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旧事
当夜,城中有某处府宅火光冲天,据全家皆被烧死,无一人逃脱。而在都城因此事乱起来之前不久,莫语刚恍恍惚惚地从其父莫丞相的书房中走出。
莫丞相最终还是透露给了莫语一点消息,原来莫斐从北国带回来的那名女子乃是某位皇亲的人。
北国内部此时并不比荆楚好上多少,几位皇子争夺皇位,朝中分成两个阵营,一派主张仗以尽可能侵、占荆楚边疆地带,另一派却是主张与荆楚和平共处,以免待到两国两败俱伤之时被更北面的诺维基人坐收渔翁之利。期间还牵扯出了多年前的一桩皇族秘事,有妃子与王室通、奸,所生的皇室女流落民间,据正生活在荆楚。
而这位“公主”的亲生父亲乃是北国主和派的中流砥柱,莫斐在跟随大将军在外征战时便多次与其接触,之后荆楚大败北军,这个人便递了消息给莫斐,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并且表示之后愿意与荆楚和平共处。如果可以的话,能够顺路带上自己的亲信,进入荆楚寻找自己失散已久的女儿。
其实点到这里,莫语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雍禾就是那位失落的北国公主。
她总算是想明白了为何前世本来一直忠心于司马煜的苏柩会背叛他,反而引“狼”入室,将荆楚朝廷大半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又拱手让给北国。
前世莫斐没有那么早就随军出征,也许当时那位北国皇亲最后也没能成功与荆楚人接触,而且他的实力也比不上那些主战派,或许早早地死在了争夺政权的无硝之战中。之后,可能是在司马煜登基之后,雍禾的身份被北国人发现,又知道她是荆楚首辅苏柩的死穴,便利用种种方式诱她回北国,以牵制苏柩。
苏柩是不可能放弃雍禾的,哪怕背叛全天下人,哪怕是与天为敌。
所以,他为了雍禾的命会背叛司马煜,会陷害几代忠臣甚至贵为国戚的莫家,让莫家家破人亡,就再合理不过了。
原来是这样。莫语口中喃喃,神情恍惚。
她抬头看向父亲,欲言又止。虽她不能将自己重生一世猜测到的信息告诉父亲,但却可以旁敲侧击地提醒他雍禾的身份。
谁知道在莫语状似无意地提起她觉得之前懂得北地之毒解法的苏夫人很奇怪时,却被父亲呵止,并让她离开。
走在回自己院子的石板路上,莫语总觉得自己似乎还忽略了什么。
自己能猜到雍禾与北国的关系,父亲会忽略那些细节吗?而如果他已经知道……
“姑娘。”
在经过后花园的一处假山旁,莫语的思绪突然被断,她回过神看到翠鸣正低着头站在自己面前,眼角若有若无地闪过几点晶莹。
莫语疑惑道:“怎么?”
翠鸣似是下了很大决心,一只手抚上另一条胳膊,故意扭过头不与莫语对视道:“姑娘今日中第是大喜事,日后也是前程无量,我是真心替姑娘高兴。”
她顿了片刻,继续道:“只是我年岁大了,再服侍姑娘难免有手脚不灵便的地方,本来应该早早辞去免得浪费相府的银钱,但之前姑娘身体受恙,我想着怎么也不该在那时候离开,便又压后了日程,而如今我见姑娘大好,又中了举……就想着可以离开了,特向姑娘辞去。”
“……”莫语确实想起,在自己中毒之前,翠鸣就有想要辞去的心思,只是之后她一直尽心尽力地服侍自己,再没提过,莫语这才把这事忘却在了脑后。
莫语想了想,道:“这件事你也不必如此着急……”
抬起手止住翠鸣还欲什么的意图,莫语继续道:“你我到底主仆一场,待得你想好出了相府要做些什么以供生息,我再放你出去。”
完,翠鸣见莫语态度坚持,便也不再相求,而是默默地跟在她身后。
一路无语,到了院子门口,看着灯火通亮的房间,莫语突然开口,“翠羽可也有你这种想法?”
“这只是我一人的决定,翠羽并不知情。”本来神不守舍的翠鸣被突然的问话吓了一跳,匆忙解释。
莫语“唔”了一句,不再言语。
正当翠鸣斟酌着想要再替翠羽点什么时,莫语却又补充一句,“如果你还是为了家里的事情,担心拖累到相府。那么我希望你能认识到,他们是你的父母,相府舍出每月几两银子也不影响到大家的吃穿用度,可你若是掂量不清还任由他们向你索求,最终总是会被吸干了血,榨干了力气。”
翠鸣犹豫好久,最终点点头,“翠鸣明白。”
“明白就进来罢。”
莫语站在长廊的灯下,扶着栏杆回头看她,翠鸣一时间竟是晃了眼。
她暗暗下了决心,姑娘真心实意待她,为她出主意,她又怎能再被那几句花言巧语蒙了心。明日,她将手里攒下的银子最后再给那个不成器的哥哥一次,便与那个家断绝关系,此后一心一意为姑娘做事。
——
莫语并不知道翠鸣的想法,她只是前一天夜里早早上床睡觉,在第二日首次点卯时早到了一刻钟。
让她惊奇的是,整个尚书省除却几个部门稀稀拉拉地到了两三个人外,竟皆是无人早到。莫语侧身躲过几个着哈欠直直就要往她身上撞的同僚,总算是到了她办公的屋室。
推开门,老旧的门扉发出“吱呀”一声,莫语不由得条件反射似的快速缩回了手。
“可是莫同僚?”
此刻正有一身着靛青直襟长袍的儒生站在书架前,手握一筒竹简,微微皱眉向外看来。
莫语点点头,与此同时在心里思索,他就是今年的状元安禄?
男子将竹简放回书案上,像是知道莫语所想一般主动道:“莫同僚安好,兄姓安,单字一个禄,之后在尚书省共事三月,还望莫同僚多多关照。”
“互相关照互相关照……”二人客套两句,便各自找到座位坐下,不再交谈。
莫语翻了翻面前桌上摆着的几本薄书,不大感兴趣地扔在了一边。
“听莫同僚在书院时曾师从罗先生,名师出高徒,想必莫同僚在编纂修复古籍一道上定是深有所得。”安禄突然开口,与莫语搭话道。
罗先生?想不到罗老头的名声竟如此大,都传到南边的书院里了。莫语在心里感慨着,嘴上谦道:“先生的本事我未学到十之一二。”
这可是真话,毕竟莫语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直被罗老头使唤来使唤去,根本没被教过什么,之后好不容易拉近一些关系,罗老头算教她点真才实学的东西了,又出了王老那一档子事,之后罗老头再见到她就是吹胡子瞪眼睛,压根不搭理她了。
“莫同僚过于自谦了。”安禄显然不相信莫语的话,便只笑笑。
“二位到的可早,我本以为我还是早到的呢。”人未至,声先到。声音怎么如此熟悉,莫语惊喜地抬起头,见到朝九正倚靠在门上冲着自己眨眼睛。
“朝……”
朝九摆了摆手,“不用问我在这里主要都做些什么,我是前几日才被调到这里的,结果没过几天王通史就丁忧了,我到现在还对这半屋子的卷轴摸不着头脑呢。”
……真没想问你这个。莫语无奈,却还是顺着他的话唔唔两声。
“你便是朝九同僚?”安禄从座椅上起身,他官职比朝九要高上一阶,朝九认出他就是新来的通史后主动拱手施了一礼。
“下属朝九,见过安大人。”
见到朝九忽然严肃起来像变了个人一样,莫语不由得惊诧。她复又联想起自己之前的随意,头上不由得冒出一丝冷汗。
自己之前是怎么放心地与安禄平起平坐的?
安禄自己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只是很温和地叫朝九起身。“既然人都到齐了,我们就来分配一下之后的工作。”
“人都到齐了?”莫语环视了一圈,确定房间内只有他们三个人。
朝九看出莫语的不可置信,耸了耸肩膀,解释道:“本来调我来这边就是因为这里人员不够,之后王通史丁忧,许吏又新婚,朝廷许了他三日的假,这里便只剩我一人。如今你们俩来了,这里的人数便翻了一番,我还轻松了不少。”
“完了?”安禄似乎早就知道这些,静静地站在一边等待朝九向莫语解释完,便开始向二人分配下一日的工作。
莫语虽是女子,但既入了官场,便不会因着是女子就有所优待。莫语与朝九各被安排两架子的古籍修复誊写,而安禄对自己更加严格,剩下的三个书架都由他自己负责。
莫语抱着厚厚的卷轴走回自己书桌前的路上,朝九偷偷拽了她一下,悄声道:“不必急于一日做完,之前王通史在的时候,我们都是将一日的工作拖成三四日,反正皇上也不急着要,做得那么快又累,也得不到封赏,只是得不偿失罢了。”
莫语眼角瞄见安禄已经不满地看向这边,又想起莫斐昨日与自己的话,便抽出被朝九攥住的衣袖,好心提醒道:“你还是不要耍滑头,安大人行事恐怕不比王通史通融。”
朝九并没把这话放在心上。
只是之后的两个时辰内,他被安禄连连找了数十次不止,已经誊写在卷纸上的史籍也被回四五次。
“天杀的新官上任!”
“……你还是点声罢。”
莫语在心里默默同情了朝九一番,继续翻写着前朝的地域通史一书,翻到北国时,她的动作停了下来。
司马一氏与北国叶氏曾为血戚,彼此之间常有互通有无之事。只是从高宗开始,两国边境渐有摩擦,北国战神曾连下荆楚十二城,极大地扩充了北国的领土面积。之后战神却招来当时北帝的忌惮,卸了他的兵权贬为平民,这才给了荆楚喘息之机,养精蓄锐,在平丘一战中大败北国。战后两国俱是呈疲颓之势,再不愿仗,于是荆楚将当时的雅毓郡主送往北国和亲。
雅毓郡主被荆楚皇帝赐姓司马,之后嫁与威远将军生下一子一女,儿子未能接替其父的骁勇,在他承爵期间,因犯错而被皇帝一削再削,幸而其女之后嫁入皇室成为太子妃,方才为家族在皇帝心中占得几分位置。
其女姓张,单字盈。
这不就是,不就是皇后的闺名?莫语只觉浑身发冷,不由自主地了个哆嗦。
作者有话要: 至此大部分伏笔都被揭开,进入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