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不知道懋嫔最后对胤禛了什么,之后四福晋身边的人都换了,只有赵嬷嬷一个人留下来。
二格格也就罢了,胤禛允许二格格和娇娇一起玩,弘晖还,胤禛只能把他继续放在四福晋身边养着,只是二格格和弘晖身边都新派去了两个管事姑姑。
康熙四十年开春,康熙派出的第二次远洋海贸商队回来了,这次不仅仅是带回了西方的先进工业产品,还搭载了一些西方的学者。
康熙把那些学者召进宫中,了解了更多的西方发展,他召集了工部和户部的人开始正式改造舰船,楼船和宝船,胤禛每天为此忙的脚不沾地。
朝中有些远见的大臣已经知道风向的改变,开始暗中观察起来,只有大阿哥和太子的人马还在互相争斗。
康熙索性把太子和大阿哥禁足,让太子在毓庆宫好好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他还没有放弃太子的打算,抱着能把太子掰回去的念头,让太子看清大清以后的发展方向,而不是整天和大阿哥进行朝堂攻讦。
宋瑶华已经收到武家人从云南回来的消息,而她所需要的橡胶树也有了消息。武家人已经让当地人开始割胶,等运回京城,宋瑶华就会去别庄帮着研究橡胶的用法。
因为之前的事,四福晋中的权利少了许多,胤禛把一些权利分给了宋瑶华和武静芝,宋瑶华对内院事务并不上心,全部交给了武静芝管理。
她每天都会出府去别庄看看庄子里的新型农作物,再看看陈达他们关于外科术的进展。
是的,宋瑶华最终也没有放过现代的高产量改良农作物,她要来玉米,红薯,水稻,麦的高产粮种试种,等收获一季后,再挑出品质好的留作种子,看看第二代的产量是否依旧很高。
她不能一直用现代的粮种,只能自己试着去改良清朝的粮种。这一季的农作物已经是第二代种子,能不能成事就看它们了。
这也是胤禛给她的权利,府中唯一能随时出入的女人就只有她。
另一边弘旸几人的学习也卓见成效,几位先生都对四个孩子各自更喜欢哪一科心知肚明,同时也将结果告诉了胤禛。
胤禛看了孩子们的学业,觉得他们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好,偏科很大程度上影响力他们未来的成就,其实更让人放心。思及皇阿玛这些成年皇子们私下的动作,胤禛有了把它上奏给康熙的想法。
只不过教育这一块,还需要谨慎,不然被现在疑心病重的康熙误会了就不好了。
于是胤禛决定以给德妃请安的名义把几个孩子都带去宫里。
宋瑶华对弘旸他们很放心,为了不显得刻意,宋瑶华还特意让胤禛把所有孩子全部带上趁着德妃生日的时候去永和宫请安。
德妃的生日,虽不是整寿,但是康熙也是会去的,胤禛只带了四福晋和所有孩子,给德妃祝寿。胤禵今年也十三岁了,翩翩少年是德妃当心肝一样疼宠的。
康熙爷也没想到胤禛会带着一家子孩子来给德妃祝寿,看着胤禛一共八个孩子,一溜儿排开的样子也颇为壮观。
这可不是年宴上所有儿子孙子都给他拜年的时候,一堆人除了太子家的,其他他基本都分不清谁是谁,所以他也有兴致挨个问到了孩子们。
已经启蒙的四个阿哥们来之前就被胤禛交代过了,所以在康熙问到他们启蒙都学了些什么的时候,弘旸作为大哥首先了自己特别喜欢诗书。
还现场给康熙背了十几首难度颇高的诗词,在康熙询问意思的时候也能得差不多,让康熙颇为欣喜。
弘旭就内敛多了,他喜欢下棋,起棋道来也是颇有些见地,年纪也能让康熙眼前一亮。
弘昶喜欢画画和琴,现场给康熙画了一幅百寿图,虽然笔法有些稚嫩,但是也能看出来是好好用心练过的。最后把图送给德妃,让康熙和德妃都很满意。
而弘暲的喜好就是学武了,煞有介事的打了一套拳法,最后因为衣服下摆太长,自己把自己绊倒了,惹得康熙和德妃哈哈大笑,但是康熙爷看了一眼胤禛却对弘暲了句:青出于蓝。
引来大家心照不宣的微笑,胤禛在骑射武艺方面真的是不太行的样子。
康熙大概是很久没有享受过儿孙之乐了,总之弘旸他们很是给康熙添了些乐趣。
德妃看着八个活泼的孩子,又看看自己的十四,叹了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十四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了,臣妾还记得老四也是十二三岁成的婚吧,现在已经有这么多孩子陈欢膝下了。”
十四阿哥倒是没什么,但是康熙似乎是把这话听进去了,他笑着道:“今年七月不是大选,到时候可以给十四挑个好的。”
德妃和胤禵忙不迭的谢恩,胤禛也顺势谢过康熙为他选的嫡妻。
一顿饭大家都很满意,而胤禛的几个孩子也彻底入了康熙的眼。
胤禛的目的已经达成,出宫回府的时候就开始想怎么样给康熙上奏学院的事情。
宋瑶华是知道新一批西洋人的到来给康熙打开了更多的眼界,以后单独的学院肯定是可以建立的,只是目前资金有限只能先捡着重要的武器海船来做。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很快,庄子上的农产品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宋瑶华看了二代种子的成果依旧是产量很高的,心中也有了谱。
只等挑出三代作物再种一次,就能彻底放心。她为了能在京郊种出两茬水稻麦,特意让人盖了暖房。为此她还被大哥取笑了。
早在宋朝时候就有了暖房的概念,到现在大清很多北方地区都有暖房,宋瑶华不得不在心中暗骂脑残剧误她。
庄子上对于橡胶的研究进展也很快,宋瑶华已经看到过橡胶轮子的成品。
先把橡胶在模具中熬成型,再取出来套在木头轮子上,虽然充气这一步骤还没研究出来,但是木轮子上裹着一层橡胶的效果已经不错了,至少在青石板路上是完全感觉不到颠簸的。
而水泥的方子也研究出了成品,宋瑶华带胤禛去庄子上看到水泥的作用后,胤禛十分激动。
可惜目前国库的银两都用来研究火炮和搭载火炮的舰船了,所以这些半奢侈品,胤禛只能自己先看看,就算上奏康熙,估计也没有预算来搞这个。
宋瑶华倒是给胤禛出了主意,他们可以先让康熙从私库里拿一些银子,这些银子当做份子,日后出产的水泥橡胶在卖出去后,按比例给康熙分成。
而康熙爷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撑腰,做他们的靠山。毕竟水泥和橡胶的应用非常广泛且暴利,他们对上京城的皇亲国戚,也是不太能抗的。
国库银钱紧张,但是广大商人和官吏的腰包还是很鼓的,宋瑶华一点也不担心赚不到钱。
并且她的首饰铺和成衣铺已经换上了水银镜子,相信不久以后,镜子这一块也将是暴利,有了康熙做靠山,其他皇子想要沾,或者白捞一把,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胤禛把新建统一管理教育的学院计划和水泥,橡胶,镜子的买卖一起写了折子呈给康熙爷。
并且到了这些东西的盈利将会有几成上缴,几成用来修建学校书院。
最后也表示他很有兄弟情,可以给已经成年出宫的兄弟们入一份分红,比例就按他们现在能出多少银子来算。
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康熙爷财政还是比较紧张的问题。
康熙爷算算今年大选,要给十二,十三,十四选嫡福晋,然后就把他们弄出宫,建府又是一大笔银子,想来想去,康熙爷同意了胤禛的建议,并把他的份子钱加上了十二,十三,十四的。
对此胤禛表示没问题,甚至以后弟弟们出宫都可以从这几项产业里入份子钱。
宋瑶华一开始没想过胤禛能这么干,但是后来想想其中的利益关系,又明白了。
只能这是未雨绸缪吧,如果最后还是要走到夺嫡的道路上,那么现在这些人,到时候只怕底气就不会那么足了。经济命脉掌握在别人里,拿什么收买大臣,收买人心呢。
宋瑶华可是知道皇子们里面真正会赚钱的也只有九阿哥,如今把九阿哥也拉到这里面来,估计他就没空自己去钻营了。
缺钱才会去赚,如果不缺钱,当然是躺着享受比较爽。八阿哥少了九阿哥给他赚钱,还能怎么办呢?
宋瑶华和胤禛已经把这些计划的详尽,开始让庄子上准备大量制作了。
康熙四十年的大选也开始了,宋瑶华最近忙的不行自然没空关注大选,况且这届大选主要是给康熙适婚的阿哥们选福晋,所以宋瑶华理所当然的忽略了。
可惜,她忽略了,康熙爷却记着的,没办法,最近胤禛在他面前刷脸太多,想不记起来都不行。
而后康熙爷一打听,自从三十三年大选后,胤禛府里再没有进过新人,这怎么可以!
于是这位主大一挥,给四贝勒府里又塞进来两个秀女做格格。
当宋瑶华从武静芝那里知道这次要入胤禛府邸的人是谁后,就有种命运果然会来撩她的想法。
钮钴禄婀琪珞和耿卿琚,呵呵,就让她好好会会这两位笑傲雍正乾隆两朝的最后的赢家吧。
她还真想看看,这两位到底能给她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作者有话要: 感谢天使们的支持,最近作者现实很忙,没办法及时回复天使们的留言。但是作者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鞠躬,比心,作者会继续努力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