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美人扇
傅强放下杯子,扫视了众人一眼,沉声道:“大家静一静,这几个月来,大家都很努力,辛苦了,傅强在此给大家拜个年,祝愿大家身体安康,生活幸福,感谢各位的辛勤努力。”
众人纷纷还礼,七嘴八舌地嚷开了。
年饭后,给向伍等有家眷的人放了半个月的假,其他的人都留在宜香楼,大家早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而且,酒楼扩大了许多。陆续修建了练功房、比武场等,以及购置了车、马、轿子等。又花了重金,从外地购置了上好的刀、剑等兵刃武器。这里虽然是酒楼,招待各方来客,但同时也是大伙儿的家,办置一些必需品,建好各自的住所,还是应该的。
年饭后,一部分人轮值酒楼,招待客人,其他人则是在练武,骑马。
杜宇一个人在自己房间里不知忙碌什么,傅强领着众人,去了比武场。
一匹高头大马,前蹄高高扬起,将背上的傅强摔落下来,但他并不气馁,头一回骑马,虽然内气雄厚,但新娘坐大轿,头一回,难免会被摔得鼻青脸肿。
相较之下,晓晓等四位姑娘就顺畅多了,尤其是紫兰、青梅两人,有多年来的杂耍功底,尝试几次之后,居然在马背上稳稳妥坐,纵马驰骋,甚是欢喜,
若论骑术,在这些人中,要数六子最高。以前当过马僮,也牧过马,后来,进入这家酒楼当店二,也常有客人骑马而来,将马交由他看管。所以,六子的骑术在众人之中,也算得上是最高的了。
傅强很是虚心地向六子请教,学习骑术,而另外一些人,却是打沙袋,耍大刀,忙碌得很。
杜宇一个人呆在房中,一边磨着药粉,一边思忖着。
爷爷曾过,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大家都没有跟人真正交过,自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现在大家除了有些内功之外,仅仅会使几招青龙剑法。倘若遇上真正的高,只怕是难以应对,要如何才能更快地提高大家的实力呢?
天天都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好像天天都在过新年,丰盛喜庆,热闹非凡。一转眼,就到了元宵节。按照惯例,元宵节要点花灯,从正月十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一共三天,整个源水县城将举办大型花灯展。
长这么大,头一次遇上这般喜庆的佳节,爱热闹的人都嚷着,要去逛街赏花灯。晓晓和乐乐是嚷得最凶的人之一,傅强自然不会反对,酒楼里生意红火,但人多,新近雇了不少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尽其能,不需要他这个当老板的多操心什么。因此,傅强决定带着她们出去晃一晃,凑凑热闹,开开眼界。<微信公众号:柳连忘返>
只是,见得杜宇,又在摆弄他那些药粉药片什么的,傅强迟疑了,问道:“外面很热闹,你真的不出去瞧瞧?”
“你们去吧,我正忙着呢,没空。”杜宇头也不回地抛了这么一句,仍然自顾自地忙碌着,“都去吧,不用守在这里。帮不上忙,反而碍事。”
“呃?”傅强剑眉一挑,瞪视着杜宇,半晌,方才无奈地道,“好吧,好吧,你忙你忙。我们先玩一会儿,给你带些好吃的好玩的回来。”
“行行,都去,都去。快走!”
似乎在赶鸭子一般,把众人给赶了出来。傅强有些悻悻然,领着晓晓等四姐妹,还有崔奇、吴江寒一起,兴致勃勃地出门了。反正,家里头还有六子、陈安等人,杜宇又不外出,应该不会出什么纰漏才对。
天黑了,而雪也早就消融了,街面上倒是很整洁。傅强和众人一起,挤进人群,东张西望,觉得十分有趣。这个时候,各门各户都早已张灯结彩,把自家最好看的灯笼点燃了,高高地挂上了。大大,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精彩纷呈,众人眼睛都看花了。有长柱形、方形、圆形、菱形、八角形,还有奇形怪状的。
这还真是灯的海洋,灯的世界,将整个县城,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傅强等人随着人群往前行去,一边走,一边欣赏花灯。街道两边都有许多摊点,有卖瓜子、花生的,有煎葱油饼的;煮汤圆、糖炒板栗、五味姜糖,各式各样,香气横溢,让人不觉口舌生津,伫足不前。
晓晓等四姐妹几乎在每一个摊位前,都要停下来,先尝一尝,然后再买一些,大包包地背负着,后面吴江寒专门付钱结帐,还有崔奇充当搬运工。实在多了,重了,还有大公子傅强这个大力士帮忙,扛重一些的。
沿街也有弹琵琶卖唱的,书讲故事的,耍大刀卖药丸的。不管哪一处,都有许多人,围观瞧热闹,晓晓等人一拿一个糖油饼,另一拿一串糖葫芦,嘴里嚼个不停,还不时挤进人群,含糊不清地叫嚷着。
“好,好!”
“好,精彩!再来一个!”
傅强等也凑过去,饶有兴趣地观瞧一阵。在一个卖碗碟瓶罐的摊位,晓晓硬是选了许多瓶,有大有,做工烧制都很不错。用一只竹篮装了,宝贝一般地交给傅强,让这个大力士提着。
傅强揺头苦笑,人来人往,擵肩接踵,提这么大一篮的瓶瓶罐罐干啥呢?弄不好,被人挤来挤去,就会磕破撞碎,到时候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傅强还是心翼翼地提在里。因为他知道,这些瓶子是杜宇需要的,准备装各种丹药,也是大家每个人都需要的。
人山人海中,傅强饶有兴趣瞧瞧这儿,看看那儿,跟着人流往前移动。在一个卖扇的摊位前停下来,晓晓蹲下,盯着一把扇子,双眼放出异样光彩。
折扇是玉竹制的扇骨,宣纸糊的扇面,上面画了一个美人,一把琵琶遮挡了面目,只留下右眉和右脸颊,旁边写着一句诗:“犹抱琵琶半遮面”。
晓晓用捅了捅乐乐:“你瞧瞧画中人有点眼熟?会是谁呀?”乐乐拿起那把扇子,仔细端详,秀眉紧皱,半晌,这才道:“是啊,单只是这发髻,这半截眉毛和右脸颊,简简单单的几笔,勾勒出一个绝美的人来,却是有点眼熟。”
“像谁呢?一时又想不起来,大公子你也来瞧瞧。”傅强接过美人扇,翻来覆去,瞧了个仔细,紫兰、青梅等人也纷纷上前,看个究竟。有眼熟的,有挺普通的,意见各不相同。
傅强和吴江寒都练过字画,知道这扇子上的美人图和那七个字,定是一流高的佳作,寥寥数笔,便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一副美人图,活脱脱的一位绝世美人在弹琵琶,那纤纤,弹动琴弦,就像是真人在眼前。
傅强心中一动,沉声问道:“老板,你这扇子上的字画,出至何人之?”
那老板四十来岁,中等身材,一看就是一个精明之人。这位老板上下打量了傅强一眼,满脸堆笑:“这位公子,您真是好眼力,这把美人扇可是珍贵得紧,您若是看上眼,我六十文就卖给您。”
傅强眉头一皱,沉声道:“我是,这字画系哪位高人所作?能否告知?”
那老板一愣,摇摇头,“不知道。”
“哦?那你这扇子是你自己做的?”那老板又是一摇头,“这把不是,我自己做得是油纸扇、蒲扇,上面都是没有写字和画画的。”