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A+A-

    木棍和大刀谁更厉害?稍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会回答,当然是大刀。

    虽一寸长一寸强, 但木棍多脆弱啊, 大刀一看, 那木棍就断了, 还真么和大刀比?

    但是若是木棍有一人合抱粗呢?

    哦,那不叫木棍,叫木柱子。

    那木柱子在白萌手中挥洒自如, 就跟细的木棍子似的,舞得那是虎虎生威。那些拿刀的刺客根本进不了她的身。

    白萌表情很平静, 脸不红气不喘。

    这个世界连□□都还没发展成熟, 就凭这些冷兵器,便是千军万马,除非将她力气耗尽,不然都拿她无可奈何。

    就算有千军万马, 不过,难道谁还能拦得住她突围不成?

    这里不过二三十个拿刀的刺客,对白萌而言,和在校场上舒展筋骨一样轻松。

    刺客也是人, 也会怕。他们看着白萌这异于常人的力气,即使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成功就会死的,也不由被吓得两股战战, 不断后退。

    白萌冷眼看着士气已经完全低落的刺客们, 讽笑道:“哪个营的?不过是这么点刺激, 就没了士气, 还能指望你们去边疆仗,保家卫国?”

    白萌的讽刺似乎让刺客们终于回过神来。他们看着地上倒下的人,又听着外面大概是京卫冲进来的喧闹声,知道这次任务已经失败。

    一些刺客慌了神,仓皇逃跑;一些刺客知道这次任务失败,选择了自杀。

    白萌冷眼看着,没有阻止,也没有继续追杀。

    她本想将柱子扔到旁边花园中,突然想到诚国公这次在劫难逃,这府邸应该是要充公的。为了不多出一笔维修费,白萌轻轻将柱子放在了空地上,没让它压坏花花草草,才慢悠悠走回去。

    内侍们冲上来,擦汗的擦汗,掸灰的掸灰。侍卫们则开始清理现场,看能不能找出什么证物。

    卿昱则朝着白萌扑了过来,抱着白萌笑道:“萌萌好厉害!”

    白萌道:“没吓到吧?”

    卿昱连忙道:“朕是那么脆弱的人吗?”

    白萌点了点卿昱的额头,道:“是谁之前一直,别太血腥的?”

    卿昱立刻正色道:“昨天的朕,和现在的朕,是完全不同的。朕一直在进步!”

    白萌道:“好好好。哎哟,京卫终于冲进来了。陛下要怎么解释现在这些事?”

    卿昱道:“解释什么?朕被吓到了气到了,朕要回宫。难道还有谁要让朕解释这么刺客是怎么被倒的不成?自己猜去。”

    皇帝终于有了属于皇帝的脾(任)气(性)了。

    于是当荣王率领京卫冲进来的时候,面对一地凄惨死尸,一头雾水的送走了板着脸的帝后。

    荣王摸摸脑袋,问老镇北侯仲存道:“咱们这是来晚了?没想到抵抗的人那么多……呃,这些人是怎么死的?”

    仲存看着那一截突兀的横在路上的木柱子,眼皮子跳了跳:“我怎么会知道……对了,荣王,你外孙女是不是真如外界传言的那样,力大无穷?”

    荣王气得吹胡子:“胡八道!我外孙女如何,我还不知道?不知道是谁传出的这不靠谱的流言?我外孙女可能学了点武艺,继承了我一些骑射功夫,怎么就被越传越离谱了?”

    仲存继续看着那沾着血的木柱子。

    那……这木柱子是怎么回事?总不会是皇帝陛下自己扛起来砸人吧?难道宫里还隐藏着其他大力士?是侍卫还是内侍?

    不过这些事,皇帝自己不,他也问不出来,也不敢问。

    仲存心想,怪不得皇帝陛下敢自己身涉险境,原来身边有这等能人异士。

    陛下……不愧是心机深沉之人,对自己够狠,居然以自己为诱饵,终于得到彻底处理掉诚王这个隐患的契机。

    仲存现在想,还好自己儿子已经弃武从文,未来不用担心什么。

    他看着整一脸好奇的在惨死的刺客尸体旁量的老顽童荣王。

    荣王再次对皇帝交付了信任,荣王世子接替了他原本的位置。不知道这是福是祸。

    这老伙计……可不要晚年阴沟翻船才是。

    ————————————————————

    不管别人心里怎么想,卿昱和白萌顺利回宫,泡澡之后,美美睡上一觉,第二天神清气爽。

    昨夜那血肉横飞的场景,都没给两人造成什么心理阴影。

    倒是一些侍卫和没上过战场的内侍,今夜颇为难熬。

    凤宁宫太监总管黄立理了理自己的拂尘,失望的摇摇头。

    想当初,洒家跟着先帝东征西战,这些场景见得多了。现在宫内的崽子们,真是脆弱。

    黄立看着新帝眼神是个不安分的,还有个天赋秉异的皇后为他保驾护航,不得将来也有亲征沙场的时候。这些崽子们真的能担负起随行的重任?

    黄立自言自语:“洒家是不是该向皇后娘娘建议一下,操练一下宫中的这群崽子,不然这些崽子除了端茶送水,什么都不会了。”

    不过黄总管啊,内侍不就是做些端茶送水的活,你想让他们上战场才是奇怪吧?

    黄总管冷哼一声。陛下不是普通的陛下,娘娘不是普通的娘娘,他们内侍,能只当个普通的内侍吗?

    黄总管暗搓搓的计划着怎么折腾宫里那些新人不,昨夜之事,在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京中权贵忧心忡忡,陛下又遭刺客袭击,朝内又要掀起腥风血雨了。

    他们忧心之余,又有些生气。

    陛下是明君,今年一系列事,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虽然一些改革,他们心里犯嘀咕,但不能不,陛下的确已经显示出自己的英明贤才。

    只要稍稍有点良心的人,都希望这君王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可现在不到一年,皇帝陛下已经遭遇两次刺杀了。

    一般皇帝,一辈子都不一定遭遇得到一次。

    如果皇帝震怒,他们觉得是应该的。

    大概是皇帝陛下刚登基的时候忍耐太过,让不少人心里还对他存在轻视,才敢用这种方式。

    诚国公被宗人府关押起来,诚国公府的女眷和奴婢也是要么被软禁要么直接被关押。和诚国公沾亲带故的人家纷纷自危。

    诚国公的侧室们都安静又绝望的等待判决,诚王妃则仗着自己有身孕想要胡来。

    白萌一纸懿旨,点明了诚王妃和诚国公服内同房怀孕的不孝行为,训斥斥责诚王妃不但不劝阻诚国公学好,还助纣为虐,和其同流合污,不堪为妇,为天下妇人之耻。

    白萌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驳斥诚王妃种种谬论恶绩,以正天下妇德。

    女子嫁人,不是要一味顺从。她们也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要从内帏辅佐丈夫,教导儿女。所谓贤妻良母,不是只要顺从就够了。

    贤者,多才也,美善也。

    诚王妃得到白萌的懿旨,看到白萌的文章后,气得差点产。

    不过她腹中孩子真是命硬,最终还是保了下来。

    卿昱本来考虑过,以服中子为缘由,将这孩子掉。不过最后他还是心软了。

    虽然诚国公这次削爵为民,逐出族谱,在所难免,但有个子嗣傍身,不定他能老实一阵子。

    卿昱有些迷信,他觉得,大度一些,以后九泉之下见到父皇,也好一些。

    白萌哭笑不得。皇帝这是天然黑吧?不遣散女眷,不掉孩子,只将诚国公削爵为民,逐出族谱,流放边境,这一家人真的会和皇帝希冀的那样,平静的过下去?还是,陷入另一个地狱?

    白萌道:“陛下,诚国公削爵为民之后没了生计,他怎能养那么多女眷?但直接令她们各自散去,似乎皇室脸面上也过不去。要不给她们两个选择,要么在皇恩寺出家为诚国公造下罪业祈福,要么跟随诚国公离开?不过诚王妃若是选择留下,那肚子里的孩子肯定是不能要了。没得寺院里尼姑还有怀孕生子的。”

    卿昱点了点头:“萌萌所言极是。”

    他只想着如何和父皇交代,没考虑到那些女子也挺可怜。白萌这种做法更体贴一些。

    于是卿昱按照白萌的意思下旨处置诚国公府中女眷,侧室们纷纷感恩戴德,愿削发为尼,常伴佛灯,日日夜夜为帝后仁慈祈福——卿昱下旨时提到了是皇后仁善,劝他下的旨意。能为白萌贴金的机会,卿昱绝不会放过。

    朝中大臣们也纷纷夸赞帝后仁慈厚道。上次谋逆大罪本该诛九族,皇帝只是将其满门抄斩;此次诚国公参与谋反,皇帝还放过了府中无辜女眷。

    特别是那些侧室的娘家,更是逢人就夸帝后,恨不得要为帝后肝脑涂地的模样。

    他们并不一定多看重这些被送做侧室的女儿们,但皇帝放过了这些女眷的潜意就是,他不会因诚国公之事,牵连其他人。

    他们的心终于安定了。

    诚国公的事罪证确凿,接下来只是给他赐死还是按照皇帝原本意思,只是将其逐出族谱,削爵为民流放。

    这一次大臣们纷纷让卿昱重罚。这刺杀一次两次的,要是不诛首恶,定有人再行效仿,必须杀猴给鸡看,诛杀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镇压天下宵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