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恩情必报
星期天一早,恒发公司总经理朱良辰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火葬场。
前些日子,他的爱妻秀玲不幸遇车祸身亡,今天要举行最后的遗体告别仪式。
仪式结束后,朱良辰得知遗体不能立刻火化,原因是排在前面的一个农民一时交不起火化费,正到处凑钱。
朱良辰听后很难过,想不到现在还有交不起火化费的人。
他叹了口气,对秘书:“拿点钱,帮他们交上吧。不管怎么到了那边还是秀玲的邻居呢。”
十几分钟后,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拉着两个满身重孝的孩“咕咚”一下跪在朱良辰的面前,哭着喊道:“谢谢恩人啊!”
朱良辰一抬眼,看到两个孩子孝衣里面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
他转头对秘书:“再拿点钱,给他们买个骨灰盒,给孩子买两件衣裳。”
朱良辰原本是个争强好斗的人,在生意场上从不心慈软,可现在因为妻子的死,他已经万念俱灰了。
出事儿的那天早晨,秀玲要上街购物。
朱良辰自己的车刚加过油,就把车钥匙给了她,没想到半时后就传来了妻子遇车祸身亡的消息。
事后交警查明:汽车的刹车系统在此之前被严重破坏。
朱良辰心里明白,这起谋杀案肯定是冲着他来的,没想到妻子替他去了黄泉路。
因为商场上的利益之争,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追查凶的事情,他决定交给公安关去做。
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回到当年下放时呆过的向阳村,过清净的日子,那是他和秀玲相识的地方。
一个月后,朱良辰把公司交给儿子打理,之后他一个人去了向阳村。
二十多年前他和秀玲一起在这里插队。
向阳村有着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有着他们最难忘的生活记忆。
朱良辰生意做大之后,曾经多次给村子捐资盖学校、修路,这里的乡亲和他有着很深的感情。
朱良辰住进了村西的一栋二层楼,这里就是多年前的“知青楼”,后来改做了村里的仓库。
村长带着几个村民把楼上楼下各清理出一间,楼下用来当车库,楼上作宿舍。
当村民们离去之后,朱良辰望着熟悉的青山绿水,想起已经永远分离的爱妻,万念俱灰,决心在这里种瓜种菜,淡泊度日。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惦记着他的人并没因为他的隐退就打算放过他。
那是到向阳村半个月后的一天早晨,朱良辰还在睡觉,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他起来一看,院子里已经来了十几个老乡,大家正围着躺在地上的一个人议论纷纷。
敲门的是村长,打开门后,村长喘着粗气:“老朱,快看看,你院子里死了一个人。”
朱良辰感觉脑袋“嗡”的一下,怎么会死人哪?
他镇定了一下,下楼来到院子里,看见躺在地上的尸体。
更是大吃一惊: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伙子瞪着眼睛,眼珠子似乎因为惊恐已经完全凸了出来。
鼻子和嘴巴也明显地有些变形,早已没了呼吸。
朱良辰虽有些害怕,但他毕竟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赶紧叫村民向后退一退,然后问清了派出所的电话号码,他用报了案。
二十分钟后,派出所的人来了,一时后,市公安局的法医也来了。
经初步检测,死者为男性,死亡时间大约在凌晨两点。
身体没有任何外伤,应该是死于突发性心肌梗塞或者脑溢血。
从死者的面目表情上看,似乎死亡前受到了巨大的恐吓刺激另外,从死者身上发现了匕首,但是没有使用过。
一个星期以后,传来了关于死者的一些消息:该人是一个流氓团伙中的杀。
至于这个人为什么半夜来到了向阳村,他死之前到底干了什么,又为何如此惊恐,公安局一时还无法判定。
公安局没有结论,但是朱良辰心里却有了数:不用,这人带了凶器到自己院子里来,目的肯定是要杀自己的。
那些在自己车上做脚的人,目的没有达到,竟雇杀追杀到这里来了。
朱良辰给城里的儿子打了个电话。
几个时后,儿子给他送来了他要的一些东西:一架型望远镜,一把杀伤力相当不错的短柄猎枪和几盒子弹。
从这天开始,朱良辰改变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下午三点就睡觉,一直睡到晚上0点。
0点起床后,不开灯,就在黑暗里抱着猎枪盯着院子。
果然不出所料,他期待的那个人终于在十几天之后来了。
那天晚上风很大,天上还下着雨。
2点刚过,朱良辰就看到门前的道路上出现一个人影。
他拿起望远镜仔细看了看,这个人走路的时候不停地往四周看,心翼翼的样子,一看就知道绝不是这里的村民。
朱良辰让自己镇定下来,把猎枪的子弹推上了膛,然后又从床下掏出半瓶白酒,这个时候,真的需要酒精来提神壮胆。
朱良辰轻轻地把枪管架在窗框上,伸出窗外。
那个人穿了一身黑,一直向着这座“知青楼”走来。
来到大门外,四处观察了一下,确信没有危险后,一纵身翻进了院子,身敏捷,几乎没有任何声响。
那人进了院子后,先是蹲下来听了听,感觉没有异常后,从腰间抽出一把明晃晃的砍刀,一步步向窗下走来。
朱良辰虽然有些紧张,但是他头脑还非常清醒,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抢先下,争取一枪把他打倒,否则肉搏起来,自己绝对不是对。
就在朱良辰准备射击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件让朱良辰和来人都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从院子里的大树后面,“倏”地闪出一个人影,一眨眼就来到黑衣人面前。
那人影背对着窗口,朱良辰看不到他的面孔。
正吃惊的时候,只听那个黑衣人“啊”的一声,接着就摔倒在地,再也没有了任何声息。
朱良辰再一眨眼,那人影竟不见了,仿佛从没来过样,院子里静得吓人。
朱良辰不清那一刻自己的感受。
猎枪早已经掉在了窗下,他抖抖簌簌地掏出,费了半天的劲才拨通派出所的电话。
警察来之后看到,那个黑衣人已经死了,面部表情和前段时间死的那个杀一样,结论也是惊吓而死。
由于这两起离奇的死亡案都发生在朱良辰居住的院子里,朱良辰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审查。
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两人的死亡和朱良辰有因果关系。
当然,朱良辰也没有提到那个转眼就不见了的人影,他知道,即使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
太阳升起来了,那具尸体被公安部门拉走了。
村民们对这件事儿开始议论纷纷,很多人不敢接近朱良辰了。
到了晚上,从来不怪力乱神的朱良辰点起了一束白天从卖店买来的香烛。
他对着烛火念念有词:“何人帮我朱良辰,感恩不尽!如果方便,留下大名,来日必报。”
完,他把一支圆珠笔和一张白纸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打开了窗户。
为了给自己壮胆,他举起那大半瓶白酒喝了个底朝天,不一会儿就躺在床上烂醉如泥。
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朱良辰有些忐忑地来到桌子前。
不可思议的一幕居然真的出现了:只见白纸上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为了报恩韦仁贵。
朱良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纸条明明白白放在眼前。
这时候他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个韦仁贵到底是谁。
他想遍了自己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叫这个名字。
这时,他猛然想到,这个人出现在向阳村,会不会是这里的故人呢?
于是,他叫来张村长,可张村长这个村子里根本就没有姓韦的。
朱良辰从兜里掏出一叠钞票,塞给村长:“赶紧给我找人四处打听,看看别的村有没有这个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天后有人告诉他,离这里20里外的繁荣村有户姓韦的。
朱良辰马上开车拉着那人去了那户人家。
敲开了房门之后,一个看上去似乎有些面熟的乡村妇女出现在朱良辰的面前。
那女人略略地愣了一下,然后忽然泪如泉涌,紧紧地抓住朱良辰的:“恩人来了!”
这时,朱良辰才想起,这个人就是和秀玲一天下葬的那个死者的媳妇。
他鼓起勇气问:“你死去的丈夫叫韦仁贵?”那女人不解地点了点头。
朱良辰在一刹那什么都明白了,但他没把这些告诉韦仁贵的媳妇,他只是要供两个孩子读书,一直到他们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