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妖孽男后很祸国

A+A-

    李雏凤看着离开的大臣,心里特别的满意, 在她回到书斋殿。

    福德一步走上前去, 在李雏凤的耳边道:“七嬷嬷来了,在门外候着呢。”

    李雏凤一听,眉头一皱, “让她进来吧。”

    七嬷嬷走进来之后, 脸上的神色带着关切语调急促:“皇上, 太后有要事要与皇上商议。”

    李雏凤接过来福德递过来的茶杯, 嘱咐福德:“福德,给七嬷嬷也端上一杯,润润嗓子。”

    福德:“是,我这就去端,皇上了一个早上了,又是黄河水道,又是京郊蝗灾,嬷嬷也坐片刻, 容皇上缓缓神。”福德委婉的着今天朝上十分的忙碌, 先让皇上休息一会。

    七嬷嬷对李淮安也是心疼,她看着一口一口喝茶水的李雏凤, 也是不忍心直接现在就走的话。

    犹豫了片刻:“那我就厚着脸皮蹭皇上一碗茶水吧。”

    李雏凤听她这么,眸子里染上了一层笑意:“嬷嬷真会笑,您这那是蹭寡人的茶水,这是寡人该给嬷嬷的,嬷嬷对于母后的尽心尽力, 寡人都看在眼里呢。”

    七嬷嬷闻言,直接笑道:“皇上现在越来越会话了,真是折煞老奴了。”

    笑完之后,看了看左右,又慎重的:“太后她老人家,是为皇上成亲之事,希望皇上解释清楚,免得伤了母子的和气。”

    李雏凤一听心中有底朗声:“嬷嬷只管放心,寡人定会与母后好好的,不会上了母子的情分。”

    七嬷嬷见李雏凤放下了杯子,就先一步站起身来:“既然皇上喝完了茶水,那就随老奴过去吧。”

    李雏凤轻轻的点头,大步走向前去,七嬷嬷和福德跟在她的身后。

    已走进屋,就看到太后脸色阴沉的看着门口。

    李雏凤掩饰住眼眸里的笑意对七嬷嬷:“嬷嬷,你和福德在外面守着,不许任何人进入。”

    七嬷嬷与福德行礼,退了下去。

    看到他们二人出门,太后的才开始发作:“你给哀家跪下!”

    李雏凤恭顺的跪在了地上,对着太后:“母后何必生这么大的气?,这件事情一是板上之事,没有办法改变,但是有一点可以改变。”

    她道这里停了下来。

    太后看着她,也是气极,压抑的声音低吼:“淮安,你可知道,你这么做,把哀家至于何地?你先是不一声招呼,就定下自己的皇后,再一个是,皇后还是个男子,你自己什么身份你忘记了?竟敢如此的胡闹?”

    着太后,就拿着帕子抹起眼泪:“你你这样,让哀家如何下去见咱们李家的列祖列宗?尤其是你父皇。”

    李雏凤看太后真的哭了,才慌忙跪着往前走了一步,来到了太后的膝下,轻轻的抱住了太后的腿。

    “母后,女儿有自己的算,您也知道,我是女儿身,所有大臣都以为女儿是个男子,所以才会尊我一声皇上,要是女儿现在自己身份,恐怕等不到女儿过继子嗣,就会被人撵下皇位了,易宁安,他在知道女儿是男子的时候,还愿意屈尊降贵嫁给女儿为妻,你想想在他的心里,女儿是个怎样的地位?”

    太后在听到李雏凤自称女儿的时候,先是一愣,接着又听到她易宁安的时候,心底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还是觉得她的有道理。

    李雏凤听着越来越的啜泣声,又道:“母后,我知道,您是担心那几个皇叔,他们前来夺权,女儿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易宁安也会帮着我的,到时候,女儿生个孩子,再从宗亲里选上几个孩子,都放在您的膝下养着,就是在宗亲里选下的孩子,哪个有能力,就让哪个继承皇位,都是养在自己身边的,还怕和我们不亲吗?”

    太后擦泪的动作一顿压低了声音:“你想的挺好,万一你的女儿身被宣扬出去,到时候我们母女二人性命焉在。”

    只是做完这些,太后哭泣的声音又变大了。

    李雏凤抬头一看,这太后的脸上哪有一点落泪的痕迹,完全就是演给外面的一些人听的。

    她朝外头看了看,对着李雏凤:“你呀,也长大了,心中已经有了成算,哀家也不拦着你,哀家只要你好就是了。”

    李雏凤一听眼眸里出现了笑意,脸上却有些笑的扭曲。

    太后一看,嫌弃的把她按在了自己的腿上:“快别笑了,比哭还要难看。”

    “母后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就好,只要到时候,那些在咱们身边养大的孩子,我还就不信,不能笼络住他们的心。要是女儿的能力够强,女儿就修改咱们大梁的规矩,让大梁的公主也有继承权,只不过生下的孩子,必须是随着咱们李家的姓。”

    李雏凤的一席话,的太后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好好,只要你好好的,不管做什么哀家都支持你。只是万事要心,没有完全的把握的时候,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李雏凤点头:“知道,母后,女儿现在就是在为母后,为女儿的将来谋算一切,总会能达到我们想要的哪个结果的。”

    太后看着如此坚定的李雏凤,欣慰的用手轻轻的抚摸她的头发,心中却是想着‘即如此,那她也为她的安儿的远大报复搏一搏。’

    “凤儿,哀家这里,有先皇的一道留下的遗诏留给你,的就是要是你能撑起整个大梁,就让哀家给你,要是你撑不起来,就不要给你。”

    李雏凤有些诧异的抬起头,看着太后。

    太后低头看着她,语重心长的:“淮安,先皇是为你好,你撑不起咱们大梁的话,这些东西与你而言,也是无用,只有你心里想要为咱们大梁付出,而且想要掌握大权的时候,才能给你帮助,你知道吗?”

    李雏凤敛下眼睑,她的心里此时却是一团乱麻,原身的情绪在影响着她,让她的心头充满委屈和愤怒。

    她知道这是原身的情绪,但是她只能尽量的遮掩,避免太后看出端倪。

    太后是什么人,她在后宫里待了这么多年,还能看不出这个她一手养大的女儿想的是什么吗?

    “淮安,你不要觉得委屈,就想你之前一般,无论母后是怎么的骂你,怨你,你都是尊循自己的想法,对于朝政不理不顾,让辅政大臣把持朝政,更是不管百姓死活,不顾祖宗家业,就算哀家给了你,你也不会留着,只会拿着满脸的不屑于顾。”

    李雏凤听太后如此,她心中的情绪此时委屈和愤怒,已经变成了,羞愧,她的脸微微的泛红。

    “淮安,哪怕你不做这个皇位,哀家也不想你把祖辈下的江山给断送了,只是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无法回头,就好像我和你父皇,把你成儿子这样的事情,就是没有了回转的余地了,你明白吗?”

    此时李雏凤心中的情绪已经恢复了平静,她有些羞愧的对太后,:“母后,女儿刚刚冤枉您了,希望您不要见怪。”

    完,深深的跪在地上,给太后磕了三个响头。

    太后听了她的话,生生受了她的响头,眼圈红红的的,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淮安,你能看明白,母后心中就是高兴的,你让哀家不会无脸面对列祖列宗。”

    完,就直接起身,把李雏凤扶了起来。

    太后往外看了看,就站起身来,拿下了头上一直带着的碧玉簪子,在她做的椅子扶手上,轻轻的一戳,就露出了一个可以放下圣旨的暗格,从里面拿出了一个有着旧的圣旨。

    这就是先皇的遗诏。

    太后拿了出来,看了一会儿,就递给了李雏凤:“你拿去吧,把它用到改用的地方,而且你看了也会明白,好多事情,先皇都已经做了安排。”

    李雏凤的手有些颤抖的接过了遗诏,心里不断的冒出一个声音,要是上一辈子,太后就拿出了这个遗诏,恐怕她和太后就走不到那一步。

    太后看李雏凤接过了遗诏,一脸疲惫的对她:“拿着回去看吧,看完就烧掉,先皇临走前,叮嘱的,一定要烧掉。”

    李雏凤拱手,就退了出去。

    七嬷嬷看到李雏凤出来,就一步走上前去。

    李雏凤对着七嬷嬷:“七嬷嬷,你进去伺候母后吧,她现在累了,给她煮一碗参汤,让她喝点。”

    七嬷嬷一听,就知道太后这是气很了,微微附身,就朝着屋里走去。

    李雏凤看着又关上的门,对着福德:“我们也回去吧。”

    李雏凤回到了书斋殿,关上门,示意福德在外面守着,她才拿出了那道遗诏。

    刚刚一开,就看到一篇篆书写的文字,大意就是让李雏凤韬光养晦,然后有一个暗卫组成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一百多人,由于训练的原因,他们都在离京城不远的山上。

    先皇给了她十年的时间,要是她十年内还是不思进取,不为朝政,就让暗卫头领,放所有暗卫卸甲归田,从此世上就没有暗卫了。

    李雏凤算了一下,这道遗诏距离她登基已经过去了四年,也就是,那些暗卫还都是她的。

    想到这里她就松了一口气,晚几天等京城的蝗虫处理完之后,她就去山上看看。

    突然她的眼前一亮,先皇没有任何的证据,但是一直叮嘱母后吧这遗诏给烧掉,难道遗诏里面暗藏玄机?

    她把遗诏放在了一直燃烧的蜡烛上面,很快遗诏就着了起来,一会儿的功夫,就燃烧殆尽,只留下了两个圆柱的手柄。

    李雏凤轻轻的一捏,从里面掉出了一个印章。

    她拿在手里,垫了垫,就知道这个大概就是所谓的信物,拿在手里,李雏凤的眼眸里出现了兴奋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