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A+A-

    走?走去哪?!

    沈家不知道从哪代开始就住在沈家沟, 世世代代没人出去,而且户籍难办,并不是在镇上买个房子, 全家就是镇上人了。

    不过沈成才是秀才, 户籍这块可能会容易些, 但, 一大家子去镇上吃啥喝啥?

    家里的房子田地咋办?荒废了,沈老头可不同意。

    何氏听到去镇上眼睛倒是亮了, 她家春武是读书人,迟早是要去镇上县里住的,总窝在这个穷沟沟里,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沈成才低着头考虑可行性,等完仗, 以媳妇的绣工,在镇上随便租个屋子还是能过的, 主要是这段时间日子咋熬,还有啥时候能完仗。

    沈老头直接摇头,“老大家的,你不要想到哪出是哪出, 咱这么多口人去镇上, 又没个手艺,难道就靠你每个月的二两银子过活啊?”

    “二两银子你还嫌少,咋就不够咱一家子吃用了?我是同意去镇上的,你要想守着你老沈家的地头你自个守, 你瞧瞧你们沈家人做的是人事不, 绝了八代祖坟,我呸!我还嫌老大家的这话迟了, 咱就应该一早走!”沈婆子是恨死了姓沈的人,语气里就把沈老头也埋怨上了。

    沈老头顿时炸了毛,“我老沈家咋了,你们柳树屯的人就好,真这么好,咱也甭去镇上了,去你们柳树屯,瞧瞧你哥嫂子能收留我们不!”他一辈子没和沈婆子红过几次脸,沈婆子当着子孙的面这么他们姓沈的,他一张老脸都尴尬的涨红了。

    “你简直不讲蛮不讲理,我柳树屯的人再不好,也不会抢自个族亲的东西!这么没脸没皮,烂了肝肠的事,别人家做不出来!”沈婆子掐腰对嚷,她可是忍了很久了。

    “……”怎么就吵起来了?沈华头疼的偏过头,虽然沈婆子的有些过分,但是,她是支持沈婆子的,骂得好!

    沈老头了那一句后就不吱声了,剩下全是沈婆子的声音,从早年嫁过来拦路堵门要喜钱到去年买地免田税,把姓沈的的狗屁二十四,一文不值。

    沈婆子骂的兴起,一句接着一句都不带停顿的,沈成梅急的想要插嘴,愣是没找到机会。

    最后还是沈成才听不下去,断道,“娘,咱这事呢,你干啥呢?要我,去镇上也行,镇上死了跑了的,屋子空下来,咱

    先住进去。等世道太平了,咱再考虑别的,是回来,还是就在镇上过活到时候再。爹,你看这样行不?”

    沈成梅从刚才就想话,见沈老头没有第一时间回应,急切的:“咋不行啊,天天下雨,地里的黍子眼见就不成了,留在这和去镇上能有啥区别?咱用花儿那个法子能逮着东西,在哪不能换粮使?”她还欲,接收到沈老头撇来警告的一眼,嘟了嘟嘴,不甘不愿的缩回肩膀。

    沈老头把众人的脸色都瞧了一遍,最后锁定王氏,问道:“你是咋想的,你给我。”

    王氏一直在等沈老头问到她,她微微坐正了身子,好整以暇的:“我想的是,咱家和夏秀才有买卖往来,他如今去了军中,家中空着,咱们先住进去,待他回来咱再算租子给他,官府查问起来也算不得是私闯占用。至于吃食我也想好了,当初卖酱菜去过一次聚海镇,那里鱼虾甚多,咱可以去那买些吃食回来,味虽不好,至少能果腹。至于家里的屋子和地,就暂且空着,梅子得对,雨水这么多,黍子怕是难有收成。”她的这些不过是劝公爹同意去镇上,到时,找个机会发现地窖的粮食,全家就能在镇上过下去了。

    王氏瞧着沈老头的神色有些松动,加把劲的:“其实不管这季黍子,咱家在村里也难待了,那些抢了咱家粮食的没脸见咱,可村子就这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来抢的,也没帮咱啊,彼此见面更是难堪。所以,这沈家沟咱还咋待啊。”

    这话沈婆子不乐意听了,跳起来骂道:“咋的!抢了咱家没帮咱家的反倒有理了,咱还得躲着让着,这是啥道理?!”

    沈老头颇有威严的看了她一眼,沈婆子顿时没声了,沈老头这才:“话虽糙,理不糙,有理没理的,都是咱家难做人。行吧,收拾收拾,咱就搬去镇上吧。一些没用的东西就留在家里,锁好了,咱住些日子还要回来的。”

    沈家在村里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拖家带口浩浩荡荡十六口人,背笼括鼓推着满满的一板车东西离开了沈家沟。路上有遇到人都是冷漠的瞧上一眼,像这样一家子逃荒的情景看太多了,没多久,就会全都饿死在半道上,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扔在乱葬岗,连个乡亲收尸的都没有,还是待在家乡好。

    镇上有些钱粮的人家都事先雇车去了南方,剩下的都是些穷苦人,瞧见有生人进镇,都是紧紧的关了门窗,对于这些人要占用哪家屋子根本不关心。

    夏家院有四五间屋子,挤挤住足足够够了,众人把自个的东西归置好,沈婆子正准备做饭,就听到敲锣声。

    何氏吓了一跳,忙抱紧春晖,“别来抓咱的吧。”

    沈婆子白了她一眼,让沈成才去瞧瞧,一家子老弱妇孺,沈成才就是想推辞也开不了口,只好勉为其难的探头探脑的出了院门。

    不大会就兴匆匆的跑回来,脸上激动的笑意止也止不住,离院子还老远的就开始喊:“咱们楚军胜仗了,爹娘,你们快出来,咱们很快就要有粮食吃了,朝廷下令要赈灾了!”

    原本安静的不像话的镇子也没有因为这个消息变的沸腾,街上只零星出现了几个瘦骨嶙峋的人,脸上带着不敢置信的喜意。

    居然能活下去了?

    这个消息并没有乱王氏和沈华的计划,她们还是按之前商量好的,准备找个时机不心发现地窖里的存粮。至于赈灾的粮食,沈华没抱多少希望,等粮食到了分到手了够一家老吃了,再欢喜也不迟。

    沈华不惦记,沈家其他人可都巴望着呢,完仗,是不是老二老三老四就能回来了?

    老母盼着儿子,媳妇盼着丈夫,孩子盼着爹爹,有那么一瞬间,沈华真正体会到,无论是饥饿贫寒都阻挡不了亲情的牵绊。

    经历了这一切,她居然忍不住庆幸,庆幸她的爸妈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要一直这样和平下去,战争灾荒比她想象的残酷。

    ……

    发现地窖的这件事是由王氏做的,并不需要她怎么演戏,因为除了几个知情者,其他人都被眼前景象惊呆了,整个地窖里除了粮食全是粮食!

    还能有比这更吸引人注意的吗?

    当然有,何氏第一个反应过来,她疑惑的道:“这个地窖倒和大嫂家的地窖差不多啊。”

    何氏这么一,沈成才也惊觉过来,这个地窖就是她派人挖的,又想到王氏隔三差五就能换粮食回去,别是早就发现这里存了粮食了吧,或许,这里的粮食就是她存的?

    沈成才粗略估算了一下,这里大约有二十两左右的粮食,她哪来的这么多银子?!

    自个去县里读书的这段时间,她在家到底做了啥?

    人一旦怀疑起来就会无休止的胡思乱想强加猜忌,沈华皱了皱眉,佯装道:“早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米,就给姥爷送去了,姥爷就不会病了。爹,我们送些米去给姥爷姥娘吗?”

    是啊,真要是她存的,难道她连老子娘都不顾了?

    “啊?”沈成才掩饰的轻咳了两声,勉强笑道,“自然要送些,再给大姐,二妹家也送一些,这么多米,应该能坚持到朝廷发灾粮。”

    沈老头皱起眉,严肃的:“这些是人夏秀才的,不问自取视为偷,咱住进来已是不妥,现在还想拿人家屯的粮食,不行!这绝对不行!”

    沈婆子和沈老头成亲这么多年,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恨透了老头子这块榆木疙瘩,“你大善,你有德,你上去,你把嘴缝起来,你别吃!你们老沈家祖坟上就冒了你这么一根品行端正的仙苗啊,咋就给我碰上了呢?今儿夏秀才不在,他就是在,这米我也吃定了,我儿子儿媳得吃,我孙子孙女得吃,你要是敢拦着,咱这日子就不过了,合离!你回你的沈家沟去,过你的正派日子去!”沈婆子本来就饿的体力不足,这么一顿怒骂后,整个人头晕眼花摇摇欲坠。

    这时候也顾不上什么品德了,沈老头忙扶住她,嚷着,“老婆子,老婆子,你咋了,你跟我生啥气啊,我啥事不是依着你啊,不就是吃吗,吃吃吃,梅子,给你娘煮粥去……”

    “哎!好嘞!”沈成梅答应的脆生生的,她住到镇上来了,还不会饿死了,楚国胜仗了,二哥三哥四哥就快回来了,她们一家子终于苦尽甘来了。

    作者有话要:

    沈妹立了一个fg,要不要倒,你们~~~~

    宝宝们,最近真的忙到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了,二年不是全职码字的,我努力更【我已经很努力了】,我也想多更【这个是真心的,请务必相信】,多更多有钱啊,日更三千是5分钱,日更六千就一毛钱了。。。苍蝇再也是肉啊!!!

    ps:忙的头晕脑胀的,宝宝们的留言也没时间回复,等我补足了觉先,给你们一一回过来,千万别抛弃我。。。【爱评论超过订阅,我是不是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