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从此不必翻山越岭
当姜若自我拷问的时候,友们的脑回路却没有这样曲折复杂。也或许是因为姜若为了寻找母亲已经做了太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以致于人们认为他已经不需要用眼泪来表演自己的悲伤。
大家默认现在共工大神需要静静,所有试图采访姜若的媒体都被抨击“吃人血馒头”,于是只好转移矛头,瞄准了金叶。原本金叶是要起诉姜若造谣和侵犯商誉的,但是在这个风口浪尖起诉正在被大众深刻同情的受害人家属,不用想也知道会被玩家喷成筛子,于是只好按下不表,眼看着姜若继续逍遥。不仅如此,金叶又迎来了新一波络黑子。
照凶是个路人甲,杀人动要追溯到二十年前顾荻私下制作的非法上架游戏“不周山”,怎么看都跟金叶没有关系,但友认定龚荣洗清了杀妻嫌疑现在定然正在弹冠相庆,于是痛恨其冷漠凉薄;又有人金叶家大业大,肯定早就查到真相,偏偏捂了很久,故意在这个时候放出料来挽救其摇摇欲坠的口碑,浑然不想想口碑只是一时的,而遗忘症对整个vr游戏行业才是真正打击。
金叶:反正我做什么都是错。
与此同时,怀念顾荻的文章和视频忽然铺天盖地。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顾荻这样没有太大建树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寥寥的同行,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研究,他们的生和死都是默默无闻的。科学殿堂里固然不乏皇冠上的明珠,但对于绝大部分人,终他们一生,研究的也许只是大殿上的一片琉璃瓦。即使在普通人眼中天才如顾荻姜若,他们在学术殿堂里其实也不过是平庸的大多数。
只是这一天,顾荻好像忽然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人,络上到处都是缅怀她的言论,入眼一片rip,就连她的死也被赋予了“为学术献身”的悲壮。而顾荻生前的朋友们也忽然冒出来回忆她——姜若从来不知道母亲原来还有这么多朋友。
对此姜若既没有嘲讽也没有欣慰。他关心的是人们对遗忘症的态度。
除了作为杀人凶,王磐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第一例遗忘症患者。这位患者还未回国,不过众多医学专家已经磨刀霍霍,只待与家属达成协议,便可以开始争夺他大脑的第一资料了。
到家属,即使事已至此的今天,出于一种奇特的默契,姜若和王鸢依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不相见。他们之间所有必须的文件往来都是通过律师完成的。或许开庭的那一天难免要碰面,那大概就是他们余生最后一次见面。
现在想想,姜若意识到王鸢其实很早就认出了自己——姜沉香大也是个名人。姜若不会问她为何选择了假作不识——电视剧里的主角至少在大结局前一定要把所有误会掰扯清楚,但现实中的人们却大多选择不追究。
我不会问你在那场婚礼上为何对我视而不见,不会问你是否对我一脉相承的偏执疯狂感到恐惧。就这样吧。那些愤恨悲伤总归也已经随风散了。不如就当作从未相识。
姜若带顾荻的遗骸去火化的时候,没有通知任何人。他觉得这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不需要谁的陪伴。
几乎每个人早晚都要经历这么一天。当第一个亲人离世,送他进火化炉,看着熟悉的人变成白骨,曾经的孩子一夜长大。凡是经历过这一幕的人都仿佛被死神打下了烙印,从此对死亡有了一种清晰的敬畏。
到了姜若身上这情形稍微不同——他找到母亲的时候,她已经是白骨了。就这样带她回家也无不可,但姜若还是执意再火化一遍,像是必须要走完某种仪式,他才能服自己母亲真的死了。
火化的那一天阳光正好。姜若其实宁可凄风苦雨一点,让他能够想象出周周描述中母亲遇害的那个晚上,然后放任自己呼天抢地,放任自己崩溃大哭,仿佛这样就能获得某种病态的满足。但是当姜若真的站在火葬场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异常平静,几乎没有悲伤。艳阳好像蒸发掉了他的悲伤,亦或者蒸发掉他悲伤的其实是太过漫长的时光。
忘了在什么书里读到,人在火化的时候炉子里会响起“砰”的一声,亲人初时以为有什么神迹发生,然后才知道原来所有人都是这样——但姜若没有等到这样的一声。他想也许是那些人都是鲜活的尸体,而母亲已经是一具白骨的缘故——这样看来母亲终究是不同的。
姜若抱着骨灰盒走在街上,一个孩子蹦跶着撞在他身上。姜若一扶着孩子,一盖在骨灰盒边上,免得尖锐的棱角嗑到他。然后孩子的母亲来了,伸牵过孩子,冲姜若歉意地笑笑。就是这个时候,世界好像一幅忽然褪去颜色的油画,变得寒冷起来。姜若抱紧了怀里的盒子,仿佛那个冰冷的物件能够给予他什么安慰或者什么力量——他蓦地想起学生时代人来人往的校门口,少年习惯用冰冷瘆人的眼神盯着每一个被家长接走的孩子——他一贯厌恶这种母慈子孝的场面。只是这种厌恶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甚至不及思考它从何而来。
姜若忽然醒悟,所谓亲人离世的悲恸,其实不是在你守在床头看心跳归零的那一刻或者在火化的瞬间集中爆发的。它其实是一种非常迟钝的东西,拖着长长的延迟姗姗而来,而一旦来了便绵延不绝,像一首在你的余生里永不停息的背景音乐。绝大部分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有的时候,毫无预兆的时候,当你偶然从庸碌的生活中抬起头来,当什么人什么事似曾相识,你会听到它。你会想起妈妈死了。这个事实将在你的余生里,如影随形。
姜若已经长大,早已经过了动辄哭泣的年纪。已经不是孩子的他,甚至不能对让他感到寒冷的陌生母子怒目而视。他最终只是礼貌地笑笑,怀里的物件硌得胸膛钝痛,而他恍如不觉,大步走开。
他听到某种声音,那首从二十年前就已经播放着的背景音乐,贯穿他的成长,近乎于他生命的主题曲。
在我的余生里,让我们继续相依为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