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河坝决堤

A+A-

    江陵堤坝决堤了。

    这个年代虽然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跟古代中国大致相似,有两条重要的河流江陵河和江淮河横穿境内,江陵河处在富庶的江南地区,是当地重要的水源,为了防止河流汛期泛滥,以及给下游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前朝盛世时期,有位皇帝举全国之力修建了江陵堤坝,修成后造福一方,百姓无不歌功颂德,这堤坝建的牢固,二百多年来又不时有人加固,从未出现任何问题,怎么会突然决堤?

    “好好的堤坝,为何会突然决堤,周济是干什么吃的!”皇上厉声一喝,将中的奏报狠狠掷到地上,吓的百官纷纷跪地,求皇上息怒。

    哪里能息怒呢?

    堤坝决堤,江陵河下游的农田房屋悉数被大水淹没,沦为一片汪洋,无数百姓被大水冲走,下落不明,侥幸存活下来的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朝不保夕,这一季即将要收获的上百吨粮食,更是瞬间化为乌有总之,事态十分严峻。

    在这之后,曲连成平静了一下情绪,拱道:“皇上,这一年来,红莲教在江南一带活动猖獗,虽然朝廷数次派兵剿灭,但都没有达到斩草除根的效果,微臣愚见,会不会是那些乱党为了报复朝廷,才做下此事?”

    这些年皇帝大肆修建行宫,劳民伤财,从而增加赋税,引起众多百姓不满,在那之后,民间渐渐兴起一个名为红莲教的组织,这个组织的领导人陈秀城是教书先生出身,却有将相之才,在他的带领下红莲教日渐发展壮大,多做劫富济贫之事,深受百姓拥戴,因其教众大多有双重身份,又善用出其不意之招数,非但没有被朝廷剿灭,反而渐渐有跟朝廷抗衡之势。

    曲连成这么一,倒是把问题解释通了,很多官员纷纷附和,请求皇上立刻派兵剿灭红莲教,以绝后患。

    对此,皇上自然是赞成的,当即命曲连成为大将军,又让慕容璃麾下的参将左青峰为副将,率领五万大军剿灭红莲教,又罢免了江浙总督以及数位河道督察官的职务,押解进京受审,又立刻命户部尚书筹集粮食及帐篷棉被等物质运往灾区,以解决燃眉之急。

    可这也只是暂时解决罢了,此次决堤,虽然不至于让江陵河下游百姓全部遭灾,但也十之有三四,下游土地富庶,人口相对密集,细细算起来,也不是少数目,这几年皇上大肆修建行宫,国库已然空虚,骤然拿出这么多粮食已是捉襟见肘,若要应付接下来的善后问题,只怕有心无力。

    皇上自登基之后,从未遇到过这么严重的灾害,头痛不已,大臣们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提出先派钦差带着朝廷拨出的首批赈灾粮食去往江陵一带,以用雷霆段严格控制米价疯狂上涨,后续再从其他储粮丰富地区调派粮食。

    从目前的情势来看,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皇上稍稍斟酌片刻,揉着酸痛的太阳穴问道:“若要派钦差去,众爱卿认为谁比较合适?”

    京城跟江陵相隔甚远,押着数额巨大的粮食势必会拖慢脚步,待到达时,灾区的情势会蔓延到什么程度谁也不敢保证,所以选派的钦差一定要是位高权重且心智坚毅之人,否则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听到皇上这话,官员们窃窃私语讨论了好一会儿,方才有左丞相出声道:“回禀皇上,两江总督已革职查办,江陵一带正是群龙无首,钦差若由一般大臣担任,势必会压不住场面,老臣认为,需得皇族成员坐镇才可。”

    左丞相乃两朝元老,深得群臣信服,在他完后,其他几位大臣纷纷响应。

    这话的十分中肯,皇上亦觉得有道理,但在派谁去的问题上,却是犯了难,先帝子嗣不多,活到成年的只有三个儿子,其他两个均在争夺皇位时败在当今皇上中,被圈禁在宗人府用不得出,其子大多也只是承袭了虚爵,并不成器,就算成器,皇上亦不会放心把如此重要的差事交给他们,是以目前符合要求的,只有太子慕容璟和陵王慕容璃。

    这两人常年明争暗斗不断,皇上虽然不,心里却明镜儿似的,而且这次派钦差的目的不光是赈灾,还要负责查清堤坝决堤的原委,革职的两江总督周济是慕容璟一派重要的钱袋子,若是派慕容璟去,一定会尽可能地为周济脱罪,但要派慕容璃去,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一定会借大做文章,将慕容璟在两江一带的势力连根撅起,不留一丝余地。

    而这些,显然都不是皇上愿意看到的。

    朝廷也好,两江也罢,都不可以再起波澜。

    皇上为难,慕容璟和慕容璃同样为难。

    堂堂皇子,自幼养尊处优惯了的,怎么会愿意去那种不仅条件艰苦还随时可能引发混乱的地方去?

    更关键的是,自己的父皇有多么多疑,他们再清楚不过,这种事办好了没有多少功劳,可一旦办不好,就是大过错。

    出力不讨好,傻子才愿意去呢!

    可是,如今这种时候,作为中心人物,不表态,显然也是不成的。

    在经过一番纠结权衡后,太子慕容璟首先开口道:“父皇,两江受灾情势严峻,万万拖延不得,儿臣斗胆请求父皇立刻下旨命户部筹集粮食,儿臣愿为钦差,亲自押送粮食去灾区,替父皇安抚民心,解决燃眉之急。”

    慕容璟会出这样的话,自然不是疯魔了,因为他话音刚落,工部尚书就出言道:“太子殿下乃一国储君,关系国本,怎能亲涉险境,万万不可。”

    “是啊,太子殿下一向掌管着吏部和工部事宜,对户部之事没有多少了解,只怕不合适。”

    在这之后,其他官员亦纷纷附和,这些人有的是太子一党,有的是保持中立但觉得有道理的,一时之间倒也让皇上不太好判断。

    见时差不多,慕容璟再次开口道:“诸位大人所言差矣,正因本宫是储君,才更应该为父皇分忧,为咱们大夏朝分忧,若是在危难时刻贪生怕死,又怎么对得起父皇多年的栽培。”如此着,他敛衣跪下,正色道:“还请父皇允准儿臣所请,儿臣一定竭尽所能平定灾情,安抚民心,决不辱命!”

    在此之后,仍有许多大臣反对,但同时,那些个不明就里的大臣们也对慕容璟的印象好了许多,毕竟在这种混乱情况下还能勇于出头,没有超乎一般的勇气胆识是做不到的。

    有人赞赏,就一定会有人愤恨,愤恨的人当中,慕容璃自然首当其冲,彼此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这位皇兄绝不是什么能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人,只是没想到他会用这种至于死地而后生的危险招数,毕竟同不同意只在皇上一念之间,万一弄巧成拙,就没有任何后路可走了。

    话虽如此,可慕容璟已经把话到了这个份儿上,他要是不表态,肯定会惹皇上不喜,是以硬着头皮拱道:“回禀父皇,正如诸位大人所言,太子哥身份尊贵,断然不可以身犯险,不如由儿臣来担任钦差,儿臣一定恪尽职责,把灾情控制在最范围内。”

    随着慕容璃话音落下,自然也有他这一派的大臣出言反对,但相比之下,反对的声音却少了许多,一则慕容璃只是个亲王,就身份来讲,跟慕容璟差了很大一个档次,其次慕容璃自入朝当差起一直掌管户部,户部关系国计民生,也算是正当其职,相比之下,可谓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对此,皇上也有些犯难,慕容璃虽然是庶子,但皇上宠爱许贵妃多年,自然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的感情并不比慕容璃少,而且调查这个案子千头万绪,若慕容璃一意孤行,后续免不了还有许多麻烦

    难道就没有折中的办法了么?

    见皇上拧眉深思,慕容璟和慕容璃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不仅仅是担心皇上一念之差真的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也担心皇上会派对方去,真要那样,这场博弈中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去的那个人自然危险万分,但另一个人即便关算计,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置对方于死地,到时候活着回来,所能得到的后续利益,就不仅仅是眼前了。

    冷元勋也在殿中,但从开始到现在,他始终未发一言,这么多年冷眼旁观,慕容璟和慕容璃的为人他再清楚不过,胆怕事又好大喜功,若非为了自己的利益,绝对不可能争抢这份风险极高的差事,更何况,他并不认为此事是红莲教做下的,红莲教虽然与朝廷作对,但却是实打实地在为百姓做事,绝对不会以牺牲这么多百姓性命为代价来给朝廷添堵,所以他要通过细枝末节来推断,这件事到底是慕容璟还是慕容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