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排查

A+A-

    长生本以为顺着桐油这条线,很容易便能查到蛛丝马迹,但是很快,根据巡抚衙门那边出具的粮仓账目备份里,明明白白的备注了粮仓里储存有桐油,账目里显示桐油入库时间是两年前,数目也跟这次着火的量差不多。

    如今这个案件调查到这里,表面看起来好像是流民进入粮仓,不心翻桐油着火引起。

    看起来合情合理,似乎真相就是如此。

    巡抚衙门那边也催着长生结案,他们好早日进行粮仓的重建整理,但长生还是觉得有些奇怪,因而不愿意结案。

    “你有多少把握?”柳晖低声问道,避过旁人偷偷的过来寻长生,他的语气中满是焦急。

    金峰毕竟是实权巡抚,不是贺勤那样的软蛋,之前明面上在众官员面前退了一步,同意让长生深入调查粮仓失火,但动作全都留在背后。

    金峰自己不出面,让巡抚衙门里的其他人以重建为理由向长生施压催促结案,又将初步调查结果通报其他官员,并以粮仓失火为理由,私底下向各府城知府索要粮食填充粮仓以备朝廷责难。

    索要粮食之余,又暗示自己朝中有人不惧责难,瑕省也就陵南官场上下油水充足,其他府城难免有捉襟见肘之处,因而私贩粮仓储备粮的官员并非少数,金峰拿这事威胁,另加上他本就拉拢了一批人,他又是巡抚,可以在瑕省官员任期考评上做文章,是好是坏都在他一念之间,毕竟不是人人都是长生那样已经在朝廷挂了名号,长生有实绩金峰不敢在他的考评上玩花样,而其他的官员本就心虚,因而惊惧之下,大棒加甜枣,金峰竟然借此收拢了不少官员。

    这番反客为主,其中的老道手段,不是贺勤那样的捡漏党能比的,金峰新官上任没有烧三把火,反而留到了如今,长生被案件拖住手脚,一时竟然没有发现此事,而一直冷眼旁观的柳晖,却闻到了风声,因而大半夜找过来有此一问。

    柳晖本就与金峰不合,因而金峰越是如鱼得水,他便越焦心。

    ——

    长生对柳晖倒没什么恶感,这人十分精明,行事明哲保身为主,虽然喜欢煽风点火躲在人后挑事,但也没有胡乱伸手,虽然没有太大的作为,但也未做什么恶事。

    “三日能出结果。”长生道。

    柳晖挑眉,问道:“你有多少把握?”

    “多少把握不好,只要是人做的,就一定有破绽,若不是人为的,金大人那边也不该这般焦急,粮仓重建,为何非要建在那里,另择一地不行吗?”长生淡定道。

    柳晖却很着急,道:“这一切都只是你的猜测,不是真凭实据!”

    金峰从前如老好人一般,如今终于亮出了自己的獠牙,这一日之内持续不断向按察使司施压,找的麻烦简直比过去一年都多,这样的压力,柳晖也顶不住啊。

    长生道:“大人,寻常办案都有六十日内结案的法,如今这才多久,两天?”

    柳晖叹了口气,想起自己上午被金峰支应着,查找去年的旧案,愣是从头到脚找出了一身毛病,偏偏金峰虽然是吹毛求疵,但却得有理有据,让柳晖在众人面前丢了好大的面子。

    金峰还刻意绕开了长生的业务,给的理由是不能扰长生办案,然后就这样冠冕堂皇的将按察使司的人折腾得人仰马翻。

    柳晖何曾受过这样的软刀子磨人,他是想要挑事,但却不想让自己被折腾啊,只得过来找长生诉苦。

    长生听了柳晖诉苦,温声道:“柳大人,如今瑕省,罗某第一敬重之人是余季大人,第二便是柳大人您了。”

    柳晖一愣,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人,人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且长生是一个瑕省官场认定的狠人,柳晖听他这般,心下也不免喜了几分。

    “罗大人过赞了……”

    “柳大人,罗某所发自肺腑,绝无半点虚假,往常总金大人刚正不阿,办了不少大案,其实柳大人也一样,办得案件不比金大人少,但柳大人,为何金大人的官声比柳大人要高,您可有想过这其中的因由?”长生问道。

    柳晖皱眉,心下想着还不是金峰会吹呗,但还是假惺惺的道:“金大人年长,自该如此。”

    “大人这样想就有些偏颇了,若论年纪,如今瑕省年长者是余季大人,但金大人的美名,却是连我老师魏岚大人都有所耳闻。”

    “难道还有旁的理由吗?”柳晖问道。

    “据下官了解,两位大人同在按察使司待了多年,大案几乎全被两位大人分摊,但柳大人您接的案件很杂,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而金大人接的案件,大多事涉权贵豪族。”

    柳晖老脸一红,他自来明哲保身,因而这种得罪人的案件大多推给了金峰,而金峰竟也高高兴兴的接了,而如今金峰高升了,柳晖原本是算将得罪人的案子一股脑的推给长生的……

    长生道:“柳大人,金大人接的这类案件,虽然看似得罪同僚,但却很易让人记住,看似柳大人吃了亏,实则是积累了好名声。”

    金峰的聪明之处便在于,他并不会真正去动那些底蕴深厚的豪族,但与他自身层次差不多或者更低的层次,他得罪起来毫不心疼,而“不畏权贵”是一个很容易获得文人称赞的标签,有了文人的传颂,金峰又推波助澜,名声就这样一来二去的起来了。

    长生一席话,倒让柳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里大骂金峰鸡贼。

    长生见他意动,又道:“往常看大人行事,大节上虽从不出错,但细微处却会出现些许查漏,大人是个刚正不阿的人,自来规行矩步,若是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大节被人揪着,就显得有些过于苛责了,但金大人这般,应当是为了大人好,是看重大人才这般严格要求,大人心下也莫要挂心。”

    长生神情温和,好似全然在为柳晖考虑,柳晖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闻言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人若是能将这些节上的毛病纠正了,日后任谁也挑不出错来,那时岂不是坦途一片。”

    柳晖听了“坦途”二字,起精神来,又想到自己这些年来明哲保身,一时豪情万丈,想着不就是“不畏权贵”吗,他也行,他第一个不畏惧的权贵,就是他金峰!

    柳晖拍着胸脯道:“罗大人放心,不就是三天吗,本官就任他任他挑刺,就当是借此整顿风气!”

    长生心下点头,有了柳晖牵扯金峰,自己也能做更多的事情。

    粮仓账目一共有两份,一份放在粮仓里,一份放在巡抚衙门里,如今粮仓里的那份账目随着大火灰飞烟灭,只能依靠巡抚衙门里的那份。

    而巡抚衙门里的人此前未曾提到粮仓中有桐油的事,给出的理由是粮仓的管理账目的书吏这几天请了假回老家,因而旁人不清楚其中内情。

    这个理由倒颇为通顺,因为运送物资进粮仓的人员不固定,甚至粮仓里的人员这半年来也流动频繁,所以没有人能清楚粮仓里有什么,甚至根据这桐油入库时间,还可以追溯到贺勤执政期间,时间太久,那就更是难以查探了。

    而旁人不是专业人员,未能判断出粮仓仓库着火原因是因为桐油,那就更显得合情合理,就连查案人的心理都揣测到了,安排一个浅层次的“内幕”供查案人使用,显然做下这个局的人经验十分老道。

    这个所谓的“真相”,似乎就能糊弄住所有人。

    但长生并没有被这一层“真相”绊住手脚,账目里关于桐油的记载字迹并不是新近写上去的,长生毫不怀疑古人作假的能力,询问过古玩市场的老师傅,字迹做旧其实不是什么高技术的活计。

    且油和粮食不同,粮仓里很少会大量储存食用油,甚至有的粮仓干脆不储存油类,并且油类也很难在粮仓里放两年,因为衙门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油类往往会在来年作为福利分发给衙门里的官吏。

    长生又找人查了查陵南府境内的商行,奇怪的是,这一两个月内陵南府各地,都没有查到哪家商行或者杂货铺有单批次明显的大量桐油出售。

    米面粮油这种生活必需品,一般商行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很少会贸然改动,而如果要大批量从外城调货,那么就会十分显眼。

    长生又调阅了十家商行的进、销货记录,发现有七家桐油二月销售情况比一月少了三成,而一月跟去年十二月大约持平。

    十二月是年底,年底哪怕穷人家,也会大批量购进物资,因而交易增加很是正常,而一月份因为十二月购买的年货没用完,因而生意一般不会很好,单论桐油一项,对比去年同时期的一月,今年一月份甚至要多了五成。

    长生粗略算了算,各家商行多出来的桐油,差不多正好足够快速燃烧整座粮仓。

    长生脑海里突然浮现四个字:化整为零。

    长生又仔细比对了商行账目中的每日销量,发现日销量增加,主要集中在一月中旬。

    而通过由全城商行掌柜们出具的对比,全城约摸有六成商行桐油销量增加,而根据这六成的商行,长生能够画出购买桐油之人的活动范围。

    这个活动范围看似很大,但在全程地图上画点连线之后,依据人心理上的就近原则,能将范围缩很多。

    很多时候事实真相如何,其实大家心中都有了定论,如今种种证据都表明粮仓失火,乃是人为纵火。

    而至于为何一定要烧毁粮仓,那定然是粮仓里出了问题,这样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只能是储备粮食出了问题,而能够有能力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粮仓内粮食的,那就必然是一个能够在瑕省只手遮天的人物。

    长生早早将视线锁定在金峰身上,虽然仍然存在冤枉的可能,但长生在行事时难免带上了偏见。

    这份偏见并不会表现在明面上,而是在排查可疑人员之时,面对一份名单,长生会重点关注与金峰有交集之人。

    既然是要火烧粮仓,又要做得不漏马脚,那么事情一定进行得相当隐秘,因而参与此事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长生和薛采猜测着对方既然这样煞费苦心的,从一家家商行里悄摸摸进货,显然的是掩人耳目的主意。

    若是熟客,商行之人多半会看着眼熟,长生又询问了几家商行,发现并无原本的熟客突然加大购买量之类的情况,长生又问可有什么特别的人来买桐油,同样得到否定的回答。

    由此,长生便猜测着,这个购买桐油的人应当是个生面孔,且可能面貌寻常让人记不住。

    对方既然定主意要让流民背锅,那么自然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而越是周密详尽的计划,那便会逻辑严密,从某种程度上,也更好推测。

    ——

    比如烧粮仓要用桐油,那就伪造粮仓原本存有桐油的记录,没有桐油就找人偷偷摸摸去买,看起来天衣无缝,实际上一个环节出了漏子,就全都抖落了出来。

    长生推测,为了掩人耳目,购买桐油的人应当只去了每家商行一次,依照推算,若是仅仅一家买一次,那么单次的数量应当在十至三十斤之间,因为若是更多那可能就要用板车来拉,那样就过于显眼了。

    而普通人家,用油很省,很少会一次购买这么多油,而大户人家或者是餐馆开销大,那就要用板车来拉,城中大户人家和餐馆之类数量固定,商行的人多半认识,甚至很可能会送货上门,因而被排除掉。

    而一次会购买这么多油的人,那多半就会伪装成富之家,大商行里每日来来往往那么多人,恐怕是不会记住这个购油人,而杂货铺或者商行就不同,每日客流量不多,一次购买十斤油也算是大客户了,长生循着这条线,让几个杂货铺的人描述一下这样的“大客户”。

    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过程十分艰难,几个杂货铺的老板凑在一起,花了大半日的时间,经过艰难的比对,最后凑出了三个形象来。

    一个是左手手背上有道疤痕的,一个是下巴正下方的脖子上有颗黑痣,还有一个是左后颈有个暗红色的胎记,这三个人外貌都不突出,但这三个人去的杂货铺重合率很高,因而长生有些怀疑,买油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