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A+A-

    金多从学校里赶过去, 到米多学校的时候已经中午了。

    他没提前告诉米多他今天会来,就去米多班里找她。却不知道米多上午的课已经结束了, 金多就只能往米多宿舍去。

    这到了楼下,迎面一个姑娘看见了金多, 脚步顿一下, 试探的问一句:“你是米多的哥哥吧。”

    李金多连忙是, 然后明了来意。

    姑娘笑着:“开学的时候,我见过你, 那时候你来送米多,你等着,我给你叫。”

    “谢谢。”金多点点头。

    姑娘叫王乐华, 和米多一个宿舍, 是学俄语的,人是东北来的, 热情又好客, 和米多关系最好。

    这三步并做两步,王乐华就走进了宿舍,看到米多正躺在床上看书, 就:“米多,你哥哥来了。”

    “谁?”米多立刻坐起来, 道:“金多来了?”

    “在楼下呢,好像之前去你们班里找过你。”王乐华道。

    米多连忙穿上鞋,就往楼下跑。

    到了宿舍门口,看见了李金多, 还吓一跳,“你怎么来了?”

    “我和你商量件事。”金多。

    “什么事?”米多看李金多急匆匆的,知道他肯定是下课就从学校跑来了,就:“走,我先带你去食堂吃饭,吃着。”

    “行。”李金多笑了,“上次在你们学校吃过一次,就觉得你们学校的饭很好吃。”

    李金多跟着米多往食堂走,一边走一边:“你们学校女生真多啊。”

    两人进了食堂,米多去饭,了一个宫保鸡丁还有一个红烧狮子头,一份炒青菜,一份番茄蛋汤。

    李金多看看面前的饭菜道:“这宫保鸡丁你们学校做的好吃。”

    两个人面对面吃着饭,米多就问金多有什么事找他。

    金多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找我吗,给我找到地方了,儿童福利院,问我暑假要不要去做义工。”

    “找到了?”米多看着金多,“怎么不去啊,这不是你的愿望吗,你还托你们老师到处给你找,怎么又不想去了?”

    “不是不想去,这暑假一去的话,我就不能回家了。”金多放下筷子,“咱妈咱爸怎么办?”

    “没关系,有我呢,你放心去吧,我暑假回家。”米多道。

    金多眼睛亮了亮,菜也不吃了,看着米多:“谢谢你。”

    米多瞪着他,“我放假回我自己家,有什么好谢的。”

    金多讪讪的,他以为米多暑假也不回去了呢,毕竟辛向南在北京,关喜莲也来了北京,而且以后就在北京安了家,米多极有可能暑假也不回红县了。

    听米多这么,金多便安心了,他一直怕李强和张月英等着,万一两个孩子都不回去,两个人该难过了。

    “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好好吃饭吧,暑假我回去。”米多指指红烧狮子头:“你再不吃,我就吃完了啊。”

    “那行,有你在我就可以放心去了。”李金多心情大好,原本杂七杂八想了许多后,这见了米多倒是豁然开朗,把来的菜都吃光了,一点也没有剩。

    吃过饭两人在米多校园里溜达,金多想起关喜莲和赵亮的事,就问米多,米多她还没来得及问,想着周末去焦存来家一趟,问问焦存来。

    转眼就是星期天,米多周六下午只有一节课,一下课就去了焦存来家。

    米多到的时候,焦存来不在家,米多就在门口等了一会儿,那赵亮开着车就送焦存来回来了。

    焦存来看见米多在门口等着,还没下车就:“那不是米多吗?”

    “是了。”赵亮把车停好,跳下车,去给焦存来开门时,对米多:“你怎么来了,我们刚刚去你学校接你去了,没找到你。”

    米多笑嘻嘻的去扶焦存来下车,道:“原来爷爷去找我了,可巧,我也想着爷爷,两个人算是想一块去了。”

    焦存来被米多哄的心情大好,从车上下来,就:“走跟爷爷回家,晚上带你去吃东来顺吃刷羊肉。”

    米多眼睛立刻亮了,问:“真的?”

    “嗨,你这孩子,爷爷还能骗你,再去接上金多,我们一起去。”焦存来不但想着这亲孙女,还想着金多,有什么都忘不了这一起长大的双胞胎。

    “行。”米多看着焦存来一直笑。

    晚上饭点前,赵亮早早就先去接了金多,然后又拐回家接老首长和米多,四个人到了东来顺吃涮羊肉。

    赵亮把车停好,招呼着都往里进,金多走的快,刚进去,还没和服务员上话,里面一个衣着干净的中年人就往外走,那人和金多擦肩而过,径直走到焦存来身边问:“您老怎么来了,快,我扶您进去。”

    焦存来笑着指指米多和金多:“我这大孙子和大孙女就爱吃涮羊。”

    “行,咱楼上坐,我扶您过去。”那人笑盈盈的扶着焦存来就上了楼,还不招呼米多和金多让他们跟着。

    四个人进了房间,那人就问是不是还老样儿上。

    焦存来点点头。

    那人有眼色着呢,这几步路就看出来了老人家最喜欢的就是身边坐着的姑娘,连忙问一句姑娘还想吃什么。

    “酱牛肉和羊肉串。”米多,“对了,还有豌豆黄。”

    焦存来看着米多,免不了笑了,指指她道:“就知道你忘不了这口甜的。”

    紫铜火锅一会儿就端上来了,锅里漂着口蘑、海米和葱白。

    锅一上来,菜也上来了,来吃涮羊肉肯定少不了羊肉,那一片片切的齐整,大厚薄匀称,还有各色蘸料,酱油虾油辣油芝麻酱和红腐乳,外加糖蒜和芝麻火烧。

    蔬菜也一股脑的端了进来,其中就有焦存来最喜欢吃的藕片和粉条。

    四个人吃的热火朝天的,夹着羊肉往锅里涮,再提出来,就可以入口了。吃饭的时候,焦存来照列问了问米多和金多的学业,米多不用怎么问,因为焦存来十分关心这唯一的孙女,对于米多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直都十分了解。而这次听金多暑假要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时,连连称赞,尤其是听到米多解释,金多考北京师范大学就是为了学习心里专业,然后进福利院时,焦存来更刮目相看了。

    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继往开来,眼前这两个孩子必定要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焦存来很欣慰。

    回到家之后,米多照顾焦存来躺下后,才和赵亮一起出了门。

    赵亮知道米多想问什么,便对她点点头:“申请批下来了,我们准备去领证,这几天一直忙着收拾房子,还没顾得上。”

    “只是……”赵亮看一眼米多道:“只是你姑姑不同意我们办酒席,年纪那么大了,就不要办这些有的没的了,领个证就可以了。可是我总觉得缺点什么。”

    米多懂关喜莲的想法,也理解赵亮想告诉所有人他结婚了的消息,就:“叔叔,你不是要回老家吗还,那就带着我姑姑回一趟家,在家里办一办酒席。我姑姑不办的意思,大概是不在北京办了。你回老家办,她肯定没意见。”

    “是吗?”赵亮看着米多:“那我们回老家的时候办上几桌。”

    “对,等你们从老家回来,就可以给人你们在老家办过了,然然后请几个特别好的朋友到家里吃个饭,就行了,既没在北京办酒席,又通知了自己身边的人已经结婚了的事,这不是很好吗。”

    赵亮点点头,连连称赞道:“还是你点子多。行,一会儿回去我就和你姑姑商量,她如果不同意,我就是你提议的!她肯定就愿意了。”

    一九八零年六月一日,儿童节。

    李麦多没想到孔宇这时候回来了,下午李麦多下班回家时,路过濮司友家就听着里面热热闹闹的。

    李麦多骑车到家,就感觉李强和张月英脸色不好,两个人看见她回来,眼神里都是闪躲。

    “怎么了妈,是不是我爸店里出什么事了?”麦多问。

    李强的“强子饭店”已经开业了,今年三月份开的业。

    一开始大家都没看好,因为红县还没有这样的饭店开起来过,所以大家都持观望态度,甚至有幸灾乐祸的,想看看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得栽多大个跟头。

    可看笑话的都失望了。

    强子饭店第一天开业,买早饭的就排长了队,本来准备了两盆面糊,李强原本还只一盆就好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那张猛不同意,死活磨着李强又做了一盆才完事,这真的卖起来,李强才知道,这两盆哪里够啊!

    眼看着很多人都空着手回去,李强那个心里难受又高兴啊,这两盆面糊一下子就卖完了,还有人排队呢,压根就不够!

    所以,李强的强子饭店生意红火异常,麦多也觉得不应该是饭店出了事。

    于是就听见张月英道:“不是,你爸饭店干的好好的,那个麦多,你跟妈进来。”

    张月英完话,看一眼李强,李强叹一口气,朝张月英点点头。

    李麦多跟着张月英进了房间,张月英坐在椅子上,然后对麦多:“来,闺女,你坐下。”

    李麦多疑惑的看她妈一眼,:“这是怎么了,这么严肃干什么?”

    张月英嘴角扯了扯,本来想笑一下的,可就觉得脸部僵硬,根本笑不出来,就对李麦多:“妈和你件事,你别着急。”

    “你吧,妈。没事,我扛的住。”李麦多见张月英如此,自己心里也开始鼓,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强,是不是他的身体出什么事了。

    李麦多看张月英欲言又止的,就先开了口:“是不是我爸爸身体不好了?”

    张月英连忙摆手:“不是不是。”

    张月英看出来李麦多的疑问,继续道:“好孩子,你放心,我和你爸身体都很好。”

    李麦多终于松一口气,对她来,除了父母的身体健康问题,就算天塌下来都不是个事,于是放松道:“那到底怎么了?”

    “我,”张月英咬一下嘴唇,鼓起勇气道:“我来的时候见孔宇了。”

    张月英和李强下午从饭店回来,走到辫儿胡同就看见濮阳往外跑,濮阳跑的快又急,脚上没刹住车,一下子撞到了张月英身上。

    濮阳立刻:“大娘,对不起。”

    “没事。”张月英看着濮阳道:“这是怎么了,这么急。”

    “我舅舅回来了,我要去接他。”濮阳着就往胡口跑,跑了几步又停下来,对着张月英和李强骄傲道:“我舅舅要出国了,去英国呢!”

    濮阳完话就跑了。

    张月英转头看向李强,李强也在看张月英,两人都没有话,回到家之后就等麦多回来,一直惴惴不安。

    李麦多听了张月英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笑了笑,道:“是吗?那挺好的,他一直就想着要出国。”

    “那你呢?”张月英脱口道。

    “我?我还是在红县过我的生活啊。”

    麦多虽然是笑着的,可张月英看的出来,她脸上的苦涩。

    两人正着,外面就有人喊:“麦多回来了吗?”

    那声音无比熟悉,又有些陌生,李麦多知道是孔宇在喊她,于是站里起来。

    “闺女。”张月英看着要出去的麦多,喊了一声。

    李麦多转头看一眼张月英,眼睛眨了眨,道:“放心吧,妈。”

    孔宇喊了一声,李麦多还没出来,李强倒是出现了。

    李强一直在厨房待着,听见孔宇进来,就后悔怎么没把门在里面插上,拄着拐杖就走到了厨房门口,也没走出去,就站在门口往外看。

    孔宇看见李强,立刻喊一声叔叔。

    李强稍稍点头,就算是回应了。

    李强不话,就那么盯着孔宇,孔宇被看的有一点点发毛,脖子都红了。

    孔宇不能不脸红脖子红,他进来李家的院子之前,已经做了许久的思想工作。

    孔宇张了张嘴,可自知理亏,终究没有出话来。

    幸好麦多已经走了出来,对李强了句要出去一下,就和孔宇走出了家门。

    两人肩并肩走在路上,这一次不再像以前那样,躲躲闪闪了。

    可麦多却突然感觉好笑,以前两人好成一个人的时候,在胡同一句话都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人看见,而现在,一切已成定局的时候,两个人倒是可以大大方方的走在一起了。

    “我,我给你写信了,最近会回来。”孔宇开口道。

    “嗯。”麦多点点头,“我收到了。”

    两人又没有话了,继续走了一会儿,就听到孔宇:“那个,麦多,我要和你件事。”

    李麦多脚步停一下,看向孔宇。

    孔宇和两年前不太一样了。

    怎么呢?两年前的孔宇还是个大男孩,他学识好教养好,可一脸的青涩。两年后再站在麦多面前的孔宇,一样的学识好教养好,可看起来胸有城府,不再是那个青涩少年,想什么就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人长大了,好像没有了任性而为的理由,变的成熟了,开始有顾忌了。

    “你吧。”李麦多看着孔宇道。

    其实麦多收到孔宇来信时还在想,他要回来做什么,是想她了吗,是要和她解释他有多忙,忙到连封信都没有吗,还是他突然有了对两人以后的计划,着急要来和她诉呢?

    李麦多想了无数个可能,可她也明白,其实这无数个可能的反面,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来和她分手的。

    李麦多心里清楚,她和孔宇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这个沟是堵不上的,也填补不了的。

    当两个人的方向完全不同时,就到了应该再见的时候了。

    孔宇看着远方,慢慢道:“我要出国了,暑假就走,交换生。”

    孔宇本来还想给麦多解释交换生的意思,可话到这里,他突然觉得,连解释的必要都没有了。

    “嗯。”李麦多点点头,:“好,那祝你一路顺风。”

    李麦多完,孔宇立刻转过头惊慌失措的看着她。

    李麦多看着孔宇不可思议的表情,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想笑,继而又很想哭。

    孔宇以为自己没清楚,以为麦多理解错了,继续道:“麦多,我这一次去,可能就不回来了,当然,我也可能回来,毕竟以后的事谁也不好,对不对?”

    “我明白。”李麦多断了孔宇的话,她转过身看向孔宇,看着他急于解释,又不好意思分手那两个字的表情,莫名觉得心酸。

    李麦多好像又想起了她第一次见他的那天,那是个冬天,大年三十,她从下面的公社赶回家,饿的要死,见到他的时候,他带着一帮孩子在放烟花。

    那烟花模糊了麦多的视线,也模糊了麦多的回忆,记忆中的孔宇好像不是这个样子的,至少不是现在的样子。

    两年的时间,她变了很多,孔宇也一样变了很多,时间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带着两个人往相反的方向疾驰。再也拉不回来了。

    李麦多笑了笑,看着孔宇的眼睛:“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什么时候走?”

    孔宇喃喃道:“明天。”

    第 120 章.2

    “嗯,那祝你一路顺风。”李麦多。

    然后她看向孔宇,道:“我们就走到这里吧,我先回家了。”

    李麦多完,转身就往辫儿胡同走。

    突然,李麦多想到了什么,一转头,就看见孔宇还在原地站着。

    李麦多又重新走了过去,看着孔宇笑:“对了,我知道你的性格,很多话不到点子上,你就会不安。好吧,孔宇,谢谢你,还有我们分手了,再见。”

    李麦多一口气完,然后看了孔宇最后一眼,转头径直回了家。

    一九八零年六月四日,孔宇走后,李麦多破天荒地的发烧了。

    这场病来的又急又重,张月英记得那天李麦多和孔宇见了面回来后就躺下了,再起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张月英去敲门,敲了一会儿里面没有人应,张月英还以为麦多一大早就去上班了,推开门,就看见麦多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张月英走到床边,叫一声:“麦多,该起来了。”

    李麦多没有话,张月英想去推她一下,这一靠近,就感觉到了麦多身体周围散发着热气。

    “麦多,你怎么了?”张月英连忙去摸麦多的额头。

    这一碰,才知道,李麦多发烧了。

    在张月英眼里,李麦多是钢筋铁骨,就没见她生过病,更别发烧了,这看见烧的双颊通红的麦多,张月英吓坏了。

    李麦多听见有人叫她,也睁不开眼,就:“妈,我渴。”

    “我去给你倒水。”张月英立刻去倒水,这倒好了,给麦多端过来,扶着她喝了,就去找药。

    张月英着急忙慌的把药拿回来,又道:“不行,烧这么厉害,还是去医院吧。”

    张月英刚想叫人,就被麦多一把拉住:“妈,我困,我哪里也不去,你把药给我,我吃完了睡一觉就好了。”

    “那怎么行,得去医院啊。”张月英很着急。

    “不了,妈,你听我的,把药给我,我吃完就好了。”

    张月英拗不过这大闺女,只能把药递给了麦多,喂着麦多把药吃了,就:“那你先睡一会儿,中午再。”

    “嗯。”李麦多发着烧也忘不了工作,对张月英:“妈,你一会儿去饭店,见了张猛,让他去厂子里给我请个假,他认识我们厂子里的人。”

    “行,你放心吧。”张月英又去添了一杯水,再回来,李麦多已经睡着了。

    张月英急匆匆出门,去找张猛给麦多请假,这一出去,就看见濮家人送孔宇离开。

    一家人看见张月英,脸色的喜色一同消失了,他们不好意思看着张月英木着脸从他们身边经过,一句话也不出来。

    孔宇本张了张嘴,想什么,可看见张月英那漠然的眼神,终究还是闭紧了嘴。

    李麦多这一躺就是三天,她的烧早就退了,可就是全身乏力,下不了床。

    酒厂的老厂长带着几个人来了,是来看看麦多,然后嘱咐她别操心了,趁着生病,好好休息几天。

    老厂长走后的第二天下午,张月英正琢磨着要做什么晚饭,也好哄着麦多吃一点。

    就这么躺着,除了喝点水之外,李麦多几乎什么都不吃,张月英看了就心疼。

    她不用想也知道麦多的病是心病,得拿时间治。

    张月英想了一会儿,就想着给麦多煮点面汤,好消化,也顺口。

    这在厨房里搅着面疙瘩,就听到有人喊门:“这是李麦多的家吗?”

    张月英闻声出来,就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两罐水果罐头,用网兜兜着。

    丁孟见张月英出来,立刻自我介绍道:“婶子,我叫丁孟,是麦多的工友,听她病了,我来看看她。”

    作者有话要:  在成文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本文里要写什么。

    米多金多和麦多代表着的是两类人。

    一种是成为进步的前锋,他们是尖刀似的人物,走到了发展最快最迅速的城市,在那里扎根奋斗,比如米多和金多。

    还有一种,就是麦多、红县高中的老校长,还有孔鸿志,他们选择的是坚守,是一种传承。

    这个社会,不单单大城市需要发展,地方也需要进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守的地方,才能共同发展。

    *

    李家大闺女麦多没有走出红县,她扎根在红县,在酿酒厂。

    怎么呢,四个字吧,未来可期。

    所有人的。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

    白萝卜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