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铁壁
太史慈深夜接到徐盛的求援信,着实大吃一惊,白天柴桑烟火四起,喊杀竟日,尽管太史慈没有亲眼目睹,亦知柴桑战事的激烈程度必然远超想象。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徐盛竟然只坚守了一天,就忍不住向他求援。
太史慈是青州东来人,徐盛则是徐州琅琊人,二人虽不同州,却是临郡,同为客居江东的北方人,加上性情也十分相投,慢慢也就结下了不俗的交情。
太史慈深知徐盛的为人,其性敦直,有胆勇,战斗从来都是临难不顾,有进无退,深得士卒之心。以其性格,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开口求援。
太史慈在仔细看过徐盛的信后,神情变得凝重,一时无言。
徐盛信中详细描述了荆州军的飞石车、临冲(攻城塔)、铁楼军等。太史慈光凭想象,都不由为徐盛捏一把汗,面对荆州军层出不穷的段,换成他守城,也未必能做得比徐盛更好。
良久,太史慈放下信,起身于帐中不住踱步,深深一叹道:“楚之战具,何以精良至此?”
感慨过后,太史慈收拾心情,眼下已近鸡鸣,事不宜迟,他先是命人传召屯、曲以上诸长,又传令火兵造饭,并取牛、酒,以飨将士。
平旦之际,将士用过早饭,秣马厉兵,太史慈留千人守卫军营,自将步骑五千,直趋庐山。
驻守城南大营的韩广、马周早就注意到了太史慈的异动,一边派人通知刘景,一边集结兵马,迎战太史慈,双方于庐山脚下,彭蠡之畔相遇。
太史慈见对面的荆州军仅数千人,与己大致相当,便从容布下方阵,以一千轻兵为前部,这些轻兵主要以山越为主,多持弓弩,脚力强劲,奔走如飞。一千战力较弱的新兵为后部。
太史慈亲自统率三千人为中军,中军由太史慈、孙贲麾下精锐组成,士卒披甲率超过六成,即使无甲者亦持大楯,武器以刀盾、矛戟为主。这样的精锐部队,放眼整个江东也不多见。
韩广、马周并马于麾盖下,遥望太史慈布阵有方,部伍齐肃,韩广不禁赞道:“太史慈素以勇武着称,今观其布阵,轻兵在前,锐卒居中,深合兵法之要,非匹夫之雄,不可轻视”
马周沉默的点了点头,他原本颇为开朗健谈,亦有骄豪之气,只是跛了一只脚后,令他性情大变,从此以后变得少言寡语。
韩广似早已习惯了马周的沉默,又对他道:“子谨乃我军名将,想那刘备、关羽、张飞,皆为当世雄杰,纵横天下,少有敌,宜城之战,子谨击走刘、关、张,全军上下,莫不叹服,呼为‘铁壁’。太史慈亦北方英豪,享有盛名,子谨可有意否?”
马周当然有意,主动请缨道:“马周愿为前部。”
韩广笑道:“好,有子谨居前督战,太史慈无能为也。待其久战无功,士卒疲惫,我亲率精骑击其侧翼,必可收到奇效。”
马周微微颔首,不再多言,立即召集部曲赶赴前阵备战。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骤然响彻于山野。
太史慈曾在辽东旅居多年,边地汉、胡皆以牛角为号,太史慈很喜欢牛角号雄浑苍凉的声音,是以其军中以号角代替鼓声。
前部士卒闻号而动,脚步轻快的冲向对面的荆州军方阵。
由于前部皆为轻兵,行进之中,阵型十分松散,士卒之间间隔相当大,这也导致了荆州军连射数轮箭雨,效果都很一般。
而这些轻兵则只敢远远朝荆州军阵地放箭,完全不敢与甲胃齐全的荆州军士卒近身搏战。
不过轻兵本就是用来骚扰激怒敌军的,正面作战非其所长。
可惜太史慈注定要失望了,马周已经不是那个把守市门,大字不识一个的亡命游侠,如今熟读兵书战策,岂能不知“轻兵进挑,阵而勿搏”,面对太史慈的轻兵骚扰,打定主意以不变应万变,严守阵地,不理挑衅。
眼见轻兵前后已死伤百余人,而荆州军仍旧坚守不出,太史慈知道继续纠缠下去,也不过是徒增伤亡罢了,随即召回前部轻兵,让他们退到后方休整。
接着太史慈将三千中军分为三部,次第进攻荆州军阵地。
中军不同于前部,皆为精锐,士卒持长矛大戟,如墙而进,阵列十分严密。
看到太史慈终于按耐不住,要动真格的了,马周不禁露出一抹冷笑,命左右搬来胡床,而后从容坐于胡床上,发号施令。
去年的宜城之战,刘备、关羽、张飞率数百精骑突袭,左翼全军尽溃,中军亦及及可危,紧要关头,马周据坐胡床,指挥作战,以表明死战不退之心,由是军心大振,一举击退之。
经此一战,马周不但为自己赢得铁壁之名,也被众将士呼为“胡床校尉”。随着“胡床退敌”的事迹轰传楚地,胡床自然也就成为他独有的标签,来也怪,将士一见胡床,士气必盛。
胡床既能提升名望,又能振奋军心,没道理不用,此后马周出入战阵,必携带胡床。
经过几轮试探性的互射后,两道钢铁洪流勐烈撞击到一起,霎时间,喊杀声、惨叫声、兵甲撞击声交织成一团,直冲云霄。
马周能够击退刘备、关羽、张飞率领的数百精骑,绝非侥幸,其部曲本就是百战精兵,加上马周跛足之后,自忖威信不足以服众,治军变得极为严厉,同时又不忘养众,其部曲战斗力之强,在刘景军中数一数二。
刘、关、张都奈何不了马周,太史慈亦无例外,大军连番冲击下,马周部防线始终坚若磐石,反而江东军阵脚有些乱。
更让太史慈难以接受的是,他远远望见了据坐胡床的马周。
太史慈早就听过马周的事迹,知道他此举并非是故意羞辱自己,可心中仍感到气愤难平。
太史慈当即不再居中指挥,亲率数十骑,驰往两阵之间,哪里战况激烈,便冲向哪里,中角弓,箭出必中,从无虚发,一旦敌阵出现疏漏,便纵骑陵蹈之,步卒随后跟进,无往不利。
不过太史慈虽数陷敌阵,但只是局部取得突破,从整体上来看,马周部防线依然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