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停战条件

A+A-

    “那一定是有趣极了,”

    哈尔兀歹也笑了起来、接着道,

    “还没开战,对方的主帅就先怕了殿下你,这仗还有个打头儿么。”

    “是啊,所以若是可以选择的话,本王宁愿对是李景隆!”

    朱棣爽朗地笑道。

    大家也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众人纵马向前飞奔而去,全队在关外的旷野中尽情地前进着

    接着就是收编了之前已经联络好的那些前元蒙古残部,在此之后,虽然此番西征并没有真的拿下大同,可让南军白跑了一趟,军心士气都受到了重创。反观朱棣的燕军这边、又扩充了了些队伍,实力更是大为增加,为开春后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另一方面,朱棣对李景隆的估计还真是准确的不能再准确了,就在双方人马各回各的驻地后,李景隆竟然写信来、表示要停战

    从大同回兵之后,李景隆真的就象朱棣所的、已经产生了厌战之心,从心底里不想再和燕王对阵了。

    不过该如何是好呢?猛然想到了在向西进兵的路上,朱棣亲自来营中时对自己的那些话。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平白无故地就将燕王的话、原原本本地转奏给皇上,那样不就是等于将自己曾私下里与对方会过面这件事给暴露了么?

    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个两全其美的好来,而此时又有军情传来,连保定府的守将也归降了燕王。

    这下可好了,自己面前的防守全都没了,毫无遮挡地与北平的燕军“遥遥相对”,李景隆不禁苦笑。可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不如先写信给朱棣、提出停战,然后借着对方回信这个引子,再上书奏请皇上,将燕王的意思转告给他。

    就这么办——

    觉得这确实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李景隆便写了封信、请求停战,遣人送往北平。

    接到他的来信时、朱棣也正处于踌躇之中。

    从北平起兵开始,虽然与南军交锋数次,但基本上都是以守为主,这么做、一来是因为自己这边的兵力依然有限,二来也是让皇上看到虽然已走到目前这一步,可自己依然没做出主动与朝庭做对的事。

    可是从大同回来后,又加上保定的归附,道衍便开始在他耳边劝着、也要适时地主动出击一次。

    “我已经让李景隆替我捎话给皇上了,就算是要出击,也要等有了回话再。”

    朱棣躺在榻上有些疲倦地道。

    道衍忍不住轻笑了一声,

    “主公还真以为皇上那边儿会有回话么?”

    “为什么不能有呢?”

    朱棣的眼皮儿一直在打着架,

    “大师的意思,皇上根本不会理睬我这个四叔么?”

    “老衲是、那位曹国公根本就不会替你传这个信儿。”

    道衍边、边端起面前的茶喝了一口。

    听他过这句话、朱棣的眼珠儿在闭上的眼皮下转动了几下,才慢悠悠地道,

    “大师的倒也是,李景隆做事首先考虑的都是他自己,如果对他没好处的事是不会做的,对他有坏处的事就更不会去做了。不过、同他会面时、可以看的出,这位大将军也不是很心甘情愿地来和我打仗的,本王觉得就算是他不替我传信儿给皇上,也不会就这么干呆着、什么也不做的。”

    “嗯,主公的也是,那就再等等好了。”

    两个人在这里商议着,可让他们等的时间并不长,没过几天、李景隆的停战信就送到了面前。

    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朱棣那玲珑心窍当然看得出对方的用意,便“哈”了一声道,

    “还真被大师给中了,这李景隆摆明着就是想以这封信为引子,让我再次上书给皇上。”

    “那么主公打算如何来应答他呢?”

    道衍很感兴趣地瞧着他问道。

    朱棣冷笑了一声道,

    “他让我上书、我就上书啊,我偏偏就将信回给他,看他李大将军怎么办。”

    “主公给他的信中写些什么呢?”

    道衍问道。

    朱棣想了想道,

    “干脆打开天窗亮话吧,直接将底儿交给他好了,告诉他停战当然可以,但一定要将黄子澄、齐泰那两个逆贼严加惩处、并诏告天下。”

    “好啊,就这么吧。”

    道衍听了、忍不住笑了笑,因为他知道这个条件、对方根本就不可能答应的,所以这所谓的“和谈”、根本就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朱棣当然也很明白这点,但他只是想以此来表明自己与朝庭对抗的目的、就是“靖国难、清君侧”,而并非是“谋逆”,至于那朱允炆答不答应的、都是无所谓。

    接到了回信,李景隆拿在中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见其中确实没有不利于自己的部分、才算是松了口气。而他又吸取了之前燕王的教训,将朱棣写的信及自己的奏折、派人想办法绕过兵部、直接送到了皇上的中。

    再次见到四叔亲笔所书的信时,朱允炆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激动起来,终于又能看到有关那个人的东西了,虽然仅仅是一封信而已,但很快、这种激动又变成了恼火,因为这封信并不是写给自己这位皇上的。

    “来人,传方孝孺速来见朕。”

    朱允炆知道、四叔提出和解的唯一条件就是严惩黄、齐二人,这样的事当然不能和那两个人商议了,可是、除了他们,自己身边唯一能够相信的人也只剩下方孝孺了。

    时间不大,这位唯一能够帮他出出主意的人来了,施过君臣之礼,方孝孺问道,

    “不知陛下叫臣来,是有什么事情么?”

    “方卿,你先来看看这个,然后告诉朕、你是怎么想的。”

    朱允炆将李景隆的奏折、及朱棣的求和信都递给了他,方孝孺接过来仔细地看了起来,看过之后不禁皱了皱眉。

    凭心而论,对黄子澄、齐泰这二人扣押奏折这件事,方孝孺也不是很赞成,可毕竟这两个人是朝中为数不多的、对皇上一心一意的人,无论如何还是要维护一些,便道,

    “皇上,依臣之见,这个条件绝不能答应,黄大人、齐大人一向对您忠心耿耿,若因为起兵谋逆之人的要求、便将他们二人下狱论罪,定会寒了朝中百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