓜,见地上的菜篮子里还有一个西红柿,两根黄瓜。

    “炒一个丝瓜就够了吧。”李米多。

    “不行,咱们自己吃,一个菜就行,这你姑姑在这儿,至少也得两个菜。”张月英往菜篮里看了一眼,还有黄瓜,就:“拍个黄瓜吧,碗柜里有丸子,正好调个凉菜。”

    李米多已经把三根丝瓜的皮削好了,听了张月英的话,又拿起那两根黄瓜,也一块儿把皮削了,都洗了干净,从外面端进厨房,张月英的馒头已经上锅了。

    李米多往菜篮子里摸了摸,摸到了蒜头,便拿着蒜跑到外面的石桌上剥了起来。

    正剥着蒜,李苗从外面进来了,李米多以为她一直在房间里待着呢,这一会儿却从外面走了进来,吓了米多一跳。

    李苗走进来,看见李米多在剥蒜,也没话,直接进了房间。

    张月英在厨房喊了一声,“米多,谁来了?”

    “我姑。”

    李米多应了声,然后拿着蒜往厨房里走,在张月英身边声道:“我以为她在家呢,那帘子也没收起来。”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出去了。”张月英一直在厨房忙,也不知道李苗什么时候出去的。

    李米多指了指外面,“妈,我见我姑似乎穿了一件新衣服。”

    “不是吧,她哪里有钱买新衣服。”张月英笑了笑。

    “真的,她刚刚进来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件,那件是昨天穿的。这是刚刚出去买了衣服,然后直接穿上了,旧的才拿着回来的吧。”

    张月英停了一下,回道:“那也可能,你姑不管怎么还是要嫁人的,也该扮扮。”

    李米多着话已经把蒜都剥好了,想着金多没胃口,水都不爱喝,便对张月英:“妈,那个西红柿我用一下吧。”

    张月英看了米多一眼:“你要西红柿干嘛,吃吗?”

    “嗯。”李米多着就去拿那个西红柿,她拿到院子里的压水井旁压了水冲洗干净,又跑回了厨房。

    张月英此刻就等馒头熟了,丝瓜切好了,黄瓜也拍好了,这时没什么事儿干,便看着李米多在那里忙活。

    “你干什么啊米多。”张月英问。

    李米多一只手拿着菜刀,比划了几下,就把西红柿切好了,然后都收进一个碗里。

    “妈,咱家白糖呢?”米多问。

    “在堂屋呢,柜子上。”

    “哦。”李米多立刻端着西红柿就往堂屋跑,走近堂屋,见她姑姑正坐在那里喝水呢。

    李苗见米多捧着个碗,伸着头往里看了一眼,一看是西红柿,便没什么兴趣,问道:“你干啥呢?”

    “没事。”李米多不想和她多,从柜子上面拿下白糖罐子。

    那罐子是玻璃的,只有半罐白糖,也是不舍得吃,一点点存下来的。

    李苗见了,笑了起来,“我刚才还想吃点甜的呢,白糖在这儿啊。”

    李米多没理她,开了糖罐子,便拿勺子挖了两大勺,倒进碗里。

    李苗看着新奇,走到李米多身边,伸长了脖子看,“把白糖放西红柿里干什么?”

    “拌着吃。”李米多低着头回答。

    “还有这种吃法?乖乖,这县城里就是和农村不一样,吃个东西都这么娇贵,还能用糖拌着吃呢。”李苗见李米多拌好了,就伸出手:“来,我尝尝。”

    李米多也不能不给她,你一个人咋就这么馋呢,一个西红柿就那么一点点,切开流走点汁水还剩啥?就这她还要尝尝。

    可是这是她姑,也是客,米多不能不让尝,见李苗伸着手要勺子,米多知道她那一勺子下去这西红柿就不剩啥了,就:“姑姑,这勺子黏着呢,上面都是糖渣,别弄脏了你的新衣服,我给你盛,你就别接手了。”

    李苗一听,是这个理,她今天跑了大半上午才买了件相中的衣服,不能弄脏了,就点头:“行。”

    李米多自己拿勺子,就可以掌握量了,她盛了一点点喂给李苗,又解释:“姑,你先尝尝味道,这个吧,得放一会儿,进进味道才好吃,现在还不行。”

    李苗已经尝了一口,酸酸甜甜的,还真的爽口,尤其是大热天的吃下去,暑气都消了一半,便,“那行,那就再放一会儿再吃。”

    完了还不解馋,又道:“还挺好吃的,酸甜。”

    自己也不把自己当外人,拿起柜子上的白糖罐子,就往杯子里倒了一下子白糖,这糖拌西红柿现在吃不着,那就喝白糖水解解馋吧。

    李米多怕她再要着吃,连忙从堂屋出来,端着西红柿就去金多房间,人还没走进去,又停下脚步,走向厨房。

    米多知道她这一进去,金多就要吃完了,所以得先让张月英尝尝。

    张月英不舍得吃,见米多捧着碗不肯走,才就着勺子舔了一下汁水,算是尝过了。

    张月英一尝,眼睛瞪的大大的,“还能这么吃?怪好吃的。”

    李米多点点头,“妈,夏天热,不想吃饭的时候,吃个这个最舒服了。”

    李米多就是个不服夏的,一到夏天就吃不了饭,没胃口,上一世,那院长妈妈就给她做这个,拌好了放在冰箱里,酸甜又凉津津的,李米多一到夏天就靠这个活了。

    张月英纳闷了,自己都没吃过,就更不会做了,那米多从哪里吃的?

    她面带疑问,看向米多。

    李米多看见她妈的眼神,立刻就知道自己又不谨慎了,立刻:“我在书上见人这么写的,所以也想试试。金多刚刚不想吃东西,我就想到这个了。”

    “嗯,好孩子,你们去吃吧。”张月英:“这厨房太热了,去金多房间吃吧。”

    李米多端了碗到金多床边,李金多朋友睡的太多了,一点困意也没有,就是全身没力气,就在床上直挺挺的躺着,看着天花板发呆,见米多端了碗进来,先是皱了眉,“我不吃。”

    “你还没看是什么就不吃?”李米多端着碗坐在椅子上。

    “不用看就是丝瓜,要不然就是咸菜,我看咱家就这两样菜了。”李金多心里倒是有数。

    “都不是,是西红柿。”

    “那也不吃,我最不喜欢酸的。”李金多转了个身,侧身躺着。

    “你真的不吃?”米多看向金多,然后拿着碗在他面前一放,用勺子碾着碗里面还没有融化的白糖粒子:“你看,这是用白糖拌的。”

    李金多听了,唾液先作出了反应,立马涌出很多口水,他使劲咽了下去。

    “那,那我尝尝?”李金多把手伸了出来。

    米多立刻把碗递过去:“快吃吧,咱姑姑看见了,一会儿就给你吃完。”

    “是吗?”李金多立刻坐了起来,拿起勺子就闷头吃。

    吃了两勺了,感觉又酸又甜的,是真的好吃,抬头看见米多才想起来忘了叫她也吃了,连忙把勺子给米多:“你也吃。”

    米多摇头,“我刚刚和咱妈在厨房已经吃过了,这是你的。我们怕你传染感冒,特地给你分开了。”

    “哦。”金多听她吃过了,自己才又吃起来。

    米多见他终于有胃口,能吃点东西,心里高兴,虽然也有点点馋,但还是可以克服的,转转脸用力咽了下口水,才:“你吃着,我去帮咱妈做饭。”

    “好。”

    厨房里的馒头也蒸好了,趁着蒸馒头的工夫,张月英炒好了丝瓜,又把炸过的丸子切好,和拍黄瓜拌在一起,滋味足足的,这才喊大家吃饭。

    是喊人吃饭,实际上用喊的只有李苗自己。

    李苗听见叫吃饭了,人站在堂屋门口,对着厨房:“在厨房吃吗?”

    “是。”李米多正在摆马扎。

    “那多热啊,出来吃吧,堂屋里,厨房没法进。”李苗不肯走出堂屋,就在门口站着喊。

    张月英听了,便对米多:“也是,怪热的这里,端堂屋吃去吧。”

    李米多点头,就开始端菜。

    李苗可是不带出来的,人就坐在堂屋的椅子上等着呢,见米多一趟趟端碗和碟子,还有马扎,最后张月英也进来了,“吃吧。”

    李苗坐在那里,看了看:“今天两个菜,还行,就是没肉。”

    “下午我去领这个月的粮,晚上就有肉吃了。”张月英。

    “那成,晚上咱们吃肉。”李苗笑嘻嘻的,拿起一个白馒头就啃。

    张月英不舍得吃那纯白面馒头,自己啃了个剩了好几天的窝头。

    李苗吃着馒头,筷子不停,也不问金多咋不吃饭,反正心里除了她自己没别人。

    这吃饱了,又想起来那个酸甜的味道了,便问米多:“那碗西红柿呢?”

    米多吃着饭,道:“吃完了。”

    “吃完了?”李苗瞪着眼:“你不是要放一会儿再吃吗?什么时候吃完了?”

    “给金多吃了,他感冒了,不想吃饭,就想吃点有滋味的,所以都给他吃了。”

    米多完,看向她姑,你还想和一个病人争吃的?

    李苗没话了,又夹了一筷子丸子,嘟囔起来:“一个大男孩还爱感冒,也真是的。”

    李米多一听,气不一处来,你你这姑姑,侄子生病了你不关心,还都是风凉话。

    又听见她在那里嘀咕:“这孩子身子都不好,也不知道咋回事,不是肚子里就不行了,就是生下来弱的厉害。”

    李苗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多了,立刻看了张月英一眼。

    张月英此刻脸都白了。

    第 29 章.2

    李米多看看她妈的表情,又看向她姑,想着那些话,感觉不太对。

    这自古以来婆媳之间就没有处的多好的,婆婆都是只看自己的儿子,自己养大的宝贝娶个媳妇都得是来伺候他的,而且这婆婆大都掌家掌惯了的,不想把权利分出去,这就成了婆媳之间的矛盾根源。

    还有姑子大姑子们,也都是一样的。

    但闹成这么僵,自己独自出来住的,就连儿子都厌烦家里人的,就不多了。

    除非中间发生了什么,就连这男人都无法原谅的事。

    李米多想着,这中间肯定有事,尤其是这姑姑的,什么在肚子就不行了,谁在肚子里不行了?

    张月英脸色发白,也不吃了,站起来:“我去看看金多。”

    然后一转头就走了。

    人家李苗可不在乎,反正这话已经出去了,你爱生气不生气,先吃饱了再。

    李米多就在那里坐着,看着她姑吃饭。

    等李苗吃完了,米多才站起来开始收拾。

    李苗这一站起身,便舒展了一下身子,:“哎,上午跑了一上午,累的腿都疼了,睡个午觉去。”

    人完,掀开布帘子,进卧室睡觉去了。

    李米多撇撇嘴,自己收拾起来。

    张月英听见米多的动静,连忙走进堂屋,:“来,让我来。”

    “咱俩一起。”

    米多和张月英洗刷完了,张月英就要出门。

    她从枕头底下把粮本拿出来,里面还夹着几张肉票和鸡蛋票,张月英看了看,也没剩多少了,干脆都领了,也让孩子们吃个够。

    李米多从没见过这个年代是怎么买这些东西的,立刻跟了出去,“妈,我和你一起去,也能帮你拿东西。”

    “行,走吧。回来的时候把你爸的自行车也骑回来,上次他骑到单位就放那里了。”

    两人走了半个多时才到粮站,这是米多第一次来,才刚吃过午饭,大中午的,已经排满队了。

    看见这个场面李米多也是惊呆了,她挪了挪步子,“妈,咱们排哪个队啊?这么多的人?”

    “排这个。”张月英,然后拉了李米多一把,“你在这里排着,我去你爸那里,把他的自行车推来,一会儿咱用自行车把粮食弄家去。”

    “行,妈,你去吧。”李米多伸长了脖子左看看右看看的,这才发现原来这粮站紧挨着供销社,旁边就是,门头还有个大牌匾,红线供销社这五个大字非常显眼。

    张月英刚走进供销社,就听见里面院子里有人叫她:“嫂子,你咋来了?”

    张月英见是刚子,吓了一跳,立刻问:“刚子,你怎么在家?不是去北京了吗?”

    刚子是跟着李强的,李强教他开车,这刚子还没出师,不敢上路,但每次出车,都是他押车,也就是坐在副驾驶,虽然不会开车,但能跟着操点心,递递水、晚上看看货啥的,也能让李强休息一会儿。

    这车在哪,李强在哪,刚子必定在哪儿,从没错过。可张月英这一来,就看见刚子竟然在红县,自然是吓了一跳。

    刚子笑了笑,“嫂子,这次我没去,我强哥自己去的。”、

    “你咋没去啊?”张月英莫名心跳的厉害。

    “我那天都坐上车了,家里来人,我媳妇儿生了,我就赶紧去医院去了,这不就没去成。”强子看出了张月英的担心,立刻:“嫂子,你别担心,我强子哥开了这么十多年的车了,去北京是常事,没事的,过几天一准就回来了。”

    张月英的心脏依旧砰砰砰的跳,她此刻什么也听不见了,这一趟就去好几天,连个押车的都没有,李强一个人又要开车又要操心货的事儿,晚上没人看货,也就别想睡踏实。

    张月英失了魂一般,自行车的事都忘了,便往外走。

    作者有话要:  早上买橘子,一个商贩开车路边卖。老板自己在那里挑橘子,挑的特别仔细,都是拣的最好的。后来才知道,是有个盲人来买橘子,老板见她看不见,就自己给她挑。走的时候,又给送到路对面。

    世界上好人多。

    以后我只在这家买橘子了。

    啊啊啊啊啊啊,我有没有,我落枕了。太难受了,头不能动。

    关于年代文,哪怕是现在的社会,贫富差别、城市差距都很大,中国那么大,我只能以自己了解的大背景为基础写,和大家认知有出入的,感谢包涵和指正。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明天起,每晚九点见。

    #李家米多,辛家向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