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164
彭父彭母到家后, 经过老爷子的准许,就此在家里呆着了。
老爷子让江秋月收拾出两间东厢的客房出来, 让大人孩先住着,稍后又派警卫员去取回了他们放在华侨宾馆的行李。
身份问题是个麻烦, 好在彭父他们几个人经过了政审审核。
只要再把两个孩子的户口上到彭家户口本上,放弃外国的国籍, 这样就能顺利恢复清白的京都城居民身份。
不过,彭父彭母想官复原职,进政府部门工作是不可能的了。
只能先搞定了身份,拿到粮本再图后事。
有老爷子的关系在, 以上的运作很快很顺利。
只是老爷子认为不是啥光彩的事, 都是悄悄地办理的,没通知亲戚朋友们, 只有巷子里的邻居们看到彭家有新面孔出入,有人认出了,大家才大致知道了点情况。
而后在彭父彭母回来的第三天, 彭家户口本上就多了四口人。
“这是给你们四个办下来的粮本, 既然回来了, 国内不比国外, 好好安分守己, 不然看老子断你们的狗腿!” 老爷子那天回来,气哼哼地把本本扔给彭父。
“让爸费心了。”彭父摸着鼻子讪讪地笑了笑。
这几天被自家老子动不动就训来训去的, 感觉在辈们面前都没啥威严可讲了。
不过老爷子的对, 国内确实不比国外的环境, 光这吃饭的事都玩出了花样,没口粮供应只能饿肚子,粮本就是命啊。
他谨慎地心拿着粮本翻了翻,神情郑重。
两个孩子的粮食供应量就是按照正常孩的发放,以他们平时的饭量,差不多能裹温饱。
但是两个大人的,在彭父看来,却是没眼看了。
“大人的怎么这么少?”彭父诧异地问道。
凭他这两天来对家里伙食的了解,挺丰富的啊,远远不止粮本上供应的这么点。
虽自家老爷子有特供,大儿子是个连长总会比普通人多上一些,但这也差太多了吧。
彭父乍舌,觉得他和妻子要是凭着粮本上这些东西生活,估计得天天饿肚子不可,这根本让人吃不饱的好吧。
彭母听后连孙子都顾不上稀罕了,连忙过来把粮本夺过去看了看,上面的配额在她看来都不够他们半个月吃喝的。
“爸,这、这是不是记错了?”彭母接受不能。
老爷子斜了他们一眼,没个好脸,冷哼道,“一群吃白食的,没有工作,不做贡献,国家还愿意养着你们就不错了,嫌弃少就别吃了。”
彭父彭母相视一眼,自觉理亏,立马哑巴了,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
毕竟老爷子的是事实,由于他俩没什么工作,粮本上只有基本居民的配额,再多就没有了。
可这么少,哪里够吃的啊,难道要他们饿肚子吗?
彭父彭母只能暗含期待地看向老爷子。
“唉,儿女都是债,先从我的口粮中给你们补贴一二,等你们有事干了再。”老爷子唉声叹气地,下一秒又骂道,“不然,你们敢蹲家里当蛀虫,老子就能把你们扫地出门!”
彭父被训的擦了把冷汗,连连保证会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靠他爹养活一家老,他也很没面子的。
彭母躲在丈夫后面,不敢跟脾气大的公公直面对上,心里暗暗思忖自己可以做什么。
她自认也算是个新时代的女性,妇女能顶半边天,知道在家里哄孩子当老妈子是没有前途的,有工作有本事才不会被夫家人看轻,才能在家里有话语权。
彭敬业和江秋月晚上回来后知道了这事,夫妻俩商量过后,表示也拿出一部分配额先补贴给两个弟弟妹妹,老爷子那份就给彭父彭母了。
当然了,拿出的那些东西是从彭敬业的供给中划出来的。
江秋月还是一个学生,即使她有大学生补助,还能赚钱,彭敬业也不会拿她的私房额外去帮助两个弟妹。
其实这在江秋月看来都没什么分别,以往家里吃饭基本都在一块,一家人日常三餐消耗的基本都是他们爷孙俩的特供,再加上江秋月时不时往家里弄点杂七杂八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没孩子之前,江秋月那点补助都由她自己个儿收着,除了在学校吃饭外,在家里不用她上交什么伙食费,那爷孙俩的配额足够把她的吃喝拉撒都包圆了。
所以,江秋月的私房真攒的不少,还有余力接济娘家两个兄弟,老爷子都没啥,那点东西他们家还看不上。
有了孩子后,孩子们的粮本本立马就办下来了,牛奶红糖什么的婴幼儿吃食,国家都有供应,江秋月自己有奶粉和各种铺食添上,衣裳自己做的只多不少,根本不多费什么花销。
另外老爷子和彭敬业对于四个包子那是可劲儿的好,江秋月想到的没想到的,他们平时都给补上,甚至提前准备好。
对于江秋月来,养活孩子真不是个事儿。
但在彭母看来,儿媳妇同样是个不挣口粮吃家里的,不比她光荣多少。
彭敬业把对弟妹的补贴成是他们两个一起出的,免得她们婆媳之间出嫌隙。
才过两天,他已经在江秋月的点拨下看出来了,刚回来的妈对自家媳妇颇有微词,这大概就是媳妇口中的从古自今就存在的婆媳矛盾啥的。
来他当然跟自家老婆孩子亲,出点血平衡一下家庭关系,夫妻俩没什么意见。
有彭敬业的维护和支持,江秋月态度很端正,遇到彭母偶尔的所谓□□媳妇什么的,听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作为媳妇,她给婆婆面子,但作为孩子妈,江秋月对于彭母的指手画脚左耳进右耳出,听听就算了。
刚开始三天,家里就是在这样子微妙的和谐中过来的,要不是江秋月白天去学校帮忙,待家里的时间少,恐怕婆媳之间早晚要爆发矛盾。
不过经过口粮补贴一事,彭父彭母对此难免心虚气短。
毕竟吃人嘴短,彭母过后不敢再对江秋月养孩子的方式多什么,她心里虚,在儿媳妇面前腰杆儿挺不直。
而彭父作为男人,养家是他的责任所在,他自知这样下去不是回事,经过和老爷子商议,算先去学校谋个老师的职位。
老爷子支持他这番自食其力的想法,特意找了相熟的人给他写了推荐信,方便他增加几分把握。
于是秋日里,新学期刚开始之际,彭父拿着一份教育界大佬的推荐信,去京都师范大学去应聘,据还要参加考试面试政审之类的流程。
来这是彭父考察过后选的比较好进去的领域了,毕竟现在高考刚恢复没几年,国家在教育方面百废待兴,教师资源奇缺,他若是有真材实料,当个老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他以前做的都是文职,让他跟着老爷子去部队走后门当干事,他没脸去,宁愿换个地方搞文学工作。
当天,彭父走后,彭母带着孩子们在家里翘首以盼,期待丈夫能谋个体面的差事,不然他们在家里可真尴尬。
老爷子虽然嘴上嫌弃,但也是关注着这事的结果,回来后一直坐在院里陪包子们玩,眼睛时不时看向院门。
等到晚饭前,彭父搭着彭敬业的车终于回来了。
“怎么样,过了没有?”彭母急忙迎上去问道。
彭父从车上下来,初秋的天气里擦了把额头的汗,想来压力也不。
他先去喝了杯茶水,对老爷子点点头,这才告诉彭母应聘的结果。
“学校那边过了,剩下的就是政审环节,老校长一周后若无意外就能发聘书。”彭父着语气中难得有几分兴奋,一扫回家后几日来的沉闷。
彭母顿时喜笑颜开,特意看了眼老爷子。
老爷子稳坐如泰山,和彭父了几句勉励的话,看上去对这样的结果没什么高兴不高兴的,平静的很。
彭敬业舒了口气,扯开领扣,脱下军装外套交给江秋月,道今晚加几个菜,好歹一起庆祝一下。
江秋月没什么异议,去厨房吩咐了,顺便给自己谋点福利,把他们俩喜欢的菜加上。
彭敬业这边抱起一个包子举了举,惹得孩子咯咯直笑。
老爷子立马被引走了注意力,对彭父那点事就不再管了。
那老话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老子他给了儿子一条出路,剩下的就看儿子自己的本事。
有本事做出点成绩就吃香喝辣,没本事就领份工资喝清汤寡水吧。
老爷子一向想得开。
彭父挺满意的,有了工作,口粮份额相应的提高了等级,虽然还远远没有家里另外两个男人挣得多,但是总算不是窝家里吃白饭的人了,脸面上多少好看一些。
彭母欢喜之后,面上又有点挂不住。
当初出国前她和彭父都是政府部门里的干部,再加上老爷子的地位,他们两个当时享受到的待遇远不止现在可比的。
如今在国外待了十来年,灰溜溜地回来,本来感觉就很面上无光了。
现在丈夫走出去谋到了还算体面的职位,而她却仍然是个家里蹲的,没有一点话语权,自我感觉落差很大。
彭母也想学彭父找个岗位做,私底下悄悄盘算着。
某天吃饭时,她在饭桌上当场向老爷子提出了想法,私以为当着一家子的面,老爷子应是不会拒绝她想要上进的请求。
“爸,你看我在家闲着没事干浪费粮食,也学立党到大学里当个老师行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彭母试探地问道,最后那一句的抑扬顿挫,以表决心。
彭父吃饭的动作停了下来,等着老爷子什么反应。
彭敬业和江秋月对此没啥反对的,如常地照顾着桌上的弟弟妹妹吃饭。
能让彭母找个事做也好,闲在家里时间久了也不好,感觉早晚出问题。
“我可以舍了老脸给你弄来推荐信,但是学校那边能不能过可要看你自己个儿。”老爷子瞥了儿媳妇一眼,最后道。
彭母目的达到,激动了一会儿,在彭父的提示下,反应过来赶紧给老爷子夹菜添汤,殷勤伺候了片刻。
饭后,彭母在江秋月面前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身板儿。
江秋月无语,还没影儿的事,得瑟个啥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