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红楼梦番外

A+A-

    两年后。

    凤藻宫中, 王夫人一身凤冠霞帔, 端坐在元春下首, 向来木然的脸上是一片慈爱的笑意。

    元春今日并未涂脂抹粉, 脸色显得有些憔悴,不过精神极好。

    王夫人见了便有些心疼,暗暗环视了屋内一圈,便轻声道:“娘娘昨晚可是没有歇息好, 怎的如此憔悴?”

    元春闻言轻轻抚了抚腹,微微一笑道:“宜人不必担心,不过是这两日没什么胃口,并无大碍。”

    王夫人是过来人, 一见元春的动作便察觉了什么, 蓦然睁大了眼, 有些不敢置信道:“娘娘莫不是……”

    元春轻轻点了点头,“昨日太医诊了脉,已有两个月了。”

    王夫人闻言大喜过望, 元春进宫十几年, 却一直没有消息, 如今好容易怀上一个, 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忙搜罗出好些孕妇注意事项,最后嘱咐道:“娘娘如今月份浅,越发得心谨慎,饮食起居万万不可疏忽。”

    宫中耳目众多,她也不敢的太露骨。

    元春领会了她的意思, 点了点头道:“宜人放心,我心里有数。”

    她入宫多年才得了这胎,自然不敢有丝毫差错。

    母女俩了会话,元春便问起家里诸事,道:“宝玉如今可上进了?”

    提起宝玉,王夫人脸上的笑意更深,道:“娘娘放心,宝玉自从搬出了园子后越发上进了,前儿做的诗还得了老爷的赞呢。”

    元春闻言越发喜悦,笑道:“如此甚好,宝玉天性聪颖,宜人定要好生教导,万不可溺爱太过。”

    王夫人点了点头笑道:“娘娘放心,宝玉已经长进了许多,多亏有宝丫头在一旁劝谏,如今越发进益了。”

    元春闻言若有所思,问道:“宝玉果然肯听薛家表妹的?”

    宝钗她只在几年前省亲时匆匆见过一面,其他都是听母亲的,倒是个端雅稳重的好姑娘。

    王夫人忙道:“宝丫头真真是好,不止模样儿出息,更难得的是举止端庄,行事大方得体,又能劝谏宝玉读书上进。

    当初那癞头和尚便宝丫头的金锁要遇着有玉的方是正配,看来极有道理。

    要是宝丫头真能长长久久的留在宝玉身边,我也就不必操心了。”

    元春知道王夫人担心的是什么,安慰道:“母亲只管放心,宝玉的婚事有我呢,我也看着薛家表妹甚好,只是宝玉还不到十八,倒不必着急,再等一两年也使得,等考取了功名再成家不迟,这样出去也体面。”

    王夫人听元春言语间仍是同意金玉良缘,心里方放下心来,忙道:“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宝丫头今年都二十岁了,明年就二十一了,实在不能再拖下去了。”

    元春闻言顿了顿,沉吟片刻道:“宜人所言在理,只是如今已是八月,便是定下,也得年后开春再办,未免太仓促了些。”

    王夫人闻言忙道:“这却无妨,今年先将三书六礼过完,明年开春便成亲,正好来得及。”

    元春原本不想将宝玉的婚事这么快定下,只是见王夫人满目殷切,一时又想起宫中太上皇的病情日重,一旦薨逝又要等一年,便改了主意,点了点头道:“如此也罢,虽然略仓促了些,也只得委屈薛家表妹了。

    母亲回去就是我的意思,叫府里与薛家预备着,等到明年开春便将婚事办了。

    明儿我再发夏守忠去府里传一下话,告诉老太太。”

    王夫人闻言又惊又喜,忙道:“如此甚好,有娘娘发话,想必老太太也没话。”

    又了话,出宫的时辰便到了。

    得了元春的准话,王夫人已心满意足,满心欢喜的回了府里。

    黛玉才从贾母上房出来,迎面便碰上了王夫人带着丫头婆子浩浩荡荡走来,只得垂手而立,待王夫人走近时福身行了一礼,“见过二舅母。”

    王夫人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大姑娘不必多礼。”

    示意丫头扶起黛玉,和蔼道:“听大姑娘前些日子身子不适,如今可好些了不曾?”

    黛玉不禁有些疑惑,王夫人素来对她淡淡的,今儿怎的这么亲热,莫不是太阳西边出来了?

    心下虽然疑惑,面上却不动声色,含笑一一答了。

    王夫人并不知黛玉心中所想,细起来她之所以厌恶黛玉不过是两个原因,一是因贾母一心想将黛玉配给宝玉,二是因黛玉之母贾敏之故。

    王家祖上乃是武将出身,只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只以针黹女工为要,故而王家姑娘都未曾上学读书,不过认得几个字,能管账便罢。

    这原本也没什么,许多人家都是这样,偏偏王夫人嫁入了贾家,又有了贾敏这个姑子。

    贾敏生得风流标致,性子又伶俐异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比旁人强了十倍不止。

    贾代善与贾母也十分溺爱这个老来女,竟是当男一般儿教养,不止令其读书识字,凡是好的都给她,连两个儿子都靠了后。

    在荣国府得上是金尊玉贵,一脚出八脚迈,无人能比,越发衬得王夫人黯淡无光。

    王夫人又羡又妒,贾敏也不大喜欢这个木头似的二嫂,反倒与出身书香世家的大嫂情分极好。

    再有贾府规矩,姑娘是娇客,比当家媳妇要尊贵,凡吃饭时都是贾敏坐着,王夫人却要站着服侍婆婆与姑子用饭。

    如此时日一长,姑嫂间便生了许多嫌隙。

    后来即便贾敏出了阁,王夫人也依旧不喜这个姑子,连带也不喜像足了贾敏的黛玉。

    后来贾母又一心撮合双玉姻缘,王夫人心下越发厌恶黛玉,素日也是淡淡的,今日却是破天荒第一次看黛玉有些顺眼。

    黛玉虽被王夫人忽然的热情弄的有些莫名其妙,却也没有多想,自顾回了潇湘馆。

    次日,元春便发夏守忠传下话来,命宝玉与宝钗明年开春完婚,阖府皆惊。

    贾母上房,邢夫人王夫人凤姐等人得了信都赶了过来。

    贾母倚在软榻上,脸上淡淡的,没有丝毫喜意。

    凤姐素知贾母心意,已经明白贾母心中不爽快,哪里还敢笑,只低着头不语。

    邢夫人撇了王夫人一眼,笑道:“这可是大喜事啊,宝姑娘的人品我们都是知道的,最是端庄大方,如今又是娘娘的亲自下谕,真真是天大的福气,怪不得原先一直金玉良缘呢,果然应验了。”

    王夫人素来与邢夫人不合,听她这话不像,却也不好什么,只淡淡道:“这都是娘娘的恩典。”

    贾母闻言扫了她一眼,却没有什么,疲惫的揉了揉额角,长叹了口气,对鸳鸯道:“去叫宝玉过来罢。”

    鸳鸯依言去了宝玉的院子,传了贾母的话,也将赐婚的消息了,宝玉原本含笑听着,听元春赐婚自己与宝钗,顿时怔住了。

    袭人心下却极为欢喜,暗暗念了声佛,宝钗为人大方,日后即便即便进了门,也不会为难自己。

    不妨抬头见宝玉依旧呆愣着不话,忙上去推他,叫了好几声“宝玉”。

    宝玉似乎才醒转过来,茫然问道:“怎么了?”

    袭人麝月等见状心下一个咯噔,唯恐他又犯了痴病,忙笑道:“老太太叫你过去,你怎么欢喜得呆了呢!”

    宝玉怔怔道:“哦?那走罢。”

    袭人与鸳鸯面面相觑,都摸不准他这是闹哪样。

    自从旧年抄捡大观园,晴雯四儿芳官等人被撵的撵,死的死,宝玉的性子便变了许多,时常一个人发愣,要不就自言自语,也不像以前那样喜欢同姊妹丫头们顽了,连袭人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及至到了贾母上房,宝玉都呆呆的。

    贾母见他茫然无措的模样,不禁心下一酸,她一直希望两个心肝肉能在一处,没想到疼了多年的孙女到头来还是向着自己的亲娘,自己的多年盘算终究落了空。

    然而心里即便百般不愿,却也知道此事已无可挽回。

    贾母轻轻抚了抚宝玉,微微叹了口气,温声道:“宝玉,日后同宝丫头好好过日子罢。”

    宝玉愣愣的点了点头,抬头望向脸带笑意的王夫人,沉默片刻,方慢慢道:“老太太,宝玉明白。”

    贾母心下越发难过,摆了摆手令众人退下,方对王夫人淡淡道:“娘娘既然命开春之后就成亲,如今便要筹备起来了,我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你是宝玉的亲娘,便都由你去料理罢。”

    王夫人见贾母脸色不好,知道还在怪自己擅自做主,忙敛了笑低下了头,“老太太放心,媳妇定会尽心料理。”

    贾母“嗯”了一声,懒懒道:“你自去忙罢。”

    王夫人出了贾母上房便发人告诉了薛家。

    薛姨妈又惊又喜,次日在贾府请的官媒婆上门时当即允了婚事,并忙命人扫京中的房舍,并料理置办宝钗的嫁妆。

    薛家在京城不是没有房子,只是因为家里生意渐亦消耗,不得不依附荣国府之势,又因金玉良缘之故,故在荣国府一住多年,连今年年初薛蟠娶亲都是在贾府。

    只是来日宝钗出阁却不能也在贾府,不然礼数规矩上也不过去。

    薛蟠娶的是桂花夏家的姐,名唤夏金桂,也曾读书识字,生得鲜花嫩柳一般。

    因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儿,素来娇生惯养,夏家也慕薛家皇商的名分,两家又是老亲,便结了亲,今年年初进的门。

    这门亲事是薛姨妈亲自相中的,自是极为满意。却万万没想到这夏金桂颇有凤姐昔日之威,而且犹有过之,进门后便弹压得薛蟠不敢吭声,连薛姨妈也不曾放在眼里。

    今儿要绫罗绸缎,明儿要金珠玉饰,稍有不如意便撒泼滚,动不动就指桑骂槐,完全不顾声名体面,连贾家众人都听了这位少奶奶的彪悍性子。

    薛姨妈又气又愧,心下极为懊悔,当初怎么为何没有祥加探,以至于娶了这么个搅家精。

    奈何大错已经铸成,再没有后悔的余地。

    见薛姨妈如此,夏金桂越发嚣张跋扈,横行无忌,阖府上下唯有宝钗还能压得住她。

    如今宝钗定了亲,薛蟠忙里忙外的为宝钗置办嫁妆,又惹的夏金桂大闹了一场,“哪有嫁女儿陪送这么多嫁妆的?难道要搬空了娘家不成?!”

    薛蟠才辩解了两句,便被挠了满脸血花,“杀千刀的,你们把我骗了进门,就过河拆桥,我也不要这声名体面了,咱们就去外头,让大家来评评,看看我的在理不在理!”

    薛姨妈又气又急,差点想出去跟她对骂,最后还是宝钗拦住了她,“妈,算了,嫂子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别闹的外人皆知,让人看笑话。”

    罢扬声对院中道:“嫂子也消停些,要是气坏了妈,可是大不孝之罪。”

    不孝乃七出之条,夏金桂到底心有忌惮,冷哼一声,不甘不愿的回了屋子。

    这出闹剧很快传到了贾府,连潇湘馆内都有所耳闻。

    黛玉叹了口气道:“宝姐姐也不容易,摊上这么个嫂子。”

    紫鹃道:“可不是,只可怜了香菱,日日被磋磨,前儿我见她手上青紫了一大块,她还是不心撞着了。”

    黛玉闻言蹙起了眉头,香菱为人可怜可爱,又与她有半师之谊,实在不忍视而不见,沉吟片刻道:“一会子你拿些伤药,悄悄给她送去,别让人瞧见了。”

    香菱到底是薛蟠的屋里人,让人知道了总不好。

    紫鹃心下明白,点了点头道:“姑娘放心。”

    正要去料理,忽想起一事来,四下里望了一眼,见屋里只雪雁一人,便轻声道:“如今已宝玉定亲,再留下去多有不便,咱们是不是该离开了?”

    雪雁闻言也道:“紫鹃姐姐的是,自从宝二爷与宝姑娘定亲的消息传开,府里这些丫头婆子便开始编排姑娘,实在可恨,再待下去也是受气,姑娘,我们走罢。”

    先前贾母一直想撮合她与宝玉,如今偏偏定下的是宝钗,黛玉自然猜得到府里是怎能传她的,心下并不在意,淡淡一笑道:“现在还没到离开的时机,你们别去管那些闲话,让她们去,咱们只当没听到便是。”

    原本黛玉是算放紫鹃雪雁两人离开,因此一年前她便将身契给了她们,又给了一大笔银子。

    还拜托凤姐帮忙听有没有合适她们的人家。

    谁知两人都执意要跟着她,死也不肯离开。

    黛玉无法,只得放弃了原先的安排,再三问过她们的意思后,最后决定带她们一起离开。

    紫鹃与雪雁也才知道了自家姑娘的秘密。

    她们服侍黛玉多年,早两年就察觉到了黛玉

    的改变,也没有深究,却没想到真相竟如此奇妙。

    如今见黛玉神色淡然,便知她心中有了算,当下也冷静下来。

    …………

    没过多久,贾薛两家便换了庚帖,很快过了定礼,又议定了婚期,便在明年开春的二月初八。

    宝钗在去年抄检大观园后便搬出了园子,如今定了亲越发更是极少出门,只在家绣嫁妆。

    贾母一直淡淡的,只命凤姐料理帮着置办成亲诸事。

    王夫人多年心愿成真,素来木然的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喜悦,精神焕发的预备宝玉成亲事宜。

    凤姐本就不大管事,见贾母神色郁郁寡欢,心下自然明白,越发不愿沾惹,因此只推身上不好,不过帮着料理些事,其他大事一概不插手。

    王夫人无法,交给别人又不放心,只得事事亲力亲为。

    次日起,府中上下便开始忙碌起来。

    两家正忙的团团转,忽有赵家也发了来商议成亲之事,原来赵家老太太今年大病了一场,身体每况愈下,眼看着撑不了多久。

    赵家公子身为承重孙,赵家老太太一旦去世,便要守孝三年,他今年已经十九岁了,如果再等三年就二十二了。

    老太太也唯恐自己逝后耽搁了孙子的亲事,因此听宝玉定了明年成亲,一家人商议过后便忙发了媒人来商议能不能早些把婚事办了。

    王夫人便与贾母商量。

    贾母听罢,沉吟不语。

    探春今年已经满了十五,如果赵家老太太真的去了,赵家公子守孝三年,探春就十□□了,实在耽搁不起。

    这两年多赵家已经发人来问过几次了,只是长幼有序,宝玉的亲事迟迟不定,探春总不能越过兄长自己成亲,因此贾母与王夫人一直没答应。

    如今双方年纪渐长,实在不好再推,况且这两年赵大人仕途平顺,今年年初调任大理寺少卿,品级虽未改变,却是实实的实权人物。

    如今贾府的情形贾母都看在眼里,也担心日后会出什么变故,故而思量一番后便答应了。

    赵家喜出望外,当即便回去请人卜了吉凶,选了个好日子,放了大定。

    赵家传家多年,祖上也曾风光显赫过,家底虽比不上那等侯门公府,但也不差多少,此次乃是娶长媳,故而聘礼极为丰厚,光是聘金便有一千两黄金,还不包括其他的古董珍玩,名家字画,头面首饰等等。

    王夫人看着聘礼单子却有些发愁,与这些聘礼相比,府里给探春备的嫁妆实在有些拿不出手,满满算不过一万两银子。

    贾政看了之后脸上也不大好看,沉声道:“三丫头纵是庶出,可也是荣国府的姑娘,嫁妆不能太薄,否则岂不是叫人笑话。”

    王夫人闻言皱了皱眉,叹气道:“老爷的意思我明白,三丫头虽不是我亲生的,但自在我跟前长大,我看着与宝玉娘娘是一样的。

    只是咱们府里早就大不如前,如今又临近年关,又要采办年货,又要送礼,又要供着宫里娘娘的点,哪里有那么多银子置办嫁妆?”

    元春怀孕已满三月,外面也都得了消息,如今贾府自然是万事以元春为重,每月送进去的银子都不知有多少。

    贾政素来不惯俗务,闻言不禁皱了皱眉,“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前些日子庄子上不是送了年租过来么?再加上库房里的那些古董珍玩,名家法帖字画等等,也尽够了。”

    王夫人又急又气,那些名家真迹字画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既体面又贵重,她都预备着给宝玉做聘礼的,哪能给了探春,勉强笑道:“老爷不知道,这两年旱涝不定,庄子上的出息越发少了,今年送过来的堪堪只够置办年礼,哪里够做什么?

    库房里的古董字画连给宝玉下聘都不够,好些东西都是从我的嫁妆中找出来的。”

    贾政再糊涂也不好让嫡妻出自己的私房给庶女置办嫁妆,当下便咳嗽了一声,“既如此,你便看着料理吧,别失了体面便可。”

    罢转身就走。

    王夫人见状一愣,忙道:“天色已经晚了,老爷这是去哪里?”

    贾政道:“我去秀儿房里歇着,你也早些安置罢。”

    完抬脚出去了。

    秀儿正是赵姨娘的闺名。

    王夫人怔怔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如纸,捂着闷痛的胸口半晌不出话来。

    次日,王夫人便以料理宝玉亲事忙不开为由,将给探春置办嫁妆之事交给了李纨与凤姐。

    妯娌俩对着单子愁眉苦脸,一万两银子够做什么?家具头面首饰、绫罗绸缎、衣裳被褥还有出阁的酒席,样样都得花钱。

    偏偏王夫人与贾政都发了话,一定要办得体体面面,不能失了排场。

    两人面面相觑,商议一番后只得去回禀了贾母,“我们实在是没了法子,只能来求老太太了。”

    贾母听罢叹了一口气,转头命鸳鸯取来了一大一两个匣子,开与两人看,大的那个却是一匣子黄金,些的匣子则装着翡翠珍珠宝石。

    贾母道:“这些拿去六十套头面首饰,加上赵家聘礼里的那六十六套也够了。

    下剩的银子拿去置办一座两三进的宅院,再从官中拨一个铺子和一个庄子出来,便大略过得去了。

    家具摆设的话我记得库房里还有几件紫檀的黄花梨木的,给三丫头添在里头,再用红酸枝一整套的。

    官中还有好些用不到的古董陈设金银器皿,你也挑些好的给她,到出阁前各家还有添妆,到时都放进去。”

    凤姐李纨听了,心里略一合计,倒也还过得去,便答应了,自去料理不提。

    两人走后,贾母便命鸳鸯叫了黛玉过来。

    一时鸳鸯沏茶送上,黛玉方问道:“外祖母找我可有要事?”

    贾母轻轻叹了口气,摆手叫丫鬟都下去,跟前只留了鸳鸯一人,对鸳鸯道:“你去将我昨儿亲自收拾出来的东西拿过来。”

    鸳鸯答应一声,果然取了两个尺许见方的紫檀匣子过来。

    那匣子皆是上好的紫檀木所制,透雕百花,极为精致。

    贾母示意鸳鸯开,黛玉只觉耀眼生花,一阵珠光宝气扑面而至,十分璀璨,仔细一看,却是满满一匣子的珠宝玉石明珠玛瑙猫儿眼等等诸般异宝,皆是罕见之物,黛玉惊道:“外祖母这是何意?”

    贾母命鸳鸯将匣子交给黛玉,道:“你上回生日也没有大办,这些拿去给你些精巧的头面。”

    黛玉忙道:“玉儿这样的头面有好些,外祖母素日也给了不少,哪里还能再要?”

    自从宝玉定亲以后,贾母对她越发大方了,时不时便找个由头给她东西,古董珍玩,头面首饰以及名家字画,放东西的箱笼都快堆满了。

    贾母叹了口气道:“你也别推辞了,这些东西再不给你,明儿也没了。

    原就是这府里对不住你,花掉的那些银子没办法还你,也只这些东西还值得几两银子,你只管拿着便是。”

    黛玉无奈,只得收下,叹了一口气道:“这些外祖母应该留给二哥哥才是,不然叫二舅母知道了,到底不像。”

    听她提起王夫人,贾母眸光一沉,淡淡道:“我自己的梯己,我难道还不能做主?你放心,你和宝玉的我都预备好了,这是给你的,此事除了你我和鸳鸯,便没别人知道了。”

    她疼了宝玉十几年,满心想为宝玉谋个好前程,谁知疼了那么些年的孙女,到底还是偏向自己的亲娘。

    满腔心思到头来落了一场空,连带耽搁了黛玉,贾母心下实在不好受。

    黛玉知道贾母的心思,却也不好相劝,便岔开了话题,“玉儿真有意思求外祖母。”

    贾母叠起精神,道:“什么事?”

    黛玉道:“过些日子便是母亲的忌日,玉儿离家多年,一直无法前去拜祭,如今想去庙里给父母亲念经祈福,以尽孝道。”

    贾母闻言一顿,沉默了许久,方道:“也好,如今府里乱糟糟的,去外头散散心也好,一会子我便发人去牟尼院安排。”

    黛玉闻言微微一笑,“多谢外祖母成全。”

    了会话,黛玉见贾母面有疲色,便没有多留。

    出了贾母上房,紫鹃捧着两个沉甸甸的匣子,颇觉坠手,不多时额上便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黛玉见状正欲话,忽见宝玉迎面走来,不禁一愣。

    自从宝玉定亲,两人已有多时未见,此时却相顾无言。

    沉默片刻,黛玉率先开口,了去牟尼院祈福之事。

    宝玉闻言却没有吵闹,反而点头笑道:“如今府里一团乱,妹妹离了这里也好。”

    黛玉见他神色不同以往,不禁有些担心,“二哥哥最近可好?”

    宝玉闻言,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淡淡一笑道:“我很好,妹妹日后也照顾好自己,这府里不是什么好地方,离开了就别再回来了。”

    罢也不等黛玉答话,便转身离去。

    黛玉与紫鹃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些疑惑,这话实在古怪,莫非宝玉知道了些什么?

    次日,贾母便叫了王夫人与凤姐过来,道:“玉儿欲给她父母念经祈福,你们命人点好,送她去庵堂里住些日子罢。”

    两人闻言都是一怔,凤姐不知贾母用意,当下便劝道:“那庵堂的生活清苦的很,林妹妹素来娇弱,哪里受得住?”

    宝玉成婚在即,王夫人最担心的就是黛玉,如今听了这话心下十分愿意,只是唯恐答应的太快惹贾母不悦,闻言也道:“大姑娘有如此孝心实在难得,只是那里人来人往,被人冲撞了如何是好?”

    贾母扫了她一眼,淡淡道:“这个你不必担心,我已经同牟尼院的住持好了单独玉儿安排一个干净院子,她与我们家极熟,那里又清静,倒不必担心什么。”

    王夫人便不再言语。

    凤姐也明白了什么,没有再吭声。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贾政耳朵里,忙叫了王夫人过来,皱眉道:“好好的怎么送外甥女去寺庙里?叫外人知道,还以为咱们家苛待孩子。”

    王夫人忙道:“这是外甥女自己的主意,老太太也已经同意了的。

    外甥女也是为姑老爷姑太太诵经祈福,才想着去庵堂住,外头即便知道了,也只有孝顺的。

    难得外甥女有如此孝心,老爷应该成全才是。”

    贾政听了,便没话。

    贾母唯恐夜长梦多,次日一早便发贾琏带人送黛玉去了牟尼院。

    主持早已收拾点妥当,黛玉进去便独居一院,十分清静。

    …………

    转眼便到了二月初八,正是宝玉宝钗成亲之日,贾府早两日便发了来请她回去。

    黛玉知道王夫人一直在防备自己,况且这个时候回去未免尴尬,便只推身体不适,并没有回去。

    王夫人巴不得黛玉不回去,贾母也不想黛玉被人指指点点,回来受委屈,因此也没有什么。

    黛玉便一直在牟尼院住着,凤姐产子与湘云出阁时也只发人送了贺礼而已。

    宝钗黛玉成婚后相敬如宾,日子倒也算得上美满。

    王夫人极为满意,宝钗进门不过半月,便将管家大权交给了她。

    宝钗原就极有才干,府中大事务一概料理得十分妥当,让人挑不出一丝错儿,府里上下都十分敬服。

    三月初又是探春出阁,亦是十分热闹。

    连续办了两桩喜事,荣国府上下喜气洋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日清,凤姐宝钗等人正在贾母房中笑凑趣,忽见赖大家的脸色惨白的跑过来,“老太太,太太,不好了,咱们家娘娘薨了!”

    贾母闻言当即仰头栽倒,众人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慌忙蜂拥而上,扶起贾母躺在榻上,又去请太医,又掐人中揉胸口,房内一时乱作一团。

    贾政王夫人等得了消息,也都忙赶了过来,闻听此言,不觉泪流满面。

    王夫人更是险些哭晕过去。

    贾母服了参汤,慢慢醒转过来,依旧不肯相信,叫人唤了赖大过来,贾母惨然道:“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明明前两日去觐见娘娘都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

    赖大忙道:“奴才得了消息后便忙去探,递了几百两银子给夏太监才知道。

    是咱们娘娘昨儿夜里忽然腹痛早产,今早寅时三刻生下了一个成型的皇子,偏偏一出生便没了气息,娘娘大受击,随后便出现了血崩,终究没有抢救过来。”

    贾母闻言忍不住悲泣,“我苦命的元丫头!”

    众人越发悲痛欲绝,王夫人早已泣不成声。

    宝玉痛哭失声,“怎会如此突然?前两日大姐姐还赐了东西给我呢!”

    凤姐知道其中必有见不得人的事情发生,不然元春聪明谨慎如斯,前面七个多月都走过来了,如何会因无缘无故早产。

    见贾母悲痛不已,贾政忍痛上前劝慰道:“逝者已矣,是咱们家没福,老太太别太悲痛了,当心身体。

    若是娘娘知道老太太为她如此伤悲,娘娘心里也会不安。”

    贾母拭干泪水,哑声道:“如今宫里对娘娘是个什么章程?”

    赖大抹了把额上的汗,低声道:“奴才听时消息还没传出来呢,宫里只怕很快就要来传旨了。”

    宫里果然传了消息出来,只令贾家一干人送丧,并无额外恩典。

    贾母又惊又痛,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众人又惊又急,又忙灌参汤,正巧太医来了,贾政忙亲自迎了进去。

    不多一时,太医诊了脉,是有年纪的人,气弱血虚,兼逢巨伤,心神俱损,须得静养,随后又开了方子。

    贾政看了,知是寻常药品,命人煎好进服。

    探春湘云在婆家听到消息也忙赶了过来,黛玉也匆匆回了府里,日日在贾母跟前服侍。

    只是贾母到底上了年纪,经历了这番击,两日都不进饮食,胸口仍是膨闷,觉得头晕目眩咳嗽。

    邢王二夫人凤姐等日日请安,服侍左右。

    谁知没过两日,便听甄家被抄家了。

    贾母听了心中越发不自在,每日命赖大出去听。

    甄家定罪极快,短短数日便判了下来,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昔日的煊赫世家眨眼睛便烟消云散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甄家一倒,许多世家失去了背后的大树,都没有逃过抄家的命运。

    一时之间满京城里人人自危,走动也少了许多。

    贾母心里渐感不安,身子也渐渐不好起来,竟露出下世的光景来。

    黛玉十分担忧,日日不离左右,衣不解带的服侍。

    贾母一睁开眼便看到黛玉担忧的目光,轻轻一叹,转头命鸳鸯抬了个雕漆箱子过来,示意鸳鸯开,却是满满一箱子的古董珍玩并名家字画,道:“这是我多年攒下的一点东西,一会子你带回去罢。”

    黛玉见这一箱东西有许多早已绝版的名家字画,这是不可多得的珍宝,根本无法以金银衡量,哪里肯收,忙道:“先前外祖母已经给了许多东西,这些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要。”

    贾母闻言,摆手让鸳鸯带着众人退下,方拍了拍黛玉的手,叹了口气道:“收下罢,我是不能亲眼看着你出阁了,这些东西你就留着当个念想罢,日后在外头不凑手了还能换点银子。”

    黛玉闻言不禁一愣,抬起头惊疑不定的看向贾母,迟疑道:“外祖母您这话是何意?”

    贾母淡淡一笑,“傻孩子,我虽然老了,但有些事情还是看得清楚,我知道你二姐姐是个有来历的,她与这府里是没了亲缘,但却待你不同。”

    黛玉又是吃惊又是难过,流泪道:“外祖母如今身体欠安,玉儿又怎能离您而去?”

    贾母吃力的抬起手,轻轻抚了抚黛玉的脸庞,柔声道:“好孩子,外祖母知道你的孝心,只是我没多少日子可活了。

    我是年纪大了,这辈子也享够了福,只是从前觉得轮不到咱们家,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和孙子孙女有一日乐一日,谁承想甄家竟一败涂地,咱们家也不知道将来如何。

    这府里的人一个个跟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一旦我去了,又有谁护着你?

    先前是我不好,耽搁了你,如今你陪了我这么些年,也尽了孝道了,天下间没有不散的宴席,该走了。”

    黛玉闻言越发伤心,埋在贾母怀里泪流不止,“外祖母!”

    贾母轻轻抚了抚她的秀发,轻声道:“听外祖母的,去罢。”

    …………

    贾母的病一日重一日,延医调治皆不见效,随后又添了腹泻之症。

    贾政知道多半是不大好了,即命人到衙门请了假,日夜同王夫人亲侍汤药。

    府里也开始预备棺材寿衣等,希望能冲一冲。

    贾政等人日日服侍跟前,宝玉宝钗寸步不离,然贾母依旧没有熬过去,于六月初三凌溘然长逝。

    外面家人各样早已预备齐全,只听里头信儿一传出来,从荣府大门起至内宅门,扇扇大开,一色净白纸糊了;孝棚高起,大门前的牌楼立时竖起。

    上下人等换了孝衣,开始忙乱起来,先是派了人四处报丧,又上折子恭请丁忧。

    贾母年逾古稀,子孙满堂,如今得登极乐,也算是喜丧,各家众人听了也不由叹息一番,都发了人前来吊唁。

    今上虽不甚待见贾家,只是贾母无甚大过,且是太上皇所封的诰命,况先前又出了位仙人,自也带了三分敬意,便下旨恩准贾政贾赦丁忧,又命礼部主祭,下赐些金银祭礼,添些体面。

    外面贾珍贾琏贾蓉贾蔷贾芸等招呼来的世家亲朋。

    里面则由邢夫人尤氏李纨凤姐宝钗等招呼来的女眷。

    停灵七日后,便将灵柩送进家庙铁槛寺内。

    好容易忙碌完,众人回府后却发现少了黛玉,忙发人去寻,却哪里还有踪影?

    凤姐近日身上不大好,索性将管家之事交给邢夫人,自己只一心照顾一双儿女,这日一早却见跟着黛玉的婆子慌慌张张地跑来,黛玉并没有去牟尼院,如今不知道在哪里。

    凤姐顿时吃了一惊,忙命人不可声张,发人暗暗往各处寻找。

    不多时贾政贾琏等人也得了消息,王夫人虽不甚在意,但是黛玉是在荣国府里不见的,也发了人寻找。

    宝钗也极为着急,每日发人留意消息,唯有宝玉一反常态,成日家读书写字,竟是丝毫不担心,众人心下疑惑,越发觉得宝玉古怪。

    贾府众人探了许久,依旧毫无消息,探春湘云也得了信,也发了人过来帮忙寻找。

    找了一个多月,仍旧一点消息没有,贾政便命不用再找了。

    不管黛玉是否能找回来,但是在外面丢了这许多天,便是清白着回来,名声也不清白了。

    贾赦王夫人等人也毫无异议,他们贪墨了林家的家产,日后黛玉出阁根本没法拿钱出来。

    如今黛玉失踪,反倒了却了他们的烦恼。

    因此两府里便做主对外面黛玉因贾母故去悲伤过度,一病没了。

    外人素知贾府的这位表姑娘体弱多病,闻言也没怀疑,不过叹息一声罢了。

    …………

    转眼到了冬月,外头忽然传来消息,王子腾奉旨查边,在回来的路上一病没了。

    顿时阖府皆惊,凤姐又惊又痛,忙套了车赶去王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两日薛蟠的案子不知怎的又被翻了出来。

    王子腾已死,四大家族早已势不如从前,短短数日薛蟠的案子便判将下来,薛蟠犯的乃是杀人一罪,又有薛家进上之物以次充好,诓骗内帑钱粮,两罪并罚,判了秋后问斩,家人发卖,家产充入国库。

    闻得这个消息,宝钗心痛难忍,登时泪流满面。

    王夫人伤心之余,却也十分懊悔,她当初极力撮合与薛家结亲,一是看中薛家家底丰厚,二是宝钗能劝谏宝玉上进,也和自己一条心,进门后,管家大权依旧会掌握在她手里。

    谁知到头来宝钗嫁妆寥寥,薛家又落得如此,早知今日,当初她又何必非要结这门亲事。

    想到这里,王夫人叹了一口气,不管如何,宝钗最合自己的心意。

    谁知这边还没缓过来,史家又被抄家了,湘云从婆家得了消息,急急忙忙往荣国府赶来。

    贾府众人又惊又怕,忙命人去听缘由,只知道罪名有许多,其中亏空,藏匿犯官家财等等。

    贾珍贾赦等人听后都心急如焚,荣宁二府也有亏空,而且数额巨大,看如今这情形上头是算追究了,可当初从林家捞的银子早就花光了,这一时半会儿的上哪凑银子去?

    两府上下都急得团团转,王夫人更是胆战心惊,她先前偷偷藏匿了甄家财物,一旦被查出来罪名绝对不。

    正六神无主,便听宁国府被抄了,贾珍贾蓉也被锁拿了,罪名是参与谋反,亏空,孝期聚赌等等。

    荣国府众人吓得魂飞魄散,四处听消息。

    但其他人家避之唯恐不及,哪里会帮忙?当今铁了心要整治四王八公。又有贾雨村弹劾

    贾政身为幼子,却窃居荣禧堂正院,长幼不分。

    贾家仗势欺人,草菅人命,包揽诉讼,重利盘剥等等。

    荣国府很快便被查抄,王夫人,凤姐主子同丫头婆子仆从都被压着出来了,一个个蓬头垢面,瑟瑟发抖。

    随后,许多贴好封条的箱笼等物都被抬了出来,送上车拉走。

    一般路人皆驻足观看,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贾家众人被关押在狱神庙,因有探春湘云等人从中点,红贾芸并刘姥姥等人也时常带了东西来探望,总算没有受太大的罪。

    半月之后,上头的处置便发落下来了。

    贾家众人有爵位者皆被褫夺,贾赦贾珍贾蓉判了斩首,贾政罪不至死,念在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从宽处置,发配至海疆效力赎罪。

    王夫人包揽诉讼,重利盘剥,藏匿犯官财物,刺配流放西海沿子。

    凤姐包揽诉讼,害人性命,被判□□十年。

    贾琏治家不严,只是圣上念及先宁荣二公有功于国,且贾琏素日为官清廉,并无大恶,只革去户部职务,不予论罪,其一双子女亦无罪开释。

    李纨是节妇,贾兰亦年幼无过,发回家财。

    宝玉贾环并各房女眷除王夫人凤姐外皆被沿街发卖。

    四大家族烟消云散,往日的世交故旧竟无一人伸出援手。

    李纨次日便带着儿子贾兰回江南投奔娘家去了。

    贾琏探春赶来时,才知众人竟被分于两处发卖。

    两人只得买下了邢夫人,宝玉,贾环,正欲赶去另一处,不妨中途忽听一位不知名的行商已花巨资买下了宝钗惜春平儿等人。

    众人大惊失色,慌忙赶去,却见宝钗等人满面迷茫的站在一处,松了口气之余也十分疑惑:“这是怎么回事?”

    宝钗苍白的脸上犹有几分余悸,蹙眉道:“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方才那位客商买下我们后并未露面,只让人把我们的卖身契送了过来,随后便不见了。”

    众人面面相觑,心下惊疑不定。

    宝玉似乎猜到了什么,却默不作声。

    一行人回了贾琏先前置办的院。

    几日后,宝玉宝钗夫妇送别了王夫人,便与贾琏告辞,回了金陵,同行的还有邢夫人尤氏惜春等人,那里还有贾家的祭田,这些并未入官,多少可以支撑他们的生活所需。

    贾琏带着一双儿女留在了京城,平儿也留了下来,每日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时不时去狱神庙探望凤姐,日子倒也安宁。

    …………

    千里之外的江南,正是杏花烟雨时节,一艘精致的画舫行于江面。

    只见船身雕花隔板,琉璃支窗,挂着薄纱软烟,门缀珊瑚珠帘,十分地富贵典雅,可见主人来历不凡。

    黛玉站在船头,只见两岸青山绵亘,江水滔滔。

    清风徐来,江面微起波纹,映着斜阳幻出片片金光, 散动不休,只觉天地辽阔,心旷神怡。

    俞青从船舱中出来,扬声道:“怎么站在那里吹风,一会儿子又该叫头疼了。”

    黛玉闻言回过神来,吐了吐舌头,“都是妙玉姐姐的错,要不是她拉着我出去,也就不会受寒了。”

    妙玉正歪在甲板上喝茶看书,听了这话顿时又气又笑,扬声道:“这可不能颠倒黑白,不如叫紫鹃和雪雁来,昨儿是谁一个劲儿地要去看采珠的?”

    紫鹃与雪雁在舱里做针线,闻言相视一笑。

    俞青见状不禁摇头失笑,自从离开贾府,这两人就完全没有了一点千金姐的样子,给跟孩子似的,见什么都好奇。

    逛热闹的街市,去看人家种田插秧,跟人上山采茶摘野菜。

    前儿还定要跟著鱼采珠船入湖心看人采珠,吹了半夜的风,回来便染了风寒,在床上躺了四五日才好,依然兴高采烈的下次还要去,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这时瞑色初凝,炊烟四起,江上各渔家都停船做饭,驾船的宋洪收起撑杆,将网里的鱼提了上来,宋婶与紫鹃雪雁也开始收拾做晚饭。

    将紫砂锅至于角落的红泥火炉上,炉内烧着木炭,哔啵作响。

    不多时,晚饭便已齐备,一坛炖的骨酥肉烂的炖肉,两尾清蒸鱼是宋洪现网的,还有一大盘的酱虾,两样精致菜和一碗莲藕汤。

    众人吃罢吃饭,便坐在甲板上闲谈,观赏两岸景色,十分惬意。

    黛玉倚在妙玉肩上,对俞青笑道:“姐姐,这里已经游览遍了,我们下一个地方去哪?”

    俞青笑道:“这次咱们去大理。”

    妙玉闻言也极为好奇:“这次又去看什么有趣的东西?”

    俞青站在船头看着苍茫夜色,微微一笑:“去看四时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