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疑兵之计

A+A-

    孟州城下,旷日持久的攻城战,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天。

    城里的李信以及义军,处境日益艰难,箭只早就用完了,每天靠着城下官军射上来的箭,捡起来继续用。

    城内的房子拆了不少,砖石瓦块都当作武器甩了出去。

    再等不到援军,粮食断绝之后,就只剩下全军覆没一条路。

    而城外的官军,处境也不妙,攻城日久不克,军队疲累,慢慢地军心士气都受到影响,营寨里普通弥漫着一种沮丧之气。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这天黄昏时分,官军的又一次攻势没有结果,灰溜溜地从城下撤回来,士兵们都垂头丧气,没精打彩。乱哄哄地收兵回营。

    大营里,正在埋锅造饭。一片片炊烟升到天空。

    中军帐里,顺天王在桌案上摆了酒菜,酒壶一端,正想喝上两杯,解解一天的劳乏。有传令兵匆匆来报:“李将军,不好了,远处有贼兵运动迹象。”

    顺天王一愣,有贼兵?

    他把酒壶一扔,顾不得吃饭,立刻带着亲兵登上寨门处的箭楼,向远方眺望。

    果然,苍茫的暮色中,远远的地平线上,有无数黑乎乎的影子,正在靠近。顺天王是个作战经验丰富的人,一眼就能辨认出——这是部队。

    有大股的队伍正朝孟州方向开过来。

    一片片烟尘,正在天边涌起,这明部队里骑兵甚多。

    更让人吃惊的是,部队并非来自一个方向,而是东、南、北三面全都是。粗略看去,最少也有三五万之众。

    哪里来的队伍?

    顺天王不敢怠慢,赶紧报告官军总指挥——此次率众围困孟州的河南巡抚李仙风。

    巡抚本是文官,但在明末经常参与“剿贼”,文武职责并不太好区分,孙传庭也是文官,但是最常干的事也是带兵打仗。

    河南的军权,总体上操在“六省军务总督”熊文灿的里,驻节襄阳,摊子铺得太大,攻打孟州的战斗就由李仙风负责。

    话间,远处的队伍,已经越来越近了。

    李仙风听了顺天王的报告,也甚是惊讶,因为此时河南境内并没有大股“流贼”活动,哪里来的数万军队?

    他立刻想到:这是不是谷城的张献忠造反,杀到河南来了?

    如果真是这样,麻烦就大了。

    李仙风是个没主意的人,赶紧问顺天王,“李将军,情势不妙,你看应当如何?”

    顺天王道:“据探马报告,这批队伍没打旗号,不知道是何来历,但是远远望兵力雄厚,气势汹汹,咱们处于腹背受敌之势,不可力战,不如分路退却。”

    “就依你之见。”

    当下,官军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了,赶紧组织撤退。

    那顺天王是个奸滑多疑的人,他一看形势不妙,给李仙风出了“分头退却”的主意,目的是保存实力。

    但是——这恰恰上了李自成的当。

    顺天王虽然狡猾,但是论军事才能,比李自成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李自成用三千人马,摆了个稀稀拉拉地大阵势,从南到北排了十几里,用马匹拉着树枝,来回奔驰,造成“好几万人马”的假象,在黄昏的暮色中,反正也看不清楚,让官军以为“好几万兵马来袭”。

    果然,顺天王一个回合就上当了。

    这等于是李自成一箭未放,就解了孟州的围。

    令李信愁了二十多天的重围,竟然这么突然就解开——看似不可思议,其实这正是事物发展中的“点位”现象。

    就同下围棋一样,当你占据某个有利的“点位”,就会牵扯四周,轻易击败敌人。战局同此一理,李自成这一招,正好击在官军的痛处,以疑兵惑敌,四两拨千斤,局势迎刃而解。

    却孟州城内的李信,最近殚精竭虑,率领义军守城,熬得瘦了十斤,大眼伶仃,日夜盼望着红娘子的消息。

    当城头上传来“官兵撤围”的消息时,他开始不敢相信。

    这是不是敌人的计策?

    他匆匆来到东城,登上最高的城楼,向外张望。只见苍茫的暮色里,官军已经拔寨而去,大批人影匆匆远遁,看模样甚是慌张。

    更远的天边,卷起片片尘烟。

    李信大喜——这是援兵到了!

    日也盼,夜也盼的援兵到了!

    李自成率领大军救援我来了!

    他欢喜得声音都变了,“快,传我命令,立刻准备出城击敌,整队备马,快!”

    整理队伍,杀出城去。

    义军匆匆扒开垒死的城门,在李信的率领下,出东城,追击撤退的官军。

    此时天色已晚,士兵们点起无数的火把,一举着火把,一提着兵器,朝着官军队伍展开掩杀。

    这二十多天的守城,义军也都憋坏了,无时不盼着出城,此时士气高涨,喊杀声震天,如同出山的猛虎,个个勇猛,追着官军的屁股冲上去。

    官军处在了腹背受敌之中,更加惊慌,按照顺天王的主意,分成两路撤退,李仙风率领一股,顺天王率领一股。

    单顺天王,率领自己下嫡系亲军一万余人,斜刺里往东北方向撤走,直奔河内方向。

    为什么要奔河内呢?这里有个缘故,原来顺天王被熊文灿封为“河内镇守使”,令他在此驻防,却不想被横天王突袭,占了河内,救了李信。后来李信和横天王一起去了孟州,河内又落到了顺天王里。

    那里等于是他老巢。

    顺天王的打算本也没错,回到老巢,据城固守,义军虽然势大,等熊总理派援兵赶到,一样应付有余。

    一万多兵马,倍道而行,匆匆疾进。

    至于身后义军怎么和李仙风的军队接战,管他去呢。

    这年头,能够保存实力,里有猴子牵,就是大爷。

    为了隐藏行迹,他命令部队一律不准点火把,乘着夜色悄悄前进。

    他的算盘打得很好——等一会,天色黑透了,义军就再也难以寻觅自己的影子,让他们去和李仙风打乱战吧。

    老子溜了。

    骑在马上的顺天王,挺直了身子向四处张望,只见苍茫的原野上,火把星星点点,绵延数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义军来到了孟州周围。

    远处传来厮杀声,那可能是李仙风的队伍和义军开始接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