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官学
刘琮当然没有转走荆州仓、库内的米谷、钱财,事实上刘表、刘琮父子自有私库,有别于公库,这是他们的私有财产。
刘表据有荆州十余载,积累下的财富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远比公库要多得多,刘琮根本没必要挪用公库的财物。
要不眼馋,刘景自己都不信,只是他已经夺取了刘表、刘琮的荆州基业,若是再觊觎其私产,就显得吃相太难看了,他自然不会做这等为人诟病的事。
其实不管是曹操攻克邺城,还是刘备入主成都,都曾放任麾下大军侵暴士民财富,袁氏、刘璋亦无例外,宝货被洗劫一空。
尽管事后曹操、刘备为彰显仁慈,归还了一部分财物,但相比所得,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刘景到底是经受过现代教育的人,自认为道德底线要远远高于古人,既然诸葛亮“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岳飞“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刘景总不能还不如古人吧?
眼下钱粮虽然紧缺,却也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以荆州沃土万里,士民殷富,只需与民休息,相信很快就能摆脱当前困境。
从便坐中出来时,已近人定时分,连续多日行军,令刘景颇有几分疲惫,当即入官舍休息。
次日一早,精力尽复的刘景,带着诸葛亮、庞统等人,乘车出州部,前往襄阳南郊的官学,也是前身生活了两年的地方。
实话,三国群雄,刘表在刘景心中只能排在中游位置,认为他身为宗室,却一心雍容荆楚,坐视社稷沦丧,诚非英雄。
但刘表有一点,刘景不得不感到佩服,那就是他来到荆州后,见沔南之地文学不昌,于是亲行乡射,建立学校,表显儒术。
和他相同的还有孔融,在这个群雄虎争,充满杀戮的乱世,二人的做法,无疑为这个冰冷残酷的时代,增添了一抹温情。
汉代的官学,分为京都的太学,以及地方的官学,地方的官学一般多集中于郡、国、县。
郡、国官学曰学,县、道、邑、侯国官学曰校,中原某些文学昌盛的地区,就连乡、聚都设有学校,称之为庠、序。
明帝时,班固在东都赋中云:“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这当然是夸张之言,但本朝以来,学校较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
官学遍布郡、县,但州一级却不置,刘表在荆州,率先设立州级官学,也算是开创了先河。
已毁于战火的洛阳太学,诸生一度高达三万余人,加上家人、奴婢,几乎占到洛阳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荆州官学规模固然比不上洛阳太学,却也有数千士子,负书荷器,自远而至,潜心修学。
遍寻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此规模的官学,即使曹操在许都重建的太学,亦有所不及。
若要问刘景乱世之中什么最宝贵,他会回答:“人才。”
荆州官学,就是一座人才宝库,里面汇聚了四方才俊,所以昨日刘景抵达襄阳,尚未入城,就第一时间派兵护住学城,确保学校内的讲师、学子不受骚扰。今日一早,便将官学定为出行的首站,以示对人才的重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主管荆州官学的,正是他的老师,五业从事宋忠。
宋忠乃是一名白首穷经、诲人不倦的儒者,极少参与政事,加之弟子刘景崛起于荆南,成为荆州的心腹大患,宋忠为了避嫌,一心躲在官学内教书育人。
刘景听近年来宋忠又收了几名弟子,其中尤以益州广汉人尹默学识精深,最为出众。
由此也可以看出荆州官学的巨大影响力,就连益州人都不远万里,慕名而至,求学问道。
荆州官学坐落于襄阳南郊,襄水河畔,有墙垣,南北长百丈,东西宽八十余丈,周回二里,四面各开一门,隐然一城之貌。
由于官学学子及家眷众多,为方便其等生活起居,官学附近还设有一市,名曰:“会市。”
里面除了贩卖各种生活起居用品外,还贩卖“经书传记、笙馨器物”,买卖双方,也都雍容揖让,彬彬有礼,相比于寻常市井,更多了几分文化气息。
刘景对会市可谓十分“熟悉”,前身昔日游学襄阳,不好读书,整日厮混会市,耽于玩乐,令宋忠直呼:“朽木不可雕也。”
不过随着刘景起于市井,名声日隆、势力日盛,他的这段不堪过往,反而成为传奇佳话。
君不见,当年世祖刘秀亦曾混迹于市井,还曾与人合伙买驴,跑起运输业。高祖刘邦就更不用了,其本就出身于市井。
古来成大事者,不拘节。
不用刘景自己开口解释,人们自然而然就为他找好了理由。
刘景车驾抵达学城北,宋忠事先得到通知,早已率领官学师、掾、诸吏数百人出城相迎。
荆州官学有两大系统,首先是教育系统,五业从事宋忠之下,有师者五十人,另有孝义掾二人、业掾二人、易掾四人、春秋掾四人、尚书掾五人,诗掾五人,议掾、文学掾各二人凡正式及辅助教学者多达八十余人。
其次为方便管理数以万计的学子及家眷,官学内还设有行政执法系统,诸如法曹、贼曹、集曹、辞曹等,一应俱全,诸曹吏比教学者还多,人数超过百人。
除了官学师、掾、诸曹吏,学子们也纷纷赶来,或缘墙、或出城,翘首相望,一时间学城北门内外,人山人海,观者如堵。
宋忠是刘景师长,他可不敢大喇喇乘车到其面前,离得尚远时,他就急命车驾停下,带着诸葛亮、庞统等人徒步行至宋忠面前,拜道:“弟子刘景,拜见先生,劳先生出迎,弟子惶恐。”
见刘景执师礼甚恭,宋忠心情大悦,托起刘景,含笑道:“仲达不必多礼,看到你有今日这般成就,为师亦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