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按理流民也能在城中乞讨,但一来如今城中乞讨者多,外地口音的容易被本地口音的乞丐欺负,因而外地乞丐在城里都待不住,二来有了赵大山前头徒劳无获的搜寻,几乎确认了那个流民不在城里。
而离巡抚流民安置点,便是陵南府衙流民安置点,这个安置点是长生所建,因而完全在长生的控制下,长生能够想到这里,幕后之人肯定也可以。
长生情不自禁的将实现落到自己身上,难道那第三个人会出自知府衙门吗?
如今陵南府安置点,留了不少差役维持秩序,这些差役九成出自知府衙门各班房,还有一成是从提刑按察使司和布政使司借调来的。
长生一方面让薛采去进行安置点差役身份排查,而自己亲自去了安置点。
长生也就刚开工那两日来安置点视察过,如今突然来了,倒是吓了众人一跳,好一阵人仰马翻。
跟现代领导视察一样,底下人全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做得不对惹得长生不高兴。
两边心思不一样,长生走马观花一般看了一圈,相比较之前看到的,流民如今的脸色依旧不好看,虽然看起来依旧是一副穷苦的面容,但比之前的惨淡蜡黄好上许多。
又有巡抚衙门安置点那边对比,流民们对长生都满是爱戴。
因着粮仓被烧毁的缘故,巡抚衙门安置点如今一日一顿,每顿一人只能分到一口,其中霉米掺杂着沙土,惨不忍睹,只大抵吊着那边流民们一口气罢了。
那边流民们浑身无力,也没有力气造反,且不少人为了一口吃的,愣是从那边跑到了陵南这般的安置点。
长生本以为只用清点人数,就能将那个藏起来的流民揪出来,如今看来却没那么简单了。
长生召集了所有的差役,视线在所有人脸上转了一圈,所有人神色如常,倒没有看出哪个心虚。
长生命手下人挨个检查,看看谁左后颈有暗红色的胎记,找了一圈,愣是没有发现整个人。
长生懵了一瞬,暗道难道自己猜错了?
“人都在这吗?”长生问道。
安置点的官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不知道长生到底意欲何为,视线在全场扫了一圈,又默默的数了数人数,点头答道:“人都在这里了,大人。”
长生皱眉,想了想又问道:“这几日有没有人轮岗,或者谁请假了,让旁人来顶替的事情?”
安置点维持秩序的人员是固定的,安置点离河边工程很近,差役们白天监工,并负责发放粮食的秩序,流民们毕竟不是牢犯,因而晚上便不用人看守。
那官员想了想,方才不确定的道:“前几日手下有个差役生病了,让人顶了几天班,不过下官不记得是哪个了。”
官员怕长生不高兴,赶忙对着下面的差役道:“前几天请假的是谁,快站出来!”
一个差役站了出来,长生观察了一番,这人脸上确实带了一股病气。
那差役骤然被长生盯着,也很紧张,磕磕巴巴的解释道:“李原见……见人病了,便好心替人顶班,昨日人病好了,他便回去了。”
“李原?他替你顶班,自己的差事怎么办?”长生问道,能顶差役班的也必须是差役,而每个差役都有自己的差事,长生这才有此一问。
“人……人……”这人满头大汗,显然不敢出来。
长生一番逼问之下,这才得知,那李原是翘班来替此人上班的,而顶班的理由也很简单,差役们在安置点的工作,另有加班补助,补助按日结算,而李原替此人顶班,也能拿点辛苦费。
看似合情合理,但长生却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这个李原是提刑按察使司的人,他瞒着自己的上司来替别人顶班,他上司真的不知情吗?
而李原的上司,不巧,是长生的人。
长生在按察使司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从布政使司带过去的,因而每一个都弥足珍贵。
长生来不及思考李原上司的问题,直接派人去查看李原左后颈是否有暗红色的胎记,若是有,直接拿下。
李原那边尚且没有消息,如今面对远超过六百的流民人数,长生倒有些头痛了。
那个逃跑的流民是什么样子长生并不知道,但觉得对方既然藏的这么深,显然是知道什么,心里害怕这才如此。
当日参与偷粮计划的都是青壮年,而这里的流民却不仅仅是青壮年男子,长生直接命人将此处所有青壮年男子聚集在一起,他要集中训话。
青壮年集中起来,约莫有四百多人,依旧是乌泱泱的一片,长生先前便吩咐过了,不许有任何隐藏,只道对偷摸进来的流民既往不咎,甚至要登记造册。
南府安置点虽然日日都是米糠,但每日不断,且分量也算充足,有混乱不堪的巡抚安置点对比,长生在陵南安置点这边名望很高,他既然这样承诺了,大多数人家都没有再藏匿偷摸进来的流民。
流民们都是从外地过来的,难免有人沾亲带故,且每日分食是按照出力来分,老弱妇孺都不用出工,全靠自家的青壮年,因而流民拿自己挣的粮食来接济亲人,旁人纵使知道也不会心生不满。
那个隐藏起来的流民头子,纵使他不愿意跑出来,他的亲戚也怕他出事,但是旁的流民却不愿意,因为长生了不许隐瞒,若是被查出来,旁人也可能受牵连。
流民头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混入四百人的青壮年队伍里。
长生没有那样火眼金睛,能够一眼认出流民头子,且流民大多都是蓬头垢面的,就算是原本认识流民头子的人,此时也不一定能够辨认出来。
流民头子微微弓着身子,低下头站在一群人中,听着上首长生训话。
长生先是了粮仓失火之事,又简单明了的提出悬赏,若有知道内情的,赏赐大米十斤。
十斤听起来虽然少,但饥荒年代粮食最值钱,且大米若兑换成米糠,便能吃很长一段时间了,因而下方的流民全都蠢蠢欲动。
就连流民头子的亲戚,都多看了他好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