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五章
四季流转,时光飞逝,一晃眼秋就要大学毕业了。
因着成绩卓越,离着毕业大半年,学校里就找她谈话,给她一个保研的名额,希望她能留校深造。
继续深造是肯定的,只不过,本科之后,秋准备回去跟着郑秋实,继承他的老人家的衣钵了,郑秋实是京医大的客座教授,秋会留校深造,但却婉拒了保研的名额。以她的成绩,考研完全没有压力,她就没必要占一个保研的名额了。
只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刚过了春节,文帧栎教授将她叫过去,告诉她有个交流深造的机会,脑外科专业。
国内的医学发展毕竟滞后,能够出国深造,是许多医学生梦寐以求的,秋明白这一点,所以没有立刻拒绝文教授,而是回去和师父郑秋实商议,郑秋毫不犹豫地就一口答应了。
“……你年纪,出去看看,长长见识也好。”
于是,在同年级同学忙着毕业分配的时候,秋已经收拾好了出国的行囊,等签证的功夫,她向郑秋实请了假,回了趟老家。
只不过几个月,三合村似乎又改变了许多,村子前边多了七八座新起的院落,都是一砖到顶的砖瓦房,砖墙整齐的大门楼,仿佛比着似的,一家家收拾的都特别整齐气派。
村里的柏油路一直通到乡镇,通到县城,若是仔细看去,就会发现,曾经是稀罕物件儿的电视机,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一户,看每家屋顶上高高的电视天线就知道了。
利群大伯和大伯娘的身体都很硬朗,大儿子在县城,二儿子在市里,三儿子成岭已经是秋公司的中层,也在京城买了房子结了婚……三个儿子儿媳都很孝顺,大奶奶去世后,三家都争着要把利群大伯两口子接了去养老,老两口却坚决不肯离开,只他们老两口守着故居,还有两三亩田,清清静静地过日子。
利群大伯的大队书记两年前卸任了,全村一致推举下,成海当选接任了大队书记。如今,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招进他们的禽蛋加工公司上班,一个月领的工资比国营厂子还高出一大截去,很多青年进厂一年多,已经买上了摩托车,穿着时髦精神的青年男女骑着摩托车进出,也成了这年村子里新的一景。
秋爷爷王建国身体还不错,奶奶李秀英糊涂的很了,刚过完春节没多久,糊里糊涂地走出去,栽进了门前的刚化冻的河,发现及时救了回来,却还是病了。刚开始只是受寒感冒,住了三天院病情非但没见好转,竟一路严重起来,肺部感染以至于呼吸衰竭,一周后,还是走了。
秋回到家,看望过爷爷、利群大伯和自家大伯大伯娘,王爱巧得了信儿,带着孩子赶过来,二牤子也跟着一起过来,手里拎着半袋子藕芽儿。
大哥成海开了公司,又接任了村支书,村里的养殖场和河塘实在顾不过来,一并转给了二牤子和王爱巧两口子。王爱巧收了性子后,毕竟是初中毕业生,专门去县城学了两个月会计,如今和二牤子一起,把养殖场和河塘理的很是有模有样。奶奶李秀英去世时,王爱巧就借着大家都在,拿出一些钱,还孩子看病欠的一部分欠账,还一再保证,剩下的,争取两年内还清了。
对这两口子,秋实在谈不上多厚的感情,但对表妹却有几分怜惜。手术矫正很成功,表妹的身体好得多了,虽然还是略显瘦弱,但基本上与正常人没有差别了。秋将她给表妹买的衣服、吃的拿出来,正好交给他们。
她这趟回来,时间有限,在村子里盘桓了一天,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开车离开了村子,回县城的路上,经过镇上时,去拜望一下玉华婶子。
王奶奶中风恢复的不错,安安然然地度过了七八年,两年前的冬天,在睡梦中去了。李栋学习一般,读完初中没再下了学,买了辆农用三轮,往海铺子做起来海产品的买卖,已经结婚生子。李柱学习还算不错,上了师范,如今分在县学当老师。
秋进门的时候,玉华婶子正洗着一大盆衣服,洗衣盆旁边蹲着一个两三岁的黑胖子,正用手戳着洗衣盆里的泡泡。这是李栋的儿子了。
秋和玉华婶子没几句话,李柱推着自行车从外边进来,看到秋愣了一下,随即惊喜满满道:“秋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今年就要毕业了吧?分配单位确定了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毛毛糙糙的,真不知道他平常怎么教学生的。
秋好笑着,回道:“我要出国学习两年。”
“啊,要出国了?实在太好了……”李柱惊喜连连地着话,都忘记了身后跟进来的另一个人。
秋却早就看到了,已经长成大人的刘振河,他穿着白衬衫和青色的西裤,头发也梳理得很整齐,曾经皮肤黝黑的淘子,已经脱胎换骨,恍惚中,秋似乎又看到了当年被媒人领到她面前的英俊的青年。
只是,时隔太久远,久远的如褪了色的老照片,只是一个恍惚,就消散了,重新回到眼前的现实。
她只是对刘振河略略点头微笑了一下,随即就转回心思,听李柱叽叽呱呱起他对国外的憧憬来。
刘振河是过来拿墨鱼干的,他的妻子刚刚生了孩子,奶水不足,听着墨鱼下奶的偏方,特意拖了李栋去海铺子捎回来的。
玉华婶子特特地叮嘱:“别放盐,细细地火多炖一会儿,喝汤……”
刘振河似乎有些尴尬,躲着秋的目光,含混地答应着,匆匆告辞去了。秋含笑看着他离开,心中暗自替他高兴……上一辈子,他们结婚五六年,她也没给他生孩子,害他离婚再婚,三十五六才有了自己的女儿。还好,这一辈子,他的人生很顺遂,工作顺利、家庭也美满,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