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浪费演技

A+A-

    轮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登场,一身西服革履,看似精英般为白人富豪阶层服务,看着他们满脸不屑的评论底层民众的时候

    内心道德不断被动摇着!

    每次表演完,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多时候感觉能更好,但导演已经特别满意了。

    发现欧美电影工业有些泾渭分明,商业片追求特效大场面,把观众的感官刺激推到极致。

    文艺片很走心,无论题材还是细节都精益求精,当然演技也必须厉害,才能打动观众的痛点。

    至于中间地带?

    干脆没有!

    比起韩国电影,就算打打杀杀中也要对社会有些深刻剖析,反映出某些弊端和问题,多多少少需要演技在线。

    而这里则完全不需要,只要打的漂亮,动作帅气,飙车酷炫,美女够惊艳,肌肉都牛逼

    其他都不是问题。

    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欧美体系里,商业片和文艺片完全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存在。

    李子演过那么多票房神话,最后还是硬生生荒野猎人得到奥斯卡金人,其他所谓顶尖票房巨星,连边都摸不着。

    戛纳威尼斯柏林

    都是一个尿性!

    学院派永远看不起充满铜臭的商人,

    认为他们是在玷污艺术,

    给观众洗脑,

    降低人类对美的追求标准。

    商人也骂那些高高在上的老头子们,

    大把钞票不赚,

    整天研究那些云里雾里的东西,

    有什么用?

    感觉有点像国内对于鲜肉和老戏骨的鄙视链?

    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飙车戏,从来没有被满足过的野性终于在此刻爆发了!

    自己从枪林弹雨中救出大卫,开着卡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要拍这种场面,还是老外更专业。

    今天是重头戏,导演看着丁诚严肃道:“徒爬上时速六十的车行不行?”

    丁诚满脸轻松,很多镜头看起来危险,其实只要自己不故意作死,反而很安全。

    见丁诚坚持,导演只能同意,为增加刺激感,采用高速镜头,后期配合凌厉剪辑,体现热血沸腾的速度感。

    “这是兰博基尼rn?”

    大卫看着丁诚吃惊的模样,得意道:“52升v0发动,最大输出功率将达到60马力,峰值扭矩达540牛米!”

    “时速322百公里加速二点八秒”

    “跑起来简直就是怪物!”

    丁诚看着帅气的超跑,可原本引擎盖上竖起的摄像是什么鬼?

    “这是我们专门租来的,车才三十多万美金,上面的设备足足五十万!”

    导演拉开车门,这场戏要亲自上阵,因为要考虑拍摄的清晰度和可视化要求,所以把牛的最快速度降到200公里每时,就是为飙车戏准备的。

    丁诚想想也是,主角看着车,最少也要百十公里,一辆v再加上一套几百公斤笨重设备?

    只能在后边吃灰,

    拍个屁啊!

    不过用兰博基尼当道具的还是第一次见,不愧是欧盟,车真不值钱。

    速度与激情驾驶着数台价值百万的超跑,从飞上腾空而下。导演那场戏是实拍。最顶尖团队负责降落伞打开的时间点,专业跳伞人员对速度的掌控和跟拍,光每台车上装着数十个摄像。

    全片毁了200多辆车,其中豪车50多台。

    当然很多镜头还是借助工具和特效相结合,最后一场飞车戏,前期找一栋破旧大楼取景,后期再利用g合成处理,把迪拜大楼与车子合成呈现出飞跃大楼的场面。

    对于专业团队来,这些都是场面,只要司车技牛逼,匀速之下其实很稳定。

    自己连攀岩都已经玩烂了,徒爬车还不是意思。

    一遍过,

    剩下时间开着牛过过瘾。

    剧情发展到**,眼看就可以输入解除引爆的密码时,自己跟大卫终于分析出真相:原来政府故意将炸弹运到暴力街区,并让老大以为是“宝贝抢走,然后利用自己输入解除密码,其实根本就是引爆装置!

    最终让富人的眼中钉彻底消亡,政府可以在这片土地上重建乐土,自己变成彻彻底底的替罪羊。

    这一切当然没有发生,自己放弃所谓信仰,跟大卫站在统一战线。炸弹最终没有引爆,暴力街区保住了,三个人一起揭开市长的真面目。

    “你们知道吗?”最后一场戏杀青,丁诚指着街区街上随处可见的涂鸦,装逼道:“早在我们国家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曾经有个诗人卢仝过一句话”

    “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这就是你们现在玩的涂鸦!”

    顿时导演和大卫都傻了,面面相觑,好家伙,咱们现在引以为豪的这些东西居然人家一千多年前就玩腻了?

    丁诚哈哈大笑,自己也是傻逼逼,其实卢全用来吐槽孩子的年幼调皮,根本没有涂鸦的事。

    如今在欧美涂鸦真的变成所谓嘻哈文化的四大元素之一,就在拍摄的红砖特区,由于被政府用围墙隔离,又被大帮派联合统治,涂鸦像是一种在围墙内对自由的渴望与情绪的宣泄。

    正是这种符号的运用,让影片传达出其核心内容才更街头,贴近生活的真实意象。既显示人渴望与外界沟通,又表现对社会上的排挤歧视提出强力的控诉。

    残破的建筑、五彩的颜色、狂放的画风、不羁的语言

    所有一切景象,不是巴黎温文尔雅和风姿卓越,而是法国底层民众特有的暴力直白与放荡自由。

    这部作品严格起来并不是只注重感官刺激,暴力背后隐藏着人性、政治野心、骗局、虚假繁荣、贫富悬殊、种族歧视

    最后拆除隔离红砖墙后,看似富贵和谐相处,其实黑白种族相互扶持更引人深思。

    一个半月搞定,比起港片的高强度,这里的电影工业流程更成熟,各司其职之下节省大量沟通时间和成本,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能很快接受更好建议,大部分时间用在特效和后期剪辑,慢工出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