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12.27。1
去聚海镇可不像去县城, 往返的车多,路程又不远。去聚海镇差不多得八个时,古时候的人都不太乐意赶夜路, 通常是一大早天都没亮就出门。
因为有何氏在, 王氏就把春溪也带上了, 娘三个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晌午, 她们得在这住上一晚,在明天清的时候坐回去的马车。
聚海镇不亏是靠着海的镇子, 和内陆的镇完全不同,热闹程度比县城有过之而无不及。春溪从没看过海,一下马车,就嚷着:“海在哪呢?”
她现在对马已经完全没兴趣,任凭谁对了一天的马屁股, 闻了一天的马屎味,也不会对它再有兴趣的。
王氏将背篓立在脚下, 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第一次出来贩卖东西的她茫然不知所措的左看右看。
这要往哪走?
沈华的意思是直接往港口去,她等了半天也不见王石找人问路,只好自己在人群中物色人选。她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一个中年男子身上, 脸上黑黝黝的, 但不同于庄稼人的黑,一瞧就是海风吹晒出来的。
她松开王氏的走,跑上前问道:“大叔大叔,请等一等, 我娘让我来问, 海渡口怎么走啊?”
男子顺着沈华的手指回看了一眼王氏,估摸是带着孩子来找丈夫的, 笑了笑:“你沿着那条路一直走就到了。”
沈华道谢跑回去,还没话,王氏就沉着脸训她,抓着她的手:“你这胆也太大了,一会儿不许乱跑。”
鼻子下面就是路,不问,难道站在这一直看着吗?
聚海镇是个半圆型的镇,镇尽头就是港口,在靠近的地方,吹来的海风有股海腥味。
春溪皱起鼻子:“这啥味啊?”
“海的味道。”沈华是喜欢海的,应该没有女人不喜欢大海吧,到海,她的毕业之旅也泡汤了。
不能想,一想眼泪都要出来。
终于看到海港了,沈华叹了口气,果然不该有期待,这片海毫无美感,天是蓝的没错,可海一点也不蓝。沙滩上海水里飘着发黑腐烂的海草,远远望去仿佛都能闻到那令闻作呕的味道,让人完全没有下海的兴致,整个港口乱糟糟闹哄哄的。
什么沙滩,比基尼?
只有黑黝黝的汉子……
她不是来度假的,她是来赚钱的,安慰了一下自己,沈华示意王氏看海岸边上。
排了一排的摊贩,卖啥的都有,现在的时间刚好中午,不少人三五成群的蹲在一处,手里拿着个碗,也不用筷子就沿着碗边吸溜,手里有拿饼子的,有拿馒头的,有啃窝头的,几个人的中间放着一个碗,碗里有大酱和咸菜。
这些男人直接用饼子沾大酱,咸菜也直接上手抓。
酱和咸菜应该是从家里带来的。
要让他们花钱买榨菜,沈华心里也没底。她不知道王氏在来之前有没有算过成本,但她是想试一试的,即使她的榨菜不便宜。
榨菜的卖价她们在家商量好了,就按根卖,一文钱十五根。
沈华见这些摊贩摆放的整齐,估计是要交摊费的,她们这是本生意,来回的路费都不知道能不能赚回来,可不能再交摊位钱。
她把准备用来试吃的跟黄豆差不多大的榨菜放在盘子里,上面插上竹签,跑到男人堆里,挨个:“大叔,尝一块咸菜吧,不要钱!吃得好,可以去那边买,很便宜,一文钱十五根,块头比这个大,省着吃可以吃好几天。”不省着吃,一顿就没了。别怪她气,实在是成本太贵,她还欠臭子五十根呢。
反正这块是白送的,只有少数老实腼腆的人不好意思占人便宜,其他都一人拿根签子戳了走,有的甚至直接上手,入乡随俗,反正她又不吃,脏就脏呗 。
沈华围着码头送了一圈,她准备的多,还有些剩下的,便再回头的路上吆喝:“卖咸菜咯,好吃的咸菜,一文钱十五块,买两文钱多送一块,搭粥就馒头好吃咧,远航行船都买点,能储藏半年啊……咸菜,别具一格的咸菜,免费品尝,好吃再买……”
春溪有过卖鱼的经验,也叉着腰吊着嗓子和沈华两厢呼应着吆喝,你一句我一句,脆生生的瞧得人稀奇。
王氏没成想,两个闺女还有这能耐,她听见路过的妇人频频回望,“这家两个丫头可能干。”脸上满是骄傲自豪,夸闺女好,可不就是夸她这个娘教的好。
沈华前面喊的很是平常,后面那句远航行船倒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
夏寄远站在船头,后日就要开船,常年和海交道的人,没有不喜欢陆地的,不海上颠簸,一出海至少得两三个月甚至半年才会看到陆地,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吃食除了大酱煮鱼,就是咸菜炖鱼,能生生把人吃吐了。
早知道海上的日子这么不好过,死他也不会接下这份苦差事。
可是夏家现在不比当初,再不想法子赚钱,难道喝西北风去啊。
夏寄远头疼的捏了捏眉心,突然听到码头上传来清脆的吆喝声,他往船边走了两步,探头去看。
厮机灵的问:“少爷,瞧着不错,要不要的弄块来尝尝?”
夏寄远无可无不可的“嗯”了一声,咸菜还能腌出新花样?
海生腿脚利落,他就是海边长大的,就因为这点才被挑上来当四少爷的厮,其他人都吐到姥姥家去了,哪还能伺候人。
夏寄远看着海生自己先尝了一块,然后用竹签挑了一块,用手护着颠颠的跑回来,“爷,味儿还行。”
夏寄远拿过竹签,用牙齿尖掐了一口放在舌尖抿了抿。海生也是吃够了海上的饭菜,只要别让他再吃那几样,随便换什么花样他都愿意。
他满眼期待的等着自家少爷发话,在他看来,这咸菜味道就一般,也不知道少爷吃着行不行。
在很多事情上,人是不分贵贱的,特别是五官感受,这点老天爷很公平。并不是,你是有钱人,总是吃一种食物会腻,穷人就能一种吃食吃一辈子。
夏寄远刚吃过晌午饭,并不饿,这咸菜并不咸的不能入口,当食吃也可,他本就不爱吃甜的东西,想到这点,他示意海生去买些。
海生得令,笑眯眯的应了,飞奔下船,手舞足蹈的问沈华:“你们这菜能摆多久啊?”
“冬日里放在密封的坛子里,摆在背阴处,能存放半年左右,夏日就不行了。”
海生明了的点头:“那是自然,夏日什么菜都摆不住。你这咸菜如何卖?”
王氏一直觉得闺女定的价格高,一文钱都能买两个白面馒头了,谁买咸菜啊。她犹豫着是不是把价格报低些,那边春溪已经开口:“一文钱十五块,买两文钱多送一块。”
嘶……比他想的贵些。
他咬了咬唇,顶多自己贴上几文钱,反正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娶媳妇还可以等上四五年,不急。
他指着背篓里之前腌大酱的坛子问:“这坛子里面有多少?”
坛子里是切好了的,一颗菜头的量,一颗一斤重的菜头切细点能切出两百五十根左右,也就是十六文钱,本钱是六文,一斤的利润是十文钱。
这是沈华唯一能想出的办法,其实细点和粗点,不比较根本看不出来,但就是细那么一点,就能多切出五十根,利润就从这里面出。
她不能让人反应过来,一斤十六文,所以才强调按根卖,等这些人习惯了她的价格,也就不嫌贵了。
“里面两百五十根,十六文钱。”
听上去不少啊,能吃多久?
海生扒着手指头算。
沈华直接告诉他:“一个馒头吃三根,一天吃四个馒头,就是十二根,你可以吃二十天。”
二十天啊……他一天可不止吃四个馒头。
“你等着,我找坛子去。”海生又颠颠的跑回船上,跟厨娘软硬兼施磨了一个大坛子来。
“给我来两个月的。”
“一个这样的坛子可以吃二十天,两个月就是六十天,给你三坛子,根数绝对只多不少。十六文钱一坛,三坛是四十八文,这样,凑整五十文钱,我给你多压几根,如何?”
海生听得脑袋稀昏,什么八啊六的,一文钱十五块,咋会需要五十文那么多?
“丫头,你识数吗?站一边去,让你家大人算。”
王氏也没算过来呢,还在慢慢掰数。
“她算的没错,是这个数,海生,付钱。”
“啊?哎!少爷……”海生不甘不愿的数出五十文钱交给沈华,看着对方将坛中咸菜倒进他的坛子,然后又往坛子里装,嘴里警告着,“我和你啊,你可别少我的数,回头我会一根一根的数!”完又念念有词的声算账,一个馒头三根,一天六个馒头,十八根,两天,三十六根,三天……
沈华开张大吉,虽然只卖出去三斤,但赚了三十文啊。有了第一笔生意,接下来就容易多了,到晚上的时候还剩下四个大坛子。她们带出来七十斤,滴滴答答能卖出去三十斤已经超出她们的预计,一斤赚十文钱,总共赚了三百文。
能卖出去就好,沈华暗暗松了一口气,一直吊着的心终于落到实处。王氏和春溪没有她那么大的压力,所以比她更容易欢喜,这钱太好赚了,一天三百文啊!原本决定明天回去的王氏立刻就改变了主意,留下再卖一天。
沈华看着那对母女俩脸上洋溢着发财梦的笑容,嘴角也跟着扬起来,积少成多,会越来越好的。
聚海镇是个大镇,来往商客繁多,所以住宿尖的地方也多。王氏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夜,又带着两个孩子,她站在街道上等着。
沈华不明白她在等什么,反正她也累了,便找了个石阶就地坐着,春溪挨着她,问:“娘在干啥?”
“像是等人……”
天暗了,很多商铺都在样,这时候就把一些店铺给凸显了出来,见有些店铺伙计出来点灯,王氏这才领着两个孩子冲着亮灯的店铺走去。
沈华抬头看了一眼王氏,这个妇人用她自己的智慧在找客栈呢,只是,宁愿等着也不愿意开口问人,这是为什么?
作者有话要:
留言越来越少了【抹眼泪~~~~】
感谢:
酒心梅子糖扔了1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6-12-25 14:00:42
阳下的向日葵、加倍灿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2-26 10:49:49
叫我坑王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2-26 13:53:17
沫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2-27 21: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